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04:11: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越来越注重对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出行上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家庭教育也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习性、品行、气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负面的影响,成为了人生课堂中的一门负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长的摇篮,对其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尤其是时展迅速,家庭教育对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也越来越显著,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正是处在一个向未来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隔辈教育
当下,很多农村的家长去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把孩子交给自己的长辈代为看管。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数量很多,他们普遍过分溺爱孩子、娇惯孩子,最后导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随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书本、轻道德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农村家庭往往会犯一个很普遍性的错误,就是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性格、道德的培养。大量的农村家庭都存在着这个传统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出人头地,不像自己一样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们身为农民,深深地知道农民的苦与累,所以对自己的子女纷纷给予厚望,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未来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学习,怎么都行。只要学习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点都不算什么大事,学习好胜过一切。因为学习好就是有出息,学习好会光宗耀祖,跟乡里乡亲聊天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子女特别有面子。这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生而言非常不利的。
三、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优化措施
(一)改变错误教育观念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要过于教条去一味地注重书本教育,轻视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养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为一个智商和情商都优秀的人。不要被当今应试教育过分洗脑,要注重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与学校和老师及时沟通
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通过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通过家长与老师的联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相辅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应该做到言传身教,在生活中注重每个细节,为孩子做好的榜样,使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的家庭环境之中。小学时期是充满着朝气和阳光的,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涵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案,在为孩子树立榜样的过程中做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后备力量。
作者:钱述才 单位:民乐县新天学区钱寨小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民族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我国家庭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通过亲情、民俗和家规年年相续,代代相传,源源流长五千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品德的形成、行为个性的发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的研究,为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工作依据成为了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
通过四年多的实验,我们找到了一些造成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后,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倍感鼓舞,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民族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我国家庭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通过亲情、民俗和家规年年相续,代代相传,源源流长五千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品德的形成、行为个性的发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的研究,为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工作依据成为了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
二、研究是意义
基于对我国农村传统家庭教育的反思和我校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传统家庭教育和当前的家庭教育在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大的理想抱负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正面影响,即正面教育作用,但也有许多的无法回避的负面影响,其中家庭教育的功利化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最大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功利化简而言之就是:家长替孩子设计人生,孩子们按照家长生存的经验和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理解,为了物质上的生存而学习。家庭教育过分关注能实现个人物质愿望的学科成绩、考分,忽视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把学习的目标浅化为考上理想的学校,得到理想的文凭,得到赚钱的工作。个人理想、抱负倾向于自私自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我校是一所大部分学生是农村学生的乡镇中心校,文化经济相对落后,“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期望,这种期望出于亲子之爱,“爱之深、望之殷”,无可厚非。