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策略

时间:2022-07-05 05:39: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策略

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策略: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策略

摘要:

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围绕教学、科研和师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而展开,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后勤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新要求。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现象过于严重、管理理念陈旧、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阻碍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关键词:

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一、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在后勤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既没有完成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目标,也没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后勤资源没有得到合理优化的配置,存在成本虚高、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

1.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也开始了社会化进程,高等学校已由原来单一的、封闭的教学环境转变为全方位、开放型、多功能的“小型社会”。一些社会上的服务机构或者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开始进驻校园,学校内的各种商业网点也不断增加,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多。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不断推进,学校里的许多餐厅、超市等营业场所全部被外包经营,有许多承包经营者为了营利,无视高校这一特殊的营业环境,无视学校的治安管理秩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一现象导致高校的后勤管理过于注重社会化,忽略了其服务师生的基本功能。

2.后勤管理的理念陈旧

长期以来,有一部分后勤工作人员认为,高校的后勤工作只是管学生和老师的“吃喝拉行睡,生老病死退”。进而在工作中采取的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型服务模式,导致后勤部门的工作没有活力、缺乏创新。落后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的缺失,导致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活动的主动性不强、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弱,影响后勤的服务质量。

3.后勤管理的体制有待完善

在我国,部分高校的后勤部门缺少制度和资金保障,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员配备不齐全,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导致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的人员和设备都达不到时代要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不仅制约后勤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也影响后勤管理部门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质量。此外,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导致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服务工作缺乏主动性。

二、高校后勤管理的改进建议

1.社会化改革与服务宗旨相结合

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后勤管理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工作,它不仅关乎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学校内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改革后勤管理社会化时,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维护学校秩序的关系。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可以适当引进一些社会上的机构进驻校园,但仍要时刻坚守后勤集团为学校科研、教学和全体师生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搞好服务”的基础理念。这是高校后勤管理在进行社会化改革之后区别于其他社会服务行业的根本性标志,也是高校后勤服务业发展改革的根基。

2.创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高校办学理念也不断更新,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后勤管理工作中传统的、陈旧的理念和模式已不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提升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关键在于处理好后勤管理与服务两个功能之间的关系,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新型的后勤管理工作中,管理并非后勤的唯一功能,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后勤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因此,学校后勤管理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服务功能,不应只采取传统单一的、僵化的管理模式,而应该在奉献中管理、在服务中管理、在示范中管理、在创新中管理。

3.加强监管,促进后勤管理标准化

在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要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严密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而制度和体系的完善需要外部监督,尤其是在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离不开学校和广大师生的监督。在开放后勤管理市场后,会有许多社会上的企业入驻校园,需要更严格地监督后勤管理。同时,在引进社会团体过程中,也可以将社会监督体系引入后勤管理中。此外,还可以将高校的后勤管理纳入到政府的监管体系中,通过校园、社会、市场和政府等多方面监督,层层检验,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效率。

三、结语

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广大师生的校园生活和学校的日常秩序。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整体的管理质量,也影响在校学生的生活质量,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意识,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能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作者:王玲 单位:武汉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

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策略: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浅析

摘要:

在我国高等学校普遍扩招的大背景下,高校办学的新特点、新模式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后勤必须努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本文对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扩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增加,许多学校扩建了新校区,这就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的要求。在新形势下,部分高校后勤集团引进了精细化管理方法。

1.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1911年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这被认为是关于“精细化管理”的奠基之作。20世纪50年代“精细化管理”的理论被应用于日本以丰田公司为首的企业中,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体来讲,精细化管理是将常规管理延伸细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它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来降低成本。在具体实施方法上,就是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将岗位职责明细化、具体化。所有岗位工作日清日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规范工作流程,各项工作都有据可循,有章可依。要把握住精细化管理的实质,需要从“精、细、准、严”四方面着手。“精”是指精益求精,不断改进。“细”是指工作内容、操作流程以及检查标准等要细化;“准”是指数字化的计量与考核;“严”是指发展的规划要严格。

2.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2.1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教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条件,优质的高校后勤管理能为学校赢得更好的社会声誉,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使高校在强大的后勤保障的支持下,着力于人才培养、教学革新、科研创新,高校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引入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在新形势下做出的必然选择。精细化管理是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首先制度上对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做出规定,将目标具体化,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按章操作,管理者依据制度和规定对员工进行考核。逐步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用心管、件件有落实”的管理体系。

