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1 04:48: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要: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在培训内容上应该更加注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培训模式要根据培训效果逐渐创新和变革。本文介绍了培训的含义和目前培训模式中遇到的问题,列出了几种培训模式,重点探讨了培训模式的创新机制,以期能够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培训模式 多元化 创新 变革
中小学教师是祖国后备力量的启蒙老师,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但是针对不同科目、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环境的教师培训的模式并不相同,本文主要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各种培训模式。
1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含义及目前培训模式中的问题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给出的“模式”的定义:“对任何一个领域的探究都有一个过程。在鉴别出影响特定结果的变量,或提出与特定问题有关的定义、解释和预示的假设之后,当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系统的阐述时,就需要把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合并成为一个假设的模式。”模式处于理论和应用的中介。我国教育家钟祖荣对教师培训模式的定义进行了结构化,分为培训者、受训者、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各种结构形式,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理念、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手段和培训管理[1]。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培训的主要目标还是放在提高教师学历的方面,教师培训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达到将来评职称的学历水平。从培训主体来看,现行的教师进修活动过于零散,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缺乏鼓励进修机制,很难吸引教师的自发进修。同时,还存在进修途径比较少问题。培训的课程设置相对不太合理,如比较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缺少实践课程。现行的培训模式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方面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最后一点,就是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很多以进修学历为主,其修进的动机处于被动地位[2]。
2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及探讨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模式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培训模式,主要划分如下[3]:
第一,根据培训形式划分,有网络培训模式、问题研修模式、课题研究模式、诊断提高模式、课例研修模式、协作探究模式、研讨分享模式等。其中网络培训模式可以不受培训时间的限制,其他几种模式都属于在国际化培训模式下在国内进行的本土化实践,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第二,根据培训对象划分,有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学科教师培训模式,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培训模式、新教师培训模式等。这些模式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更注重培训的实践基础。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有很多,但是在实际进行教师培训时要更新培训观念,树立“大培训思想”,进行开放式的培训、开放式培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训的内容从理论培训向实践培训开放。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是以专家进行理论讲授,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的模式,但是这种高深的理论对中小学教学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因此在培训前可以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充分了解中小学教师的需求然后设计培训内容,开始具体课程。以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可以针对中小学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专门开展作文研讨班,语文课堂讲授艺术研讨班,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等多种方面,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在不同内容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4]。
第二,培训空间逐渐从培训机构向各个中小学校延伸。 集中培训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效果,可以逐渐向教师所在的中小学校开展培训,这样可以有目的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可以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节约了教师外出的经费。笔者所在学校曾多次邀请中小学语文作文方面的专家来我校对教师进行中小学作文写作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
第三,培训时间可以从以往的短期培训向长期跟踪培训延伸。对中小学教师的集中授课形式有时因为时间紧、课程多而没有很好的收获,因此,可以将培训的时间从集中授课延伸到整个学期甚至学年,让中小学教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运用集中培训的理论知识,在专家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工作内容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在语文科目中已经采用这种模式,从近年的效果来看非常不错。
第四,紧跟时代,随时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机制进行创新。一套行之有效并且切合实际的师资培训模式是促进优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培训模式的构建要有利于理念向行为的转变,要彻底改变单一的培训模式,创新现有的培训模式,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优化教学内容和培训形式,在课程、教材、内容、教法以及教学时间和形式方面灵活安排,内容设置上突出“实用、实践、实效”的特点,深入基层,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倡现场的直观的操作式教学,采用“自主、参与、合作、共享”的学习服务,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小结
培训模式要结合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更加注重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科研引领、教学主体和教研指导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现有的培训模式和培训的多样化,立足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整个中小学教学水平,为中小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田峥,贵州省贵阳市贵州教师教育学校,贵州贵阳 550005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师培训显然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学历培训的模式已经不能在新课程下的教师培训中发挥优势,中小学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作为承担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培训成为新的课题。对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教学一定要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满足特殊学习群体的个性需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主要针对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问题进行浅析,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渗透,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主要是强调以培养学生积极性为主,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引导,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单扮演着教学者的身份,也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很大的帮助。那么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促进新课程的开展,有效地完成教师培训就成为新的教学课题。