如果你问今天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重不重要”,大概很少有人不承认它们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正是由于家长那颗奔腾不息的功利之心,常常不自觉地跟孩子强调发展智力,抓好分数的重要,而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思想道德建设客观上受到弱化,家庭、学校教育形成不了强大的合力,思想道德教育仍然是学校在“跳独舞”,德育工作“2>5”现象仍然严重;盲目的功利心导致了家庭教育手段的落后,导致了孩子品德修养的缺失,家庭教育往往体现出用物质刺激或简单粗暴的言行,这使得孩子学习的自主心理需求丧失,成为为家长学习的“奴隶”。孩子个人理想、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正确轨道的偏离,致使他们学习兴趣丧失,智育也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只有重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国家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从而为孩子自主而快乐的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客观上成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瓶颈,成为了德育实效性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功利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研究,寻找家庭、学校未形成强大教育合力的症结所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有着较大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传统的文化精华,也有糟粕。自古以来,“学而仕则优”,读书都是当官,成为上流人士的途径,教育的功利化动因显露无遗。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上一穷二白促使人们更想通过读书找好工作来实现梦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好工作岗位有限,要想有好工作必须考上好的大学,促使人们把对孩子的教育目的理解为考出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对人的道德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功利化又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很早就有不少的专家发现并提出了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调查了上海“80一代”、“90一代”和“千年一代”(指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的近千户家庭,结果显示,“重知识轻德育”——家庭教育功利化趋势已蔓延至“千年一代”,令人担忧;《新民晚报》2005年05月29日15:09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忧;《育儿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教育时评:教育功利化是价值观错位的体现(2008年10月28日11:08大众网-生活日报)等都是很好的研究基础,给我们的研究增添了信心。
四、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进行家庭教育功利化成因的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分析其具体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观原因。
(2)结合问题产生根源,结合实际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形成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模式。重点着力于对家长主观思想的改变,引导正确认识育子目标,形成育子的科学方法。
(3)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改变家长的功利化教育思想,寻找家庭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改变家庭教育中的错误思想影响、行为引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主要采用访问、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弄清功利化教育思想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2)行动研究法。主要采用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家教培训等行动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3)经验总结法。依据课题研究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分析概括事物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一般实践上升为理论概括,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成果。
(4)文献法。利用文献法,检索与收集相关理论基础,加以继承与创新。形成新规律、新观点,创造出新理论。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1、准备阶段(2004、5——2005、2)
(1)学习理论、收集文献资料,申报课题。
学习相关文章: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调查近千户家庭显示家庭教育功利化蔓延至“千年一代”;《新民晚报》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忧;《育儿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等,增强对课题的认识,明确研究方向。
(2)建立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实验分工。为了更好地的开展好实验工作,学校有专门的领导分管本课题工作,对实验教师的工作进行了细致地分工,做到了高度重视,认真管理。
(3)为了弄清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确定研究内容,进行了前期调查。
2、实验阶段(2005、3——2006、5)
(1)进行家庭教育功利化成因的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分析其具体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观原因。
我们采用了两人一组,到进行问卷调查、家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进行访谈后,进行了汇总分析,了解了家长的普遍认识,找到了产生家庭教育功利化的主要原因:
A、过分注重孩子的学识,忽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
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期间,新旧各种价值观念体系不断碰撞,实用主义的思想在中国很深蒂固。在新旧道德体系、思想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在转型社会巨大的压力及机遇面前,我们的家长们也极易选择一种实用的教育方法,即使在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也不例外。而正是这种倾向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在此背景下,极易形成一种家庭教育的误区。
为准确地摸清我校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课题组于2005年对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从问卷调查的96人中,认为孩子成才,最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的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仅有14人,占14.43%,认为“孩子的学识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的60人,占62.5%。家庭忽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程度可见一斑。
