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3 04:51: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安全意识薄弱、责任落实不到位
该项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电力企业不能正确的处理安全与效益和进度的关系,其在进行检修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组织措施以及技术措施进行认真落实,没有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或者是安全操作工具使用不规范,从而引发人身安全事故或者是电网设备损坏事故。另一方面,虽然当前的电力生产企业都进行了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安全生产职责也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划分,但是其具体的安全责任落实力度较差,仅仅在作出了一般性和原则性的动员之后,停留于口头行动,造成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流于形式。还有少数职工存在着凭借经验办事、随意简化手续、不严格执行规范操作程序的情况,由此产生了各种安全隐患。
1.2习惯性违章操作
该项问题主要是指在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习以为常的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例如配电检修人员在没有填写工作票的情况下就进行相应的检修作业,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部分需要停电进行的作业操作在没有进行停电、验电以及挂地线的情况下开展,都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1.3安全工具管理混乱
从以往的电力安全事故的产生原因来看,大多数的事故主要是由于安全意识缺失以及设备的不安全装填以及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叠加造成的,同时部分处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器具质量堪忧。另一方面,其并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定及原则进行设备的检修和试验工作,造成的设备的带病运行以及对安全操作器具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不到位,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2.1整体推进原则
该原则主要是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应是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设备、安全培训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体系,所以应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从以上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控制与预防,最终形成全面覆盖的安全管理体系。
2.2正面引导原则
正面指导原则主要是指可以通过大对安全生产成果、事迹以及先进理念的大量正面宣传,从而起到对电力企业员工的有效引导作用,使人人树立起“安全有我、我要安全”的思想观念,为安全体系的构建创建出良好的环境氛围。
2.3注重实效原则
实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安全管理方法选取的过程中,应在贴近实际以及切合基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安全管理内容,并通过安全文化的构建提升安全管理体系的文化吸引力。2.4以人为本原则电力安全管理体系的以人为本原则主要是由于安全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其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充分注重对人员潜能的挖掘并注重调动人员积极性,从而使安全管理体系具备人性化特征。
3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3.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健全的安全标准规范以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作为基本保障,从而更好推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传统意义上的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转变,最终构建其具备应预测预防性的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确保的电力安全责任制的执行和落实,使安全管理工作向常态化发展。其次,应逐步加强对电力安全生产过程的监管,对存在的违规作业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同时开展相应的各专业联合巡查合同,从而有效的消除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问题。最后,通过安全审计制度的落实,对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审查,并对此过程中发现的各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3.2设备及人员安全管理
(1)应加强对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避免由于设备故障问题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的设备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指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其应是贯穿在设备制造、运输、安装、调试、使用及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在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从而确保设备在运转周期内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应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通过点检定修制度的实施,使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应加强人员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全面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作业过程中的各项危险因素的识别、排查以及整治能力。具体的人员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完善的人员岗位安全规范的制定,进行企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教育和纪律培训,从而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和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电力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意识的强化,将安全意识转变为内化的安全规章制度行为。
3.3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1)现场作业风险
电力现场作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包括现场作业人员、作业环境、作业现场物、现场管理缺陷等,比如对现场存在的违规操作指挥、违规操作、设备缺陷等风险问题的管理。通过以上对于现场事故概率、严重度指标以及风险等级的分析和判定,制定出相应的控制和处理措施。
(2)电网设备风险
该项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预先识别,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消除措施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可以采用事故频度、严重度以及探测度等指标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断,同时制定解决措施。
作者:詹文成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电力企业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严重影响,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文章阐述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对策,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对策
最近几年,我国的电力安全问题得到了重视,电力企业加强了安全管理意识,采用了一些措施,使电力企业发生事故的数量逐渐降低,由2010年发生61起降低到2015年40起。但是,40起事故的发生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暴露出我国电力企业生产中依然存在着问题,必须改善才能使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