一、传统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与方式相脱节
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同时,却采用了与这观念不符,有时有些培训方式甚至是产生不良结果的方式。例如,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更新观念,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教学观念,但是当前对教师的培训却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给予培训教师参与到课堂中的机会。一般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育观念,而另一方面对教师的培训却仍然采用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教学技巧就是模仿,根本就没有自己参与创造。培训的目的是倡导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教育观念,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受培训者的需求,还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这种观念和方式与培训的目的相脱节,对于教师来说并没有加强他们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反而加强他们对错误观念的印象,由于整体模式没有改变,因此,即使在培训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策略或技巧,教师也不会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自觉地运用,更不可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2.对教师的教学背景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学生是一张白纸,任由教师描绘”,对于学生在进行正规教育之前掌握的知识产生忽视。事实上,儿童在进入学校,甚至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对一些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一些生活的常规有了一定的认识。上述误解延伸到教师培训中就演变成完全忽视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背景认识的也不够,因此,将教师也认为是“一张白纸”,认为只要一味地将科学的教育观念传授给他们即可,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们是否接受。然而,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头脑中如果始终保持这种错误的观念,那些与其已有观念不符的科学教育观念就很难进入他们内在的认知结构中。这就告诉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关注和重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背景,帮助他们理清已有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使他们很好地接受和吸收培训所倡导的科学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3.对高层次学习与基础学习的界限认识不清
教师培训的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而实际的教学问题并没有唯一的答案,因此,教师在培训中学习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方法,而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高层次的学习。传统的师资培训对高层次学习与基础学习的界限认识不清,教学设计安排不合理,没有完全让教师融入课堂中,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因此,并没有真正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层次学习需要真实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真实性的任务,这样学习者从探索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和挑战性的任务中获取经验,将有助于他们构建起针对具体情境的问题解决图式。
二、新课改下的教师培训模式
1.树立教育新理念
树立良好的新教育理念,是开展新课改下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对于教师的培训不仅仅限于对新教材的熟悉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要求于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以及教育哲学、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学行为的一系列变革。当前,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改动比较大,更加强调的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全面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实施课程改革,必须要求教师树立教育新理念。
2.加强培训者的培训
对培训者进行培训,是当前开展新课改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这个过程一般是由高等教育机构负责实施,由主管师训工作的部门组织一批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知识素养的师范院校教师和教研员参加的培训,一般是采取报告、专题讲座、教学案例评析等形式对培训者进行先期培训,增强他们对新观念的认识,促进后期对全体教师的培训。
三、构建合理培训新模式
1.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新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注重“先问题,后学习”,即在培训者指导下,学员从现实的实践活动中选择出现的教育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主动探究式的综合学习。问题是培训过程中的事实依据。问题确定以后,培训者通过一定的途径把问题呈现给学员,让培训者和学员同时面对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很大空间去思考和创新,通过这个过程实现共同进步,双方受益。与传统培训模式不同的是,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中,培训者没有固定讲课任务,所讲述的知识都是动态的,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求在培训前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研究,对培训者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培训新模式
当前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完成培训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同时也无法满足教师在进行课改不同阶段的需求。同时这种培训模式应用到现实的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教学能力的增长还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校本培训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在集中式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多层次全员性的校本培训。这样既从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出发,解决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同时又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考虑进去,充分实现教师专业技能和学校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参与式培训模式
参与式培训模式主要是使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的一种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培训者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员参与各项培训活动,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使学员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并形成正确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价值取向。学员对培训活动的参与表现在意识和行动两方面,通过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充分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剖析,充分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让学员在培训学习中主动进行思考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总之,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必不可少。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更新已有的教学观念,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性,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习者有着“授人以渔”的收获,最终全面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艰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接受现代信息和继续教育机会少,专业发展缓慢,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提高的必要条件。革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特点的教师培训模式,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者必须研究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切实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体现培训过程中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培训者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革新
