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探讨

时间:2022-08-06 04:28: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高校艺术设计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校艺术设计探讨

高校艺术设计探讨:浅析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集基础性知识与专业性知识以一身的一门学科,它的课程设置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这就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非常的广泛的,但是也是有重点和侧重方向的。伴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环境设计作为一门较为先进的学科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追捧,各个高校也纷纷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并且招生名额在逐年递增。但是由于各个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偏颇,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增添相应的教学设备与实践内容,就造成了很多院校的基础课的设置都普遍存在知识点涵盖不全、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资源有限以及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完善的情况,这都影响了对学习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和在社会职业中的竞争的。本文以浅析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为题,深入分析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具体的事实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主要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师资力量以及增强社会实践等方面来进行改革进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这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问题;策略

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学体制落后

环境艺术设计既是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一种设计艺术,我们对它的学习和了解当然是要上升到艺术的角度的,但是在现在在的高校课程的设置上是几乎看不到有关艺术的启蒙和培养的,甚至有些学校的相关基础课程的设置的参考价值也是比较低的。出现这个原因的很大原因就归咎于部分高校的教育教学体制存在问题,是不完善的。尽管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个高校也充分认识到了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就造成了平能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使得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思路单一,从而出现了教学的雷同不能进行有效的差异化管理。这样学生的基础课就出现了对已有画作和设计的临摹而不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大弊端,学生不能真正的上升到艺术的角度去学习和思考自己所学的专业。

(二)高校招生存在盲目性

环境艺术设计在近几年受欢迎的程度是社会和各个高校都关注到的一个显著的变化,这就使得各个高校纷纷开设此专业以完成自己的招生计划。同时伴随着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在进行自己本职的教育事业之外也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就会出现盲目扩招的现象,使得招生的数量激增,从而买下了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隐患。只求数量忽视质量是现在很多高校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偏艺术类的学科,是需要一定的艺术天赋和基础的,我们都知道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都是以文化课为主的,所以如果盲目求数量对学生也是不负责任的,会造成学习压力过大没有自信心等不良后果。同时也增添了教学的难度,这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一)课程安排的改革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高校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例如:基础课程设置简单、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氛围不活跃等,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严重缺乏。各个高校不能知识泛泛而谈基础课设置的重要性,而是对基础课的设置在全面的同时要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负担,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的。同时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知识更新,以动态和事例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现在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更生更有趣。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在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上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实践以及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是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方法。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素描和色彩设计是环境设计基础课的重要内容。素描主要是以单色线条来表现所见到的物体的,以线条的轻重、粗细、虚实以及曲直等来表达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可以表达物体的具体形态和空间感。这就对学生的绘画和观察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学校的课程内容设置可以多采用动态的形式,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和学习。使得学生的抽象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可以解决素描过于死板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就色彩设计来说,设计专业的色彩训练目的表现在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使学生从单纯的模仿自然色彩转化为主动表达色彩。一般来说,学生课程设置中对色彩的认识主要经历一下几个阶段:转换物象的写实色彩、色彩的概括和提炼、空间色彩、意象色彩。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通过观察理解与动手实践,系统全面地学习和研究色彩的成因。因此,一定要突出设计色彩的理解与表现内容,以便更好地把色彩语言应用到设计实践当中。

高校艺术设计探讨:论云南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特色化问题

摘 要:21世纪,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迎来了艺术设计的新时代。应时代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转变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我省设计艺术教育前进的方向,寻找具有云南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特色

1在知识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将成为人类十分主动和相当自觉的一种行为。大至建筑、环境、公共艺术、城市规划,小至食品、服饰、生活用品、劳动工具等,总之,人类一切生存空间、物质和生活方式,都要经过精心而富于创意的设计,人类将生活在一个经过了设计并不断被设计着的艺术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甚至达到离开设计便无法生存的地步。也就是说,在这个新世纪,设计本身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将成为一种历史沿革的文化。因此,我们称这个世纪为“设计文化的时代”。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或是否自觉,它都将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推动着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宏观环境的新特点对艺术设计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需要从政治、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提供保证。但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应当看到,当前设计艺术和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文理结合,人文、社科已成为人才整体素质培养的基础,这已成为未来专业改革的趋势。因此,专业上要进一步拓宽,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适应面广、应变能力强的人才,已经成为20纪的必然趋势。目前,社会对设计艺术人才的需要,已经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社会对艺术设计事业发展的需求,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人才,首先就要转变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从设计艺术的人才模式来说,就要把现在比较单一的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转变为进行知识、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教育,把专业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即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逐步建立起厚基础、宽知识、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要进一步强化现代教育的意识。社会进步要求人才的素质全面提高;市场经济,要求人才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才有更高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高科技的兴起,要求人才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基础和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加强与国际接轨,要求人才对世界文化有更深入了解和批判吸收的能力。总之,教育要为现代化服务,教育思想首先必须现代化。