2.2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后勤发展的必然需求

高校后勤要想发展,需要建立自己的服务品牌。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将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做得更完善、提高广大师生员工满意度的需要,是打造后勤服务品牌、切实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需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不断满足师生要求、树立后勤良好形象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2.3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需要

精细化管理是“三服务三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每件具体、平凡、枯燥的工作用心做好。通过实行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操作流程、考核标准,每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认真执行。进一步完善人员考核、选拔机制、奖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3.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传播先进的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首先要让各级管理者认识到这种管理方法离我们并不遥远,不仅仅世界知名企业在实行,它已经走入高校,走进高校后勤,省内外不乏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案例。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过程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注重生产和操作过程的细节、落实和效果。在高校后勤企业中就是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每一位员工都要明了本岗位的工作要求,并对其负责。

3.2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各级管理者的自主引导和所有员工的自觉响应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能够取得成效,归根到底要靠员工的认可和自觉执行。所以要将引导员工“实行精细管理、主动积极响应”作为起点,从管理上层做起,坚持持之以恒的宣传。通过培训讲座、交流座谈、集团简报、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等途径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成效传播给集团员工直至广大师生。以让员工深刻领悟精细的方法和内涵,促进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3.3制定科学的标准

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通过对员工的各类培训包括集团制度、专业技能、文明礼仪等,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使高校后勤管理从粗放型,转入精细化的轨道上来。贯彻标准化管理,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让每一名员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来。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权、利,精力投放于“理”,而非“管”,并且注重落实力和执行力,以达到岗位能力最大化的目标。

3.4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在制度、技能、礼仪培训的基础上,要培养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观念。要制定长期的人才培训计划,结合本校实际分批次、分阶段地开展培训活动,培养出一批工作作风严谨扎实的后勤员工,提高员工的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知人善用,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员工的特长和优点,为员工创造一个展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平台,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高校后勤集团是学校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机构,精细化管理的引入标志着高校后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行精细化管理要求我后勤全体员工对现有管理模式和流程进行革新。后勤集团从上到下要积极转变观念,善于接受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学习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强化保障。

作者:马薇 闫昊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策略: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分析

摘要:

现阶段的高校能够形成独立的体系,并能够正常的开展各类教学和文化活动,离不开后勤管理工作的支持。不难看出后勤工作是高校活动开展活动的基础。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尤其是在大学文化视野下,这一点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本文旨在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探究如何有效开展后勤管理工作,促进高校教育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大学文化后勤管理服务分析

一、引言

大学文化的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也让后勤管理工作成为了一项热点问题,而研究的重点普遍都在如何强化制度建设,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大学校园等。后勤管理工作不仅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更需要考虑到大学的实际运行状态,才能有目的性地加强文化建设。

二、大学文化与后勤管理工作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以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主要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是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是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知识权威的文化基础,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主要包括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总的来说,在大学管理工作中,后勤工作为高校提供了运行的基础。大学沉积的文化也主要表现为个性化的文化形态。包括物质文化和环境文化。物质文化指的是学校的各种基础设施,例如图书馆、体育场、实验室等。而环境文化则是一种精神文明,是从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展现出来的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大学生存的技术,就像是房屋的地基一样。尤其是在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学校的建设力度越大,互相之间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而学校的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教学体系等,都是其内在发展的支撑,就像是房屋的墙壁一样。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核心,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育人功能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功能。他们既决定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又制导现代大学的制度建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在扬弃、超越历史传统和吸收、转化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反映时代精神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理念必须通过实践创新,并在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形成。大学的实践创新主要有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体制创新。大学文化也影响着大学学子,让其在大学中得到熏陶,从而为社会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在现代的教育体系下,现代大学管理体系下的核心也逐渐朝着后勤管理工作围绕展开。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也一直在性质上进行探究,即究竟是公益化还是社会化。大学是文化共同体,大学文化也是高校发展和培育人才的基础,所以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也应该在文化氛围下开展。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变化,高校的后勤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西方的一些高校中,后勤管理服务指的是一些类似于教堂维护等少量精英者的工作,但是在今天,后勤服务的对象也出现了变化,无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学生的整体数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所以这也给现阶段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缺陷

