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05:02: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课标认为,高中生物学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应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成为一个主动探究和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目前,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而且促进了人们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如果生物老师仍然只凭“一本书”、“两片嘴唇”、“三尺讲台”,那么怎么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学生的需要呢?这些问题曾经困扰着我,一度使我无所适从:常规教学活动存在哪些不足呢?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加之与同行的交流,学生的反馈,我对现代生物课程教学有了如下认识。
一、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国传统教育的发展可谓历史悠久,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在学习中师生关系并不平等。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报刊、杂志、网络等资源铺天盖地,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渠道增多了,教师对生物知识不再处于垄断地位。这就需要生物教师转变角色,从“师坛”上走下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生物老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学生才敢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师生展开激烈讨论,这样课堂才会活跃。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效果自然会很好。除此以外,生物老师还要从知识的迁移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与学科知识的水平有关,而且与教师的心理学、教育学等育人知识密切相关。现代生物学老师也不再是一般的“学高为师”的学者,而要成为善于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专门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看到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具备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我们会感到欣喜与兴奋。
二、利用网络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把教师和学生引入全新的教与学的世界,学校不再有围墙,课堂将变得更为活跃,依靠互联网和远程多媒体技术而建立的虚拟教室将使教学延伸到生物学课堂之外,它将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接触遍布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库,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习者在网上协同进行学习;有机会在网上接触各类教学的专家,与他们进行交谈,及时获得帮助。但网络不会取代教师,只是创造交流环境使人们共享隐性知识,在共享中相互碰撞,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进行集体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理想的环境,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而使学生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揭示隐含未显内容,引导阅读
学生看书时总是浮于表面,对于一些在插图中隐含、课文中无文字说明的内容往往不容易发现,这时就需要教师从旁指点。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图中,隐含着整个时期核内遗传物质变化的问题;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氧均来自反应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细胞呼吸图解中,隐含着各种反应物的参与阶段。这些隐含未显内容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教师需要正确并启发性点拨、引导学生阅读,使隐含内容外显化,使学生从中悟出没有明确表述出的内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专题阅读
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织成体系,让学生阅读。以葡萄糖为例,教材上出现过多次,把它归纳成下列几方面:1.葡萄糖是分属糖类中的几糖;2.葡萄糖的鉴定――斐林试剂;3.葡萄糖的产生――光合作用;4.葡萄糖的代谢(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代谢――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其他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代谢―无氧呼吸、有氧呼吸);5.葡萄糖在植物和动物之间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专题性阅读,目的在于使分散的基础知识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网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利用插图,对应阅读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插图、图解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但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参照插图、图解,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例如:1?郾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插图与正文内容对应阅读,由结构特点谈DNA的多样性、稳定性、特异性。讲授细胞膜结构、线粒体结构等时都可运用这样的方法;2?郾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插图与文字内容对应阅读,辨认分裂期。通过对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增强记忆的深刻性。学生在考试时遇到文字题,图立刻呈现在脑子里,帮助回忆、表达,遇到填图题更容易填注。要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阅读课本,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
六、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足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课后反思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地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吸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又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摘 要】本文以探究式教学为分析对象,对高中生物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优势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提炼出了高中生物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式教学 生物教学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是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因此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更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
一 高中生物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优势与意义
生物科学的发展其实就是不断探究、总结、发现的过程。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且生物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与自然、人类、社会密切相关。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具有显著的优势与意义。
1.探究式教学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逐渐丧失,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把这种被动式的学习转变成独立、主动、创新、探索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正是能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2.探究式教学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探究式教学能够改变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教学不再以教师“教”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其探究、独立思考。
3.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
传统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不够,而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能够培养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4.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式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与提高。
二 高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途径
高中生物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探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七个途径。
1.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特点,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使学生在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利用生物发展史进行探究式教学
生物学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有着很多的生物史料,这些史料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良好素材,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方法及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3.利用体验进行探究式教学
利用体验进行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这种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独立去体验,仿佛置身其中寻求探索,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4.利用调查进行探究式教学
利用调查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调查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探究性很强的活动,利用调查,结合生物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分析、研究,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生物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
5.利用资料搜集进行探究式教学
通过资料搜集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丰富海量的信息中自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主动探索,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发现新的知识。
6.利用模型进行探究式教学
