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27 04:55: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高职语文教育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职语文教育研究

高职语文教育研究:高职语文教育的策略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1.课时不足,对语文课程重视不够。我国一直奉行“德、智、体、美、劳”五字教育政策,要求青少年全面发展,而这里的“德、智、美”里面都包括了语文教育。但是,语文课常常得不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大多数的高职学校,是以完成固有的教学计划安排为目的来开设语文课的,对其教学过程不重视。这样不仅造成学生无法掌握语文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造成了语文教师的流失,对语文知识普及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差。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讲,所有美的事情都会吸引他们的“眼球”。语文以其独特的美,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调查表明,有60%的学生喜欢语文而不喜欢语文课,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对语文课出现了厌倦反感情绪。此外,高职语文课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再者缺乏语文课必备辅助设备,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致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所下降。如何抓住青少年的这种心理,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重新“拉入”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学者、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3.缺少固定的语文教室以及相关设备。由于我国还存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财政收入少的农村地区多以发展经济为主导,高职语文教育的投入很少,导致了高职语文课没有固定教室,缺乏保障语文课正常教学的教学器材和设备。

4.师资缺乏,部分语文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质量是靠良好的师资来保证的,没有好的语文教师,语文教育不可能良性发展。但由于高职院校待遇较差,致使大多数语文专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高职任教。统计数据表明,高职中有65%的语文教师是“半路出家”的兼职语文教师,缺少语文教学的经验,造成了高职语文教育的质量低下。

二、对策与建议

1.转变语文教育理念,增加语文教育投入。转变当前的高职语文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共同重视的问题。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本地区文化艺术的繁荣,特色文艺形式的传承与发展,积蓄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二,必须让学校主管领导认识到,语文课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对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其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需要转变观念,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的重要性,使高职语文教育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向。

.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如上所述,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60%的高职青少年喜欢语文,但是不喜欢语文课,这主要是因为多数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语文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足以使青少年对其产生兴趣。那么,如何将那些喜欢语文而不喜欢语文课的青少年“拉”回语文课堂?首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找出新的、适合于青少年的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内容上,不提倡照本宣科,那样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单一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丰富教学内容为目的,将积极向上的流行语文元素加入语文课教学中。其次,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欣赏语文的美,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动性,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喜爱程度。

3.逐步改善师资力量,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如前所述,语文教学质量优劣,与师资情况密不可分。高职语文教育要想获得良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要的因素。改善现有的高职语文师资现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有关部门应该主动及时地解决现有高职语文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其二,对“半路出家”的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与专业院校签定培养计划等手段,对其进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加强这批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第三,充分利用国家倡导的“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等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其中,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总之,虽然高职语文教育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还存在制约该地区语文发展的壁垒。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此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并逐步探寻改善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孙亦静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高职语文教育研究:高职语文教育须构建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的评价体系,反映了对教育功效的追求,从这一角度看,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教育目的论。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制约着人们确立不同的教育目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乃至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从而决定了不同的教育功效。”在古代,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化民成俗”“建国君民”方面。而今,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学教育更趋向功利性。笔者认为,高职语文教学应大胆改革,重建教育价值观,让教育回归对“人”的培养。

一、重建教育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重建教育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它打破了以高考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趋向多元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趋向多元化,不少“高分低能”的案例带给人们许多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如何培养适合社会的“人”而不是“知识机器”?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在于对“人”的培养。随着职业教育的兴起,高考不再决定一个人的终身命运,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再是学生的高分成绩单。在职业教育中,我校曾提出“适合个人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口号。基于此,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应该重建教育价值观,即尊重生命个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发现生命个体的价值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

二、重建教育价值观不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1.教育价值观应该建立在教育本质上

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是这样定义教育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叶澜将教育定义为“有意识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不管其定义如何阐述,其核心终究离不开“人”。忽视了对个体生命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是无本之教,教育的价值又从何谈起?