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管理工作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的高校后勤工作都指的是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生活保障等具体事务。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管理体系不先进。高校的后勤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物业、餐饮、水电、学生宿舍等。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有序工作维持了高校的正常运行。同时,这也说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工作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是从现阶段的管理体系来看,无论是在模式还是机制上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对于高校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由于机构设置方面出现交叉和重叠,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部门中存在真空部门,有些事务并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的工作安排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后勤部门的服务质量会有明显下降。

2.后勤队伍素质低。后勤管理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并且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并且日常事务也较为繁琐。很多管理人员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显得理解不够深刻,即没有真正了解后勤管理服务应该做到的事情。因此会陷入重复的日常工作中,且工作效率也比较低,无法真正地承担大学后勤管理服务中的任务。

3.角色定位不明确。目前的高校管理工作过度注重于社会化和市场化,忽略了本身的大学文化的主要工作。其实大学文化并不是单单指某一种事物,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高校本身的职责在于育人,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往往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明确,且管理理念也无法与高校文化相结合,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后勤管理服务出现问题的原因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为社会贡献出自身的力量。不难看出,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而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而从前文的分析来看,很多学校在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的配合程度不够。很多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也给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五、后勤管理服务的重要性

1.是教育事业的物质保障。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任务众多,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从经济上和物质上对高校教学活动的保障,同时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提升教育资源的有效性。学校后勤管理不仅是为办好学校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认真研究和整合有限的财物环境等要素,使其发挥增值效应,更好地办好学校的工作目标服务,这才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学校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能直接产生截然不同的管理效益,大大提升有效性。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教育工作来说,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大学文化视野下,高校能否有良好的氛围,成为了学生能否发展的关键环节。良好的环境可以作为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影响途径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如何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有效性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在现阶段的后勤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也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所以要从管理体系和态度两个方面来加强后勤建设。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在我国还属于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并且这种新模式并没有刻意借鉴的内容,这也使得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体系,或是一些具体的理论成果无法体现在实际情况当中,学校与社会也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我国各地区都存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环境客观构建出相应的发展方向,利用各自的优势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关于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这一点毋庸置疑。对于什么是社会化这一最基本而又极为重要的问题,却理解的仍不透彻。考察国外模式可知,社会化不等于市场化。综合看来,要想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有效性,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的教育现状,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笔者也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开展有效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通过体系改革。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体系作为制度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制度包含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工作的归属问题,也就是如何能够将工作合理安排,细致安排。作为后勤保障部门,首先要对学校的日常运营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对于一些发展的计划和方针也需要进行明确,才能从自身进行优化和完善,保障后勤管理工作能始终处于高要求、高水平。不难看出,只有将高校管理体系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地弘扬大学文化精神。

2.强调后勤管理工作的模式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如果缺乏模式的约束,那么各项工作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系,最终影响工作效率,传承和发展大学文化也失去了其途径。因此,为了提升在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就需要从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角度来对工作方式进行改革。为了能提升管理水平,就需要加强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学习,内容为后勤管理内容的细致工作,并采取考核模式,对于不合格者要采取回炉重造的机制。而提升人员素质正是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方式。标准化体现在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的确认,并做好一系列的分析工作,例如各项工作的管理成本。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奖惩制度,对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朝着模式化的方向改进。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后勤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服务于教学科研活动。因而在价值观上要进行调整,要意识到这项工作是为师生所服务的。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中,有一部分的重点就在于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换而言之,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大学文化建设的效果和结果,也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学校,需要认清形势,构建以价值观导向为目的的管理体系,并将其作为后勤管理服务中的关键内容,切实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师生所服务。

4.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众形象的确立实际上也就是让人们对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有更稳定的认识。换而言之,就是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后勤管理部门的形象对于提升整个学校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为了能在良好的环境下服务,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在形象上进行完善。例如可以通过各方面的保障来稳定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辅以学生的良好配合,真正成为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七、结语

高校与其他组织不同,一直肩负着人类精神和文化传承的作用。而对于高校来说,其文化和精神也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根本。后勤机构作为一种保障式的机构,特点也与高校的教书育人的理念有关。而通过研究,也可以看出在现代的大学文化视野下,推进高校的后勤管理服务质量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而将大学文化传承作为后勤管理服务的基础,也有利于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郑建艇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策略:数字化高校后勤管理探析

[摘要]

后勤管理部门在高校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后勤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后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

