网络安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6-22 02:51: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网络安全教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职业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论文

一、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

为了制定详细而有针对性的教案,笔者做了一个有关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关于上网地点:有80.97%的学生在家,12.97%的学生到网吧,3.95%的学生到同学或亲友家,2.11%的学生在学校微机室。在网上做得相对最多的事项:37.00%的学生获取资讯、查找学习资料,1.41%的学生休闲购物,16.16%的学生聊天、交友,45.43%的学生游戏娱乐。如何处理有害信息:27.63%的学生随它去,21.55%的学生非常担心但很无奈,2.11%的学生有时会将它故意传给他人,48.71%的学生安装绿色上网软件。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上网面对的安全隐患很多。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家或网吧上网,在家或网吧上网缺少同龄人或者家长的引导监督。很多学生通过网络玩游戏或者聊天,将网络用于学习的只占不到一半的比例,遇到有害信息时,很多学生束手无策,任不良信息传播。

二、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方法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在安全教育课堂中,采取了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网络,规避不安全的网络隐患。

1.案例植入,情景展演给学生大量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通过理清案例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认识到,接触不良网络信息,是诱发其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将学生们身边及媒体上曝光的大量因网络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的案例改编成情景剧,在课上进行展演,使学生有切身的体验。

2.开放网络资源,积极创设绿色上网环境很多老师都发现,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往往不能自拔耽误学业。老师们往往建议家长不要购置计算机,不要开通网络。但是,学生们上网的现象还是屡禁不绝。家中计算机、网络关闭了,但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网吧等其他的方式上网。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们将安全课与计算课相结合,共同创设绿色网络直通车,教会学生怎样规避网络不良信息,教会他们使用一些绿色上网软件。同时,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共同创设家庭绿色网络环境。如将有关网络的安全事项印发成宣传单派发给家长,将绿色上网软件打包进行资源共享等。对于这点的认识,经过了由堵到疏的过程。通过在安全课上开放网络资源,更多的学生学会了文明安全地上网,有选择地处理网络与生活的关系。

3.心理疏导,爱心互助很多沉迷于网络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问题。缺乏家庭与同学的关爱、缺乏自控能力、学习成绩差导致他们沉迷于网络。安全课虽然不是心理健康课,但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渗透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同时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现实的成功与快乐,认识到网络的虚无与缥缈。网络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所有的任课教师共同努力去完成这个教育目标。虽然网络安全表现形式上是几节安全课,但是需要老师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需要老师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心理学知识。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网络安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有很多学生深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我们的教育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

作者:孙波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交通技校实习厂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网络为人们提供资讯、获取知识和娱乐益智的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有着深刻的影响,由此引发了许多的网络安全问题。本文基于对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的调查,从主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成因,探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网络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安全;独立学院;对策研究

一、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现状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创造,可塑性大,喜欢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由。但自律性较差、自我和主观、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和逆反心理较为普遍。为更加准确的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状况,以便进行详细分析,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为例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时从各专业随机抽取学生,取样时兼顾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等方面的分布,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6份,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为89.5%。

1.网络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经调查发现仅有12.2%的学生表示会经常有意识的去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知识,较少了解网络安全意识占69.1%,偶尔去了解的占到了12.3%,还有从未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占6.4%。

2.网络安全防护知识缺乏。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网络病毒的危害性,但对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隔离、邮件过滤等病毒防治了解的学生仅占6.4%。遭受病毒入侵的占91.3%,各类账号被盗占27%,造成经济损失的占2.6%。

3.网络失德行为与犯罪偶有发生。学生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使用比例为100%,经常浏览论坛等占86.2%。但对信息的甄别意识不强,仅有11.3%的同学表示会对转发或阅读的内容进行筛选过滤。宣泄个人情绪、发表过不当言论的占83.46%、曾访问过色情等低俗网站或流量过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破坏国家和平与统一等有害信息的占13.7%。