2008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制订的《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里,除了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外,还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领域,如“热情”“兴趣”“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向往”“追求”“探索”“勇于”等。由此可见,学生生命个体的塑造已经开始被关注了。

2.教育的最高价值与马斯诺需要理论的最高层次相吻合

马斯诺需要理论中的社交需要指的是: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宿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尊重需要是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自我实现需要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教育是对“人”的培养,注重“人的需要”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教育影响着人身心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考虑: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学会积极交往?大部分学生受到中考失利的消极影响,他们应如何建立自尊、自信?如何通过语文学习感受自我实现?

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该重建教育价值观,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目标,转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生命个体的价值体现。这种转变并不排斥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笔者认为,听、说、读、写是语文最基本的要素,无论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方法如何改革,基础知识不可或缺,我们所说的重建教育价值观,是在学习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质,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多元智能说为重建教学价值观提供教学实践操作可能

叶澜教授认为,学校教育就是要培育富有积极情态的个体。笔者也认为,这正是高职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教育价值观的一点。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去体会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被人尊重,从而更好地超越自我呢?

笔者认为,高职语文教学应大胆打破常规,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做调整,没有内容作为这个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空话;教师还应大胆利用平时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其他智能,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而平时成绩的构成就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构成。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念融入高职语文的教学中,开发多元智能教学内容与评价模式,肯定学生的各种智能,并且改革评价体系,让学生的某方面智能可以有展示的平台,并且得到认可。以高职一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在平时考核中,笔者认为可以增加如表1所示内容:

可以看出,多元的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为所有的学生都提供了发展的多元途径,它以培养学生的积极生命情态为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总有一款适合你”。这些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课内与课外结合,也可以个人与小组结合,全凭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赢取分值。学生每赢一分,都是一次成功的经历。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个人成长的过程,有学生个人的多方面智力成长,也有个人与外在世界交往的成长。同时,也体现出学生以何种态度学习。“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高职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搭建更多平台,帮助学生发现在哪一个平台上能最大地体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教学应该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让学生不再做语文知识的“收纳箱”,而是借助语文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高职语文教学的最高价值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重新找到学习的自信,重拾对语文的热情与好奇。说到底,就是尊重生命个体、发现生命个体价值,培养有着主动求知的、健康向上的生命态度的“人”。

高职语文教育研究:高职语文教育探讨论文

一、高职语文教育应打破传统观念,重新定位

对高职语文课程的定位,有以下两种最典型的观点:

一是视之为通识课程,即工具类基础课程,实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西方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传统,是关注受教育者作为一个“负责的人和公民”的生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三大领域。高职语文以其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核心课程的地位。

视高职语文教育为通识课程的理论依据是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高等教育层面的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语文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这种观点将高职语文看成是高职学生知识系统自我优化的特点,是全面发展的“生长点”,是高职课程体系中“有教无类”的课程。

二是视之为专业文化课程。其理论依据是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语文作为一门专业文化课程,是否开设要按专业学习的需求而定。这种观念下的语文,成为一门单纯的文化课程。视高职语文为一门专业文化课程的院校,存在着明显的“两极性”,即极端重视和极端忽视,并且人文素质意识淡薄。大多数这类学校的课程中,语文课已经消失或将要消失,有的也只是形式而已,或“超大课”处理,或选修处理,或讲座方式处理,边缘化现象突出。

职业技能的传授学习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力之预备”。

高职语文的定位,应该联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将语文教育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高职技能人才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二、高职语文教育模式应突出其功能性和人文性

高职语文教育的关键是将学科教学纳入到职业教育的系统之中,明确了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塑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笔者建议从语言的功能性和学科的人文性出发。