B.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和潜力,按照大人的主观愿望去规划孩子的未来
在本次的调查问卷中,涉及到这样一个题目,你孩子的成长道路,人生选择是由()决定的。96位被问卷的家长中,有35人选择了完全由家长决定,占36.4%,55人是家长建议,孩子选择,占57.2%,仅有6人是孩子自己选择。前两种回答,都有家长的参与成分而竟有36.4%的孩子的命运、前途和未来则完全是被家长所操纵,仿佛他们是家长们的私有财产,这是不尊重生命,不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的表现,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日渐公平的竞争中,开始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浅薄,后劲不足,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经济状沉的改善,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话为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感情倾注于下一代身上,父母们培养孩子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预期或多少都带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的色彩。
C、家庭教育过分关注个人物质愿望的实现,把学习的目标淡化为考上理想的学校,找到好的工作
不少父母总跟孩子做这样的想象推理:你在班上要考不了前三名、就考不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得不到高收入,得不到高收入,就过不上幸福生活,家庭教育的功利性昭然若揭。在这种功利性教育目标的驱使下,特别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大都十分迫切,大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甚至比学校还要苛刻,攀比心理往往使他们心态失去平衡,对子女的教育更是求全责备,学科学习(特别是所谓的主课)的成绩被相当多的家长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参照,学生的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种奢求‘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衡量孩子是否获得进步,主要应该看(),其中回答“学业成绩的变化”的家长有44人,占被调查者的45.8%,数量之大,可见一斑‘问卷6:你如果与孩子的老师交谈,你最喜欢的话题是()。回答:孩子的考试分数的有24人,占25%;问卷7:期末考试快到了,你怎样对孩子进行考前教育()。回答:考试一定要考好,成绩考好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有33人,占34.7%。一个个数据,铁一般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为数不少的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考分,把学习目标彻底地物质化,这样的思想潜移默化贯穿于家庭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导致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淡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盲目的功利心使家庭教育的手段落后,孩子品德修养缺失,家庭教育往往表现出物质刺激式的简单粗暴的言行,这使孩子的学习自主心理需求丧失,成为为家长学习的“奴隶”。孩子的个人理想、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偏离正确的轨道,于是家长们大都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经验对子女进行教育,在教育手段上,具体体现出:
a、以知识教育代替智力开发。形成“智育至上”、“考分至上”的思想,重视学识,忽视能力的发展。
b、智力开发代替素质教育。把智力开发作为孩子受教育的全部内容,轻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进退十分敏感,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不以为然,忽视孩子心理情绪的发展变化,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不注意孩子在各个时期中思维、情绪、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变化,教育方法死板、生硬,仅靠外部指令式的他律,而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内在的动机和主动的自律精神。
c、轻视劳动教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因此,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不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好逸恶劳、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责任感,最终影响到学习本身,还导致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缺乏竞争力。
D、在儿女身上重塑自我形象的意识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功利化
社会的进步,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许多家长深感知识浅薄,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都化为殷切的期望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逐渐形成。人们在日渐公平的竞争中大显身手。优胜劣汰,时代的进步向人们提出了挑战。许多人开始感到知识不足,力不从心。随着大量国营企业的解体,大量企业工人的下岗,更使人们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一种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油然而生,随着下一代的成长,家长们便把自身的感叹都化为殷切的期望倾注在下一代身上。这时候父母们培养孩子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都带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形象的色彩。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使传统的家庭教育带上了功利化的色彩。因而出现了以“神童”教育替代儿童早期教育的倾向。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的培养一度成为教育热点。这种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导致了儿童学习的厌倦,摧残了儿童的身体,影响了儿童智力的开发。出现10岁神童,20岁凡人的尴尬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F、传统的旧观念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功利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文明思想已使封建时代许多陈腐的观念得以改变。人们不再有父母之命的婚姻,不再有男尊女卑的歧视。然而,“光耀门庭”“光宗耀祖”的思想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是根深蒂固的。特别现在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在“光耀门庭”“光宗耀祖”的思想驱使下,家长们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第一,分数至上。他们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将来的状元,是学术界的精英。因此,不管子女的爱好,不管子女的特长更不管子女的智力一味的以高分、高能、高标来要求儿童。大有不把孩子培养成天才誓不罢休之能示。调查访谈中,有这样一道题:小刚过去一直是学校科技组的积极分子。读六年级后,他妈妈禁止他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说是要保证他考起重点大学。在交谈中70%的家长说小刚妈妈是正确的。因为孩子读书是大事,只有读了重点中学,读重点大学的希望才更大。文凭越硬工作越好。将来孩子过得好,家长才光彩。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孩子今后发展的做法正是我们农村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具体表现。这种家庭功利化教育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健康成长。阻碍了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实施。