在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就世界范围来看,著名学科教育的发展都强调其特色性,结合自身的情况,办具有本省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才是云南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和其他省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多民族性,决定了云南省设计艺术教育的特定性。我们不能无视自身的文化背景去完全接受和模仿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甚至是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而是应积极地去创造和建立具有云南省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一、积极引进并消化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甚至是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模式 。

毋庸置疑,我国近代高校设计教育的产生和近几十年的变化、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西方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影响,特别是在最近的2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门的打开,西方的各种不同的设计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不断传入我国。确实,这些都给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带来了一些推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西方设计教育的历史缺乏一种系统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对他们近现代学校设计艺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各国设计教育思想、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影响等史实了解甚少,所以在面对不同国家的各种设计教育思想理论和经验时,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借鉴,于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甚至“牵强附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我省设计教育研究领域的力量相对薄弱,这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或加剧了云南省设计艺术教育领域的混乱局面,影响了云南省设计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总之,引进是对的,但我们必须进行消化,在消化当中有效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二、“尊重传统,把我们的国粹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中去”

从文化的观点看,人、社会和自然构成了一个世界的有机整体。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任何民族的造物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在造物的同时也确定了自身特有的审美观念,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格和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出不同社会结构影响下所产生的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它包括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其思想智慧和造物原则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更因各民族聚居,其各民族的文化不同,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设计教育模式,培养出自己的设计师,不但要正确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还要能融合云南自身的民族特性“尊重传统,结合传统才能创建真正具有云南特色的设计观”。

三、结合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背景不同,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云南省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特色。如何结合云南省的地方特色优势,发展地方经济,是我们形成设计教育特色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这里,无论是教育部属的高校,还是地方属的高校,很重要的一点是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基础,即就是在结合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必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服务。特色的建立必须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拿宁波和上海两城市作一个比较,宁波是一个以轻工产品、纺织服装、商业为特色的港口城市,是一个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则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在高科技和信息行业方面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上海又是重商业区。所以就发展工业设计艺术教育的特色方面,宁波的工业设计教育应以轻工业产品等小型产品的开发为其特色的一部分,而上海则应以高科技和信息产品的开发为其特色。当然,一个地区特色的涵盖面是相当广泛的,不像上述例子那样简单,这需要我们的设计教育者对地区特色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抓住高校所在地区的特色,以地区特色作为高校设计教育特色形成的一个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地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是一个双赢的关系。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方式。

四、走出去,请进来,杜绝设计教学的盲点

设计是一种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设计者掌握设计技能,而且要求其熟悉与设计对象相关的知识、材料、制作工序等。随着设计专业的膨胀,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高校新增师资都直接来自高校的毕业生,其知识点和能力都只是停留于大学期间内的学习程度,对生产第一线情况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知半解。而繁杂密集的教学任务又使他们无法更多接触实践,教学中设计技能的传授只能通过仅有的课本及书面资料理解。教条式的传授有骨无肉,这种脱离实践的教学严重制约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有效消除设计专业的教学盲点,做好教学与实践的无缝衔接工作,是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新着重点,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走出去”就是指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艺术设计教师搭建了解掌握设计新动态和设计新理念的实践平台,以便更新观念,把准设计脉搏,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教学的实用性添彩。特别是在云南省,虽然没有我国中部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有着多地域、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因为历史的缘故造就了云南省文化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因此一定要走出去,不止是在实践上,在文化内涵上也需要这样。

“请进来”是指艺术设计专业应适当考虑聘用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工作者,建立一支客座教授队伍来满足教学所需。在我国,高校文理科聘用客座教授比较普遍,而在艺术设计学科里,此番举措并不乐观,尤其在一般性普通高校更是少之又少。

学术本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应着力于研究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剖析设计内涵,肢解设计步骤,化复杂为简单,为学生解密,讲评设计要点,拓展设计思路,透析设计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设计理念,这样才能不负师者的天职。

荣超(1979-)男,重庆,云南工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研究,联系电话:13888778475.

