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研究

时间:2022-06-25 05:33: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研究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研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很多保险制度组成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这种制度的推行,给维护社会稳定和退休职工的正常生活提供了保障。但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文章对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起到一定的有益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务问题;可持续发展

我国养老金制度一直存在着“双轨制”问题,随着《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这个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改革明确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将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来执行,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完成了整合。

1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是一套能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满足养老需求的制度体系,其目的是既能满足目前已达到退休年限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需要,又能满足在职员工退休后未来的养老需求。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可持续发展原则,可以保证每代人都能够得到平等的养老保障。但是,养老金的发放,还应该考虑是否能够满足政府长远支付的能力,不能只单纯地满足即期的养老金支付。而且养老保险还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超前或滞后,因为超前会增加养老金负担,滞后则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养老保险制度要实行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坚持公平、效率,同时还要保证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2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养老金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老龄化人口的平均寿命也比以往预期要延长很多,所以,目前我国的统筹资金是无法满足养老金精算平衡的。而且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之前有了放缓趋势,财政收入减低,财政赤字也有所增长,这就意味着公共财政在未来用于养老金方面的资金将会明显减少,各种因素都呈现出了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可持续性发展不利的状态。基于众多影响因素,测算出一个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运行制度,确保其能够长期运行、可持续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养老保险的制度应该以精算公平为基础,充分考虑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死亡率、养老金调整率等方面的问题,确定一个能保证养老金支出能力的指示费率标准。

3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国外已经有了很多关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成熟理论和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归纳和总结,很多文献中的定量模型都可以运用到我国精算理论之中,作为我国养老金收入、支出的预测模型以及基于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模型。养老金的收入、支出预测模型是根据养老金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来预测养老金未来会产生的现金流,并依此来构建可以维持长期精算平衡的指标,最后用来评估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精算模型根据评估的目的不同和对象不同,又可以分为“长期精算平衡模型”和“资产负债模型”两种形式。第一种模式是需要大致掌握人口死亡率、单位工资模式、人口就业参保率、人口生育率、人口结构等基本信息,将这些数据先进行假设精算、评估之后再按照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经验来进行调整,这种模型的构建,对各种数据的完整性和具体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数据掌握不够充分时不建议使用;第二种模式是通过缴费资产概念得出的,它可以通过对比资产的负债比率来衡量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具有适当的支付能力;一般均衡模型则是将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融合到养老金的评价之中,建立起国家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均衡体系,运用目标函数和外变量的制约,在国家经济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来考察国家的人口变动、养老保险缴费变动是否会影响养到老金制度的发展。北美退休精算委员会在《评估养老金负债及计划成本》中提道:“精算成本法是一种将参保人未来服务年限产生的未来应得养老金的精算现值按照一定的程序分摊到参保人未来缴费期间,并以正常成本或精算应计负债的形式表达。”这里的正常成本指的是:参保人当年度为单位工作产生的价值表现在未来养老金中应得的现值,精算应计负债则指的是在选定的评估时点上,参保人过去的服务价值应在未来的养老金中获得与其相对应的现值。当然,不同的精算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精算结果,这些精算结果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对我国养老保险进行精算时,应该:一是将我国事业机关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的缴费率已经不能够面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等冲击;二是我国参保人缴费时平均工资低,而到了领取养老保险年龄时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会有所升高的状况考虑进去,然后再结合国际上通用的精算模型,加入年龄成本法来计算,这样才是比较符合我国养老保险统筹精算应计负债的方法。

