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1 04:35: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本质。其一,对待知识这一问题,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理解、一种假设。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在教学中不应该把课本知识当作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教条化的知识,而应允许他们自主地作出选择、分析、评判。其二,对待学习活动这一问题,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意义是个人赋予的,经过了学生的理解与消化,因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知识如果不经过学习者的重新建构,它只能是一种外在的负担。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与吸收,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基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解,反思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现我们走了好多弯路,做了好多无用功,甚至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理论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也为我探索自主性学习方式指出了出路,总的来说就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觉性,变教师的讲语文为学生的学语文。着力点主要是改变阅读课和写作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增加学生阅读的数量,语文学习既向课堂要质量,也把语文学习向生活本身扩展。具体方法如下。
一、与学生一起对经典课文理解进行批判
创造往往是从批判前人的定论开始的。否定是创造的前奏,怀疑是创造的开始。学生的怀疑和否定精神是需要培养的,语文阅读课正是培养学生这种精神的最好课堂。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目的,一开始我就反复向学生讲明“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教师不如无教师的道理。然后把初中所学的一些经典课文重新拿来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理解,看看初中教师的分析是不是有错误,或者是不是课文的主题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例如,《扁鹊见蔡桓公》,初中把主题分析为“对讳疾忌医的批评”,我们让学生查词典理解“讳疾忌医”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讳疾忌医”的解释为:“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然后让学生重读文章,学生很快发现蔡桓公并不知道自己有病,且当“体痛”知道自己有病时,立即派人“索扁鹊”,这样学生自然知道了初中时对这篇课文的主题理解是错误的。再如《桃花源记》,初中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总结是正确的,但我们和学生一起重读此文,对文章的情节、人物重新分析,学生也很快就会理解是由于武陵渔人不遵守“不为外人道也”的诺言,出了桃花源就向官府报告了桃花源之事,才使这一美好境界永远的消失了。因此,这篇课文的主题也可以总结为是对不守信用者的批判,是对诚信的呼唤。这样反复练习,学生的思维就慢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敢于怀疑了,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了,他们的创造意识也就慢慢产生并发展起来了。
二、改讲读课为阅读课
对课文的学习不再搞传统的中心思想分析、段落大意总结等,更不给学生现成的、固定的解释。而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讨论文章中主题是什么,这样的主题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特别是对主题思想的归纳更是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的理解言之成理又基本符合文章的实际,我们就给予肯定。例如,《项链》一课,认为是对虚荣心的批判是可以的,认为是对虚荣心的肯定也未尝不可,因为正是因为玛蒂尔德有虚荣心,才使她不断追求,才使她要强而用十年艰辛去还债,这是难能可贵的,现实中因还不起债而堕落的人多的是。
三、变模式作文为自由写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先给学生灌输作文知识、作文模式,然后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框架中作文,这种作文方式,至多只能算是“带着镣铐的跳舞”。不仅不可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得鼓励他们自由写作,真正把作文的权力还给学生。具体做法是:1.进行自由阅读。除了把每周的一节语文课定为自由阅读课,带学生到阅览室看书外,还要求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不少于5本,读《读者》等杂志不少于10本。并要求作读书摘抄。阅读量增加了,写作自然就有话可说了。2.要求学生每周写随笔二至三篇,写作形式不限,写作内容不限,每篇的字数不限,但要求每周字数不少于800字。这种写作教师不批改,只浏览,写得好的随笔在学生间传阅交流,每学期收集优秀随笔印发给学生。3.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课用一个小时作限时作文练习,只规定写作范围,不作过多限制。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互评互改,并由学生向教师推荐优秀作文或特色作文,然后由教师对学生推荐的优秀作文或特色作文进行批改,最后师生共同讲评并印发优秀作文。这样作文的全过程都由学生完成,教师既节省了时间,又做到了批改有的放矢。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感到语文教学路子宽阔了,教学得心应手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语文成绩慢慢提高了。自主性学习不仅解放了教师,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是教与学的完美契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齐娴 单位:河北省蠡县第二中学
高中语文教育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不用教。学生达到不需老师教的时候,语文教学的任务才算完成了。”很显然,叶老十分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高中生已经到了能独立思考问题的年龄层次,语文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一、高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具有选择性、能动性、独立性、自控性等特点,能够对学习者的个性张扬、兴趣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高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大势所趋,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1.高中生“自主性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语文教师的着重点不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而要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特别要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独立见解,激发他们的能动思考。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高中生“自主性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性质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实施自主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分析突出强调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体现这个统一,就应该把学生当做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立足于他们的个性张扬和拓展。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学习如果不能调动高中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就只能停留在“八股”的层面上,很难转化为学生灵活应用的思维交流工具。由此,高中语文教学绝对不能离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3.高中生“自主性学习”是高中语文课程特点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在布局上既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又有强烈的实践要求。它要求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的优秀读物,与文本开展对话,通过学习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这表明:新课程非常重视对高中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常规学习、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连成一体,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紧密相连。要实现这个总体目标,高中阶段的自主性学习显得格外重要。