G、特殊的家庭结构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现在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相当大的。父母因爱好、性格、意识的不同而离异,孩子归属一方管理。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倾其所爱,来弥补对孩子的愧疚。望子成龙的心情愈发迫切,把自己的希望寄于孩子一身,在学习上施加重压,兴趣上培养特长。什么美术班,英语班,电子琴,让孩子整天忙于学习,疲于奔命。孩子们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孩子样样学,结果样样都不想学。科科考,结果科科都考不好。家长急于求成,脱离孩子实际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过度的疲劳也使大脑记忆力减退。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哪里还有学习热情?玩耍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发泄是他们最大的快乐。试想这样的儿童怎能拥有坚强的意志?怎能有为祖国而发奋学习的动力?又怎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H、家长的文化素质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学生的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95%以上没读过大学。很多家长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由于素质的关系,导致在教育和辅导孩子时方式单一,态度粗暴;看问题缺乏全面性。认为孩子要跳出“农门”,要过好日子就必须考出高分。学习是唯一的成才方式;分数是唯一的追求载体;挣大钱,当大官是唯一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家长很少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很少关注孩子的品行、修养;很少关注孩子的为人、作风。为了分数,家长可拿电脑、游戏机、自行车、随身听等东西作奖品。这导致了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准绳。只为自己,不为他人。严重地影响了儿童世界观的塑造。
I、家长对“小皇帝”“小公主”爱的错位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孩子们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据调查我们新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孩子培养上所下的功夫也可谓史无前例。然而,在如何教育子女上却存在认识上的偏颇。许多家长一谈到孩子的培养就想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就认为只要盯住孩子的学习,辅导孩子学习,保证孩子学习就可以了。家长们热衷于“0岁方案”热衷于种种特长培训。其目的就是要叫孩子读一流的学校,将来干最好的工作,住最好的房子。
J、家长对新时期新型人才认识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时期。大量私人企业应运而生,社会文化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的家长茫然不知所措。错误地认为“人才”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单一的文凭。因此从小学开始孩子就得为获得文凭而拼命学习。他们忽略孩子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我校一名女学生,成绩很好,可她从不愿为班集体服务。理由是妈妈不许她当小干部,为了学习,家长要她“自己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其实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高超的专业水平,良好的道德素养,很强的综合能力,顽强的战斗意志的人。而这些都需要孩子在与人交往和集体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家长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对“人才”的误解。
K、家长的思想意识低下也是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原因
农村小学的家长多年生活在农村,小农经济意识强。由于学习少,思想落后,目光短浅。在教育子女上,他们只注重孩子当前的利益。忽视孩子今后的发展;只重视个人的利益,忽略孩子作为社会人的价值。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孩子拿了别人的钱回家,是不会受到责骂的。他们的家长说:“只要学习好,这些是小事。”至于孩子在家不尊重老人,在校不尊重老师,家长看见只一笑了之。他们从不把孩子没有热心助人的品质,没有尊老敬老的品质,当成是自己教育的失败。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可以请家教,送去参加培训。功利化的教育,让儿童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纯洁,道德不高尚,人生观、价值观得不到很好的塑造。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矫正。
(2)探索改变现状的对策,形成操作模式
在调查了解清楚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后,我们开始了矫正策略的研究。课题组设计了家长指导的案例,实际的开展了家长培训,在现实家长培训工作中推广实验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指导模式。
1、选择好培训内容,切实开展好家长培训
对于存在于家长中的共同认识要通过集中培训来予以转变。课题组在实验班级建立了家长培训机构,由课题组成员担任培训主讲,定期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
精心选择培训的内容。针对我校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我们着重选择以下几个主题进行培训:
a、家庭教育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b、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c、怎样正确处理“智和德”两者之间的关系;d、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习惯教育;e、如何调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f、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优化家庭环境。
按照培训序列安排进行认真的家长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改变错误的观念,促进家庭教育的改变。
2、开展好家长的个体辅导
针对家长的个别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访谈、书信访谈活动,深入学生家长家里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
