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02:40: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它的研究基础。物理实验的操作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要求学生要有充足的物理知识储备、足够的耐心、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态度。物理实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给学生提供自己的空间,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所学习的科目更加感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无形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物理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的现状
尽管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学校与教师也意识到了,但是很多学校还是未能够很好地开展实验教学。这种状况主要体现在:
1.学校与教师仍未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依旧为应试教育服务,一味地追求成绩和教学进度。学校与教师认为开展实验教学比较耗费正常的教学时间,并且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选择将实验课程全部改为日常的物理理论教学课程。这种行为,一方面使得物理课程的教学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实验考试也只是一种形式,学生通过背诵实验器材、步骤、原理等应付考试,缺乏自己对实验的理解。这是造成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校所持的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学校无力承担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开支。不论是实验器材与设备的购买、保养,实验室的修建、管理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实验设施不完善、物理实验室缺乏、物理实验器材和设备老化,这是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学校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使得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环节难以顺利开展。
3.一些学校虽然根据课程要求开展了实验课程,但是流于形式,要么只是教师进行演示,学生并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要么教师对整个实验课程缺乏足够的把握,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法比较单调,不能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也没有及时进行评价总结等等,这些都会降低实验教学效果,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二、开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方式
1.运用计算机技术,营造直观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技术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领会到物理的魅力。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幻灯片对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进行讲解,辅助以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更加直接的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电脑模拟实验,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大致的理解。还有一些比较复杂、危险或者是学校实验教学条件无法达到的实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从而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开展小组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很多实验都不能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不仅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而且还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合作能力,从而达到合作双赢的效果。例如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算加速度的实验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一个学生负责控制设备,另一个学生则负责记录实验结果,分工明确,实验效率会大大提高。
3.开展实验小竞赛,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完成的基础上,开展实验小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定的实验,完成的又快又好的小组获得优胜。引入竞争机制的实验比赛,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的氛围,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知识的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赛结束后,教师要对比赛情况进行总结,为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总而言之,学校与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从学生的际情况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对学生负责,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实验,学习物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加快乐地成长。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由于升学压力,物理实验教学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设备陈旧,实验员队伍受制约,教学方法老套……导致物理难学,实验试题的得分率都不高……扭转目前这种局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尤其在强调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更加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升学压力,大量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机械记忆、题海战术代替了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缺失了应有的学科特征。
一、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学设备陈旧,难以胜任教学需求
不少中学的教学实验设备使用时间长,已不适应现有的实验要求,或仪器老旧,常常导致学生兴冲冲进入实验室,却因无法操作或测不出数据扫兴而归。久而久之,学生对实验课兴趣索然,形成了玩和应付的心理。
2.缺乏高素质的实验员队伍,管理维护受到制约
在一些中学,理化生三学科的实验员队伍里,找不到一位具备专业学历要求的人员,几乎都由一般职员或从教学一线退下的其它学科教师担任。在实验准备及对年轻教师的实验指导、仪器维护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
2.教师实验教学方法老套,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1)实验教学方式老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讲授式教学养成了教师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习惯性地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用仪器、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所讲的步骤被动地重复实验,获取数据,验证规律、定理、公式……,缺失了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2)实验教学过程给学生太多限制,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担心仪器损坏、担心局面不好控制,或由于教师本身素质能力的原因,于是要求学生机械式地依照教科书进行“照方抓药”,不引导或少引导独立思考,更谈不上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究。充其量就是强调学生“做”实验,而不强调学生“学会”做实验。
(3)“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笔者去年参与了一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学常规检查,发现一所实验设备还算完善的中学学生实验的完成率竟达不到1/3,而一部分实验设施不完善的乡镇中学则基本上一个学生实验都不做。“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想法在不少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实验教学采用讲授法,并不影响考试成绩,甚至更节省时间,又便于突出和促进学生把握有关实验知识要点,继而提高所谓的教学效率。
二、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动手实验比起直接讲述来,确实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得到结论方面常常反不如直接讲述来的简洁而明确。在课时少、任务重,又强调升学率的氛围中,“讲实验”确实存在一定的市场。但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所获得的感性J识,探索能力和动手技巧等,不是直接讲述所能给予的。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具备其特殊的功能――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帮助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由此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缺乏动手操作的感知过程。
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1.加大投入,提高硬件建设水平
目前农村中学经费紧张,仪器短缺陈旧,这是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的重要原因。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看,加大农村中学的实验室硬件建设,应当提上议事日程。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国家及各级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并付诸了行动。(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实验基地、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
2.加强管理,突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要给编制,及时招聘专业人才;二要加强培训学习。要将实验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层面上来认识,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实验教师作短期培训,到一些示范校参观见习,进行交流,学习引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好经验、新成果。加强内部的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注重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带着问题去学,带着问题去教”,结合实际提高业务素质。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上给予保障,及时奖励表彰教学、科研工作中创新意识强、成绩突出人员。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实验室的管理维护工作量要予以一定的承认,对他们的辛勤劳动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四要建立督促机制。加强教学监督,将实验室工作纳入学校常规检查评比范畴,全面科学地评价每位人员的工作质量。坚持教师队伍“能者进,庸者出”,将不适合在实验教学岗位上工作的同志调换到其他的岗位上去,促进实验员队伍建设。
3.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实验课的研讨和交流,用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武装物理教师的头脑,不断创新,多渠道增加学生动手实验、感性认知的机会。
(1)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增强趣味性与思维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实验课的设计、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语言的感染力等。用心营造问题情境、引导思考、激发探究的欲望,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对实验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添学生探寻知识的积极性。如有老师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就感到十分惊奇,由疑而想要追根究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在变不可动为可动,变微观不可见为可见……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对一些由于中学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如:①现象看不见或不明显的实验。②根据现有条件难以完成的实验。③有毒、有害、缺乏安全性的实验,……诸如此类难以作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走进课堂的,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效果和整体效益。
(3)将实验教学延伸至课外。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可结合研究性学习、小发现、小发明等,组织好课外活动,巩固课堂实验教学的成果。例如:学完《涡流――电磁炉原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炊具的演化》研究,参与市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从一些资料和报道上看,象美国那样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学实验教学仪器也并不齐全。仪器的缺乏反而激发了美国中学师生在实验方面的创造性,中学物理教师自制了大批的教具和实验器材,也领导学生搞各种各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一方面巩固了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