4.高中生“自主性学习”是其生理成熟和所处学习环境的要求
高中生一般都到了16岁以上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进入了初步成熟期,加之高中阶段学校创造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培育型”而不是“保姆型”,这就使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具备了现实可能性。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了选修课和必修课并存的语文课程学习模式,从操作上为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它充分兼顾了高中生的个性差异,给各类兴趣爱好者的自主性学习创造了平台。调查表明,90%的高中生属于“有引导就能自学”的类型,那种“没有引导也能自学”和“有了引导仍不能自学”类型者均为极少数。这表明,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应当大力提倡自主性学习。
二、高中学生如何实现“自主性学习”
高中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应该体现在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学习过程的自主管理、学习手段的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的自我实现等方面。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1.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为基础
学什么、怎么学是高中生实现“自主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方面,高中语文新教材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创造了条件。新课程教材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每个学期都有两大部分,并不要求学生每一篇都要精读,而是可以自主选择,既可以精读也可以泛读。同样,每一个主题单元的范文都有不同的特点,供高中生在学习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侧重面。选修课程部分共有十几本书,它只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这就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为高中生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法规性的保障权利。教材一到,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全书快速浏览一遍,然后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决定哪些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哪些内容作为精读范文,哪些内容作为泛读资料。具体到学习方法时,也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比如学习传记体课文,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主人翁的品质风范,这是对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引导学生在自学中理解主人翁的个性特征、品德定位、恰当评价等等。这样做的效果大大好于单纯的“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普遍认为课文的语言非常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全文,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深刻品味重点语句,达到了理解汉语言内蕴、陶冶内心情操的教学目的。笔者深深体会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际,也就是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境界之时。
2.在内容和方法正确的基础上自主管理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并不等于让学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学生也必须为自己的自主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自主性学习的预定目标才能有效实现,不至于影响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保证自主管理目标的正确性,必须使高中生有较强的自律性和高标准理念。自主管理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量化,形成大家普遍遵守的“班规班纪”。比如:要求大家一律讲普通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许讲方言;发言要大胆,既要有声音的“响度”,也要有新思维的“亮度”;养成查阅工具书,向“无言老师”请教的习惯;在阅读中“做资料笔记、留思考痕迹”,保持进取心态;坚持写日记,练语法、句法、文法;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朗读中融入情感,注重语句的抑扬顿挫,增强感染力;认真书写汉字,讲究排版艺术;大胆想象、创新性模仿;把老师作为探究学问的靶子,敢于质疑,多问为什么;注重互助学习、切磋共进,发挥团队精神。
3.在管理科学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总结提高
好的自我管理如果不能总结探索出新的思想火花,仍然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得到总结提高,必须十分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教师可以扮演“督军”的角色,即督促学生养成自主研讨、总结新经验的好习惯。为了增加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时间,教师每堂课的讲授时间以15分钟以内为宜,把另外的35分钟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提问。教师对每一篇课文知识点的讲解以不超过50%为宜,其余50%的知识点由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进行领悟,在探索中得出正确的知识结论。教师的启发只有在学生无法自我领悟,又在词典等“哑巴教师”的资料查阅中无法总结出来的时候,才进行干预。教师通过这种“忍、逼”的方法,使高中生无法偷懒,不能事事、处处依赖老师的“明示”获得结论。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探索和总结出来的知识将永远铭记于心,终生受用。
4.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形成创新思维
语文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科目,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本手段和必备条件。高中语文的学习绝不能是机械的学习,而应该融会贯通,强调它的实用性。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且要学生学得好、学得顶用。所以,学生自身能否创新性地应用所学知识是教学效果好与坏的分水岭。比如:学生在掌握了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后,能够面对他人讲解新诗词;在学习了戏剧理论之后,能够自己创作小剧本,并且自己排练出来进行演出;学习了常用文体写作的知识之后,能够正确无误地书写信函、便条、请柬等多种文体的文章;通过各种范文的学习,能够在实际作文写作中做到语法准确、文句通顺、逻辑合理。笔者曾经多次尝试学生自主作文,从谋篇布局到勾勒提纲、筛选素材、语言运用,一律由学生自我设定。在作文初稿写成之后,实行学生交换批改—修改—再交换批改—再修改的“三稿定案法”,收到了锤炼精品、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效果。
三、高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义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性是搞好语文课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自主性学习”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但是,它带来的积极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1.自主性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通过三年高中语文的自主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从少年时期的“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青年时期的“主动接受教育”;变学生在不懂事状态下“要我学”为学生在初步懂事状态下的“我要学”。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练、勤思”,达到了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虽然教师的话“少”了,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虽然课堂上的气氛似乎“乱”了,但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实实在在地“强”了。