3、及时开展家长间的交流活动,相互提高、相互促进
除了系统的培训活动外,我们还结合培训预期目标开展培训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让家长们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家庭教育的方法,达到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效果。
(3)修正实验成果
3、结题阶段(2006、6——2008、8)
(1)、整理总结课题各种资料,做好结题准备
(2)、申请结题
4、实验成果推广
六、研究主要成果
通过四年多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计划进行了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实验效果是十分明显。
(一)调查了家庭教育功利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出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
课题组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和书面问卷调查,广泛收集了家庭教育功利化产生的社会、家庭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的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调查报告。
(二)形成了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矫正对策》
在充分调查了解清楚家庭教育功利化产生的社会、家庭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后,课题组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寻找矫正策略,通过反复的实验,形成了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矫正对策》。
(三)探索改变现状的对策,形成操作模式
课题组设计了家长指导的案例,实际的开展了家长培训,在现实家长培训工作中实验推广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指导模式。
七、思考
通过本实验,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的工作还很多,实验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思想不断转变的过程。因此明天的路还更长,课题研究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摘要:综观我国目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普遍存在溺爱型、放任型和专制型等不良的教养方式,这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农村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家庭教育关系着农村下一辈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如果再不重视家庭教育,不仅会拖学校教育的后腿,而且会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许多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投入时间及精力过少的现象,甚至部分农村家庭的父母在教育观点方面偏差较为严重,行为方面较为随意,使得农村普遍存在孩子教育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选择不当。请观以下案例:
这是发生在某小学六年级一起喝酒抽烟事件处理的环节上的回顾。那是某星期三晚上12点,有某六年级宿舍一女生星期一从校外买来烟和酒,邀请本班与邻班的几位男生到宿舍酗酒。其中男生中也有一名同学也是星期一偷偷从家中带来白酒,他们约好半夜12点后相聚。幸好当晚就被后勤老师发现,及时请来班主任一起进行教育。
第二天喝酒某一男同学(化名小刚),毫无根据地怀疑他人告密,而对被怀疑的同学进行殴打报复。当天晚上(星期四)他又与同学偷偷撬锁潜入班主任办公室,把班主任暂时没收同学的手机拿走了三部。两个晚上来,他就连续违反了三起情节严重事件。星期五,该班主任连忙联系家长,希望家长到校一起配合教育。可是到了下午,全校师生都散学了,还不见其家长来。
班主任只好打小刚家的电话询问情况。只听该班主任的对话:“学生都散学了,你不是也要来接孩子的吗?”接着又听班主任说:“今天班车罢班,我已在微群里发通知叫你们家长来接孩子,难道你让孩子走路回家吗?”(因为孩子家住偏僻小村庄,独步走须两个小时。)结果那位家长还真不来学校接孩子。
而邻班喝酒的另一位男孩家长表现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该班主任打电话问:“家长您好,今天孩子在学校违反纪律,他与同学在宿舍喝酒了,问他说,这已不是第一次喝酒了,请问平常在家他喝酒吗?”家长说:“他没有在我面前喝过。”班主任说:“那您知道他在同伴面前喝吗?”家长沉默。班主任又说:“听同学说,平常他骑摩托车,还飙车,是吗?”家长说:“他自己取得车钥匙。”班主任说:“我可听说你偶尔还塔他后边呢!”家长又一阵沉默。
对于女孩子的家长表现也不太乐观。那位买酒烟女孩的家长来到了学校。老师向家长反映女孩在校情况后,家长说:“我们也管不了她啊!”班主任说:“您可否认识到他请男同学到宿舍,无形中把同宿舍的其她11位同学的人身安全都暴露于无监管之下,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家长默不作声。
从这几位家长身上可以映射出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令人堪忧。
一、剖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育意识和观念滞后,缺少科学的家教观念
1.放任自流,重养轻教
部分农村家庭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其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轻视家庭教育的意义,将教育定义为学校的义务与责任,认为家长仅负责照顾孩子生活,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对于孩子要求较为松散随意,放任孩子自由发展,甚至部分家长违背学校的教育原则,过分宠溺孩子,并要求学校放松对孩子的管理,支持孩子在校混日子,对学校教育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致使学校教育受到制约与阻碍。如:部分农村家庭家长要求学校不要管理自家孩子,孩子想上学就去学校,不想上学直接不去;部分农村家庭家长认为孩子未来即使考上大学,由于学费较贵,家长也不会赞成孩子继续念书,因此,家长对于孩子在校学习漠不关心;少部分家长甚至渴望孩子快点成长,早点跟随自己外出打工赚钱。故农村家庭家长的这些想法严重制约孩子正确观念的形成。
2.溺爱纵容,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
目前,农村家庭的家长大部分外出打工,家庭生活条件不断得以提升,而孩子的教育便自然成为家庭老辈的责任。大部分老辈除了看护孩子,便是无原则的宠溺,即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管孩子要求是否合理正确,老辈总是竭尽全力予以满足。如:现在国家政策关注农村老年人老有所乐,村里老年协经常有活动,孙辈们就满村寨里乱窜。农村小孩就喜欢吃小超市的垃圾食品,长辈们就偷偷给孩子送进学校。孩子在家长面前把上好的牛肉、猪脚肉,新鲜蔬菜等鲜香饭菜倒掉,家L却视若无睹。让孩子学会糟践饭菜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些家长。
3.家长无力承担自己的教育责任,过分依赖学校
农村家庭家长无心承担教育责任与义务,经常混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责任,家长将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强加于学校,认为学校是孩子教育的唯一责任者。家长们由于缺乏教育子女的理念,或在教育孩子方面用心度和方式方法不到位,而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因此,学校就成了他们的“救护站”。包括最简单的仪表整理,部分农村家庭家长也将其归为老师管理的范围,即将孩子全部责任推脱于学校,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便指责学校未尽管理职责,宣传学校误人子弟。如:经常在开学时候,会听到家长说:“老师,我们是不懂教,孩子就交给您,让老师您们辛苦啦!”