4从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得出的建议

从精算模型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如果我国在精算公平框架下不改变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那么在未来人口老龄化和长寿风险的双重冲击下,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将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我国还需要适当调整相关的政策。第一,未来账户的缴费水平应该根据养老金精算平衡原则实行动态调整。在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可用劳动力流动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国经济呈现增长速度缓慢的情况,那么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必将失衡。因此还需要对未来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而且改革必须以精算平衡为基本原则,还需要根据指示费率来动态调整制度参数,才能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尝试建立全账户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账户名义记账。名义记账制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推行可以解决缴费率过高的问题,同时它还能够降低事业单位的缴费负担,也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要求降低税费的发展形势。这种模式意在建立一个储蓄载体,这种载体可以加强个人缴费与养老金制度之间的关联性,不但起到了激励参保人的作用,还降低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第三,扩展养老保险的筹资路径,建立起多种层面的支撑体系。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是:缴纳费用多、回馈待遇低、收支不平衡,对于这种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国家可以通过将国有资本有效划分到社保基金中的方式来充实社会保障资金,或者采用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的方式来弥补保障资金的不足。除此之外,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发展职业年金等方法,也是可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发展、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样起着积极作用。第四,关于退休年龄方案也应尽快出台。从我国事业单位退休年龄的数据分析可知,如果将退休年龄向后延迟,那么财政负担的转制成本会比不延迟退休年龄更少。为此,相对延长退休时间,同样是可以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办法。我国应尽快出台退休年龄的新方案,一方面,它能够将未来养老保险可能遇到的问题逐步化解;另一方面,能够留给事业单位的在岗职工做好提前准备的充足时间。当然,为了我国新退休年龄政策的顺利实施,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存在特殊情况的群体可以采取灵活的退休制度。

5结论

本文在精算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年龄成本法来构建精算模型,证明养老金运用精算公平原则,不仅能够降低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精算应计负债,而且其偿付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国家应该尽快进一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各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聂丽萍 单位:山东省高密市卫生计生监察大队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研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普遍。这再次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上日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文章中,就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现实问题;发展策略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一)参保人员的范围不明确

由于事业单位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范围的明确没有合理的依据和规范可遵循,而导致编制内人员和编制外人员的含混不清,本来应该属于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却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而属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却纳入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同时,由于参保范围的不明确,对改革前后个人缴费的处理,也存在很大问题。

(二)养老保险费征缴范围和征缴基数不统一

首先,养老保险费征缴范围不统一,部分地区将所有事业单位都作为养老保险征缴范畴,而部分地区仅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纳入养老保险范畴,且存在不为聘用制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现象。其次,养老保险的征缴基数各地也不统一,主要包括以人事部门核定的档案工资为基数或以工资总额为基数两种方式,基数标准相应地采取双基数和单基数两种形式,且由于事业单位员工工资会不定时有所调整,离退休人员也会有所变化,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也会相应有所调整。

(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有效的衔接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有效衔接主要表现在改革前和改革后养老保险相关工作的对接没有及时跟进,改革对参保人员范围的明确进而引发了员工在参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还是参与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区分,其中涉及到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问题,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对相关政策的不熟悉和不合理的理解,而无法处理缴费年限的认定问题。此外,改革对部分员工退休时加发退休费政策有所调整,而事业单位未能完全按照新的政策规定对加发退休费的问题进行处理。

(四)分级统筹,抗风险能力弱

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是省、市、县为单位分级统筹的,这样的形式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统筹级次过低,这使得社会保险的调剂功能失去了作用,一些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较低的地区,很难有基金的积累,也就缺失了相应的抗风险能力。而经济的发展使得地区间的基金规模差距不断扩大,这就加大了实现统筹范围的难度和阻力。

(五)各级政府没有有效分配和落实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职责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是各地区政府由省、市、县逐层负责的一个过程,各有侧重,其中,省级政府负责对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并授权市级政府进行基金结余的管理,而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和缺口则由辖区内的市、县政府负责。但当前,由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险基金调剂制度的不完善,对养老保险基金及基金结余的管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的职权也不规范。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明确参保人员的范围

事业单位明确参保人员的范围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针对当前要参加养老保险范围的员工,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合理规范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在明确了工作人员身份后,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编制和人事管理相关规定确定参保人员范围,不符合编制要求的,要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另一方面,要对此前已经纳入参保范围的员工进行规范,对已纳入参保范围但不符合编制要求的员工,要将养老保险范围转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下,此前缴纳的费用也要相应转入。而对于在2014年10月1日前已被核准领取养老金的人,可继续纳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范围,其间的个人缴费纳入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劳动合同制工人,要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相关规定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二)规范、统一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和征缴基数

