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讨

时间:2022-07-31 04:09: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讨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讨: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谋生,产生了一大批留守在农村的儿童,他们大都由祖辈隔代抚养,因此儿童的教育和生活出现了很多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儿童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留守问题儿童长大成人后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受到广泛关注。

隔代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儿童留在农村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年龄大多在16岁以下。儿童跟祖辈一起生活,没有父母参与,祖辈便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力量。在现实生活中,祖辈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留守儿童隔代抚养产生的原因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耕地面积被征用,用于城市、县镇的扩张发展,导致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民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生活。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上好学、读好书,很多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谋求更高的收入。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住宿和饮食条件远远比不上城市的一般居民,他们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抚养。再加上城市物价水平高,自己空余时间少,因此将孩子留在农村由祖辈抚养。

农民工将孩子留在农村生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严格的户籍制度。孩子在城市无法就读公立学校,只能就读于费用较高的私立学校或者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的经济条件不足,一般会选择硬件和师资都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权衡利弊,大多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上学,也能填补老人心中的寂寞。

二、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 学习成绩较差。根据调查显示,农村老人的文化水平很低,对于孩子学习上的帮助微乎其微、有心无力。一方面,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重养轻教,只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很少与学校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即使想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因其文化水平有限而无力辅导。另一方面,部分老人的思想观念刻板陈旧,认为学习不重要,放任不管,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行。因此,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在学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孤立无援,即使成绩下降,也无人辅导和鼓励,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影响儿童全方面的发展,导致恶性循环。

2. 对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影响。弗洛伊德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成年期的每一个痛苦,都可以在其幼年找到伤痛的烙印。这充分说明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几乎无人问津。农村中小学的师资条件一般,很少有学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而且学校都以文化知识学习为重,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非常少,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亲情疏远,儿童很容易产生孤独、恐惧、自卑、焦虑等消极情绪,祖辈忙于农活,缺乏这种意识,很少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不能及时引导和劝解,导致儿童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有些祖辈过分溺爱也会使儿童养成任性、暴躁的性格,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

由于祖辈的观念陈旧,在照顾儿童的饮食方面,很难做到营养均衡,加上一些垃圾食品的无节制食用,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家长的悉心的指导和关心。祖辈由于思想陈旧,年龄差距大,代沟明显,对此类敏感的问题往往闭口不谈。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无人倾诉,也得不到帮助,使得他们迷茫、无助和失望。

3. 对道德和人格发展产生影响。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的完整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作用。马克思曾这样说:“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灵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说明父母对孩子情感的表达,生活上的关怀,行为上的引导以及融洽的家庭氛围,都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留守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很难实现到人格的健全发展。祖辈们重养轻教以及溺爱等行为使得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周边有很多黑网吧和不良场所,由于祖辈管教不严格,留守儿童的自制力不强,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沾染恶习,结交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养成恶劣的道德品性。而祖父母很难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并有效制止,这些安全隐患影响了儿童的道德和人格发展,也威胁着他们的人身安全。

三、对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建议

1. 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沟通。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心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对于外出打工的父母来说,面对面交流很难实现,但并不能因此忽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倾听孩子日常生活的烦恼,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并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疼爱。通话频率一周一次比较合适,能定期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改善留守儿童感情缺失,亲情疏远的情况。

2. 改变祖辈家庭教育的观念。学校或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可以针对留守儿童家庭的老人举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向老人们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展示丰富的家庭教育案例,改变他们陈旧保守的思想,请专业人士告诉老人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相处,让老人有意识地关注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与孩子交流。由于老人的年纪较大,接受新事物、新概念的能力较低,在改造老人的过程中也需注意方式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改变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消极影响。

3. 学校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并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留守儿童有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儿童在学校的表现真实地反映出身心成长的情况。教师应多关注留守儿童的表现,将其学习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反馈交流,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厌学、自卑等情绪时,老师要及时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与家长共同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并及时防止孩子养成坏习惯。这样也有利于让儿童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家庭的关心,消除他们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产生的孤独、焦虑感。

有大量留守儿童就读的学校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用更专业有效的方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本校教师学习心理咨询和辅导,便于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4. 政府加强寄宿学校的建设管理以及相关制度建设。政府应着力完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城乡二元制度、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来保障留守儿童的利益。让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享有同等的入学机会和生活条件,消除一部分子女随读的障碍,就能让父母与儿童生活在一起,参与儿童的成长过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为留守儿童和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减少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

