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04:13: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要:我国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中职生的素养提高是目前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应该从多层面多举并施,多管齐下,产生合力才能应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生;素养;班主任;教学管理;多层面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我国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在这种社会经济大背景下,中职生的素养提高是目前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另一方面,近年来大学扩招和高职院校不断升格重组,来到中职的学生多半由于别无选择,他们通常不太能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同,有一种习惯性自卑心理。就读中职学校后,他们大多表现消极,有明显的低自我效能感。两相对比,这给中职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人在多年的中职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发现,在中职学生消极行为的背后还有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未曾触及的地方,并认为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应该从多层面多举并施,多管齐下,产生合力才能扭转上述颓势。
一、班级教育管理层面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起着决定的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的专职班主任队伍,他们负责担任班级教育管理的主要角色,而这个层面的教育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职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做到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班主任应尽可能地挖掘学生潜能,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自信心,经常下到教室,深入寝室,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第二,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正确的管理方法。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做到一切从“人”出发,培养一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班干部,有理有据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比如了解学生必须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进行,要了解其父母等家庭主要成员的基本情况,然后向他们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和兴趣点,再者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表扬他们的一些创意,指出他们的错误观念,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积极与家长沟通。要教育好孩子,也要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班主任要让学生家长知道中职学生在学校能学到什么,进入社会后能做什么,扭转家长的错误想法。要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让学生家长知晓,使家长们脑中的“学生中考失败进入职校就没有发展前途”的想法彻底消除。做到每月给学生家长至少通一次电话,把学生进步的一面和他们的闪光点告知家长,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共同配合学校的教育,从而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教学管理层面
第一,有效实施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如果能够做到有序,就会使得教学管理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用“好课”去吸引学生,是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其次,掌握课堂管理的内涵,是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课堂管理应该包括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以及教师对课堂环境的管理等方面。
第二,深化教学管理改革。首先,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模式。中职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思维。正如魏书生说:“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其次,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教材选择应有自己的特色。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结合当今时展融入自己的理解,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和深加工,设计出实用灵活、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最后,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应面向社会承接各种培训与设计业务,教师既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科技实体的生产者或经营者,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师生共同参与,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
第三,建立完善的岗位实习教学管理体系。首先,建立教务处、班主任及专业教师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务处是组织者,负责制定实习教学计划,下达实习教学任务;班主任和专业教师是实施者,负责拟定各阶段中的专题报告和专业课题,将实习教学计划落实到位,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切合实际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定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其次,建立便捷的联系方式。学校应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按照岗位实习教学计划,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授业解惑的教学平台。教师要利用网络等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学生建立通信联系,形成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式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最后,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联合对学生实行双重教育,才能对学生各方面的提高产生最大化效果。
三、学生自主管理层面
第一,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培养中职学生自主管理素质。首先,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效率管理,培养学生时间管理素质。正如德鲁克所说:“不能管理时间的人,就不能够管理一切。”其次,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培养学生制度遵守素质。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这就客观要求每个人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服从规则。
第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中职生的自我管理。加强引导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时进行培训指导,以职业生涯规划来促进中职生的自我管理,提高职业意识和危机感。
结语