高校艺术设计探讨:高校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专业技能培养研究

【摘要】在新课改的潮流之下,高等学校被国家赋予了极高的期望,并适应相应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在相应的高效转型的背景下,对应相应的艺术人才的培养及其技术性和应用性。艺术设计类的人才培养本来是面对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但由于相关的种种原因,高校中的艺术设计培养人才并没有完全符合社会所希望达到的期望值,距离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本文通过研究新型高校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培养,希望可以就个人的一些看法来来谈谈在当今如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的艺术设计类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转型 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突飞猛进,高校录取率常年来居高不下,适龄阶段的青年被各大高校录取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据分析,到2020年我国的高校毛入学率将到达40%以上。我国的大学分为应用技术、理论研究等多个类型,而现在的大学有些过于重视理论研究,导致教育环境的不平衡。现在的经济型社会需要的是一批应用技术型的人才。相应的也需要技术型的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

一、想要落实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改革培养,需要邀请专业人士来进行座谈指导

想要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专业对口的艺术设计人才,需先对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到岗后的要求,对于不同岗位所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每一个设计师都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因此相应的高校部门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设计公司或是人事部门的相关人才,来到学校参加一些研讨性的会议。通过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演讲,讲述自己的成功案例,培养学生相应的自信心。只有将企业的需求做到及时的反馈和采纳,才能相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并以此制定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全方位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二、与相应的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双赢的态势

想要发展技术型高校,培养技术型艺术设计人才,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自己动手,将课堂上学习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行为紧密的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边工作的过程中边学习,和企业实现双赢。例如可以联系知名企业,和企业实现相应的紧密合作,与即将毕业的艺术设计类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实习的地点。这样既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又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实习和实践的就业地点,实现校企的双重进步与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三、将实地踏勘与课堂教学合二为一,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

由于设计艺术类专业的课程大多采用的是纯粹理论与真题假做等传统的授课模式,这对于建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培养方略是很不利的。从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方面来看,有必要针对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修改,来让专业课的知识内容更加的贴合实际,将其与实地考察、设计操作等方式紧密的结合,不让学生局促于课堂之内,让学生可以从课堂走到实践的岗位,让学生对于二者的结合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例如:在讲授有关艺术类的课程中,本来是充满写意性的课程,却被强行的给安排在了课堂中进行。虽然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实例图片和相关的视频,做成了PPT来进行讲解,图片做的美轮美奂试图让学生联想到“实景”的效果。然而却只能起到模仿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难以提高,从而导致学习的效果不高。此类课程更适合将实践应用到其中,进行真正的写真。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本地相关的景点进行考察,将最真实的场景带到学生的视野中去,或者将学生带到相应的企业中,让学生对于现场的企业背景,企业场景特色进行自我的描绘。再通过自我的想法和理念,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出自我的一套风格。这样,不但可以将课本中的课程尽可能的发挥到最大,还能锻炼自我的认识和动手能力,改变以往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举多得。

四、压缩在校的理论学习时间,更多的让学生投入到实习实践岗位中去

长时间的进行理论学习,逐渐只会养成纸上谈兵的习惯,对于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一个很好的提高。对于设计艺术类的人才培养,不能将其过多的拘束在课堂之中,应该减少专业中带有重复性质与并不重要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减免部分作用甚微的课程教学,转化为相应的实践教学。除了到之前提到过的名企公司进行参观考察以外,还要留出至少半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自己动手上岗实习,跟踪相关的项目,亲临实地,参与设计类的研究。

五、让企业专家客串到学校与教师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研究

高校中的授课教师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能者,在实际应用方面他们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对此就需要相应的企业设计施工人才以及设计师的帮忙,来对学生有一个更好的知识补充,也是对学校提升师资力量的重要内容;让企业中的专家为学校带来新鲜血液,将对高校艺术设计类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帮助。

结束语: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需要更加的与市场接轨,与相关企业达成应用的合作,实现双方的共赢。这既是社会企业的需求,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是广大的艺术设计类学生所迫切需要的一种全新理念方式。艺术设计类的人才需求本身就对于实践性有很高的要求,不能一味的按照理论式教学,盲目跟风,要着手对于艺术类专业有一个独特的改革方式,将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融会贯通,打造出新时代的艺术设计类的人才。