1.激活学生主动性,拓展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作文教学中,命题和讲解的主角更非教师莫属。学生的尝试权,第一感受(学习者自主消化和感悟)机会均被精心配制的教案剥夺了。学生被迫“热情奔放”、“感受美好”。为什么不把困难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品尝酸甜苦辣呢?“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而,教师应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只“挑逗”学生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100%自己解决困难。教师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试讲、复讲、讨论。这当中最重要的是留给学生任务和时间,减少课内学时,让学生找资料、查阅工具书、写读书笔记等,因为“只有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的知识,才能对个人的发展产生意义”。教育不应该向学生强加什么,而应该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且应该成为他们真实生动的生活世界,让他们在自我体验中学会自由、学会选择。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如果学生仅靠语文课内喂的一点“细粮”,而缺少甚至没有课外阅读,那无论教师课文讲解如何幽默风趣、回味无穷,学生的语言资料和思想仍会近于枯竭,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仍然会低下。相反,兴趣广、阅读多的学生,一般接受能力和思维逻辑性强,反应敏锐,作文时不会胸无点墨,并且能够有感而发,写出有思想、有新意的文章来。教师应该对课外阅读提出较宽松的建议,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原则。如列出一些大致书目,多种知识领域、多种文化层面、多种媒介类型、古今中外均可涉及,因人而异地给学生的兴趣留出余地,要求不可太精细。教师可要求学生把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领悟经由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分享,展开讨论。独立思考是学习的灵魂,表达主体应该是学生,这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有广泛的阅读情趣,比学生先走一步,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学生推荐各类好的作品。

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变化景象,不同学科、专业的新词汇层出不穷,语言的传媒交互手段日新月异并有电子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社会劳动的综合性、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学应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因素,引进和利用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手段,增强语言教学的功能意识、环境意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在于包揽100%的教学资源,而在于理智地做好引导性的10%,并把90%的自主学习时空落实给学生,这样才有助于改善高耗低能的现状,达到事半功倍的实践效果。

2.突出人文性,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实文化需求

高职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一是以能力训练为主,注重文化熏陶,着眼于高职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适时地安排、组织讨论课,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内容进行文化思想和人格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追求。为此,高职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中除了突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外,还应该突出培养科学精神,凸显人文教育。应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开阔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敏于发现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优势,自觉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近年来,在整体文化观影响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以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为轴心,合理、巧妙地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渗透,这是培养人才的目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实文化需求。例如,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强调服务语言的口语表达和饮食文化的内容;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侧重旅游文化和讲解的口语表达;根据高职英语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贯穿民俗文化、西方文学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等等。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是高职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功能性决定着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从这一点上,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中应凸显语言的功能性和学科的人文性。高职语文教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优质高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职语文学习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社会。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的教育形式,它的产生意味着一种颠覆、超越和重组,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变革和调整。而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担负着启迪智慧、传承文化的重任,高职语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该如何定位,在教学中该如何操作、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却颇有争议。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育定位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教育研究:目前我国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语文教育既是高职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职语文教育存在诸多困境,急需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语文教育,现状,改革对策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它既不同于中学教育,也不同于普通大学本科教育,它是以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门教育。同样高职语文教育也有别于中学和大学本科语文教育,不仅是当代高职学生获得系统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可见,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目前我国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语文教育教学的定位不清

一些高职院校片面认为,既然是高职院校,就理所应当将专业课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学校只要教会学生一门乃至几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做一名专业的职业人就可以了;他们对非专业课的语文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可有可无,最主要的表现是在课程的安排上明显不足,有的院校还将语文课作为选修课,有的甚至不开设这门课程等等。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冷遇,在客观上影响了高职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2、语文教育教学的资源不足

高职院校与普通的本科院校相比,教学资源明显不足,而多数高职院校又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对非专业课的语文教学投入甚少。其主要表现是语文教学师资力量明显不够,每年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专业课教师总是优先引进,语文课教师则很少引进或者几年不招一名,有的院校甚至把学校的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临时安排到语文课教学中,导致目前高职院校语文课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传授的知识不系统等。由于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师很少能够获得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造成知识得不到更新,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3、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所有专业课教学已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与实习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模式,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升。而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教学模式也多停留在几十年前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即一名教师,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这种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精神以及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院校主观上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造成语文教师很少进行教学研究,更谈不上创新,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地,导致学生由于受专业课教学的压力,对非专业课的语文教学也不够重视。

