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场馆转型路径研究

时间:2022-08-14 09:44: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公共体育场馆转型路径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公共体育场馆转型路径研究

2015年7月4日,经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1]。因“互联网+”具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所以在当今社会这一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与此同时,它对体育场馆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迫使体育场馆加速转型。体育场馆应顺应时展潮流,努力探索在“互联网+”这一模式下体育场馆应如何转型,如何进一步发展,认真思考如何借力“互联网+”提升场馆服务质量,提高场馆资源使用效率,增强场馆运动者活动的安全性;如何利用“互联网+”转变场馆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如何运用“互联网+”这一新兴模式适应体育场馆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场馆运动者,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良性发展。

1“互联网+”模式下体育场馆的转型方向

“互联网+”是指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互联网及包含传统行业在内的诸多行业紧密集合起来,开创一种新的业态[2](特征主要包括: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3])。它不仅是一种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为其创造价值,更是一种新的手段,新的发展模式,必将对体育场馆的发展与服务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体育场馆要紧抓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深入了解互联网的本质内涵,将其当作推动自身发展的关键“法宝”,把互联网引入体育场馆发展的各个环节当中,努力构建互联网与体育场馆的深度融合,提高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推动“互联网+体育场馆”模式的尽快形成,打造全新的体育场馆发展形态。“互联网+体育场馆”这一模式是体育场馆的一种在线化,带动其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交流,分享与使用。这一模式是立足于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建立,将体育场馆的服务模式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并结合互联网的特点跨界融合来增加场馆发展的个性化水平;结合尊重人性的特点,场馆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结合创新驱动的特点,场馆的发展以创新为核心,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管理模式以及观念创新等,有效增强体育场馆的先进性水平;结合连接一切这一特点,场馆的发展也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模式,积极汲取多方资源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通过不同方式的发展,加速体育场馆的转型升级。

2“互联网+”模式下体育场馆的转型路径

2.1“互联网+服务”——满足需求

服务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经济是否平衡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时对经济呈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比重,是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水平的必要途径。体育服务业是我国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产业的本体和核心,贴近民生,服务于群众体育健身,满足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需求[4]。服务是体育场馆发展的本质功能,是体育场馆沟通用户的重要桥梁,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进馆参与运动的人数以及场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体育场馆服务功能的内涵已经发生本质变化,由传统的线下服务模式日益转向线上线下双重服务模式,服务的领域、覆盖面日益扩大。体育场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这一路径不断提高场馆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应在原有注重馆内服务的基础上逐渐向扩大服务领域,线上线上相结合服务为主,满足用户多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例如,广州“趣运动”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这一模式,积极与多家运动场馆进行合作,为当地运动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趣运动”网站首页即有输入场馆名称关键词,方便用户在网上直接预定就近或心仪场馆,进行在线订购,方便快捷。在首页左上角“趣运动”logo下有供用户选择来自全国60座城市的体育场馆。同时,结合当前年轻群体更喜欢用微信或微博平台进行预定这一特点,“趣运动”网站首页右上角即有微信、微博二维码供用户扫码使用。这种方便利民的服务模式更是吸引了较多用户选择在“趣运动”上来进行场馆的预定。体育场馆积极与拥有线上服务模式的公司寻求合作,为广大运动者提供更多便捷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2.2“互联网+思维”——灵活多样

当前全球处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型时代,体育场馆原有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时展需要,只有加快转变思维方式体育场馆才能正视自身问题,了解大众进馆需求,不断拓展场馆服务领域与方式,以“互联网+思维”的方式来指导与促进场馆的有效发展。本文所提倡的“互联网+思维”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用户思维、合作思维。(1)用户思维。表现为体育场馆的“更新换代”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用户的需求而不断发展,即坚持“一切从用户中来,一切到用户中去”的指导思想。用户是体育场馆发展的主体,是支撑“互联网+体育场馆”生存与发展的中心力量。进馆用户越多表明体育场馆价值越大,所发挥全民健身的作用越明显。“互联网+体育场馆”应将原以“设施”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体育场馆的重心不再是通过更新设施改变条件,而是考虑如何运用互联网这一契机来服务更多用户,根据用户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以及兴趣爱好,优化场馆设施资源,向用户提供不同形式的高质量个性化服务,真正意义上让用户体验到“互联网+体育场馆”带来的乐趣。(2)合作思维。“互联网+”时代,随着需求变化、技术更新和资源重组,网络信息瞬息万变,个人、企业或组织要适应互联网善变的环境,就必须要有合作思维,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内部资源,通过网络、通讯、平台及系统等实现交流和互动,形成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的互联网环境[5]。体育场馆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合作思维,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融入体育场馆当中,为场馆实现合作式发展提供可能。因此,体育场馆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行业内合作以及跨界合作,建立起馆馆相连(体育场馆与体育场馆、体育场馆与图书馆、体育场馆与咖啡馆等的合作)、馆商相连(体育场馆与商场(售卖体育用品为主的商场)等覆盖全社会的一系列公共服务网络,使用户体验到真正的方便快捷。