(二)家庭教育意识落后,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1.家庭成员中扭曲的“三观”
“三观”,即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农村部分经济富裕的家庭,孩子父母较为玩世不恭、金钱至上;部分农村家庭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是非观念,较为蛮横无理,做事没有原则,为人处事较为自私,思想观念较为偏激,欠缺社会公德心,法律意识过于淡薄,是非观念混沌不清,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可见,部分农村家庭家长的世界观缺失,人生观消极,价值观错误,使得孩子在家长营造的家庭环境中受到诸多的不良习惯的影响,该影响将对孩子产生无法估量的消极作用。
2.家庭不和,战事不断,硝烟弥漫
部分农村家庭里,家长关系恶化,经常爆发家庭战争,家庭暴力现象频繁,使得孩子精神涣散,情绪消极,注意力分散,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性格敏感,表情呆滞,不善人际交往,失去青春活力。部分农村家庭家长关系紧张,以至于分道扬镳,导致孩子心力交瘁,情绪低落。尤其农村部分年轻父母,将婚姻当成玩乐的工具,结婚与离婚成为家常便饭,该现象使得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的冲击,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找不到情感寄托,厌倦生活,情绪压抑,较为自卑敏感,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3.不同教育观念的“碰撞”
在农村家庭教育环境中,由于父母的教育理念差别,经常出现教育的冲突,如一方重视严格教育,而另一方呈现溺爱现象,使得家庭教育无法形成合力,进而严重耽误孩子的宝贵家庭教育时机。如有一位母亲说,她教不了孩子,她一教,孩子他爷爷就干涉,有一次她还被孩他爷用钢筋打青了腿。
4.家庭成员的不良嗜好
在部分农村家庭中,家长拥有打麻将、玩牌、酗酒,甚至大型赌博等不良嗜好,部分家长将不良嗜好带至家中,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扰乱孩子正常的生活规律。更有甚者,部分家长在家中邀众赌博,为了凑齐人数拉上自己的孩子,在干扰孩子正常作息时间的基础上,养成孩子诸多不良习惯,为孩子未来参与赌博埋下隐患。有些家长对于手机游戏投入精力过多,对于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关心不够,放任孩子在家自由玩耍,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与激情,使得孩子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5.不健康的家庭文化
首先,部分农村家庭父母对于孩子过于溺爱,过分担心孩子的成长,喜欢事事包办,尽可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过于迁就孩子。过分溺爱削弱了孩子的创造力与进取心,使得孩子缺乏独立能力,性格较为执拗,个性过于自我,抗打击能力较弱,缺乏社会责任感。
其次,部分农村家庭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简单粗暴。对于孩子犯错,父母动辄打骂,忽视孩子人格,严重挫伤自尊心,较易形成孩子粗暴无礼、残忍好斗的个性,导致孩子喜欢借助暴力解决问题,做事喜欢采取极端方式,容易被不法犯罪分子所利用,进而走向不归路。
6.家庭缺少香气息
部分农村家庭,父母对于孩子阅读关注较少,家庭很少购置书籍,父母极少陪伴孩子阅读。大部分农村家长喜欢在闲暇时间组织聚会、玩手机、看电视等,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较少,使得孩子与父母的距离不断拉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7.家长的诚信度不高
部分农村家长缺乏诚信,对于孩子的承诺经常不能兑现,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当众撒谎,对于自身犯错拒不承认,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并不满父母不诚信的行为。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的今天,综观我国目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及时更新,方能确保人才的培养。此时,农村作为我国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家庭教育决定着农村人才的培养输送,关系着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故我们必须将农村家庭教育当成社会重点话题进行探讨,为了顺应21世纪的家庭教育理念,我们必须将家庭教育落到实处,抓住教育机会,把握教育精髓,明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为中国复兴贡献力量。
【摘要】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很有必要,必须重视农村家庭教育,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关键词】农村小学 家庭教育 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多数农村小学家长心中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成任务了,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责任了。这是摆在我们小学教师面前巨大的障碍。因此,我认为家长和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育成长期,但由于农村的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学生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和亲戚朋友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有老师在管教,而老师以为有家长照看。这样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针对如此问题,我认为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照顾孩子的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出去打工的家长,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家庭教育各成员要协调一致
现在有些家庭教育孩子很不一致,爸爸要严管,妈妈要宠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就使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要使家庭内部教育保持一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注意学习教育理论,统一教育思想。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正确的教育观念上,才会形成一致的做法。一致是在正确教育理念下的一致,而不是错误的一致,如果说你打孩子厉害,我比你打得还厉害,这就不行了。
2.家庭内部要主动配合。家长在教育孩子是要主动采取与别人的家庭成员相一致的做法,尽量不要因自己教育而否定了别人的教育。切不可当着孩子说:“你爸爸说了没用,得听我的,我让你怎样你就怎样!”总之,在教育时要注意横向联系,使整个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合力。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渐进的、无形的、非常有效的。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无不是受良好的父母影响所致,三分之一的失足青少年能从他们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找到其所以失足的蛛丝马迹。所以,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要重视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三、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要改变