二、独立学院网络安全问题特征表现及成因分析

1.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特征表现为网络成瘾与网络失德失范。网络成瘾主要是由于重复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上网成瘾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长期处于自我封闭、游离于集体之外,现实的人际关系淡漠,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由于我国网络法律尚未健全,网络道德尚需建构,以致在网络虚拟社会道德、规范缺失,污言秽语、谩骂攻击甚至于发动言论的行为时有发生,也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和不良信息的传播,进而产生道德危机。

2.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主客观成因分析(1)主观成因分析:首先,独立学院社会认可度不高,许多学生因为高考时的发挥等原因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导致许多学生自卑感强,思想压力大。因而在网络世界中缓解压力,最终导致网络成瘾;其次,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较弱,表现为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在使用网络上更是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最后,独立学院大学生经济上大多比较宽裕。这也使得独立学院学生在购买电脑或支付网络费用有更多经济支持。(2)客观成因分析: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管理机制及学风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还尚未形成深厚的校园文化与学术氛围。由于缺乏财政拨款,仅靠收取学生学费来维持办学,因此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经费保障及投入略显不足,造成网络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缺乏、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必要设施短缺,防护水平有待提高。国家及地方网络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网络的管理与监控不规范,尤其是对网络犯罪或危害信息传播的打击力度显得极为不足。

三、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问题对策研究

如何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1.加强教育引导与健全制度与相结合。通过多渠道,采用多形式开展思网络安全、网络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学生们建立一道思想防线,普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同时,制定如《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行为规范,使对学生的网络不良行为的处理有章可循。

2.发挥自我管理与组建网络安全与舆情管理队伍相结合。通过签订“健康上网承诺书”等自我教育管理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观念,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组建两支队伍,一是组建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在教师、辅导员中发现和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既具有宣传思想工作业务能力又懂得信息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组建学生网络安全舆情管理队伍。由学生骨干和从网络游戏中挣脱出来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组成,以现身说法、多对一结对帮扶等形式,以论坛、BBS,QQ参与者的身份推动安全教育的有效进行。

3.开展心理教育与发挥正能量相结合。沉迷网络并致成瘾的学术大多在心理方面有困扰或问题。对此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首先应防患于未然,做好新生入校教育及心理调适等相应工作。其次,针对已有网络成瘾的同学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干预,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进而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弘扬社会正能量。同志多次强调,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高校要充分通过网络弘扬正能量,借助网络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爱学、乐学。

4.提升网络安全防护与净化网络环境相结合。通过加大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的经费投入,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等手段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为学生提供绿色上网环境。积极开展计算机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等方面的了解,提高抵御网络侵害的能力。同时,各高校应积极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邀请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的“净网”行动,加大对违规经营网吧的整治力度,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提高网络安全的认识,不断寻求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与办法,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文明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弘扬社会正能量、获取知识、有益身心的重要途径与载体,为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

作者:方新 荣金金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体校计算机教学中网络安全教育的渗透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践教学法及观察法,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及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各体校对青少年的计算机教学存在重技能操作而忽视网络安全教育的问题,建议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提升计算机教学的综合功能。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计算机教学;网络安全教育

体校,是体育运动学校的简称,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是专业运动员培养的摇篮。根据所在地不同,有县级体校、市属体校及省属体校,有的体校是独立办学,有的体校与普通中学合办,分别负责体育训练及文化课教学的工作,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课,不但要重视基本操作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包括上网安全意识的渗透、上网安全技能的培训,但经调查发现,在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能操作而忽视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计算机教学的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掘。2016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10月10日至11日在南昌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发表讲话指出,在我国,网络犯罪已占犯罪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而且每年还在大量增加。[1]

1青少年运动员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体校青少年运动员年龄在12至18岁之间,所属年级为初中三个年级及高中三个年级,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无处不在的网络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教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提升网络素养,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形成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青少年运动员计算机教学现状,过分强调操作技能的提高,忽视青少年运动员网络心理健康的培育。网络的发展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时,没有对青少年使用网络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是通过父母或师长的“告诫”进行教育,教育形式不正规、教育内容不系统,青少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在网络世界里,寻求精神刺激,浏览不良网站,甚至沉溺网络,难戒“网瘾”,近几年,网瘾少年不断出现,对家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青少年群体中不断出现因上网荒废学业、心理出现疾病乃至违法犯罪的事件。