[作者简介]吴龙(1964-),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逻辑教学;吴海峰(1962-),男,辽宁开原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管理与培训;胡久江(1963-),男,江西新建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江西南昌33010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9JY232)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56-0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我国基础教育在农村地区约有一亿多学生,六百多万教师,广大农村教师支撑着中国教育的大半壁江山,他们是基础教育的脊梁。作为农业大省的江西省,总人口四千四百余万,其中农村人口占60%,据调研统计,至2009年,江西省普通中小学校有10914所,农村中小学校9922所,占90.9%,普通中小学校教师有335902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23481人,占69.9%。调研还显示,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艰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接受现代信息和继续教育机会少,专业发展缓慢,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必然需要。但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相对单一枯燥,说教灌输,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相脱节,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有必要讨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革新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革新的必要性
模式的研究既是理论层面上科学的求真,也是工作操作层面上的务实。模式是在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总结、提炼、加工,突出了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范式,它可以被模仿、推广和借鉴,可以使人们面对复杂的事物运用模式解决实际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适应时代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而实施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从系统论角度看,它主要由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管理等构成。模式分析现在被国际、国内各行各业广泛运用,在农村教师培训中加强模式革新的分析,将能够使我们有效把握培训的本质,并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培训工作过程中,认识培训发展规律,解决相似条件环境下的实际情况。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结构性和总体素质两大突出问题。就江西省而言,一是农村中小学,30~40岁这个年富力强阶段的教师数量普遍偏少,出现中青年教师断层现象;二是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与城市学校比较,小学教师专科学历以上的低于27%,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上的低于31%。2010年我们对江西省资溪县、安福县、南昌县10所农村学校的400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是,能够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仅为15%,绝大部分教师在县乡培训,其中还有26%的教师没有参加培训。接受调查的教师认为,现在培训存在的前三位问题是:单向灌输忽视学员的感受、与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培训计划一刀切。他们最希望的培训形式是教学观摩、案例分析、集中培训、专家讲座。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培训以行政推动、机构参与、教师被动参加为主。统一的培训计划,使培训缺乏针对性,想来的来不了,形成了培训供给和培训需求间的矛盾。统一的培训形式,以培训者为中心,单向灌输,使培训易走过场,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缺乏。统一的培训内容,使培训脱离农村中小学教学实际,难以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形成了教师参加培训的倦怠。
如何通过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革新,给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成长的平台,切实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真正体现培训过程中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培训者的主导地位,构建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特点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从事培训工作者必须要研究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革新的理念指导
1.终身学习的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将继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社会变革的今天,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趋势已经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成为每个人发展的基础,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只有通过持续学习和接受教育培训,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现代的教育观念,高超的教学能力,才能胜任承担未来教育工作的任务。因此,教师培训模式革新必须着眼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2.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存在许多特殊性,体现在学历不同、水平不一、培训经费缺乏,职业倦怠较严重等方面。因此,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革新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实要求,而且要思考它们的潜在要求,同时,还要研究他们未来发展的要求。在模式的选择上,要尊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尊重城乡教师实际差别,尊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选择,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好,通识知识和个性需求结合好,培训学习与自我反思结合好,实施按需施教,差别性的培训,满足不同层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的需要。
3.为“三农”服务的理念。在“科教兴农”的理念下,依据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农村中小学的服务功能得到拓展,农村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农村中小学要成为培养农村初级人才的基地、农业科学实验和示范的基地、普及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基地。农村中小学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掌握一些农村实用技术,能提供农业知识咨询服务。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应该心系“三农”,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理念,培训模式革新必须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三农”服务的本领。