1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生产的管理意识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用电量逐渐增加,国家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但是当今大大小小的电力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不能根据国家规定的相关制度,企业安全管理的意识不高,对安全生产监管不严,在工作中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常常会发生错误或者是进行违规操作,增加了电力企业工作中不安全的因素[1]。
1.2安全生产的监管不严
当前,国家对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当今的电力企业中,仅仅只有相对完善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而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使电力企业中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国外的电力企业进行生产工作时,国家、人民以及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对其进行着有效的监管,减少电力企业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出现问题了也能很好地解决,使其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作用。例如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中,电力企业内部设立了一个独立的部门,这个部门的工作只是对生产工作进行监管,同时国家的法律,社会的舆论以及其他各行各业都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使得电力企业在生产安全管理中做的很好,大大的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2]。
1.3生产设备不足
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进行操作,这些机械设备优劣也同样能严重的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工业革命比较早,科技研发比较发达,使得电力企业在生产工作中全部实施了自动化控制,减少了工作人员,安全事故发生率很低。而在我国,工业发展比较晚,科技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使得我国电力企业在生产工作中自动化程度不高,使得大量在西方国家使用自动化机械来完成的工作仍然是由工作人员来进行,由于人员自身的问题,就会增加事故的发生率,给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3]。同时,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往往会发生故障,使用较高的自动化机械可以快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我国自动化还不完善,机械设备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4人员综合素质低
在任何工作中,人员的综合素质往往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而电力工作是一项高危险的工作,需要更高综合素质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安全意识,如果不满足这一要求的话,会对电力企业的生产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国外的电力企业中,电力工作人员上岗之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只有合格者才能有机会进入工作中,在技能考核完成后,还需要对人员的其他素质,比如说安全意识、工作素质等进行考核,只有全部达标的人员才能进入到岗位中,如果有一项不合格就将会被拒之门外[4]。而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尤其是在进行高危险操作的工作中,往往都是那些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的人员来完成的,这样虽然降低了电力企业的投入成本,但是由于人员知识水平以及素质的问题,会增加生产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产生大量的安全事故。
2改善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
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工作意识,才能引导行动正确。我国电力企业在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安全事件,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以及对工作人员的生命造成了伤害,部分原因来源于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因此,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能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这就要求企业的高层人员重视国家出台的关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制度,根据国家的相应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使其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5]。
2.2加强企业的生产设备建设
机械设备在电力企业的生产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加强电力企业的生产设备建设,使其实现全面自动化控制,才能为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机械设备自动化的研发力度,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自身发展的特点,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在生产工作中尽量做到全面自动化,减少生产工作中人员的工作量,使人为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6]。机械设备自动化的研究要与时代相结合,使设备的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要经常对其进行检修,在问题出现初期就能发现,并尽快地解决问题,使机械设备能安全稳定的工作,以免问题的积累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加强操控机械人员的培训,使其对机械设备有足够的了解,以便进行安全有效地操作。这样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为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2.3建立严谨的监管制度
在电力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一个完善的监管制度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就要根据我国现有不完善的制度进行改变,使其变得更加的完善,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依据。国家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更加的重视,才能使国家对电力企业的监管效果达到最好。在监管过程中,要对表现良好的电力企业给予奖励,比如说减免一定的税收等;对存在安全隐患较少的企业进行批评教育,而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就要严惩,使其能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错误[7]。在加强国家对企业监管的同时,也要加强企业自身内部的监管。在企业的内部监管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准则和惩奖措施,根据评估准则对其进行考核,分数高的要对其进行奖励,评估低的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使用强制的手段让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得到加强。
2.4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人员素质不高是产生问题最多的因素。因此,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学习国外的用人原则,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来对专业技能、安全意识、工作意识等进行考核,只有考核达标的人员才能进入电力企业工作。同时,继续培训电力企业现有的工作人员,使其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加强,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减少问题的产生。工作人员的素质中安全意识最重要,因此,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使其具有较高的工作安全意识。在生产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8]。
3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企业社会地位得到了加强。而电力企业的安全问题是主要问题。因此,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才会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作者:陈燕琴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供电公司