2网络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影响

有利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利用网络,观看比赛录像,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能够了解世界上各运动项目发展的尖端水平,有益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运动梦想而奋斗。经调查,体校的足球队、篮球队,充分利用晚自习7点至8点的时间,观看国家队乃至世界杯等各大赛事的比赛直播或录像,然后进行讨论、教练总结,队员间交流,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训练比赛中用到学到的技能,对运动队成绩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不利影响:开放的网络空间就像一个人人可以进入参观的大超市,有着纷繁庞杂的信息量,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些事件爆出后,在媒体的跟进报道下,被无限放大,通过电脑网页、微博、手机微信等方式迅速传播,人们争相观看,很多青少年通过留言等形式参与其中,甚至出现一些过激报复性语言,这充分反映了部分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不受道德约束,违法却仍不知情。一些青少年运动员的手机成为了“手铐”,花费大量的时间看电视剧、打网络游戏和QQ聊天等,离开手机就无所适从,对网络有着严重的依赖性。例如,各省的省级体校,运动员来自本省的各个地市,为了联系方便,父母都给孩子配备了手机,虽然有些运动队实行“周一至周五上交手机,周末发回”的措施,但是有的队员却私藏手机,在熄灯后,偷偷上网,损坏了眼睛,出现睡眠不足,造成监管上的困难。又由于利润的驱动,电脑游戏的开发商不断争夺青少年消费群体,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社会暴力、电信诈骗等信息常见诸各媒体,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深受网络的影响。[2]

3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网络安全教育

3.1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体校办学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运动员不但要有很高的专业竞技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因此,运动员要洁身自好,要懂得: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不良行为都可能被传到网上,要珍惜自己的运动荣誉,一定记住运动员不但代表自己,还代表我们这个民族,代表着我们国家。

3.2具体案例警示教育

在计算机软件学习的过程中,普及有关安全上网的法律知识,通过引进网络犯罪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法律的权威,从而达到“敬畏法律、约束自己”的目的。通过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安全上网的重要性,联网的个人手机、主机要定期查毒杀毒,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相信虚假的广告,密码口令要设置保存妥当,不向陌生人透露网银的验证码,提高防盗防骗的警惕性,不熬夜上网和贪图小便宜,不浏览具有暴力、赌博等不良信息的网站,也不要登录非正规途径获得的境外网址,自觉提高网络安全素养,把好安全上网的第一道关口。

4结语

各级体校为奥运会培养重要的体育后备人才,青少年运动员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础,因此,不但要重视运动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更要在计算机教学等课堂中,融入网络安全素养、提升人文素质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体育和素质修养都合格的高水平运动员。

作者:尤新芬 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交流沟通桥梁和休闲娱乐平台。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频发生,2016年的“徐玉玉”事件拉开了国家对于大学生网络安全高度重视的帷幕。2016年4月19日主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回顾近年来国内关于网络安全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的研究,学者们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存在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3-5]、教育内容陈旧[5]、教育形式单一[5]、网络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6]等问题,认为高校必须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机制,[4]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7]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机制。[8]相对于国内的研究,从主客观需求出发的实证性研究极少。因此,本研究将以南京地区的高校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对象与方法

调查于2016年10-11月进行,采用匿名、自填、送发式问卷的调查方法。研究对象为南京在读大学生,来自6所综合性院校,每个学校调查200人,抽样方法为定额抽样,要求各校样本男女学生数、各年级人数相近。调查问卷为自制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网络系统安全情况、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事件、网络安全教育。研究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存在的网络安全行为与意识的相关问题而判断的网络安全教育必要性定义为客观需求,将被调查对象自我觉察到的需求定义为主观需求。研究中以被调查者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正确率来判断客观需求,以被调查者目前获取网络安全信息的途径、网络安全专题教育的必要性、对于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评价和期待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反映主观需求程度。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主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卡方(X2)检验,检验水准α定为0.05。