生物学科中有一些研究对象、概念、定义是十分抽象的,通过模型的展示与教材相结合,可直观、形象、有效地呈现给学生,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7.利用多媒体进行探究式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新应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更为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于一体,利用配备的白板笔和板擦能够实现标注、修改、删除及保存功能。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环境、扩展了多媒体教学环境,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互动有效。
三 高中生物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往往会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一要有激情,用情绪去带动学生、感染学生;二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打击、指责学生,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地指导每一位学生。
2.利用科学方法指导探究活动
教师要传授科学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科学安排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引导学生从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探究式教学不仅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性,还要鼓励学生的合作性,既要独立思考也要相互交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分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学,也可创设恰当的组织形式如课内交流、课外合作等,促进学生的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取得进步。
4.创设情境
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为生物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创设适宜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的启发性,从探究目标出发,不断启发学生,发散学生思维,最终实现探究的目的。
四 结论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高中生物教学能够不断探索探究式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的内容,特别注重内在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生物的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也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彰显的是国家意志,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课程、生物新高考和促进学生继续高中学习的基础。
一、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和国家具体标准
1.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
(1) 《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 《课程方案》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下文简称《课程方案》)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课程门类的国家标准。《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生物”是初中必需开设的一门国家课程。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下文简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程的国家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2.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具体标准。
(1)开课的年级和周学时设计标准。 《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初中生物课的开设年级为七年级和八年级;周学时设计为:七年级每周3学时,八年级每周2学时,即初中学段生物开设学时为每周5学时。
(2)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将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规定为10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其中,具体内容标准用行为动词标注,规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应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基本学习目标的要求非常明确和具体。
二、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课程和生物新高考的基础
1. 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生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初、高中生物教学应是一个有机整体。
(1)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初中生物知识中,其基础性表现特别突出的内容有:观察细胞的结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等等。
(2)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对比分析《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时发现,初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初步的和基础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较高层的和发展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
2. 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学科的总授课学时数少,高考生物学科的赋分占理科综合(以下简称“理综”)总分的比例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远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的生物、化学、物理的总授课学时数和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1和表2。
(2)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接近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后,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完全相等,都为108节;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例非常接近。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相比,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大幅度提高。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比以及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3和表4 (以201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高考理综各学科赋分为例)。
(3)新课程的高中教材建设,大幅度增加生物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新课程高中教材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如绝大多数学科的知识内容都略有减少,知识难度都略有降低。但生物学科,不仅知识内容大幅度增加,而且知识难度也大幅度加大。
3.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在高考命题时的立意相同。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0年开始,实行高考命题改革,强调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一样,都以能力立意命题。
(2)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所确立的高考试题难度接近。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2年秋季明确提出:高考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要平衡难度。从2003年高考开始,理综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难度值比较接近,并呈波浪式前进,共同维持着理综的难度值控制在理想难度值0.55左右。2003年~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湖北卷)学科难度值见表5。
注:2003年~2005年的难度值,引自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中国考试(高考版)》杂志;2006年~2011年的难度值,引自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提供的《普通高考成绩分析与中学学科教学诊断报告》。
三、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促进学生继续高中学习的基础
1.加强初中生物的终结性评价,可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终结性评价最重要的形式是生物中考。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证明:将初中生物纳入中考考试科目,能有力地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配好老师、按《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课,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规范初中生物教学,为学生在生物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打牢基础。
(1)初中生物的教学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3年~2005年,荆州市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比较规范。3年后,即2006年~2008年,当年中考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非常理想。2006年~2008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2)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不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6年~2008年,荆州市未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3年后,即2009年~2011年,当年中考未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不理想。2009年~2011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卷(湖北卷),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对初、高中生物知识整体性的考查,而2010年又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也是我市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的成绩特别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现将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湖北卷)的第32题介绍如下:
例: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剌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解析:除第(2)小题考查的属于高中生物知识(共2分)外,其第(1)(3)小题考查的都属于初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生物知识(共8分)。如果初中学校能规范开设生物课,学生在生物高考时,解答此题应该非常轻松。