从上饶县第二中学实施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养成了自主阅读和写读后感的习惯,内容从科普读物到专业书籍,平均下来学生每周的写作量在千字以上;每个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大约在20万字左右。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由过去的“挤牙膏”式变为现在的“涌泉”式,没有学生担心写不够字数,反而有一半以上学生常常因写得很长而时间不够。在自主性学习模式下的学生“见多思广”,对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2.自主性学习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的智慧和才华得到充分运用,为教师提供了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广阔舞台作为学科,高中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作为工具,语文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纽带。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度地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强调了它的技能性。这就导致了在教学中的“年复一年,简单循环,原地踏步”现象。教师一辈子下来只是个“教书匠”,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创新性贡献。在工作中,教师要么是给学生巩固字词,要么是给文章分段,给范文概括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模式既累了教师,又束缚了学生。
自主性学习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解放了教师,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拓宽了教师的视野。高中生自主性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用再花时间去“炒现饭”、重复地讲解。教师完全可以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知识空间,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这样,不但可以筛选出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可以将自身锤炼成为博古通今的“大教育家”。当每一位教师都能以“教育家”的身份从事教学时,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就真正实现了现代化。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其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求更高。对于语文这样传统化的学科,要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有效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因此,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谈一谈对培养高中语文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觉性学习;策略
因为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广泛性以及深刻性,课堂上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为了保证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十分重要。而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相较于初中语文,高中语文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教学形式上,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然而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并不容乐观。
应试教育的模式长时间以来都占据着教师的视线,在这样的教育模式影响之下,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需要他们尽力完成的任务,而非乐趣,导致大多数的学生学习都处于一个低效率的被动学习,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所面对的学科众多。学生学习的精力有限,要想兼顾所有的学科发展对他们来说实在困难。因此,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偏好性的选择,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偏科。对于不喜欢的学科,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和厌恶情绪。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学目标,不仅会影响高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教学方式上,因受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在创新方面明显不足,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提高。
从整体上来看,高中语文教学不管是在教师还是在学生的角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影响,对于双方的语文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高,进而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提高。
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大,学习需求也变得更加大。因此,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明确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之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转移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发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来看,高任务量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学生能够自发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学生的思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纠正学生的偏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换句话来说,自主性学习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高中语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十分重要,并且十分必要。
三、高中语文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策略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转移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来掌握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位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体实施的方案有很多,例如,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作业的形式或者是语文课程的内容。当然,所有的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把握事件发展的整体走向,要保证这个走向是往对学生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有效的方向发展。让学生讲时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做陈述,而是要进行有目的性的讲述;让学生做选择时要保证学生的选择是能够有利于学习的,这样,才能在保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后,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2.创新教学模式,梳理教学内容
之前我们说过,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一个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欲望去进行自主性学习,进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内容上面,及时有效地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对课程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引导,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发主动地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掌握一定的自主性学习方法。因此,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梳理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要工作。