二、结果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被调查者中男生略多,占50.7%,大一、大二年级的偏多,分别占27.9%和28.4%;工科生和文科生偏多,分别占38.3%和27.8%,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平均使用网路的时间超过3小时,被调查大学生的上网目的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学习67.2%、观看网络视频62.1%、网游戏等娱乐活动51.3%、购物50.2%、新闻浏览49.8%、交友40.3%、生活信息浏览35.4%、工作17.0%。2.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客观需求。(1)网络系统软件安全维护行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分别有37.8%和27.6%的学生“偶尔”或“从不”在网上下载文件或软件时杀毒后再使用,卡方检验提示:性别和专业性质在网络系统软件使用的行为选择上有较大差异,男生和公安类学生在网络系统软件的使用中更偏向选择安全维护行为,如表2所示。表2被调查者在从网上下载文件或软件后是否杀毒再使用的情况(%)(2)网上支付安全行为几乎所有对象(95.3%)近一年有过网上支付行为,其中分别有26.3%、22.3%和21.8%的对象使用公共场所无密码WIFI进行网络支付、没有仔细辨认支付页面的网址和使用公共计算机网络支付后没有及时消除上网痕迹等行为,卡方检验提示:年级和专业性质在网络支付信息的行为选择上存在偏差,大四和工科学生更注重网络支付的信息安全,具体如表3所示。(3)邮件接受安全行为对于垃圾邮件的处理,过半数的被调查大学生会选择“设置垃圾邮件过滤”(56.3%)或者“看过发件人和主题后,判断是垃圾邮件的话,手动删除”(54.8%),只有少部分人会选择“拒收不明来源的邮件”(30.9%)、“为防止收到垃圾邮件,不轻易公开自己的私人邮箱”(26.3%)、“将发现的垃圾邮件标志为广告邮件”(19.2%)、“向邮箱的运营商举报垃圾邮件”(16.8%)或者“专门准备一个专门邮箱用于各类网络会员注册用”(13.4%),还有3.9%的被调查者没有采取过以上任一措施。卡方检验显示:性别和年纪对被调查者的邮件接收行为没有明显差别,专业性质对其有明显差别,公安类学生的邮件接收行为安全性更高,如表4所示。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观需求。(1)目前网络安全信息获取及评价大部分的被调查大学生从网络(85.5%)、同学/朋友/家人(48.1%)、电视(45.6%)获取网络安全信息,只有少部分的人从报刊(28.1%)、手机短信(27.9%)、专题讲座(26.1%)或专业培训(8.7%)。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做得“非常到位”和“比较到位”,分别为11.4%和54.1%,但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所在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做得“不太到位”和“很不到位”,分别占31.8%和2.8%。(2)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绝大多数(90.2%)被调查对象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分别有40.0%和50.2%的对象选择“非常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而选择“不太有必要”和“完全没有必要”的比例仅分别为8.5%和1.3%。卡方检验提示:性别、年级和专业性质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需求有明显差别,女生、大二和工科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教育需求更大,具体如表5所示。调查还显示,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有必要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形式由高到低依次为:专题讲座61.3%、课堂教育42.3%、座谈会41.6%、宣传折页发放39.3%和主题班会39.2%。卡方检验提示:性别、年级和专业性质的差异性较小,大多没有统计学显著性。