高校;后勤管理;管理体制

高校是培养高技能知识人才的地方,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各方面技术人才的任务,那么作为高校保障工作的部门——后勤部门,要保证高校的教师能有一个安心科研、安心教书育人,学生能有一个安心学习、安心创新的活动场所。后勤服务涉及学生的生活、购物、医疗、自习等,涉及教师的科研、生活、上课等范畴,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可见一个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其他部门的有效运行。下面就目前高校的后勤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分析,旨在为后勤管理工作有效地进行提供帮助。

1高校后勤管理现状

随着科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后勤管理工作也不落后,高校借助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利用数字化手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1高校后勤管理取得的成绩

1.1.1初步建立了一套后勤管理体制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新的后勤管理模式,即成立了后勤管理处和后勤集团,采用一分为二管理体制,确立后勤管理处为管理部门,后勤集团为服务部门,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执行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技术指导等职责,后勤集团为全校教职工提供教学、科研、生活、住与行等方面的服务,这样既有监管机构,又有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服务并存,最终的目的是更好的为全校教职工及学生服务。

1.1.2初步建立了一套企业化的运行机制

在高校的运行机制下,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运行机制。例如建立详细的质量监管制度、人员考核制度与绩效考评制度,明确责任,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以制度指导工作,避免在工作过程中随意做事,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1.1.3基础性的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随着后勤管理改革的进行,基础性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在服务方面,制定出了各个岗位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岗位的具体要求,使以后的工作有据可依。在工作流程方面,编制一套适合高校的工作流程,简化了工作环节,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快速、更有效、更通畅的进行,能很好的为全校教职工和学生服务。

1.1.4在管理工作中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方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引进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套数字化的管理体系,把日常的各种办公内容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信息平台反馈制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反馈,由专人负责,及时查看,简化解决问题的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1.2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后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虽然在高校机制体制的引领下,后勤管理部门也建立了一套管理体制,但这些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仍需进一步完善,进一步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体制。

1.2.2后勤人员队伍建设的不合理

对一个部门来讲,建立一套结构合理、数量适中的队伍是必要的,后勤管理部门也不例外,但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后勤管理队伍中,管理人员的学历不是很高,且由于后勤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周末和假期经常出现加班加点的现象,及校领导的不重视,造成后勤部门引进高学历人才方面具有很大困难,导致后勤管理部门人员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不能形成合理的管理梯度。

1.2.3后勤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积极性不高

对于任何一个部门来讲,思想观念和工作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后勤管理部门来讲,这点可能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各个方面的,例如:后勤部门的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却没有任何报酬;后勤管理人员的晋升途径不是很畅通;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任务重;后勤管理人员培训、学习机会较少等,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2高校后勤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缺乏务实的管理意识,管理过程形式化

对于大部分的后勤部门人员,乃至其他部门的人员来讲,在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与年终的实际结果之间总会存在差距,究其原因发现很多的工作计划都是一个或几个领导坐在办公室根据以往的情况,查找资料,总结出来的,有的甚至是由于领导催的比较急,应付领导随意编写的(编写的人主观认为最后不会以这个为准),这就使工作变成了形式,往往造成理论性较强,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另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问题导致得过且过,对实际效果要求较低,不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缺乏务实的管理。

2.2缺乏有效的晋升与培训途径,职工积极性不高

对后勤职工来讲,开展的培训相当少,就是有,也只有少数人才能参与,后勤人员的晋升渠道也不是很畅通,还因后勤大部分人员是合同制工人,其待遇普遍偏低,高校对这部分人也不是很重视,造成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2.3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造成服务滞后

目前,高校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于任何问题并没有进行提前预防,就是出现了问题,业只有在别人告知了以后才知道,甚至在被告知后,还出现互相推诿的问题,推卸责任,最终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3高校后勤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

每个高校的后勤部门管理人员,特别是后勤领导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每个部门都应该走出去再走进来,多多调研,多多讨论,编制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体制。

3.2注重后勤职工的队伍建设

关于后勤的职工队伍,后勤部门应全盘考虑,根据具体岗位确定实际需要哪些技能人才,上报校领导,建立一支素质较高,技能较高的后勤管理队伍,只有这样,在做什么事情时才会得心应手,才能有的放矢。