中职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重心的转移,即从基础教学的学科知识向职业教学的实践动手能力转移。因此,中职教育突出以技能为主,重视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而,对学生的教学管理要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考虑,这样中职教育才能在多样化的时展进程和多种教育模式中突围而出,真正成为有特色、有实用性的教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中职学校学生现状
(一)学生基础知识差、专业课难入门。中职学校由于招生困难,为了生存,被迫降低了录取标准。录取进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人基础知识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不服从班主任管理。少数学生旷课现象严重,没有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做操、上晚自习。甚至有些学生几天连人都找不到,通知家长后也无济于事,给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喝酒、抽烟、打架时常发生。社会上对中职教育的偏见,有的学生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敏感而自卑。晚自习后,在宿舍喝酒、抽烟,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斤斤计较,以至于动手打架。这些现象严重违反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影响学校的声誉。
(三)学生厌学情绪普遍且严重。中职学校为了适应人才市场和社会的需要,设置的都是热门专业,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学不懂。再加上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上课玩手机、睡觉,慢慢便有了厌学情绪。
二、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上课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用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新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理论的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消化、掌握了课堂理论知识,又丰富了学生实践经验。如会计专业,教师每讲一个内容,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熟练手工做账,也要熟练电脑做账,提高学生手工点钞和翻打传票的速度。实施这些措施后,学生毕业才能胜任会计工作。
(二)学校加强专业设施建设。中职学校为了竞争,按人才市场的需要创办各种新专业,可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都达不到标准。因为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要求实践课时比例大于理论课时,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技能。当务之急是加强实训室的建设,聘任专业老师上课,按专业水平标准进行教学管理。
(三)推行校企联合办学措施。中职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真正达到“无缝结合”与“零距离”,还必须带学生到企业参加实际操作锻炼。让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师给学生讲操作和应用技能;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适应企业环境。
(四)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学校教学各科教师和班级工作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因此,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才能使学校教育管理有条有理的进行。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职生因为年龄大多在15至17岁左右,还不成熟,他们按家长的意愿选择了专业,上学也没有目标。班主任通过天天和学生接触,启发学生的智慧,经常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树立坚强的信心,对自己负责、认真学习,尊敬老师和家长,团结同学,挖掘潜力。要求学生待人、处事、接物要诚实、讲信誉,不要华而不实、弄虚作假。学生自然不辜负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
2.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班主任从任职的第一天起,就要对班级的每个学生的特点了如指掌,对每个学生的现状要正确分析,注意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尤其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有心理问题不受班主任管理,班主任要有像父母般的慈爱之心去关心爱护他们,多做心理沟通,让这类学生健康成长。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为班集体争光。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足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手工制作等比赛活动,使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摘 要】根据社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的立足点是为社会培养专门型的人才。这就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以专业学科教学为主、文化基础学科教学为辅。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历来注重知识的精和全,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与当前职业教育的目标不相适应。职业教育,应以生产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职业能力为目的。但是,中职教育管理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改善,本文就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生;教师;校园文化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中级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中职学生可凭借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优势,赢得良好的就业市场。
一、学校教育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一般门槛较低,入学比较容易。如今的中职学校生源比较复杂,多数是在层层选拔中失利后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由于中职学生年龄阶段正处于一个人生最不稳定的时期,思想活跃而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养成了被动接受教育的习惯。在这种状况下,学生进入学校后往往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效果不佳。
面对当前这种学生状况,我们应当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学生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摸清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能力状况,并结合学生的个人人生目标,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和一般型三个方向的培养。
对于那些入学基础较好且致力于继续教育的学生,可将其按照学习型的方向进行教育。其中,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循序渐进地向学生灌输文化知识,学习专业课程。同时作为中职教育的学生,学习一些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那些入学时文化基础不太好但动手能力较强且个人致力于技术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将其按照技能型方向培养。其中,学校应该增加他们的实习机会,丰富学生的实习经验,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优势上更加优,增加他们的就业砝码。当然,学习专业知识也是不能忽略的,再好的实践也是要有扎实的理论依据的。