2.3“互联网+平台”——资源整合

平台将大多数资源进行整合,使用户能够在平台中找到所需资源,更便捷的参与到体育场馆的运动中去。同样,资源通过平台的优化整合,能够迸发出巨大作用,更好的服务于用户。目前,国内关于体育、关于体育场馆方面的平台有很多,大多有网站并具有方便好用的APP,例如广州群体通(国内首创场馆预定官方服务平台)、北京运动时、广州趣运动(开通60座左右城市的体育场馆在线预定功能)、成都运动天、支付宝APP(体育服务界面阿里体育有场馆预定的功能)等,这些平台给用户提供丰富的场馆资源,使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且在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方便快捷的预定并进行体育参与。下面介绍两种“互联网+平台”这种线上预定线下使用的服务模式。(1)群体通。作为国内首创场馆预定官方服务平台,集广州市多个地区的体育场馆于一体,供广州市市民线上预定体育场馆,线下进行体育运动。在广州城市治理榜中,群体通荣登最佳政务APP榜。群体通这一平台的便捷体现在包括体育新闻、场馆预定、活动赛事、用户中心、APP客户端下载等,简洁明了的界面与快捷键,使用户在进行操作时方便快捷。群体通拥有“体育+互联网惠民服务”,在首页即有“积分换券、优惠不停”的字样,有满减优惠的劵卡,这一优惠更是深受广州市民的热爱。在体育场馆预订这一功能上,首页有热门场馆的字样,用户可看到性价比、评价较好的场馆,供用户直接预定,或者,用户可根据自身当前位置在网页搜索就近的体育场馆。群体通这一平台,无论从页面设置、资源整合或是优惠服务上都相对较好,因此,深受广州市民的热爱。(2)支付宝APP。支付宝是当前使用很火的一款APP,无论是线上网购支付或是线下购物支付都使用的较为频繁。它不再仅仅是年轻人使用的APP,据统计,2017年支付宝的用户量已达到4.5亿(南方财富网),如此多的用户量,该软件中的体育服务同样也会带来较多的用户访问。在支付宝便民生活快捷键中有体育服务这一预订中心,体育服务中有场馆预订字样,目前,支付宝已整合全国共31座市的体育场馆资源供用户使用,体育活动项目更是高达32项,并且,支付宝以实名认证供用户使用,有较高的防盗功能,安全性较高,给用户所带来的信任度也就更高,因此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丰富的体育资源整合于支付宝阿里体育,有用户提供方便的同时更会促进该平台的长久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3结语

“互联网+体育场馆”转型发展是传统体育场馆适应“互联网”时展的必要一步,将互联网长期发展所带来的创新成果引入体育场馆的发展当中,转变体育场馆发展的固有思维,在“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合作思维)、互联网+平台”等方面对体育场馆进行重构与变革,使体育场馆在互联网时代的巨大浪潮中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未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体育场馆的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体育场馆应尽快融入到互联网的发展当中,结合自身特色,借助互联网的驱动力量将体育场馆打造成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主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为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3]王振顶.“互联网+”的含义认知、构成创新及其语言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2017(2):75-82.

[4]陈立春.“分享经济”模式下体育产业发展探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3(3):9-15.

[5]陈群.“互联网+图书馆”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10-16.

作者:杨静云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上一篇: 音乐教育中美学问题思考 下一篇: 高校合唱教学改革探讨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