四、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达成知识和能力等基础性目标,更要重视学生达成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继续高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初、高中生物教学整体性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初中生物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确定教学的重点;能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生物》,确定初、高中生物教学知识和能力发展的衔接点,明确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衔接点,预防高中生物教学在落实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滑坡点,为初中学生继续高中生物的学习打牢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落实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整体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初中生物教师在这个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中生物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初中学生继续高中学习的潜能,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高中生物课程和教材的改革至少应当包括三个步骤:确定本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简称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本文仅就如何确定高中生物课程的教育目标谈一些看法。
一、正确处理学科知识、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都是课程设计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应当将这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不可偏废。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确定应当力求实现学科识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
二、课程目标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科学技术与社会将发生相互作用。科技将高度社会化,社会将高度科技化。社会的高度科技化要求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这个意义上,高中生物课程一方面要使广大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又要为将来可能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学生,在态度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打好生物学基础。
三、课程目标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首先应当研究高中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哪些内容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而不是单纯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出发,选取学生应当学习的内容。调查表明,关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事实性知识,名词术语较多。有些动植物是学生不常见的,课标和教材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出发,将它们作为代表动物或代表植物讲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关于原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能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懂得怎么做,是学生较感兴趣的。因此,在确定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时,对事实性知识应当做较低要求,如知道或识记等;对原理性和程序性知识应当做较高要求,如理解和应用等。
四、课程目标应当体现学科特点。在20世纪,随着数学、物理和化学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生物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为标志,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并深入到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进化论和生态学等各分支领域,使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趋于统一,并越来越接近揭示生命的本质。生物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催生了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并迅速实现产业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业、医药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硕果累累。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的人体科学、营养学、优生学、卫生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新世纪高中生物课程教育目标的确定,应当将学生的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科特点统一考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历经多年改革,应试教育的高考削度根本本质没有改变,所以有关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渗透问题仍然停留在表面化阶段,对新课标的贯彻落实进展较慢。本文根据现存的主要问题,迎合国家新课标教学改革,在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浅析了应对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感教育 高中 生物课程 教学改革 对策研究
1 研究背景
2003年4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颁布,成为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准绳。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强调了学生的态度情感教育。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予以重视与渗透。随着新课改的呼声渐高,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开始研究学生的情感教育。本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情感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迎合国家新课标教学改革,在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浅析了应对策略与方法。
2 现存问题
在目前国内教育体制下,由于高考的压力影响,通常各高中生物课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生物学知识,以求在高考中获取更多的分数。于是,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在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前,专门设置课节单元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教育是不现实的,所以情感教育的教学形式以渗透教育为主。经过笔者调查,历经多年改革,有关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渗透问题仍然停留在表面化阶段,对新课标的贯彻落实实质性进展较慢。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情感教育与教学内容脱离,比较牵强。
3 对策研究
情感教育明确的列入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中,需要教学工作者引以足够的重视,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来渗透、培养。
3.1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情感教育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应该体现出知识、能力、情感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方法。情感教育内容以爱护生命、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科学观等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正确的科学精神、健康的生活态度。
3.2在评价考核中渗透情感教育考察
新课程必将引起评价考核内容的改变,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可以在评价考核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生存形态。考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试题通常以开放性题目居多,让学生通过正确的观点陈述、科学分析、反思总结,综合评价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3创建耳濡目染的教学环境
耳濡目染的教学环境渗透情感领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过程。在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树立和谐的言行、要树立科学的言行、要树立正确批判的言行,要树立积极向上的言行,发挥教师积极情感所具有的感染作用,以达到熏陶、引导、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
3.4挖掘教学素材激发情感教育
挖掘生物科学领域教学素材,有很多科学发展史、有很多勇于实践、顽强拼搏、甘干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及人物事迹。这些教学素材不仅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等方面理解科学模式,而且能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
3.5拓展情感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
高中生物课情感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要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讲一个生物科学领域的故事、穿插一个典故、剖析一句成语、运用一句经典名言、观看一幅图片、观看一段视频音像、组织开展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生动、具体、形象,避免程序化、简单化、枯燥化的牵强。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恰当时机进行情感态度教育,就课堂上随机的一言一事,及时进行表扬弘扬、批判纠正。
3.6加强实践活动渗透情感教育
组织策划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例如:利用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形式,选登环保题材的摄影作品、数据统计、文学作品、漫画美术作品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义;通过相应题材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报告会等形式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参观、调查、实习、种植养殖实践、课堂内外实验、论文写作、日记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
3.7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工具
现代中学生处于信息时代,学生上网人群多,网络信息量获取较大。针对现代中学生的时代特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分辨应该获取什么,不应该观看学习什么;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错误的;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教育。
4 结束语
新课标引发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浪潮,在新的教改形式下,国内各高中开始研究相关课题。但是,其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在我国还不是很成熟。鉴于笔者的能力水平和教学经验有限,本文仅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更深入地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