而对于那些入学时文化基础一般且动手能力又不是很好的学生,学校可将他们按照一般型的方向进行培养。不但要让学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而且也要进行一些技能方面的实践,通过基础和特色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寻找自己的方向,从而更加有效率地学习。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培养,旨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当然,对于每一个学生,学校绝不能武断地只采用一种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发展状况科学地改变培养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二、家庭教育方面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孩子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庭环境来实现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小环境,孩子从睁开纯净的眼睛那一刹那开始认识周围的世界。幼儿园,小学校园以及之后的一切课堂环境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三环境。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粹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和高科技的发展为家庭环境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在这样丰富的社会资源环境中,家长应该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对家庭、孩子的影响。
周围的生活环境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家庭内部的生活环境也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宁静、和谐、团结、上进、卫生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高效学习。而嘈杂、争吵、懈怠、落后、肮脏的生活环境则难以培养出健康、进取的优秀孩子。家庭的不良环境,比如玩牌、酗酒、唱歌、看电视等更是让孩子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甚至让孩子陷进了“近墨者黑”这样一个不健康的境地。而和睦幸福的家庭,则让孩子拥有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拥有更多的拼搏进取的力量。现在不少家长不注意对家庭环境的保护,对孩子影响很大。有一些家长不注意为孩子营造家庭的文化环境,各种家用电器、高档娱乐设施应有尽有,却偏偏缺少书籍。电视、游戏机对孩子的负作用也很大,不少孩子整天与电视为伴,时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体会真实的世界和有益活动的乐趣,变得被动和缺乏想象力。再有就是家长人为造成的不良家庭环境,毫无约束地聊天、听音乐、看电视、搓麻将,让孩子无法静心学习。目前,成人片几乎成为孩子认识社会的主要媒介。孩子在一个不恰当的时期与大人共同面对同一种媒介时,他们窥视了成人社会的几乎所有秘密。对此,孩子的第一个反映不是理解,而是模仿,那些早熟的迹象实际上是他们模仿成人世界的结果。
三、校园文化方面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总和。它影响和制约着学校成员的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习惯的形成。
校园文化活动既包括大型的学校集会、运动会、学术报告、社会实践活动等,也包括小型的读书活动、辩论赛、创业设计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对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团队精神、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增强体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的活力之源。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四、社会环境方面
认知的改变,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所学校,而是整个社会。认知的改变和教育的改革,两者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这就是目前应试教育改革艰难之所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试教育模式现已到了非“破冰”不可之时。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绝不是培养只会应付考试的“应试之才”,而是要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如果说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考试又是为了更大的考试,那么除了让孩子倍感身心疲惫和失败感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孩子从学习的挫败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从而厌校、逃学、网瘾、早恋,甚至用生命来抗争,这难道还不可怕?
据可靠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导致死亡;自杀已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25万相对于3000万,只是冰山一角,我们不能仅看到冰山一角,而漠视巨大的“冰山”的存在和危险。否则,“冰山沉船”则不是一艘“泰坦尼克号”的悲剧,而是整个民族的哀嚎。
五、总结
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就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是客观存在的,搞好这项工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的紧迫需要。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寻求新方法开拓新思路,以不断提高的管理质量为教学创造最佳的环境与秩序。中职教育应把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己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寻求学校更大发展,迎来职业教育更加辉煌的明天。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个主要的渠道。中职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很多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作者认为,学生顶岗实习可以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但同时也要保证实习过程中的各项教育管理的跟进。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培训。本文主要是探讨此种模式的优劣,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实习 管理 教育
一、中职学校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的优势分析
第一,企业的实习不同于校内的一些实习,要在安全可信的基础上保证实习目标的实现。第二,由于中职学校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实践性更强的人,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内容要占据较大的比重。只有通过配套的实习教育,才能实现整个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第三,通过对中职学生开展实习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会更强。从目前的教育来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高等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非常的注重实践这一环节。学校不愿意培养出书呆子,而愿意培养出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学生。第四,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第一线的应用人才,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为以后找工作做好前期的铺垫,以免出现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与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完全不匹配。在了解社会和企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早的判断自己的行业方向,同时还能够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良好品质。当然这些优点都不是一概而论的,会出现很多的各类,有些甚至会因为实习而对学习产生厌倦,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这并不能抹杀中职学校学生去顶岗实习的好处。对于这些负面的影响,老师和学校要注意引导。