摘要: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电力行业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现状基础上,从电力企业本质安全背景出发提出了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及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框架。该框架对本质安全要素进行了分级,并对各要素间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文章强调框架内各阶段的交互机理,并结合阶段特点提出了分析思路,文章最后对本质安全框架体系进行了总结。该研究旨在通过内部交互机制使框架体系达到最大的和谐性,通过阶段循环优化提升本质安全,消除电力施工风险。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本质安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框架体系
一、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背景分析
“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优化提升、电力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及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等都对根本上、整体上保障电力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快速发展也使得电力施工规模与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因此,一旦发生电力施工安全事故,必将导致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蓟县公司开展本质安全管理框架体系探索与研究,通过深入挖掘本质安全体系框架核心要素,最终实现“责任落实、制度执行、队伍建设、电网设备、专业管理、隐患治理、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监督考核、安全文化”等十项本质安全核心要素的统一。[1]电力施工企业是电力各项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2],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施工范围大分散程度高造成的总体把控调度及现场控制难度大;二是从环境角度看,电力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聚集度高,多项目交叉施工,露天及高空作业较多,属高危作业;三是从人的角度来看,电力施工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从以上角度分析,结合蓟县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全面管理机制,安全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及监督措施需进一步完善,进一步适应“十三五”期间智能电网的建设背景,同时制度和管理架构及监督措施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新思路、新理念的注入。三是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急需建立“主动安全观”。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建立一套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框架体系,使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促进安全管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根本上控制各类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工作的全要素统一。
二、国内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研究现状
本质安全理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连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的过程,是在安全观方面上取得的一大进步。在研究方法上,国外主要多采用系统优化及控制论等方法,在系统可靠性理论上有诸多研究成果,总体更偏重技术因素;在总体思路上从单一的安全评价转向从设计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设法提高项目的总体系统安全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本质安全理论发展水平较高,其本质安全管理更多地突出了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目前,关于本质安全的研究已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得到大范围的扩展——电力、煤矿、交通、核电等对安全生产系统具有极高要求的高危行业,已把本质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稳定的重要基础,稳定可靠的电力生产是电力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探索先进的、适用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显得尤为必要,研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小危险的本质安全理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研究
(一)本质安全概念
狭义的概念指的是通过技术、设计手段使生产设备和生产系统的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人员误操作或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事故。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指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的人、物、环境、文化系统等各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类危害因素,始终处在受控状态,从而逐步地趋近恒久型、本质型的安全目标。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措施(包括教育、设计、优化环境等)从源头上堵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人们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安全无危害化,即使出现人为失误或环境恶化也能有效阻止事故发生,使人的安全健康状态得到有效保障[3]。
(二)本质安全的三个阶段
交互性安全管理理论认为,实现本质安全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分析如下:第一阶段:本质安全的基本阶段,即基本安全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基本达到技术、人员及设备可靠,可视为本质安全实现的基础。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重点偏重于技术方面,即如何采用更可靠的设备和技术,消除故障。第二阶段:本质安全的规范阶段,即实现了规范化的安全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做到了规章制度规范化、操作施工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建立一套系统规范化的框架系统安全流程模式。这个阶段主要规范了人在工作生产中的安全行为,通过落实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第三阶段:本质安全的文化阶段,即实现了文化安全的阶段,其主要特征为达到了人的安全理念、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的高度和谐,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如同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在引导着个体,组织系统迈向本质安全。在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已到达了本质安全阶段时,管理者意识到只有用安全文化去影响与激励每一位员工,建立一种“安全本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构建一个预防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可以说本质安全的文化安全阶段是电力施工企业构建安全框架体系的最终目标。
(三)本质安全框架体系原理