(一)家庭中基本教育设施严重缺失
我们农村的大部分家庭,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只要把学校里的教科书上的知识学会了就可以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的知识不仅仅是来源于课本”。所以家里除了学校发给他们的教科书之外,再没有其它书籍了。根本见不到诸如激励孩子认真学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学校有时候在鼓励学生买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n外知识。根本不给以支持,学生需要课外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心里很不是滋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欲望。
(二)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思想上有错误的观念
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我感觉农村家长一定要转变自己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满足孩子的读课外书的愿望。增强家庭文化教育氛围。订一两份有益的报刊杂志,作为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要尽力为孩子创造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配置书桌、书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主动和孩子沟通,及时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
总之,在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很有必要,必须重视农村家庭教育,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让我们家庭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勉,共支撑,共同创造属于我们农村孩子的一片天地。
[摘要]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显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当今社会,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农村小学的教育逐渐引起重视,随之而来的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备受关注。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也有了很大提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它既属于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更是一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它关系到小学生以后各个人生阶段的性格和品质,也是联系孩子与学校和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此,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农村小学 家庭教育 现状 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越来越注重对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教育的要求。在我国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家庭教育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习性、品行、气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负面的影响,成为了人生课堂中的一门负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长的摇篮,对其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尤其是时展迅速,家庭教育对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越来越显著,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正是处在一个向未来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隔辈教育
当下,很多农村的家长去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把孩子交给自己的长辈代为看管。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数量很多,他们普遍过分溺爱孩子、娇惯孩子,最后导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随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书本、轻道德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农村家庭往往会犯一个很普遍性的错误,就是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性格、道德的培养。大量的农村家庭都存在着这个传统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出人头地,不像自己一样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们身为农民,深深地知道农民的苦与累,所以对自己的子女纷纷给予厚望,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未来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学习,怎么都行。只要学习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点都不算什么大事,学习好胜过一切。因为学习好就是有出息,学习好会光宗耀祖,跟乡里乡亲聊天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子女特别有面子。这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优化措施
(一)改变错误教育观念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要过于教条去一味地注重书本教育,轻视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养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为一个智商和情商都优秀的人。不要被当今应试教育过分洗脑,要注重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与学校和老师及时沟通
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通过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通过家长与老师的联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相辅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应该做到言传身教,在生活中注重每个细节,为孩子做好的榜样,使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的家庭环境之中。小学时期是充满着朝气和阳光的,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涵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案,在为孩子树立榜样的过程中做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