4.开放培训的理念。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者如果还沿袭封闭老套的培训模式,必然会被农村中小学教师所拒绝。开放培训要求我们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及兴趣特点设计和组织培训,依据农村的实际条件、环境的差异等实施培训,增强培训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体现应有的生命力。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革新的选择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作为一个重要系统,面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特定环境,笔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为培训效果服务的,选择适当的培训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效果,但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培训模式是随着培训地域、培训对象、培训目标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的,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形成开放互动的多元化新模式,使模式的运用能体现教师主动、能动的原则,让教师达到最大发展,使培训真正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助推剂。
1.网络远程培训模式。网络远程培训模式主要是以网络为平台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2000年我国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文件中明确指出:“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校校通”工程已为实施全员性教师培训提供了可靠保障。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不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增强了培训学习的灵活性、自主性,扩大了培训规模,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难以统一集中培训的困境得以缓解,有效地解决了工学间矛盾;而且在培训方式上突出学而淡化教,做到以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中心,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师层次差异带来的多元化需求,给予学员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同时,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开放性、有助于弥补农村培训资源缺乏、培训师资水平偏低的弱点。2006年以来,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农村教师新课程网络培训计划”“西部农村教师综合素质提高远程培训计划”等国家培训项目受到农村教师的普遍好评,也为各地开展农村教师网络培训提供了示范。
2.课题驱动培训模式。课题驱动培训模式是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教师或教师群体为主体,在培训院校教师的指导下,由教师根据学校发展和自身特点选择并确定研究方向,以解决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模式。模式中的课题研究体现了研训一体,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研训结合的思想,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模式中的合作强化了培训的互动,不仅有利于密切培训院校和农村中小学校的联系,使培训院校的发展更加扎根于基础教育的土壤,而且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专家的引领,能在培训研究过程中寻找到理论和实际的切入点,在问题的研究探讨中获得专业发展,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通过课题研究驱动培训活动,为各个层次的老师铺设舞台,让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培训中有事可做,有助于诱发、加强和维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就动机,消除参加培训的倦怠,提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观摩交流培训模式。观摩交流培训模式立足于教学现场,可以通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展示教学和教学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并通过专家的评议、同行的研讨交流互动,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目的的实践模式。也可以通过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城区中小学教师对口观摩研讨,交流互动,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提高。观摩可以在校内、校际间、区域间等不同范围开展,其灵活的选择性便于农村学校交流的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展示教学利于专家、同行通过对课堂教学严谨客观的观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时有效地加以诊断,并在相互研讨交流中,得出改进的方法策略,实现相互启发和相互促进的目的。教学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不仅可以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了解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且可以在与优秀教师相互平等、相互交流和共同研讨基础上,激发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主体意识,促使“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转变。
4.跟进指导培训模式。跟进指导培训模式是建立在贴近农村老师、贴近农村教学实践的培训理念上,以农村教师的需求为方向,采取多元培训方式,促使农村教师自我提升的培训模式。跟进指导通过自我研讨和团队研讨结合、专家指导和教师间交流结合、专题研究和及时诊断结合等,在专家深入学校、深入教师、走进课堂、走进问题的基础上,不仅能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而且能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的学习选择性差、针对性弱的问题,使农村教师平时有问题有人问,自我发展有人指导,实现了从固化式培训到动态化培训的转变。
5.案例专题培训模式。案例专题培训模式是依据新农村建设、基础教育形势,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行为等方面出现并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提炼形成专题,通过培训教师对专题范围的资源加以收集整理,形成案例实施培训的模式。该模式的案例教学运用将推动多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农村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解决农村教师实际需求、疑难问题和困惑,如为“三农”服务,可在深入农村调研基础上,结合地区农村发展采集真实案例,设置“农业技术”专题开展培训。
6.顶岗实习培训模式。顶岗实习培训模式是以选派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顶岗置换为基本形式,对农村教师进行脱岗培训的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可以极大缓解农村学校师资不足,教师无法脱岗参加培训的现状,并通过系统培训,促进农村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业务素质,达到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师范学生通过在农村学校实习可以全面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效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增强教师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该模式是师范院校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师范院校熟悉农村基础教育,了解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更好地为农村学校提供培训、教研、咨询等多样化支持服务,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形成师范院校与农村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对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发展成败在教师。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革新,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必须要做的工作。