三、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主客观需求度均较高,高校需更加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从客观需求看,半数以上的被调查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超过三小时,上网的目的多集中在学习、观看网络视频、网游戏等娱乐活动、购物、新闻浏览,有37.8%和27.6%的学生在网上下载文件或软件时“偶尔”或“从不”杀毒后再使用。几乎所有对象(95.3%)近一年间有过网上支付行为,其中26.3%的对象使用公共场所无密码WIFI进行网络支付,大学生在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上仍然存在较高的不安全行为选择,这意味着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有着非常迫切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从主观需求看,绝大多数(90.2%)被调查对象认为高校“非常有必要”(40.0%)或“比较有必要”(50.2%)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而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大学生反映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做得“不太到位”(31.8%)或“很不到位”(2.8%)。这说明,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大量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及时、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服务。2.多种形式并举,全方位满足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需求。在网络安全教育形式的必要性调查中,选择比例都接近或超过4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不同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都有一定的主观需求,高校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时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例如充分利用行政手段,通过各种会议进行安全教育;利用教育手段,通过安全学术研讨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等进行安全教育;利用学校传播媒介、舆论工具等手段,通过校刊、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等进行安全教育,[9]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种类的教育体系。3.丰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和能力。随着网络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互联网充斥着虚假、诈骗信息,但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缺乏获取网络安全信息的正规途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网络系统安全知识和网络权益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培养大学生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拓宽大学生获取网络安全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培养大学生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网络权益防范和维护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规范大学生网络安全行为。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与行为研究———以南京高校为例”(SZDG2016037)的部分成果。

作者:张春柳 张艺璇 周建芳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小议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

网络交往不必面对面地直接进行,无论相隔多远,都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联系,比传统的联络方式更快捷和便利。在网络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发表观点。

过度依赖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网络交往的平等自主、快捷开放,弥补了现实人际交往的不足之处,有力地推动了现实交往的发展,在现代社会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其虚拟性和身份匿名性等特征又能极大地助长了人们的侥幸心理与放纵心理,导致行为偏差。

(一)行为虚拟性导致大学生在现实世界里情感冷漠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任何信息的真实性都应该受到质疑。网络交往缺少面对面的接触,仅通过文字、图片等信息符号来传递表情、语调语气和肢体动作等,这样容易隐藏或者放大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网络中行为往往缺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进而造成大学生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也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懒得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人进行情感交流。此外,个别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交往,将虚拟网络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网络世界里迷失了自己,造成现实生活中情感冷漠,行为出现偏差。

(二)身份匿名性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的行为容易过激

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与力推网络实名制,但是事实上禁止网上匿名是非常不现实的,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行不通。对于网络的管理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所有人都可以出于任何目的来扮演各种角色,在现实世界被压抑的诸多情绪往往在网络世界中恣意发泄。大学生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尽情发挥自我想象,展示自我个性,追求自我超越,体验自我成功。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自我表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独立的个性,但是网络对上网者身份的隐蔽性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2012年底,南京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发表了一篇名为《如何通过入侵老师邮箱拿到期末考卷和修改成绩》的日志,在人人网上疯狂转发,差点就触犯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个别大学生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或者希望能一鸣惊人,于是利用互联网随意制造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为了得到世界瞩目而不惜做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探讨

(一)建设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一是构建有特色的校园网络平台,以“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和“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这两点为前提,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内容,充实校园网络平台中的各个板块,通过营造宽松、便捷、平等、规范的网络平台,给予大学生自由健康发展的最大空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二是利用微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截至2012年底,我国微博用户约为3.09亿,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高校的各职能部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现在微博的巨大影响力,妥善利用微博传递正确、准确的信息,在充分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利用微博与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了解学生所想,重视并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微博上暴露的各种问题。三是清理校园周边违规网吧,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网吧是社会、学校和家长监管最难触及到的地方,也是学生最容易接触到有害信息的地方。个别网吧经营者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为学生们浏览色情、暴力等网站大开便利之门,纵容他们沉溺于网络世界,致使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大学生走上了犯罪道路。因此学校应该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协作,加大对违规经营网吧的整治清理力度,净化大学校园及周边的网络环境。高校还应该为大学生在校内上网创造便利条件,尽量减少他们到校外违规网吧的频次,尽可能地减少周边违规网吧中的有害信息侵蚀大学生身心的机会。