由老人抚养的儿童可能出现很多问题,政府应加强寄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让更多儿童就读于寄宿学校,让学校成为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避免祖辈家庭教育的问题,也能防止孩子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寄宿在学校的孩子有教师辅导课余功课,也有专门人员照顾饮食起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非常严峻,让外出打工的父母牵肠挂肚,不久的将来也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社会、学校和相关部门因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着力解决他们的现实困境,让留守儿童的明天更加美好!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他们远离父母,造成家庭教育缺失,这一群体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已逐渐进入了各级相关部门的工作议程。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思考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已经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逐渐成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状况及不良后果

1. 家庭教育中的亲情缺失

父母进城务工,农民进城后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问题,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家里老人或其他亲人代为照看,形成的与孩子分离,由于在农村的监护人从事的都是劳力活,监护人只需求供给留守儿童衣食,情感上缺少抚慰,留守儿童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即时进行沟通,心理上缺少疏导,留守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的身心受到极大损害:长期亲情缺失,情感缺少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2. 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

父母放心地将孩子留给他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祖辈对孙辈虽能较多关注的是物质和生活上的需求,但由于他们之间相差两代,“代沟”非常明显,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代差。导致留守儿童内心封闭、孤僻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情绪消极,有的悲观失望,有的逆反任性。

3. 学校教育中的寄宿教育

乡镇寄宿学校不仅承担儿童的在校教育,还要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寄宿学校的教师不仅仅是教师,同时还充当留守儿童的家长角色。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作用: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感,但从长远看来,这种寄宿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儿童独立性,但这些儿童往往缺乏家庭亲情。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存在的问题

1. 学业成绩方面

对于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他们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不能指导或约束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明显的关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甚至有的只处于低智力水平。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目的性不明_,没有远大理想,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频繁转移、反应迟缓、缺乏灵活性、学习不主动,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习惯差、上课随便说话、搞小动作 ,边写作业边玩,学写潦草;学习无计划,效率低,学习态度消极,学业成绩不理想。

2. 行为习惯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在农村的监护人只能供给留守儿童衣食,缺少健全的家庭教育,普遍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性,饮食无规律、卫生不讲究、行动没约束,学习无所求等。

3. 个性发展方面

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的影响,教育者大都是文化水平低,教育行为都为粗暴的打、骂,基本上没有鼓励没面的言辞,导致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类是攻击型:动则吵闹打架,情绪自控力差,易冲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类是畏缩型:表现为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个性障碍,甚至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如抢劫、偷盗等)。大部分性格偏激,不太爱说话;有的自尊心相当强,极敏感,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有的情感脆弱,经常为一点小事哭泣等。

4. 心理健康方面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偏内向,“内向”是农村留守儿童性格上的缺陷,班主任反映:这些学生平时胆小,遇事不敢作主。导致他们性格内向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缺乏依靠,有一种不安全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祖辈不能解决;二是学业成绩不佳,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不愿主动与人交流,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在专家对留守儿童在对“当遇到困难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怎么处理”的调查中,42.7%的学生选择“把它闷在心里,不对外人说”,39.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的困惑与伙伴或同学交流”,仅有16.8%的同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仅有1.3%的人“愿意给临时监护人说”。

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1. 政府搭台,解决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源问题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为寄宿学校的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使留守儿童享有与城里的孩子一样的教育,使教育公平、和谐发展,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 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农民工的家庭教育观念

政府、学校、工厂要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提高留守儿童父母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农民工或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利用一切力量,采用鼓励方式,积极管理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地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快乐地学习。不断提高农民工对的家庭教育认识,特别要消除农民工观念中“重物质、轻知识”的传统教育理念,使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成为合格的家长。

3. 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管建设机制,不应该有一个留守儿童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辍学,让他们不因为学习不好而感到自卑,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问题,如不加以重视,不仅影响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更影响到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文明进程。齐心协力,共同关爱,让儿童成为现在祖国灿烂的花朵,将来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初级中学 746000)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他们远离父母,造成家庭教育缺失,这一群体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已逐渐进入了各级相关部门的工作议程。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思考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已经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逐渐成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状况及不良后果

1. 家庭教育中的亲情缺失

父母进城务工,农民进城后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问题,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家里老人或其他亲人代为照看,形成的与孩子分离,由于在农村的监护人从事的都是劳力活,监护人只需求供给留守儿童衣食,情感上缺少抚慰,留守儿童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即时进行沟通,心理上缺少疏导,留守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的身心受到极大损害:长期亲情缺失,情感缺少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2. 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

父母放心地将孩子留给他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祖辈对孙辈虽能较多关注的是物质和生活上的需求,但由于他们之间相差两代,“代沟”非常明显,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代差。导致留守儿童内心封闭、孤僻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情绪消极,有的悲观失望,有的逆反任性。