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各成分要素通过相互交互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模式,限于本质安全机理进化的限制,其复杂性围绕本质安全三个阶段不断交互、演变,在整体自由度中随着人、物、环境和文化等四要素的认知及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经过提升的本质安全将在本质安全体系结构中逐步达到四要素的稳定,增强各要素之间的信息传输率,以满足随时间移动下安全理论的实现方式。单从技术角度来说,技术管理的手段从本质安全概念设计上进行安全事故的预案设计、事故控制、事后分析。另外对于管理层面如何通过规范制度的约束以达到技术流程的创新则取决于第二阶段本质安全与第一阶段交互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认知水平的变化,从本质安全结构的宏观及微观入手,将本质安全系统内各交互要素即物质要素(物、环境)和社会要素(人、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系统自身多重双向的有机交互形成非线性的和谐关系。本质安全基于系统的和谐性,对于系统内部各要素内外交互形成微观层面与宏观要素的统一,即人、物、环境、文化和企业本质安全具体措施实施方法论的相互引导。[4]根据以上对本质安全框架内部要素和理论的分析,对系统内部交互及和谐关系进行组织并形成安全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研究落实到电力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阶段演变、阶段设计、要素分级三个主要部分,三要素通过内部交互机制使框架体系达到最大的和谐性,即功能和结构达到最优化。在要素分级上分为一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涵盖了本质安全基本要素即人、物、文化和环境四方面,电力企业本质安全核心要素作为二级要素,主要包括人的要素之二级要素,即责任落实、制度执行、专业管理、风险管控、监督考核;物的要素之二级要素电网设备;环境要素之二级要素隐患治理、应急处置;文化要素及二级要素队伍建设、安全文化。二级要素目标的完成需要通过框架体系的三个阶段即安全基础、安全规范和安全文化逐步提升安全本质要求,形成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风险防控体系。本质安全框架交互机制是从根源上消除或减少危险,而不是通过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来控制危险。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十项核心要素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在人、物、环境、文化四项核心之下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5],是一个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对于自交互系统,可以通过优化阶段设计实现闭环管控,达到进一步的基础交互、规范交互和文化交互,如通过概念设计和危险识别完成基本本质安全阶段,以达到将目标系统的风险消除和减少危险的初步目标。通过阶段优化提升,逐步总结适合于安全系统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以建设本质安全管理方案,通过进一步优化机构与职责达到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共同提升。最后通过具体措施的实现将安全意识融入本质安全绩效测量之中,通过事故、事件、调查与纠正不断实现本质安全绩效的提升,并逐步通过安全交流来巩固阶段成果,以达成构建一个内部要素互相耦合促进,内外交互和谐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
(四)各阶段演变内容分析
第一阶段的本质安全包括人物环境的基本要素交互,如技术、设备及具体的工作场所,主要从客观角度从电力企业施工物质层面进行分析,包括电网施工现场设备、材料、施工类型、作业现场把控等方面急需通过技术改进和规范落实进行优化。第二阶段的本质安全主要对人与其他要素的交互行为进行分析,包括人与物、环境、文化的复杂交互关系,体现在电力施工中作为施工主体的职责分工、管理制度、监督体系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面是否能对人物环境进行职责界面和风险流程的规划,能否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系统的应用与综合,并以此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能力。本文从本质安全要素出发,通过抽象化电力施工各项安全生产要素,明确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演变阶段,设计电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框架。该框架从一级要素即人、物、环境、文化要素的特点延伸至二级要素,即电力企业施工安全十要素,提出基于交互的本质安全演变三阶段,并通过从设计到落实各阶段的具体步骤,形成本质安全的良性循环。该研究对如何落实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体系并改进、完善安全管理举措带来了进一步思考,旨在最终形成一套不断完善其自适应能力的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为形成智慧、安全的“十三五”期间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有力参考。
作者:郭建涛 杨东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蓟县供电分公司
1.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供电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电力企业供电人员在开展供电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自身对于安全管理意识是极度缺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不听指挥”。虽然电力企业相关领导者也在向他们传递“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但是部分人员却当做耳旁风,并始终认为自己对整个供电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都极其熟悉,即便面对危险,也能够凭借自身专业的经验进行处理。然而等到危险发生的时候,他们却常常因为操作不当,以及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给电力企业带来不同程度上损失。其次是“心不在焉”。很多电力企业供电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表现的精力不集中,以致于经常做出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来。比如:工作人员在无人检查监督的情况下,就会放松安全的警惕意识,甚至不按照安全操作标准对供电系统进行相关修建,而这些实际上就是他们安全意识严重缺乏的一大表现,最终导致供电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实现有效的开展。1.2供电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当前很多的电力企业供电管理人员都呈现出年纪大,知识水平低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在供电上开始实现自动化,相应的对于供电管理人员的业务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缺乏足够的上进心且满于现状,相关电力企业供电管理人员在业务素质上还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违反线路设备的连接程序;不按要求佩戴相关防护用具,更有甚者连最基本的规章制度都不清楚,以致于在电力企业供电管理工作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由此可见,业务能力上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管理,还导致安全规则变得形同虚设。
2.加强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管理措施
2.1增强供电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不仅整个电力企业部门需要树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而且还要将这种意识灌输给相关的供电安全管理人员。首先是定期对供电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在每次员工换班前,相关负责人都要记得提醒员工将安全工作的理念放在首位。其次是进行安全事故案例的宣讲活动,一是让供电安全管理人员明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二是让他们明白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最后是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开展座谈会,这样既能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能力,减少完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让他们就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提问。2.2提高供电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看似与劳动安全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然而却对劳动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供电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那么面对突发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就不能进行正确及时的处理。因此作为电力企业相关部门的领导,就应该狠抓供电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主要是以笔试和口试为主,问题主要包括:电缆绝缘老化怎么处理?电气设备老化如何处理等等。对于考核不及格的员工,就要进行相应地处罚,这样才能对员工形成一种约束性。另一方面就是不定期的组织各部门进行安全问题的沟通和交流,对于一些有条件的电力大企业而言,甚至可以让部分供电安全管理人员到专业的电力技工院校进行再学习,从而使得他们的安全意识得以强化。2.3妥善安排供电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不得不说,供电安全管理人员人员在不同的部门工作,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内容各不相同,从而也促使每一个人的劳动强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为了安全生产,加强对员工工作内容的妥善调整就显得尤其重要。以“熔断器”的拉开为例,由于其涉及的工作内容和生命财产信息相关,因此就要安排技术性比较强的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比如:某县供电公司进行两个配电台区JP柜进,出线更换和低压线路施工,根据当天的实际情况,应该是要拉开整个区县的10kv分支线熔断器。反之,如果让一个技术性不那么强的供电人员进行管理,那么他可能就会错误的判断为10kv不带电,最终则极有可能导致现场人员触电。总之,为了确保供电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合理分配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尤为重要。