一方面,要规范养老保险的征缴范围,根据国家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相关改革和规定,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另一方面,要统一养老保险的征缴基数,单位缴费基数的规范要以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为基础,结合地区政府的相关规定,将本单位工资总额作为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个人缴费基数则以“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助”和“绩效工资”三部分组成,其中,“国家统一的津贴补助”主要是指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等国家和经国家批准由地方政府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技术的项目,这些项目在确定的时候,必须坚持与养老保险待遇项目相对应的原则。不符合以纳入统筹的养老保险待遇项目的,如政策性补贴或奖励性补贴,不能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三)有效衔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实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主要是指实现原统筹政策与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良好衔接,要实现政策的规范统一。对于原统筹期间的养老保险结余基金,要归入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使用,使基金资产得到合理、优化的使用,避免资产的滥用和流失。结合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对于满足事业单位编制条件并属于基本养老保险条件范围的员工,原统筹期间的工作年限视为缴费年限,在退休时,根据相关规定计发待遇,具体计发办法,由地方政府自行确定。

(四)全面统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全面统筹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新的制度改革下需要着重注意对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和部分员工退休时加发退休费政策的调整。首先,关于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在改革前属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但在改革后纳入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工作人员,在原统筹时期的实际缴费年限应给予确认,不能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而与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第二,在改革前属于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而在改革后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员工,则按照国家和地区政府的相关规定,在员工退休时,结合其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和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等因素来计发基本养老金。其次,关于部分员工退休时加发退休费政策的调整,一方面,在改革前获得劳模或相关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在退休时给予一次性的退休补贴,资金从原渠道调出;而对于改革后获得以上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则在职时就给予一次性的奖励,而退休时不在给予补贴,奖励所需的资金,由奖励单位或本单位按规定明确所需资金列支渠道。

(五)有效分配和落实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职责

要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合理分配并有效落实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职责。要以地区为单位实行统一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要有明确规定,不能轻易改变;制定合理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要确立合理的统筹项目和标准,并对养老金可调整的情况作出规定;要合理编制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对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各地的养老保险结余基金,要进行妥善保管和调配;要完善养老保险业务的办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在管理职责方面,养老保险的结余资金由该地区政府负责管理,而各市、县内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由本辖区内的政府负责;养老保险资金的调剂、配置由省财政预算负责安排。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必须对属于自己职权内的养老保险相关事业负起责任并合理安排,合理行使职权,以期最终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分配和管理,最终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落实。

三、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体系格局相对于今天的发展是过于陈旧,跟不上国家发展的步伐,其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及落后性。而我国事业单位只有充分看到制度不足带来的危害,并且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问题,一步步找出制度的不合理现象,并追查其原因,再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同时,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国家应积极执行并规范退休年龄政策,适当延长事业单位员工的退休年限,再通过养老基金增值的措施以解决养老资金的缺口问题,切实保障民生的稳定和谐。

作者:柳林 单位:宁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研究: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完善

【摘要】为推进我国在新一轮社会改革中追求建立一个公平、有序、高效、和谐的社会保险体系,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正在稳步推进。本文阐述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分析了推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

我国自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就存在着“双轨制”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分别属于不同的社会保险体系,最终所得到的养老待遇也就相差甚远,企业职工的待遇明显要差许多。当时间节点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深水期,之前长期以来存在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双轨制”制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我国在新一轮社会改革中应该追求建立一个公平、有序、高效、和谐的养老保险制度,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正在稳步推进。

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全面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要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关键的是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二、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内稳步推进改革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初步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体系。尽管如此,由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体系面临着新旧两种制度的衔接,新体系刚刚建立,新制度新办法刚刚启动,因此就目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改革中仍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缺乏规范性。就目前我国的立法情况而言,有关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的立法仅仅有四部,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并且上述法律所涉及的相关条款都只是对于制度建立的较为宽泛的原则性规定。比如其中出台最近且最为明确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其中的第二章的第十条与第十三条规定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有关,且也仅仅只谈到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以及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不难看出我国的相关法律对于操作实施缺乏具体明确的指导以及规范,这同时也是我国机关人员、事业单位职工以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各自为政”的主要原因。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也期待修改,有关机关事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内容与这次的机关事业养老改革方案存在着不同的规定。第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增加支出导致地方财政压力巨大。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实施以来,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与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决定》还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在学术界看来,改革对地方财政将产生极大的考验。改革后地方财政的负担问题肯定是存在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是靠财政支撑,个人通过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相应把缴费的因素纳入到工资结构里面,提高的工资部分由财政承担。这必然会造成有些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财政压力增大。第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像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一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同样面临保值增值问题,因为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情况比较复杂,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风险大,而养老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是有限的,一旦投资失误,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基金投资如何实现保值增值,是今后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基金刚刚建立,一定要吸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经验与教训,实现基金的良性运行。