只有这样,各方面形成共识,齐心协力,把物理教学真正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才能大步向前迈,实现新的跨跃。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眼见不如手动,学生的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学会在探究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象上。这就要求教师要高质量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但部分农村中学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课堂实验教学效率低甚至无效。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又是实行教师定量工作制,定量中未考虑实验这项繁琐复杂的工作,怕做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有的教师用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动手实验;甚至有不少教师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想法;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和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和实际操作.不少教师都一心用在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的物理实验,很少把时间放在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上。
一、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中学物理教材对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侧重于实验演示。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并能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在演示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猜想,甚至动手操作,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可先安排学生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粗糙平面上运动的实验,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再安排学生观察同一小车在不很粗糙平面及在较光滑平面重复这一过程的实验,并比较三者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设想若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会怎样运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通过演示、提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可使学生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思路,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在严谨的分析推理中培养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又如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器材做实验,这样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鸡蛋做大气压强实验,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即边学边实验。如在《电阻》这一节的教学中,实验前可对全班学生都进行分组,可三人或四人一组,每组分发变阻器等器材。教师边演示边设问,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应怎样连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再通过实物感受,实物触摸,学生必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以及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二、上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操作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是物理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为主。在以往的实验中,因橛邢殖傻氖笛槭植幔教师做示范或讲解步骤,学生即使不预习也照样可以完成实验操作,这种由教师安排的学生虽然动了手,却没有或很少动脑筋的实验学生收获并不大,要想提高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进入实验室后先检查桌面上的仪器,教师应对学生初次接触的仪器、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之处给予适当的指点。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电路的连接方法》首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的器材连接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同时提示学生可用不同的方法连接。学生连接完毕后教师可从连接成功的电路中选择几种相似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最后得出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串联电路的理解。接着继续提出问题:如果移走其中一个小灯泡,另一个还会继续发光吗?学生这时兴趣很浓就会马上动手去做,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验证、探究,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或一些学生有独到见解的地方要及时给予指导。当然其中有可能仍然有发光的,学生会感觉很疑惑,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电路,发现连接方法和串联电路不一样,这时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鼓励学生试着去连接,果然发现这种连接方法两个灯泡也能同时发光。进一步提问:移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另一个还会亮吗?结论是肯定的。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得出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实验完毕后,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实验完毕后学生自觉把仪器归类整理好,完成实验报告。
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曾对中、美两国学生进行一番比较后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大量的资料信息表明:中国基础教育最为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正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熏陶下结出的苦果。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物理教学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成为合格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
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
手: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
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做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二、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根据这一思想,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将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电学的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
引入时通过演示窗帘被自动拉开、合拢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闭合一个电键,只有一个窗户的窗帘被拉动,而其它窗户的窗帘不受影响?”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4、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电脑多煤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5、进一步组织学生比较两个相类似的电路,让他们了解电键的控制作用,然后自己解释“各个窗户窗帘之间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并为今天的回家作业提供范例。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四、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一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很多想法都想付诸实施;而另有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周围的同学讥笑。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
综上所述,要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进行改革?笔者根据,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两考”(高考、中考)转的质量观。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在整体改革试验中,我们坚持教学的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总体上通盘考虑。这样,注意各要素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的新功能。
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做、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了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一个茶水杯,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效果只有通过整体结构这个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单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每个学期,根据教材进度制定教改方案,确定总体目标,建立配套的组织和确定专人负责。
使各个部分为达到这个目的要求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发挥整体结构的优势。
二、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700多个演示实验,逐一,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我们吸收少数学生参加演示实验,为做学生实验时培养了一批骨干。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四、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例如:在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此外,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我们还举行了许多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信息讲座、小制作、小发明等,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举办综合性实验竞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
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定时举办两次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如:每学年秋季,当初三学生学完了电学知识后,举行一次“自制直流电路接线板”的竞赛活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用串、并混联把三个灯泡接亮,?方法是以班编队,每队若干人。举行物理实验60m接力赛。分别接力领取试题,画电路图,安装,读数,优胜者给予奖励。在这一活动中,初三学生人人动手就地取材,自己设计安装,自己测试评价,当电路接通,小灯泡以各种明暗程度发光时学生们都欢呼雀跃。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好电学知识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和设计能力。特别是有自卑心理的差生,当发现自己能够设计比较合理的电路图,迅速安装电路时,一种我不比别人差,我能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油然而生。除了在初三年级举行外,还在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五分钟的实验操作竞赛活动,一分钟实验题竞赛活动。
六、引导学生日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做”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每学年开始,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主次分明),在整个活动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并由一批骨干队伍带动,到全班学生纷纷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几年来师生共同研制成功学具、?教具500多件,价值1800多元,如帕斯卡定律演示仪、磁偏角演示仪、电流方向演示仪等30多件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的仪器分别获盛市二三等奖,?还有100多件获市科教委的发明创造奖。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当学生用自制的学具演示物理时,态度十分认真,对仪器特别爱护这很自然地使学生进入了“科学家的角色”,同时,一反往常,过去那些实验纪律换散,操作马虎,敷衍了事,随意乱放仪器和损坏仪器的现象大大地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