二、中职学校学生去顶岗实习的劣势分析
如同上述中提到的一点,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过早的接触社会会使得学生对于学校的理论课程产生厌倦。此外,中职学校去企业顶岗实习还会带来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有些活生生的实例就摆在人们的面前。另外,学校也缺乏对学生去顶岗实习的一个反馈信息,学校在对这方面的关注和教育还是不够的。最后,中职学校学生去顶岗实习还可能造成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有些学生会觉得学校把自己交给了一个工厂,然后就不闻不问了。这会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很多意见和不满。
三、中职学校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分析
第一,要做好实习期间的安全生产教育,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要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匹配,同时必须是真实存在可靠、有保障的企业。另外,学校还应该与顶岗实习的企业达成共识,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从事的实习工作要尽量的安全可靠。第二,当地的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事故是如何处理的问题,要有明确的规定。第三,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以及结束后,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互评机制,互评机制主要的含义是指顶岗的负责人对去实习的学生进行一个实习的评分,另外学生也应该对所去的实习岗位和企业进行一个评分。这个评分可以用来作为对合作企业选择适合拿来参考,另外,在学生找工作时,对于实习中表现优秀的人,能够在企业评分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这样的过程是互惠而又互利的,当然也是必须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实习模式。第四,要保证实习的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在实习的过程中还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介绍,以免学生忽略了对所学知识体系的学习和应用。第五,在实习过程中,要确保实习工资。有些学校为了收取中间的一些费用,会直接把学生介绍到条件不好工资又低的实习岗位去实习,这样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中职学校的教育一定要包括对学校老师行为的监督。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当地政府建立一个举报系统,凡是存在这种行为的学校,学生可以直接到当地政府举报,在此同时,被举报的学校和老师要受到公开的调查。第六,学校用单一的考察方法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对实践过程的打分并未涉及,这样很容易导致学校实习实训的教学内容与市场情况不相吻合。最后,在制定实习的评价系统中,也应该有完善的标准,而不能随意的打分,给不出真正的参考价值,甚至误导企业和社会对学生技能的一种误判。
四、总结
总之,过去的课程在设置方面也存在着各种缺陷,实习岗位的提供上也有诸多尚未得到解决的难题。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中职学校的学生实习管理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未能确保完全性,出了事情谁来负责的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善化,对于实习过程的评价也至今没有实行。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去顶岗实习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学校的教育更重要的就是针对那些不好不够完善的地方加以改进,同时对于好的一些地方更加的发扬完善。尤其是要改变此前的教育模式,紧紧跟着学生的需求走,要实行人性化的教育。在倡导的工学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中,要对课程的安排、设计做一定的改革与调整,加大实习这方面的推进和学习。
综观国内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我们发现,“创新”正被高频率地使用,大到人才培养模式,小到班级活动。“创新”如此繁荣,本是件好事情,但当我们透过“繁荣”表象,试图从事实层面去了解创新时,却看到另外一番景象:人们口头、书面常常提到的“创新”,实践中更多的还只是一个词汇。一方面把创新看得、说得如此重要,一方面却又缺乏真正的实质性创新,着实有些令人费解。
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作为切入点,从“为什么创新、什么是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四个维度,尝试解开中职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知道”“说到”却“做不到”的谜题。
为什么要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创新?
讨论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首先要考虑工作中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是否需要创新;其次要考虑中职教育要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否需要创新;最后要考虑中等职业教育要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需要创新。
学生教育管理创新,首先源于走出当下学生教育管理误区的需要。
根据笔者的观察,目前中职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本是教育学生,而现在却更像保姆和服务员,仅仅是经常性的管理事务就几乎占用了大部分工作时间,很少再有时间去思考教育的事情。他们多是年轻的任课教师,每周有10到20节的授课任务,有的甚至更多,我们在有些学校的调查显示,73%以上的班主任用在班级管理上的时间要多于或等于做任课教师的时间。当班主任无力平衡学管和教学工作时,只好忙于应付最表层的工作要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学生管理行政人员更是如此,每天都像在打仗、救火,疲于应付,提心吊胆。
二是重管住轻管好,重管理轻教育。许多学校在管理观念、制度设计和实际工作中,以“管住为导向”“以管理为目的”,将“管住学生”“不出事”放在首要位置,多采用简单的管理方式,缺乏情感教育,说要尊重学生、给学生自信,却又认定学生“无药可救”,甚至为了管住学生不惜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我们在调研时,也会听到家长说“孩子读了三年技校,还不如人家没读书直接打工的”,学生说“读书两三年,该学的没学会,不该学的倒是都会了”,企业说“学校三年教的还不如我们三个月的培训”。
三是重技能、轻综合素养。技能不好肯定不合格,但技能好了也未必就合格。任何教育都应该把培养人放在首位,建构以思想素质带动技能学习的机制,培养综合素质好的技能型人才,让技能人才既有文化素质,又有岗位胜任能力;既有就业能力,又有职业发展能力。但因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加之对技能教育理解的偏差,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忽视文化课,片面强调专业课、实训课的做法。这种狭隘的技能教育,导致学生文化素养不高,技能和综合素养基础不牢,职业发展空间不大。
其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的学生评价仍以操行考核为主,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心理健康的重视明显不足。除了操行,学生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对中职学生应从了解开始,从不同人才层次和类型的角度去考察,而不应用所谓的差生标准去评价。