(二)通过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

1、丰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是通过教育,规范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全面、理性地看待虚拟的网络世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因此,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尤其是侧重于对待网络的正确认识和对具体网络行为的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二是通过教育增强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责任感。网络世界虽然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接收新资讯,与世界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成型的重要时期,对复杂的网络信息缺乏真伪良莠的识别能力,也很容易冲动和偏激。因此,很有必要增强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责任感,使其意识到自己在网上的一言一行对他人有着不可规避的责任,一方面要对网上流传的信息进行甄别,防止虚假信息对自身带来伤害或损失;另一方面要抵制虚假信息,不能制造虚假信息或者不负责任的言论。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健康的心理有利于身体的发育,有利于人格的健全,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大多数学生沉溺网络世界是由于惧怕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或者在现实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遭遇挫折。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种种障碍,例如害羞、自卑、恐惧的心理变化或者口吃等等语言障碍。因此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心理教育和咨询辅导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力。

2、创新网络安全教育形式,落实育人的目的

一是高校应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全方位地培养,即要求学校在安全教育课程中要给予网络安全固定的课时专章讲授;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也要适时地融合网络安全知识;非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网络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及时地告知学生;辅导员老师要利用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或者以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网络安全教育;高校的学生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更要切实做好网络安全教育与宣传的领导、组织、督促等工作,以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大学生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得到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才会在上网时自觉尊重网络行为规范,有效保护自己的身心财产安全。

二是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创新网络安全教育形式,对个别“问题学生”,要根据其具体的成因与严重程度,分别建立个人档案,与个别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时时了解学生心理情况,解决学生心理上的某些问题,加深他们对网络虚拟性的认识,引导他们以平常心对待网络世界,把注意力转移到丰富生动的课堂学习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来。并且高校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通讯工具,创造方便快捷的心理咨询环境,例如运用微博、飞信、微信等等快速时新的通讯工具,非常及时地与大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遇到的各种困扰,消除心理问题的不良后果。(本文作者:肖燕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微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危害

1.网络上瘾症近年来,出现了描述沉迷于网络的医学新名词———“网络上瘾症”,可见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游戏成瘾。患有“网络上瘾症”的大学生,其共有特征是与现实人存在沟通困难、人情淡薄、缺乏意识以及心情压抑等。游戏成瘾更是大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普遍现象。首先,网络游戏作为大学生的一种娱乐方式,对调节大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是可取的,但由于一些网络游戏本身有持续性和无限性就使得学生们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则容易陷进去,最终靠游戏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游戏成为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2.网络犯罪网络是虚拟的,网络的隐蔽性和不真实性让网络犯罪成为可能。大学生是高智商团体,对新事物接受快、思维敏捷、创造欲望强烈,但心理发育不健全、社会责任感还不强、受刺激时容易随心所欲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也许初衷并不坏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负责的言论可能在不正确的引导下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客观原因

在充分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也存在着各种不利的影响,使我们大学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主要原因:

1.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大学生自身心理弱点是大学生网络安全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有些大学生使用网络容易受到影响,成为网络受害者。大学时期属于人生观念形成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们缺乏生活经验,容易陷入主观境地,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规范指导,并让其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

2.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网络安全教育也应该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但目前高校的教学计划主要集中于网络的使用上,在网络安全教育上没有教材和教学规划,教学制度也不健全,在高校中没有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法律、道德和安全防范等方面缺乏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

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教学缺失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有对网络基础知识的教育,但主要集中在网络使用、信息获取、资源共享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没用意识到网络安全遭到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还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据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感觉缺乏网络安全知识,也有较强的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愿望,但由于各方对于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活动开展少,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4.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据调查,网络危险行为与学生的自身状况及学校环境有关,所以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中必须具有针对性,但目前的高校网络教育强调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缺乏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在调查中,62.7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网络安全教育,81.0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安全教育是有必要的,但高校现在并没有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做得不到位,只是抽象地介绍网络病毒的相关知识,没有介绍病毒的防治和处理,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没有介绍网络安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并进而形成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

作者:肖亚龙刘新春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上一篇: 汽车营销策略探讨 下一篇: 幼儿安全教育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