3.3提高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技能人才引进后,还要想尽办法留住这些人才,想尽办法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增加合同工人的工资,加班根据加班的时间发加班费,可以加强后勤管理部门人员的思想教育,多参加各方面的培训,学校领导多给予重视,开辟后勤管理人员的晋升渠道等方法,提高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4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后勤管理部门也应该顺应社会潮流,引进一套适合自己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这样的平台可以做到在出现问题之前就提前得到预防,就算没有预防到位,出现问题后业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不用在让学校的其他部门有问题时到处乱跑,也不会出现有问题时不知找谁解决的现象。

3.5加大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度

执行力对于一个管理部门来讲特别重要,后勤管理部门也不例外,因此在高校后勤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先制定好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流程来执行,只有这样,才可以有组织、有纪律的管理好一个部门。

3.6细化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高校的后勤部门既类似于其他部门,又不同于其他部门,它是具有经济属性和教育属性的综合体,所以对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来讲,如何进行好的服务、如何控制经济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细化成本,如何节约成本就变得更为重要,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可以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来进行控制。总之,对高校的后勤工作来讲,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有多种多样的解决办法,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才可以发展下去。

作者:姚正军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策略:高校后勤管理思想政治分析

摘要:

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同样也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思想政治工作来优化高校后勤管理结构,能够对高校发展、改革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重点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作用,及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后勤管理;作用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非常的复杂且困难。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教育必须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高校后勤管理之中,既能够推动高校后勤改革,又能够充分落实我国国家政策。所以,高校要充分了解改革的重要性,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尽最大的努力推动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化改革。高校后勤未来是否能够良好发展,还要取决于高校及政府的政策、方法,以及社会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与高校后勤人才的综合素质。从多方面角度进行政治化改革,让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正确落实到高校后勤管理之中。

一、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逐步转移到自我发展、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等准企业化的方向上,其中的运行经费、自负盈亏、福利、工资、资金等要完全自筹。许多社会第三产业不断走进高校之中,这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改革之后很多不稳定因素给高校后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样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后勤员工对新式管理模式不够适应

高校后勤管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下,打破了传统终身干部的人事制度,如今的行政岗位是通过竞聘上岗或者轮岗进行设置,实施能者居上的观念。并且薪资构成从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转化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让高校后勤工资与实际效益挂钩。由于很多后勤人员自认为自身的岗位不够牢靠、高校经营效益低、个人收入减少等问题,使很多后勤工作人员对后勤社会化改革产生抵触心理。

2.后勤员工思想政治观念问题

高校后勤大多数员工都是一些老员工,其文化水平不高、学历低、无职称,在学校中一般都是从事简单的工作。而一些高龄员工总会想到退休等原因,使其在工作中缺乏进取精神。再有一部分年轻后勤员工,认为后勤工作就是为了服务他人,在高校低人一等,导致他们有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而一般外聘的后勤员工,大多数都是无业人员或者下岗员工,在后勤工作中往往做一些最基本的工作,对后勤今后发展也是不闻不问。所以,无论是因为岗位、年龄、文化都会使得后勤人员思想观念的差异化,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增添难度。

3.后勤队伍稳定性差

高校很多工作人员对后勤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定位认识不够,将后勤员工与机关工作人员、教师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使得外部人员对后勤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后勤工作与教学、机关、科研等人员享受的待遇相差甚远,例如职务晋升、职称等,使得后勤人员依旧停留在服务水平上。而外聘的后勤人员自认为就是打工者,根据薪资的数量制定自身工作量,如果不能满足自身的要求就跳槽。以上等等因素使得后勤管理存在很多的不稳定因素。

4.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缺乏力度

从制度方面出发,专职政工干部缺乏工作目标责任制度,一些考核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还不够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从本质上来讲是行政人员,然而许多行政人员只注重业务工作,往往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使得业务工作有余而思想政治工作不足。在同级干部中,由于工作性质与职位性质相比,无法获得充分的肯定,很少有人自愿参与政工工作,在潜意识里认为政工工作没有权利。在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中,其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往往年龄偏大,很多高校书记人员往往会选择比较老的工作人员胜任,一些年轻人员主要负责行政,这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年龄上存在一定缺口。与此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般情况下要服从上级领导安排,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通过以上问题,可以充分反映后勤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不被重视,从而使得后勤政工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涵