在校期间,学生有被尊重、被认可、学懂、学会、变好、快乐和有用的需要。但在现实中,学生却很难得到认可,学校标签化学生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失败者”“不可救药”“没人要才来了这里”等类似的说法还是不绝于耳。甚至有学校的教职工调研问卷中,竟有70.1%的教工认为学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素质不高”。学生学懂、学会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如有不少毕业生认为“学到的都是皮毛,到了企业用不上”;学生变好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学生刚入校时比较守纪律,但越往后越不好管理、甚至无法管理了,实习、就业不遵守制度的事情时有发生;因学生活动、课程教学、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生活指导等方面存在不足,学生难以快乐;班级管理中可参与的机会、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不多,学生也很难体会到自己的有用。
再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身心健康的需要。
我们在某所中职校的班主任调查显示:50%以上的班主任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主动要求”做班主任的不到25%,管理班级“有愉悦感”的还不到10%。这种现象在中职学校是很有代表性的,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导力量,若长期满负荷、超负荷、疲于应付地工作,势必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也会连带影响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
第四,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是学校质量发展、内涵建设的需要。
在“以规模求生存,再谋发展”思想支配下,许多学校可谓费尽心机多招生,为减少流失率“一个也不能少”,取得“规模扩张”的同时,却因学生数量突增,让本来就不堪重负的教职工更加疲于奔命,办学效果急剧下降,学校面临的内、外压力空前巨大,不但不能全力开展内涵建设,还要再次面对更大的生存危机。
第五,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是适应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但通过对多所中职校的调查却发现: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是不到30%的对口率和很低的在岗一年稳定率。有学校69.23% 的毕业生认为工作中碰到的主要困难是“技能水平不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和“理论基础不扎实”;70%左右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技能训练不足”和“教师讲授为主,难以培养学生能力”;还有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学到东西”“学的都是没用的”“在校时不知该学什么,毕业才知道,可已经晚了”。在一次全国性职教会议上,济南商贸学校校长庚强斌就曾指出:“很多职校在炫耀就业率时,忘了‘育人’这重要一课。职业教育的首要职责是‘唤醒’,唤醒学生的自我,唤醒他们的成长意识,发动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看到,无论是要解决当下中职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各种难题,为师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保证学校生存基础上进行内涵建设,还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都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学生教育管理进行反思、总结和创新。
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有哪些内容?
比较而言,传统管理的目标是行为统一,注重纪律,主流是管住,而创新管理则是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完善,主流是管好;传统管理的主体是老师,效果好坏看学生行动是否整齐划一,而创新管理的主体是学生,效果好坏看学生是否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传统管理的学生评价看是否听话,重点在于学生的行为结果,而创新管理则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点在于学生的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目前,传统管理已经带来很多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就是个体或组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的、有价值的精神或物质成果的认知和行为活动过程。创新,有更新、创造新东西和改变三层含义,按照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的观点,创新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创造新的价值。
中职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就是学校根据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现有的工作条件,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教育和管理方法,精益求精,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校教育。
从学校层面看,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主要包括思想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思想创新,可以是更新思想,可以是创造新思想,也可以是改变不合适的思想。比如“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如果没有对其内涵做具体解读,现实中就会遇到无法落实、“说一套做一套”的问题,而对于教育思想,从不解读到解读就是创新。
机制创新,可以是更新机制,可以是创造新机制,也可以是改变旧有不合理机制。有的学校,机制本身不错,但却因各种人为因素导致机制无法运行,而此时的创新就是统一对机制、机制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的认识,并建立制度来保证机制的正常运行。
制度创新,可以是更新制度,可以是创立新制度,也可以是改变不符合教育目的、教育思想和不利于学校、师生发展的制度。制度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最终效果还要看能否得到执行,因此制度创新还要考虑执行到位。
从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层面看,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主要包括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行为创新。
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行为创新,是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三个层面,其中最具战略意义的是理念创新,最具战术意义的是方法创新,最具实际意义的是行为创新。
理念创新,就是要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实际,针对现有理念,采取或更新、或创造、或改变的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更科学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以求打破工作的理念限制,为方法创新和行为创新创造条件。马云在清华百年校庆时讲“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基于使命感的创新”,没有理念的创新,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方法创新和行为创新。
方法创新,就是通过改良方法、使用新方法或改变旧有不良方法的方式,不断提升工作效果,从战术层面保证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比如要了解学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也许这些方法都不错,但方法不同,效果肯定不同。
行为创新,就是工作过程中通过改善原行为、使用新行为或改变旧有不合理行为,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果。行为创新,既要在实践理念和方法时,注意技巧和行为效果,还要顾及到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如何在现实条件下创新学生教育管理?