3. 学校教育中的寄宿教育

乡镇寄宿学校不仅承担儿童的在校教育,还要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寄宿学校的教师不仅仅是教师,同时还充当留守儿童的家长角色。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作用: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感,但从长远看来,这种寄宿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儿童独立性,但这些儿童往往缺乏家庭亲情。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存在的问题

1. 学业成绩方面

对于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他们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不能指导或约束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明显的关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甚至有的只处于低智力水平。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频繁转移、反应迟缓、缺乏灵活性、学习不主动,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习惯差、上课随便说话、搞小动作 ,边写作业边玩,学写潦草;学习无计划,效率低,学习态度消极,学业成绩不理想。

2. 行为习惯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在农村的监护人只能供给留守儿童衣食,缺少健全的家庭教育,普遍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性,饮食无规律、卫生不讲究、行动没约束,学习无所求等。

3. 个性发展方面

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的影响,教育者大都是文化水平低,教育行为都为粗暴的打、骂,基本上]有鼓励没面的言辞,导致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类是攻击型:动则吵闹打架,情绪自控力差,易冲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类是畏缩型:表现为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个性障碍,甚至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如抢劫、偷盗等)。大部分性格偏激,不太爱说话;有的自尊心相当强,极敏感,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有的情感脆弱,经常为一点小事哭泣等。

4. 心理健康方面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偏内向,“内向”是农村留守儿童性格上的缺陷,班主任反映:这些学生平时胆小,遇事不敢作主。导致他们性格内向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缺乏依靠,有一种不安全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祖辈不能解决;二是学业成绩不佳,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不愿主动与人交流,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在专家对留守儿童在对“当遇到困难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怎么处理”的调查中,42.7%的学生选择“把它闷在心里,不对外人说”,39.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的困惑与伙伴或同学交流”,仅有16.8%的同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仅有1.3%的人“愿意给临时监护人说”。

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1. 政府搭台,解决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源问题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为寄宿学校的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使留守儿童享有与城里的孩子一样的教育,使教育公平、和谐发展,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 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农民工的家庭教育观念

政府、学校、工厂要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提高留守儿童父母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农民工或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利用一切力量,采用鼓励方式,积极管理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地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快乐地学习。不断提高农民工对的家庭教育认识,特别要消除农民工观念中“重物质、轻知识”的传统教育理念,使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成为合格的家长。

3. 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管建设机制,不应该有一个留守儿童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辍学,让他们不因为学习不好而感到自卑,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问题,如不加以重视,不仅影响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更影响到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文明进程。齐心协力,共同关爱,让儿童成为现在祖国灿烂的花朵,将来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初级中学 746000)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改变目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对策

近几年,社会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转型,加快了乡镇经济的发展速度,改变了农村家庭的结构,结构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留守家庭数量的增加,家庭教育存在很大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农村留守是指,家中父母其中一方或是两者都外出打工,孩子与家中长辈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问题最初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建立了一条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产业链,农民工数量随之增加,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经济收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因为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只能放弃与孩子一起生活,让这些孩子变成农村留守儿童。而家庭教育则是以家庭为单位,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教育,要早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有很强的感染性。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到城市打工,忽视了自己家庭教育主体的作用,不利于孩子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心理扭曲,使心理发展发生偏移。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已成为社会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面临一些困难,首先是没有足够的生活经费,不得不中途停止学习,其次,长时间得不到抚慰,情感需求变得冷漠,最后,监护人家庭教育意识较弱,教育水平不高,这些困难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变得自卑。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具体分析

我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三元乡义务教育学校教授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在此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对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交流时间较短

根据社会统计结果显示,超过30%的家长会每天和孩子通一次电话,几乎40%的家长会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超过20%的家长会每月联系一次,而加起来不超过7%的家长几乎很少与孩子联系。数据表明,家长只会用较短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导致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被削弱,形成错误的心理。

(二)教育方法不正确

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会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评估标准,如果孩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就会给予奖励,如果学习成绩较低,就会加以责骂。而孩子现在的监护人也会按照这一方式教育孩子,逐渐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疏远与家长的关系,在心理上发生扭曲。

(三)教育理念偏移

农民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孩子只需保持身体健康,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即可,忽略品德、心理健康的培养,没有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其创造力。认为自身教育素质较低,很难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接受学校教学,是培养孩子的主要方式,教育责任意识较弱。

三、完善r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解决对策分为三方面,分别是家庭、学校与社会。

(一)家庭

首先,家长要慎重决定是否外出打工,把孩子的教育作为重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打工的时间。但如果收入不够支撑一个家庭的生活,可以让其中素质较高的一方留在家中,负责孩子的教育,最好以母亲为主。如果出现父母都要外出打工的情况,可以预先了解打工地点的学校,把孩子带到学校接受系统的学习。其次,家长要与孩子定期沟通,利用网络、电话与书信等交流方式,了解孩子的情况,给孩子足够关注。