高校艺术设计探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数字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内容摘要】随着现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及应用普及,许多高校在教学中已经开始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这种教学模式以数据化、直观化、风格独特、实践性强及覆盖面广等优势,使得教学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这种数字多媒体课件的出现,无论是对学生的美学教育素质提升方面,或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个设计新颖、直观、逻辑性优良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高效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 数字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开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生活中电子、网络、智能产品的日常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数字教学课件也在各个院校中被广泛利用起来。多媒体课件如今已经占据了课堂教学主角的位置,使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教授过程相对于传统板书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多面地感受所学内容,赋予课程更多的画面感和立体感,并且还可以在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非常实用、高效。这种新颖的现代教学方式,为高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种新时代、新思想的灵动体验,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与学生所认可。

一、多媒体课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显著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技术并不是简单地将各类不同的信息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事实上这是一种将图形、图像、文字、数据、影像、音像等不同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再通过电子技术进行整合和处理之后形成的一系列系统操作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多媒体课件的科技性便决定了其明显不同于以往传统课堂的机械性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和立体,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充满活力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奋神经,让学生感受课堂教学的创意。对于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多信息的全方位展示有利于综合设计思维的培养与养成。这种教学模式看似以教授知识、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为目的,实则是通过渲染气氛来调剂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又不会使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忽略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而且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循序渐进地消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二)突出教学重点

在现今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无疑已经占据主流,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对视觉感受的需求也较高。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结合具体案例给学生观看参考图片时就会遇到信息量不够、书本过于陈旧等问题。而多媒体课件这种结合了画面、文字、色彩和音效的教学形式摒弃了传统的各色粉笔,避免教师繁重的实物展示工作,更加便利、直接的在课堂中演示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案例分析更加直观、立体,教学难点一目了然,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教师对课件内容可以随时添加与修改,丰富课件信息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缔结师生互动的桥梁

课堂中,往往学生最怕的是教师提问,教师最怕的是学生“冷场”。而对于艺术设计这一类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必不可少。多媒体课件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课堂问题,学生在直观感受的驱使下可以产生更多的疑问,同时可以展示学生自己的课堂作品,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这种积极思考、积极发问、积极解决问题的轻松课堂气氛,替代了传统课堂沉闷的说教模式。可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效果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加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一)设计思路

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严格以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的理解思维为切入角度,在课件的设计上突出教学重点,保证图片的时效性及与知识点的呼应性。注意表现形式的新颖、别致,充分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方便学生学习记忆以及参考的教学目的。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不建议设计者堆砌过于庞杂的文字,主体应以大量实际图片案例为主,且字体的风格与字体的大小更应该根据图片需要进行调整。在课件中不便直接赘述的内容可以附加相应网络连接以便于查阅。当然,为了加强教学效果,丰富的短片、可爱的动画以及震撼的音效都是增强学生兴趣的必须内容,这也有效适应了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行为记忆等不同记忆类型的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图文设计

由于一般多媒体课件都需要被投影到大屏幕上,因此若想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在字体的类型与字体大小的选取方面至关重要。而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字体选择不仅需要清晰,更要美观,与整个课件设计风格相统一。但是字体的类型并不需要使用过多,这样并不利于学生记忆,并且更加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觉。此外,图片的展示需要相对独立,图片可以单幅展示,不需要过多文字的添加,主要以教师口述介绍与解释为主,这样学生不受其他元素的视觉干扰,思想自然更加集中。

(三)色彩设计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色彩的搭配设计尤为重要。视觉的第一感知就是色彩,色彩可以影响整个课件的风格与最终展示效果,所以多媒体课件想要在课堂上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套恰如其分的配色方案必不可缺少。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极高,对于教育者而言,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已不仅仅是对知识教授的形式改革,更要通过课堂感受,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感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适应的颜色搭配,学生在学习中就对教师精心的色彩设计有所体会,并慢慢消化和吸收,达到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

(四)编排设计

以完美的艺术感官形式表达出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是实现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如果说此时的课件是一件经过设计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那么不同形式的编版就是其艺术框架。这里所谓的编排,并不是简单的平面排版或幻灯片制作,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结合内容的逻辑关系,相应融入图像、动画、音效、字幕等特殊效果,是更加灵活生动的表现手段。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形象、具象的趣味呈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开展设计工作。

三、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与应用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讲授与操作的统一