3.结语
加强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管理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尤其要将安全意识深入的灌输到相关的供电安全管理人员的脑海之中,只有让他们深刻的明白安全重于泰山,才能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安全的意识,进而确保供电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作者:梁春林 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电业局察右后旗供电分局
摘要:电力企业的法阵不同于市场环境下的其他企业,电力企业的产品具有公共性的特点,所以,在电力企业自营的过程中,企业运营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利润,也是为了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电力企业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作为资本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资金安全的管理与使用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且降低资金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果使用科学的方式对电力企业资金进行安全的管理,是目前电力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控制;资金;集中管理
电力企业承担着电力投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主要负责电力方面的采购与销售、电力方面的交易与电力资源发光面的优化配置等,具有非常庞大的资金流入量以及资金流出量,电力方面的资金交易比较复杂,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所以,在对电力企业的资金进行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目前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效率低下。就目前的情况看,部分电力企业在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普遍的缺少集中的管理平台,致使企业初夏资金缺口,而电力企业下属的单位资金又出现周转比价慢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企业的信用度以及资金管理的经验都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其次,在部分电力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流程存在很多漏洞。按照目前电力企业的构成来讲,资金信息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才需要经过层层的汇总之后再将其递交给相应的管理人员就会使得资金管理的信息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决策的人员出现决策错误的情况。第三,在电力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资金效率出现降低的情况主要的是因为资金管理的预算编制并不合理,相关的配置也比较缺乏。(二)资金管理的监督不力,可能产生较大经营风险。就目前的情况看,部分电力企业对于各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资金的运行环境也普遍存在很多监控不到位的情况,甚至出现资金挪用的情况,尽管部分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些监督管理的职能,同时也设置了部分监督管理的制度,当是因为监督管理的人员没有充分地掌握企业财务资金的运行情况,这这样就使得管理人员的职能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相当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在重大资金投资的问题之上并没有形成有效地决策机制,资金的具体流向与控制比较脱节,在资金的管理机制也不健全,这样就使得资金管理的风险在不断的增大。(三)资金安全评价机制不健全。因为电力企业各个单位对于已经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度理解并不是很相同,在对资金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执行能力不同的情况,这样就导致资金管理很容易出现漏洞,并且会给资金带来一定的资金安全隐患。大部分电力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下属的企业进行定期的管理与不定期的抽查,但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按照相对分散、不能进行统一的措施,缺乏科学管理的机制。
二、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关键举措
针对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其原因,电力企业应该从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廉洁的从业教育、树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企业资金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资金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等,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一)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各个集团应该积极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对于货币资金、企业的付款业务、银行出具的票据、企业应收应付的票据、印鉴印章等各个环节做出应对明确的管理,涉及相关的基金管理流程与资金管理细化的明晰、对资金管理的表单进行统一的规划,这样就会成为企业范围之内一体化的资金管理制度,并且在企业之中开展资金业务的全面管理,编制相关的资金管理业务书。同时,在电力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及业务指导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并理解资金管理的流程,并且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尽心管理。(二)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的监督考核。从电力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知道,企业应该从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出发,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有效的保证电力企业下各个分单位资金管理的目标与整个公司资金管理的目标一致。在电力企业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地专业水平的培训,使其拥有良好的财务就算管理的能力,有效地保证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权威性,同时,还应该逐步的加强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将每年的月底、季底、年底按照签订的内部经济管理指标对各个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电力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对资金进行严格审计的监督、考核,是企业强化监督约束进行管理、使电力企业的资金能够进行统一的管理。加强对电力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围绕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年度预算管理的情况,对企业中全部的资金进行管理与控制。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因为其运营对象比较特殊,以及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自身具有的特点,这样就导致电力企业在市场化中仍,仍然会受到过去经济的影响,并且无法脱离国有企业自身的性质,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资金管理问题,通过加强对电力企业自身资金管理的重视,有效的提升企业资金管理人员地综合素质,注意对财务资金风险的预防,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陈剑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全椒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