摘 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再提高工程,如何对教师培训内容与模式进行创新是教师培训部门迫切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一要更新培训观念,树立“大培训观念”,变封闭式培训为开放式培训;二要运用多种培训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尝试“研训一体培训”,让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协助中小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培训模式上进行创新,以实用为最终目的进行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开放式培训;研训一体培训;校本培训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入职后素质的再提高工程,自“八五”期间开始从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抓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让教师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基本功、教育观念与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师学科技能与水平,还有计算机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培训过程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教师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培训内容和模式陈旧的问题等。其中,如何对教师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是培训机构、部门迫切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个人作为枣庄市市中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的一名教师,联系自己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就培训内容和模式创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更新培训观念,树立“大培训观念”,变封闭式培训为开放式培训
多年来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传统的计划模式的培训,培训内容多是理论学习,培训形式多是理论讲授。这种培训与教师的实践脱节,教师被动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要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真正开展得有成效,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变过去的封闭式培训为开放式培训,这种“开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内容要从只重视理论学习向中小学教师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开放
传统的培训多是专家讲理论,教师学习理论。很多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反映,讲高深的理论没有用,关键是要求培训者教给他们具体的教育教学策略。为此,在培训内容方面我们进行了很大的改进。提前广泛征求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充分地了解中小学教师的需求,然后再设计培训内容,开设课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让培训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培训真正收到实效。
2.培训时间要从短期培训向长期跟踪培训延伸
过去的培训多是请一些权威专家给部分骨干教师集中授课,这种短期培训让教师的实际收获并不是很大。因此,将培训时间从短期培训延伸到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中小学教师在结束理论培训之后,仍然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在工作中解决问题。这样就使教师的培训由短期变为长期,将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枣庄市市中区2007年开展的全区范围内的名师培养对象培训就是采用了这种培训方式,把名师的培训延伸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中,对这些名师培养对象进行阶段性的考核,这样的培训更能体现培训的目的和作用,对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
3.培训空间要从培训机构向中小学校拓展
传统的培训多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这种培训存在很大弊端。现在,越来越提倡将中小学教师的一线教学当做培训的课堂,以教师所在中小学校为主阵地开展培训。这样既可以使培训有的放矢,同时又可以方便教师,节约经费。枣庄市市中区开展的全区普通话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就能体现出培训拓展的特点。首先是专家对全区中小学的普通话骨干教师进行集中辅导培训,然后让这些教师去各自所在的学校开展校内全员普通话培训,市中区教育局随时了解各校普通话培训情况,把普通话培训主阵地放在学校,以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
二、运用多种培训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尝试“研训一体培训”,让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1.组织教师培训的方法和模式
(1)集中培训,即将中小学教师集中在培训机构集中学习。
(2)校本培训,由学校发起、组织,在学校中进行的在职培训的形式。(3)现代远程培训,是以计算机与网络为手段的“网络培训”,在线学习、视频、专家在线答疑、同伴交流互动。这几种培训模式是我们经常采用也是卓见成效的培训方式,效果也是不错的。但是,这些培训模式容易造成培训期间效果显著,培训结束,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未必能渗透到教学中去的后果。
2.有效开展研训一体培训模式
针对目前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创新采用了一种新的培训模式――研训一体培训(研培结合培训),让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研”指教研,“培”指培训,让教师在培训中把教育科研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教研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教研,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研训一体培训是一种实施全员培训的组织模式,把教学研究中的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对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研训一体培训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改进实践,引导教师在研究中提高。
实践证明:“研培结合培训模式”以中小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培训内容,培训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培训模式改变了培训与教研的分离状况,使教师培训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联系紧密,符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更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三、协助中小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多年来,一直以高校和教师进修院校为主阵地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需求了。加强校本培训,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心由院校下移到各中小学是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向。
1.发挥远程教育研修培训优势,协助中小学校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缓解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教师培训工作收到较大的成效。2009年的假期,枣庄市市中区教师进修学校对市中区4000多名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了远程教育学科研修培训,教师们在网络平台上接受授课、课后辅导、答疑、作业和考试。学员可以实现网上调阅课件、交流、完成作业、自测、考试等。通过远程学科研修培训,教师们在教学科研上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个人教学能力水平有了巨大的飞跃和提高。而且在学习中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丰富的信息,与教育发达地区实现资源共享。
2.到农村中小学校指导开展校本培训的好处
到农村中小学校指导开展校本培训,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校工学矛盾、经费短缺的矛盾,提高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同时也调动了教师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主动性,使教师乐于学习,自主学习,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培训部门对当前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很多的培训工作中已经卓见成效。我们深知:在我国当前新课程新理念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今后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一定会向着以培养教师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方向发展。因此,教师教育培训内容、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显得特别重要。个人认为:在培训模式上进行创新与发展应以原有培训模式为基础,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更贴近教师工作的需求,以实用为最终目的进行相关的教师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