如今,我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集中在六大方面。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要认清服务对象,对于后勤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高校后勤基层工作人员为主,进而延伸到高校后勤管理的各个角落,让思想政治工作惠及到每一位后勤员工身上,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二是思政工作的开展要以小组为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组长作为思政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在日常后勤工作中,组长要对组下每一位员工进行充分了解,特别是每个员工的政治思想观念。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做到层层负责。在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中,主要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书记与管理组长要保持纵向联系,充分掌握后勤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培训,整体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从而形成高校后勤思想工作。四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多元化,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结合高校后勤实际的工作情况及员工的特点,进行全方位、针对性、多形式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潜移默化的起到自身作用。五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要明确目标及方向,要以为高校科研及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为目标。六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后勤党委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让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支撑作用。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作用

1.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后勤管理改革

后勤管理改革要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把后勤人员的观念转化为后勤社会化、产业化。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围绕管理改革进行展开,打造一个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平台,转变后勤人员的传统思想,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为高校后勤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如今,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在高校后勤管理中,首先要提高后勤人员对后勤改革的认知,排除不利的思想观念,让后勤人员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而且后勤行政管理人员要明确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让后勤人员做好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再者,要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后勤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让后勤员工始终保持一种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工作精神,确保后勤管理改革能够顺利实施。

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新后勤人员思想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更多是加强高校后勤人员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后勤行政管理水平,提高后勤服务质量。高校后勤可以通过开展“高校文明服务员工”等活动,以服务质量来带动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后勤的优势,为高校科研、教学以及全校师生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让后勤人员树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帮助后勤员工把自身理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及高校后勤发展的基础上,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高思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正确引导后勤员工的思想观念,让高校后勤管理观念能够不断创新,随时保持高校后勤管理制度能够保持活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通过疏导、教育等方式,对后勤员工进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法律教育、民主教育,正确引导后勤人员树立一个现代化的新观念和社会发展新观念,使其最终成为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力量。

3.思想政治工作对后勤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工作人员,是通过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方式来规范人的行为、意识。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采取先进的思想教人、育人,帮助高校后勤人员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提高后勤人员责任感。高校后勤管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培养一大批会经营、懂管理、善于做思想工作的综合性人才。打造高素质后勤工作团队,让高校后勤管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进而不断提高高校后勤工作效率。

四、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1.加强后勤政工队伍建设

后勤政工人员是思想政治工作展开的支撑点。想要建设一个高素质的政工队伍,首先要开展政工基础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一些新上岗政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并且培训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让后勤人员有更多参加培训、专业研讨、外出进修等学习机会,让后勤行政管理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的需求。及时选拔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干部或大学生加入到政工队伍建设中来,让政工队伍无论是学历方面、年龄方面、工作经验方面都有合理的配置。与此同时,充分调动外聘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其对高校后勤工作更负有责任心,并且选拔外聘人员做带头人,让其在日常后勤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再者,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评价制度,通过严格的标准考核机制,将后勤人员的工作质量、作风优劣、水平高低等因素作为晋升、奖励的依据。对于一些在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人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向政务管理岗位输送。最后要提高政工干部的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观念不断创新,才能够让高校后勤行政管理后期保持活力,只有具备超前的意识和预见性,才能让高校后勤在未来的管理中避免出现问题。

2.严格规范后勤管理制度,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规范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各项制度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如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无论是能力、德行、业绩、表现都要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后勤人员的利益相挂钩。建立完善奖罚制度、目标责任制度、聘任制度等,激发后勤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好的服务学校、管理学校。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后勤管理的实际情况,确保后勤管理的可操作性、合理性、科学性及针对性,并加以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根据规章制度做工作,要做到公平待人、客观看事。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将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相结合,在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中做到人人平等,让高校后勤行政管理充满纯正、图强的和谐氛围。

3.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后勤文化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后勤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后勤文化建设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催化剂,同样也是加强后勤人员的凝聚力、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后勤管理发展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将思想政治和后勤文化建设相融合,提高后勤人员的责任感、自豪感,培养后勤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此外,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对于优秀事迹及先进个人进行大力宣扬,让有代表的人物、事迹来激励、凝聚每一位后勤人员。定期开展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文化的文体活动来号召员工、影响员工。充分发挥每一位管理人员及干部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有效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的健康、和谐发展。

结束语

高校后勤管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推动后勤管理的优化、发展,从而形成相互加强、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让高校后勤管理质量不断提高,为高校后勤管理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聂莉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后勤服务公司

上一篇: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下一篇: 旅游企业管理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