3.辩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不论是在哪个学习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会对学生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教师能够给予自己欣赏的眼光,因此,教师需要辩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但是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发现,教师一般评价学生时关注的重点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学习好的评价就好,一般的学生很难看到老师对自己的欣赏。长时间之后,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不足,极易产生厌学的心理,放弃学习。所以,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需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的提高,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总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自主性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有效措施。教师需要从各个方面来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养成,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率,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对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教学要求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都开始关注到自主性学习的教学,但是自主性学习不能仅仅只是流于形式,还应该更多地考虑“自主”,所以本文针对自主性学习概念、重要性、教学方法、注意问题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
自主性学习语文教学独立学习学习能力一、前言
如今是一个学习的时代,不能够自主学习,不能够自我选择学习内容方式,不具备良好的知识文化,都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近年来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学习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本门乃至社会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就更有必要对自主性学习进行探讨,而高中教学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是开展自主性学习的最佳时机,语文教学又是自主性学习最合适的开展学科,所以有必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进行思考和探讨。
二、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概念
“自主性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学习策略调整、学习方法选择、学习任务制定、学结,提高的一个过程。自主性学习在教育工作中尤其应该受到重视,因为教育不是让一个人被动的去接受学习,而是要通过教育让一个人能够,或是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不仅仅是语文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让自主性学习成为学生内化的学习方式,能够让自主学习成为提高一个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方法,更多的进行学结。
三、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
1.自主性学习力提高能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水平。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工具学科”,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学习学科,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能够让一个人进行独立的学习,能够去理解别人,能够理解身边事物存在发展的规律。而提自主学习的能力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水平。
2.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到其它学科的学习。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作用,不仅仅是语文学科单一的一门学科学习效果提高,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有良好作用的,对数学、物理等一些需要进行自我思考学习的很多学科,都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3.自主性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学生进入到大学适应能力的体现。现代大学讲究的就是自主学习,所以很多时候学习的效果都依赖于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只有一个学生有较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有良好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才能够在大学中顺利完成学业,甚至是靠研究生等进行更加深入的深造。
4.如今的时代要求一个人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自我更新,才能够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自主性学习能力是新时代下一个人进入社会的生存能力。自主性学习能力也是一个人自我学习能力的保证,只有提高了一个人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尽可能的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社会中保持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立足。
四、如何实现自主性学习
1.“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考虑好要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如今的教材给自主性教学提供了很多的材料,就比如语文的教材有必修和选修的部分,同一本教材中不同的章节的文章类型也都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有时代的划分,尤其是选修教材,给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进行精读和泛读的选择,让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要求,进行教学的引导和指导,灵活教学。
2.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并不是任由学生为所欲为,语文的教材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充分说明其内容是民族文化的精华,自主性学习是在必须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训练拓展,也必须要在一定的规范范围以内进行“自主”,自主学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以畅所欲言,所有的学生之间都可以在轻松的范围内进行交流,但是课堂之上使用普通话、文明用语、文明交流等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也是需要学生共同监督并且进行自我管理的。
3.进行自主探索、总结。增加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时间,教师每堂课的讲授时间以15分钟以内为宜,把另外的35分钟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提问。教师对每一篇课文知识点的讲解以不超过50%为宜,其余50%的知识点由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进行领悟,在探索中得出正确的知识结论。必须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寻找字典等工具进行解答,在自己解决问题以后要学会总结。
4.锻炼创新思维。自主性学习以后必须要进行探索,要通过自主性学习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只是仅仅达到工具书的文章解读水平,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以后能够有自己的认识,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够内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创新。
五、自主性学习引导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转变身份位置。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引导式教学,但是在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已经不能够进行过多的引导教学。如果教师站在主导的位置过多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过多地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实际上就是在抹杀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2.让学习环境氛围宽松。学习的气氛也必须要放轻松,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答案,应该给予足够的认同,还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欣赏,更多的鼓励学生,就算有确实不足的问题,也要在鼓励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解答。