三、完善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快建立完善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撑是政策落实的前提。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仍处于改革初始阶段,没有统一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出台,将各地的经验及有效措施集思广益,进而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促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健康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出台详尽的法律法规对养老保险的行政主体责任以及单位、个人担负的责任尽心明确具体的分工,以让制度执行时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在当今金融市场波动极大的情况下,一方面,社保基金需要安全的投资方向,必须避免投机行为,另一方面又需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急需通过法律法规予以保驾护航。国家立法部门应针对投资项目的种类、资本市场的监管、投资额度的限制以及投资审核制度进行立法规范。社保基金在国家社保制度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入不敷出,收不抵支的情况,由此便会带来一定的支付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政府社保行政管理部门应该起草相关法规,来确保保险费用的足额征管。第二,开源节流,多管齐下,积极应对改革可能带来的财政压力。要应对养老保险并轨后带来的财政压力,必须多管齐下,努力开源节流。一方面,地方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应对养老保险转轨成本,虽然说各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全国财政收入仍是增长态势。那么,在财政支出方面应该向养老金双轨制改革适当倾斜。另一方面,中央在实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思路很明确,“全国范围同步”意味着不会由地方财力负担全部改革成本,本次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是“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中央转移支付会解决部分改革成本问题。这次改革成本需要各级财政共同承担,各级财政具体的责任和承担的比例,应该进行充分讨论,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对于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应该多“消化”改革成本,地方财政少承担一些;对于发达地区,应根据地方财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担改革成本,中央财政少承担一些。第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渠道。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一直是业界和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把现有的政策执行好,也就是要将“基金存银行、买国债”这些现行政策落实到位。在政策层面不能仅仅止于文件上一句话的表述,而应该制定细则,明确责任。第二个方面,为了确保基金的长效收益,有关部门可以逐步研究建立一些基金保值增值的渠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应该适当减少社保基金投资方向的管制,分别对不同期长、不同类型的投资工具进行设置额度,将风险分散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对需要资金运行和发展的领域。

作者:赵松淼 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在运营的时候,也需要一些福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这些福利制度中的一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还需要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文章指出,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需要对养老保险的制度进行调整。鉴于此,文章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问题;建议

引言

机关事业单位在对养老保险进行并轨制度改革的时候,主要是对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两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的调整,确保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发展。

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可行性

1.社会环境。机关事业单位在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并轨改革的时候,也是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更是为了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能够良好的运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质量得到了飞速的提升。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缓解人口巨大的压力,我国实行了一定的人口政策。由于青年劳动力较少,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当人年老之后,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以作养老之用。养老保险就是为了工作人员退休之后,能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调整的时候,需要对社会的环境进行分析和整理,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和整合。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实际运行和执行的时候不顺应时代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更是为了保证工作人员退休之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是针对不同的单位个体分别制定了标准的制度,这些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相关制度执行的质量。为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正常的开展工作,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创新,社会的发展也会促进福利制度的发展。2.经济环境。福利制度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调整的时候,需要做好细节的处理工作,更需要迎合市场的变化。这些单位为了保证平稳的发展,就需要结合单位内部的基本情况,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调整,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内部员工组成形式等进行分析。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为了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在退休之后有一定的经济补助。机关事业单位在对保险制度进行调整的时候,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不仅仅需要符合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也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在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并轨的时候,需要做好成本分析的工作,在分析的时候,主要是对其利弊进行合理的整改,尽可能规避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调整的时候,使事业单位为了迎合市场的变化,保证经济平稳的运行。3.政策环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在政策方面十分重视养老保险相关的制度,在这些制度方面进行了综合的调整。“十三五”规划中对相关的福利制度也进行了规划和指导。对于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并轨改革更是提出了需要的建议。国家也是对我国的福利制度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颁布了一些相关法令,这些法令也对我国的福利制度改革进行调整提供了借鉴的依据。在对养老保险进行并轨的时候,需要做好细节的处理,对“十二五”规划中的福利制度进行分析,做好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适应时代的发展。政策在进行调整的时候,需要我们平衡社会上的一些差距。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内部福利制度。社会在发展的时候,需要平衡各项经济指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是为了起宏观调控的作用,所以国家的政策能够对养老保险并轨改革提供借鉴的依据。4.文化环境。机关事业单位在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调整的时候,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添加一份力,福利制度是一个和谐社会应该具备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出,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我国历史久远,有许多的传统文化,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的时候追求公平公正。养老保险制度在进行并轨改革的时候,也是为了追求公平,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绵薄之力。机关事业单位是社会的一部分,这些单位在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的时候,需要做好对服务对象进行区别对待。改革的思想需要顺从社会的发展,积极培养新型改革人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应该对以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要。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推进难点问题分析