学生教育管理人员之所以“知道”“说到”却做不到,是因为把创新想得过于高深、过于复杂。带刺铁丝网的产生源于牧童不想老盯着羊群,六棱铅笔的制作源于防止铅笔的滚动,锯子的灵感源于带齿的草叶,可见创新并不难,方法总比问题多,难的是如何突破“自我设限”,提升自我认识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每所学校都有许多对学生教育管理有真知灼见的老师,有意识地组织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借助头脑风暴或问题树等解决问题的工具,进行学生教育管理专题研讨,就会发现许多创新点。
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主要是针对思想、机制和制度创新的内容,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系统策划与设计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思想、机制和制度。重庆行知技工学校创立班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讨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班主任在第一时间向联席会议通报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第一时间集体解决问题,并积极倡导每位班主任是全校学生的班主任,所有班主任都是每班、每生的班主任,全员育人的合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效显著。山西冶金技师学院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高年级学生做教官,为新生军训。还有的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后,让学生管理学校的对外商铺,获得了很大成功;有的学校举办文化节或学习成果展示会,邀请社会、企业人士和家长参加,用学生的现场表现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效果极好;有的学校通过改革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等等。
除了学校层面的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如何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对于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
学管人员的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主要是针对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方法和行为的具体内容,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系统思考、设计和实施具有教育效果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方法和行为。实践中,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可以参考以下的创新思路。
一是强化创新意识,确立科学思维。创新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还要敢想和会想,因为思维创新是创新的基础。
二是有热情,不断进取。黑格尔说“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种最好的教育或管理方法,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充满热情地去寻找更好的方法。
三是有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计划与行动。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过程,包括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和要求,获取相关信息,做好策划和计划,做好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细节管理,以及记录、评估、总结和改进工作等。工作过程的完善需要创新,其中的每个阶段、环节,甚至细节的改进也需要创新,也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有可能经历完整的“生手―新手―熟手―能手―高手”的职业发展过程。
四是从小事做起,注重过程和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爱学生往往体现在细节中,爱与不爱,要看学生是否感到被爱,有爱心但方式不当,也有可能是伤害。正如学生所说“你说你爱我,请让我感受到你的爱”。创新可以从爱、尊重、理解、接纳、关心、信任、欣赏、期待、鼓励、帮助和支持等这些经常被提到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开始。曾有一位老师,学生不和自己打招呼,他就不和学生打招呼,师生关系一般,后来他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后,在学生周记里他就看到:“老师,您知道在您和我打招呼的那一刻,我有多幸福吗?”其实学生所要的并不多,老师一点点的在意,他们就已很知足,因为他们需要这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对他们却很重要的东西。
五是创新教育观念。我们很少听到“中职生是最棒的”之类的话,多是学生“素质低”“差生”等,差异不等于差距,错位的比较方式和错误的评价观念,是导致“差生”的重要原因。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评价观、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的”的教育发展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多样化人才观、“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价值观等,是有效解决当下众多学生管理重难点问题的根本所在。
六是创新工作态度。一只狮子追不上一只狗,被狐狸笑话,狮子说:“我追它只不过为一顿早餐,而它则是为了活命”。态度不同,效果就不同,无数事实也证明“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学生。”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用音乐改变了一群顽皮的少年,其关键就在于他有一颗爱心,承认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使学生因自己的进步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七是创新工作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将自己从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先教会怎么做,再去监督完成,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指导如何去做。一位班主任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到管理中,全班分成七个小组,活动都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重大问题也都由小组协商解决,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任何组织或个体,如果不去适应各种变化或主动求变,就会如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所言“不创新,就灭亡”,而应变和求变的重要手段就是创新。在技术和产业发展加速、生源和学生就业竞争加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更加有限的条件下,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技能人才,是学生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