六、结束语
自主性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语文一门学科的学习,其对于一个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还需要更多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寻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自主性学习并不是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是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有效实现对每一个学生的有效指导。
摘 要:实现自主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和追求。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促使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性学习 积极性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课改的一个符号,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志。其实,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对语文教学的期望:“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不用教。学生达到不需教师教的时候,语文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可见,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高中语文一直都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学习在高中阶段的位置会越来越重要。高中学生的心智日渐成熟,具有了一定的独自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具备了实现自主学习的主观条件。因此,综合各方面的要求和条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实现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
1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现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要试图强行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轨道,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去培养学生,而是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自主获取”知识。允许学生自主开发课外课程资源,获取与教师观点不一致的课文讲解,支持学生思维和思想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将课外的相关阅读材料带进课堂,与课本学习形成课内外的有效连接。这种开放而多样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甚至终身学习都大有裨益。其次,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独霸”课堂的状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可以以问题引领课堂,通过设计数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直接与课本“对话”,从中获取语文信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允许学生对课本进行超出预设问题的探究,允许学生将探究性问题带进课堂。比如,在学习鲁迅的《药》时,有的学生提出了:题目“药”表现了作者对救国“良药”的思考和探寻;有的学生却提出了:作者以“华”、“夏”两家的悲剧,暗示中华民族的悲剧,表现了这个民族已经无药可救,是作者失望情绪的表现。显然,持第二种观点的学生是受到某些偏激言论的影响,教师对此大可不必断然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结合鲁迅的生平以及鲁迅的其它作品进行辩论,给学生足够的认识和消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都会更深刻,学生的阅读面会得到拓展,对鲁迅的了解也会更全面。
2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支撑,因此,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环节。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立学习目标、自主管理学习过程、自主选择学习手段等方面入手,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语文教材由选修和必修两部分组成。必修课程每学期又分为两大部分,不要求学生每一篇都精读,可以自由选择采取精读还是泛读。这种富有弹性和灵活的教材编排,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在学期之初,指导学生把整本书浏览一遍,然后在全班学生谈论的基础上确定哪些篇目作为重点学习篇目,哪些作为精读范文,哪些作为泛读资料。学生的自主选择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欲望。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并不是完全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好恶和习惯来确定目标,而是在教师出示的新课程标准对某个学习板块的要求下,结合课文内容和特点,制定最有利于文章解读和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既有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也要突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还要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和提升。当然,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向大家提出建议和意见,尤其要确保情感目标的确立围绕语文学科展开,防止语文学习出现游离于语文学科之外、无度宽泛的不良趋向。自主管理并不等于自由放任、随心所欲,学生要懂得为自己的自主选择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只有将权利与责任联系起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的预设目标才能得到有效突破。自主管理还包括自主培养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比如,养成查阅工具书、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字词的习惯;养成知识迁移的习惯;养成及时背诵美句和哲理句的习惯;敢于质疑教师观点和课本结论;注重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成果共享;坚持写日记,做到每日练笔等。自主管理是比教师管理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自主选择学习手段,是自主学习的最直接体现。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初步定型,比如,有的学生习惯默读,有的学生习惯朗读;有的学生习惯在课本上做旁批,有的学生习惯将问题整理到笔记本上;有的学生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解决生字词,有的习惯读完整篇后再去解决生字词;有的学生喜欢先背诵古诗词,再去分析解读,有的喜欢先理解后背诵,等等。这些习惯和方式无所谓谁对谁错,也不见得哪种方式的效率会绝对高于其它,仅仅是学生一种方式和习惯。对此,要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接受自己认为更好的方式,也支持学生坚持自己的方式和习惯。让学生在更加宽松环境下,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当然,实现自主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彻底解放”,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学习,自己做学习的旁观者即可。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通过对课标和高考方向的研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防止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走不必要的弯路。还要参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保证目标的确立与课表要求保持方向的一致。教师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学习的合作者。不但组织大家“生生互动”,还主动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参与学习讨论与探究,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防止无效活动的大量出现,从而保证自主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