1.利益平衡困难。在多个会议上多次指出,我国的改革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各个部门需要重视这一时期的工作。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工作十分的重要,这些单位在进行改革的时候,需要对以往的福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的公平。养老保险在进行并轨改革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就是每一个职工的利益,确保相关利益得到均衡发放。并轨改革之后,也是对每个职员的相关利益进行简单调整。如果利益的平衡动作得不到保证,将会严重影响公平公正的实现。在进行并轨改革的时候,需要制定标准的改革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改革。为了保证利益分配均衡,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状况做好补偿机制的建立。在实际改革的时候,由于利益的分配问题,严重影响改革的进程和质量。2.公平价值挑战。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平价值挑战的时候,需要加大对细节的掌控和分析。在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并轨改革的时候,需要改革人员处理好公平的工作。对于公平价值的改革,我们分析其中存在着三个问题,下面我们需要结合这些问题进行逐一的解决,确保改革的公平。下面我们将进行简单介绍:其一,制度未融合问题。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分别对应着每个单位,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我们有着两种养老保险制度。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将两种制度进行融合,我们在进行制度并轨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细节的分析和掌控,并结合了实际状况保证我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融合。改革的时候,需要我们编制一个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就本文而言,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需要事业单位将两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的福利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其二,养老水平未拉齐问题。我们在进行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时候,需要加大对细节的控制和分析。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时候,需要对养老的界限进行制定,对公职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养老保险改革的重点进行分析和整理,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不一样,所以在养老阶段所受的待遇也不一样,造成了养老水平不等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只存在于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在城乡之间也存在。其三,改革后来自补充保险的“新差距”值得重视。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时候需要注意利益的分配。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标准的福利制度,严格执行改革之后的福利制度。机关事业在对养老金分配的时候,需要对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行分析和了解。单位内部需要重视保险中存在的差距,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3.制度吸引力不高。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并轨改革的时候,需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建立标准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并轨改革的质量。在对养老保险进行并轨改革的时候,由于改革的制度中并没有吸引人的特点,导致改革之后的制度吸引力不够。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制度改革的时候,需要做好细节的控制,并能够迎合时展。并轨改革在一些单位进行小规模的运行,但是由于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不能引起员工们的重视和分析。

三、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建议

1.完善制度体系。养老保险的改革工作非常重要,且改革工作是一项重任,完善改革体系是我们这些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特点进行总结,机关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制度体系,在单位内部设立相适应的部门,并按照制度进行执行。就目前而言,我们在完善养老保险并轨改革体系的时候,需要加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并需要对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和执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需要做好并轨的分析,确保我们改革之后,制度能够顺利的执行,提高其公平性。2.提高统筹层次。养老保险的改革工作非常重要,就本文而言,改革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细节的控制,并进一步做好对利益的分配。在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等进行合理控制的时候,需要做好统筹的工作。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福利制度的基础,为了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就需要我们做好细节的控制。政府的福利制度是为了利民的政策,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重视对单位内部进行平衡和统筹,推动社会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进行的简单分析。我们主要是为了对养老保险改革工作进行分析,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为以后的福利工作提供借鉴的依据。

作者:刘艳博 单位:濮阳市华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一篇: 政策性农业保险问题研究 下一篇: 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