4、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单调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少对促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在考察方式上沿袭传统的考评方式,基本停留在初、高中闭卷考试模式中,即期末一套笔试试卷;考试题型也停留在填空、选择、短文分析等基本题型上,不能全面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能检测学生对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及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造精神、研究精神和对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不利于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的创业和继续学习。

认识,同时各高职院校也应想办法使语文教学参加到职业能力培养中去,使之融入到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人格素养的合格人才。如何改变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笔者有以下几方面不够成熟的考虑:

1、更新观念,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

高职语文教育是集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教育。在高职教育阶段,语文课与其它专业课的地位同等重要,语文知识是基础,语文知识学得好,不仅对其它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起到理解和帮助作用,更主要的能培养人良好的品格素养。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用专业技术训练人是不够的。如果单方面进行专业教育,只能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奥尔特加称这种有专长,没修养的现代专业人为“新生的野蛮人”,是“落后于时代文明的迟钝者”。可见在高职教育中不能削弱语文教育而只注重专业技能教育,要想摆脱“野蛮人”和“迟钝者”,就应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性、重要性。

2、加大对高职语文教育的投入

增加经济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包括既要加强对语文教学师资队伍的投入,在加快引进高素质的教师的同时,还应注重对现有语文教师的业务培训,让他们多与相关院校沟通、交流,拓宽视野,引进新的教学观念。

3、改进语文教学考评方式

对高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不能只停留在对书本知识检测,一次笔试定成绩。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显然不合时宜,对语文教学的评价,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方式等。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评价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相应的分数,它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看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技能和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又要学会对自己的人格、自身修养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

针对高职院校语文课教学时间较少的特点,可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以点带面,围绕学习的中心问题或学生必备的某项能力,统一进行讲解或进行临场演习,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上采取传统的讲授形式与组织学生研讨、辩论,设置情景模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语言领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改变一言堂教学,把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的传播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实告诉我们,加强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已刻不容缓。坚信在教育行政相关部门的引导及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下,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必然在高职院校得到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高职语文教育研究:浅谈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

内容摘要: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系,阐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措施。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高职语文 教育现状 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各科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高职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质量,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汉语言文学本属于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我国高职语文教育者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一、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学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教学从属于高职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内在修养,而一般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两者教学的重点虽然具有差异性,但都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此外,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较广,学生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而语言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

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普通高职语文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为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开发的思想理念将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去,注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以及文化的传承,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在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方面的对接措施。

(二)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汉语言文学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它更偏重对学生精神面貌的教育,不注重实际的经济效益,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有效对接,教师应该对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学求同存异,以两者的共同点为突破口,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汉语言文学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它在情感表现方面的优势是议论文、科普文等实用性文体不能比拟的,教师要发扬汉语言教育的优势,将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关注对学生人文关怀。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陶冶学生情操,给予学生必要的感情关怀,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应该适当转变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的目的,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优化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

(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汉语言教学与语文教学在教学活动上有共同的目标,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提高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对接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应该开设汉语言文学实践课堂,将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学整合起来,综合发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关注其读写说三方面技能的培养,提升其理解能力和调研能力,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用性。第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为媒介,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素材融入到语文教育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想象力,促使其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最后,教师还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例如组织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赏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学修养,感受文学魅力,丰富学生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视听读写能力,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有效对接。

(四)以情感体验为媒介

高职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封闭性,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汉语言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重视这种情感体验的作用,鼓励学生将自身带入到作者设置的情景中去,从而打破自身生活经历的限制,突破时间和空间,体会到更广阔的思想境界,以情感体验作为媒介,学生可以从人物表现、故事情节中领会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结构脉络,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文章表达出的精神面貌,实现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相辅相成,既有共通点,又有差异性,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情感体验为媒介,成功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

(作者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汉语教研室)

上一篇: 中学音乐教育研究 下一篇: 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