(二)学校

各个学校需要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情况,把内容记录在档案中,并实时更新,加入新的信息,从而制定与留守学生教育情况相符的教学方法。并且,要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社会职能,学校要建立一个帮扶计划,由教师定期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给留守学生足够的温暖与关注,在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建立连接。

(三)社会

社会方面主要是指政府职能的发挥,即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留守儿童不管是性格还是社会观念,都处于成长阶段,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学校周围开设的网吧等场所,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指派专人定时巡逻,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同时,还要明确领导的责任,把留守儿童的问题放在首位,从社会的角度给予关爱,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现在的教育情况。

本文介绍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并对出现这些现状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而对策中不管是从家庭、学校,或是社会的角度,都可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让留守儿童保持身心健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讨:二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对其心理健康影响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目前来说在我国是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使得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全面发展。本文就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入手深度对留守儿童的心里健康问题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心里健康

【前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导致了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农民工进城谋生打工,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出现了大量的儿童无法和父母一块生活,使得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关系得不到培养,目前来说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的目前的教育问题大致分为三类问题,亲情缺失的问题,教育缺失的问题,看管问题的缺失。

1.1亲情缺失问题

留守儿童的问题当中,最直接的教育问题就是父母亲情的缺失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累月的在外奔波,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中严重的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呵护,由于长时间的缺少关爱,导致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感情上的联络,让孩子们无法体验到最真诚,最贴心的温暖,长此以往下去,留守儿童的内心就会出现畸形,导致内心的孤僻,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甚至是反感与他人接触,走不出自己内心的圈子,同时还有的留守儿童还出现了内心自私,冷漠的现象等等一些本不该在这个年龄出现的心里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亲情的关怀所造成的。

1.2教育缺失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异地打工谋生,导致了自己的孩子无法留在身边照看,于是照看留守儿童任务自然而然的就落在孩子们的爷爷奶奶身上,由于隔代亲的因素,使得了爷爷奶奶格外的对自己的孙子孙女疼爱,长期下去就变成了溺爱,于是这就使得孩子们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隔代人的眼中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都是可以包容理解的。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自律性就会严重下降,对任何事情都是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尤其是像学习成绩方面更是毫不在意,加上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父母为了补偿孩子,只有采用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孩子们生活的缺失,这样以来孩子们在生活当中就会养成了乱花钱,好吃懒惰的情况,长期下去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就会严重下降,甚至会出现厌学,学习成绩一蹶不振,从而过早的步入社会,重蹈覆辙,走着跟父母一样的人生道路。

1.3看管缺失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大多数时间都是由爷爷奶奶在照看,这就使得了孩子们在看管方面出现了极大的隐患,由于多数的留守儿童年龄并不是很大,对这个社会充满了好奇,加上好动 好奇本身就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说在爷爷奶奶稍有看管疏忽的时候,孩子们就很有可能跑出去跟外面接触接触起来,同时孩子本身又对对外面危险的事物没有处理的能力,一旦出现了问题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2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措施

2.1亲情弥补完善呵护孩子

由于留守儿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亲情的流失,因此提高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要先从亲情上对孩子进行弥补。由于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把心思放在了如何挣钱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对孩子们的亲情呵护,因此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从父母双方做起。尽量避免双方的父母离开孩子去异地打工谋生,尽可能的留一位父亲或者母亲在家中照看孩子,如果实在是因为工作原因的话,那么平时也应该多和孩子们进行沟通,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在沟通的时候要把侧重点放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多去关怀一下他们平时生活,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利用假期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这样以来即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又能够使孩子们增长人生阅历和见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2.2配合学校关爱留守儿童

关怀留守儿童的发展单单靠家庭关怀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做的就是结配合学校的关怀来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呵护。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平时的一天当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存在于学校当中,因此在学校当中建立合理有效的关怀机构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学校要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之后要定期的去观察那些平时举动异常儿童,对这些儿童进行心里辅导和关怀,同时学校方面也应该多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外活动当中得到温暖,得到关怀。这样以来配合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加上家庭当中的亲情关怀,留守儿童的心里问题会得到显著的改善。

【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目前来说已经是到了刻不容缓地步了,因解决留守儿童关怀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先从留守儿童心里方面解决做起,只有先把留守儿童心里问题给解决了,这就为留守儿童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未来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留守儿童的问题一定会引起更多的社会援助,帮助留守儿童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探讨 下一篇: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