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讲授时需要注意课件展示的速度,在课件展示中注意授课进度,以便达到教学目的。并且要充分将课程的讲授与课件的操作相结合,及时调整、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随时关注学生对课件的反应反馈,把握课堂的节奏。

(二)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媒体教学为媒介,在由师生共同创建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的平等、和谐的启发式互动的教学行为。这种以多媒体课件为课堂主要角色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都有积极参与教学的乐趣和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的接受走上了主动的求学。通过对课件的充分开发与设计,并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多方面内容整合的前提下,教师不仅可以亲自操作,更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完善课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把丰富的思维创造力和激荡于心的创作激情变幻为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堂越来越受到师生欢迎,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在衡量着院校教学设备现代化方面的即时水平,所以多媒体课件自然而然成为影响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优秀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绝不是教育者单方面设计的课堂硬性流程,而是真正可以体现课堂教学重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得在其中的教学过程。优质的艺术设计教学多媒体课件,应该更加注重课件的设计感,将教学者对设计的理解融入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以挖掘设计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实际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为重心,在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高校艺术设计探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问题探讨

摘 要: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仍然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与行业实际工作相脱节,阻碍了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这种严重不符合当下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应该尽快抛弃,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改革,只有理论学习时刻联系实践,才能将学生真正培养成高质量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边缘性地综合艺术学科,该专业的出现是因为社会上逐渐兴起各种装饰设计公司,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员。因此,各大高校也随之增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致力于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然而,由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灌输,严重忽略了实践教学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利于学生以后胜任工作岗位。由此可见,高校当下的燃眉之急就是进行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本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我国各大高校仍然选取传统的教材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本教材资料,而传统的教材编写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将当下的新内容、新案例和新材料纳入到教材中。因此,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仍然是以前的旧知识,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与时俱进地发展。

2、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

由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因此,在开课之初一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传授各种理论知识,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违背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初衷,也逐渐导致学生对该专业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机械化地死记硬背各种理论知识,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丧失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健康地成长。

3、缺少课外实践经验,与社会接触较少

从根本上来说,环境艺术设计其实是人们对空间的一种新的要求,通过各种设计和改造,来不断满足对原有环境的创新和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资、教学环境等一切外界因素的限制,导致高校实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严重缺少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纵观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一味给学生不断地灌输各种理论知识,很少融入一些案例教学,导致理论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只能成为“书呆子”。由此可见,这种缺乏实践经验传授的教学方式,虽然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但是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具备任何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社会上逐渐出现一些反常的现象。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由于缺乏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都纷纷报名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班,无论是在金钱上还是时间上都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的弊端,因此,全面实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刻不容缓。

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多种知识。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又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学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比较看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积极的新教学理念。以《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为例,该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掌握对装饰材料的识别和鉴定方法。假设教师一味注重课堂传授,将导致学生只能得到“文字上的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应该切实将“理论够用,注重实践”新理念贯彻落实到位。因此,对于一些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讲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观察。通过亲身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实用型人才。为了帮助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高校应该转变以往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模式过渡到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推动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同时,高校应该及时了解社会市场的动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同时,多多创造机会,锻炼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才能清楚客户的具体要求,按照客户的要求设计出满意的方案。由此可见,高校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适当融入设计表达和情境沟通的实践课程,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首先,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这种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来说,培养学生掌握夯实的基本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教师应该减少一些不相关课程的安排,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合理安排好课程顺序,加强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在这种合理的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地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众所周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覆盖到广泛的理论知识。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确保学生将知识不断内化,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偏低,从而学习效果也不太令人满意。即使学生完全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各种理论知识,但是并不能解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当下的社会现状,明确学习的目标。在讲授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前,先进行简单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对该行业有一定的基础了解,明确学习的方向。然后,再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入到理论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掌握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切实丰富了学生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经过高效的理论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各种复杂琐碎知识点的印象,教师可以再一次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通过第二次实践教学,有效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真正成为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最后,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亲身去经历。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中到当地的工地参观学习,观察和参与到绘制、材料分析和施工工艺做法分析中。对于一些操作简单的施工工序,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而且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社团中,加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了保持社员的活力,社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设计竞赛活动。采取相应地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到竞赛中,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实施教学改革显得尤其重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不仅切实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高校为了响应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培训,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成为社会急需的专业实用型综合人才。

作者简介:

秦启,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作,研究生,助教,长期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类教学与实践工作。

上一篇: 服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下一篇: 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