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探讨

时间:2022-09-06 09:17: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探讨

2014年县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这一创新性的重大举措,对于县一级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基层政府治理体系、提升县域财政管理水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县一级来说,应按照“先易后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抓紧出台配套改革方案,细化分解改革任务,从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入手,全面推进改革工作。

1创新预算编制模式,建立科学的预算监督机制

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也是提升预算综合统筹能力的基础,应根据改革要求,切实做好“五个结合”。一是与结转结余资金相结合。将部门结转两年以上的结转结余资金全部收回财政总预算,新增项目预算优先从结余结转资金中安排;强化源头控制,完整编制部门结余结转资金收支计划,并根据部门历年结转结余情况,相应调整部门预算,建立起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对部门结转结余资金进行清理回收,统筹用于新增项目和民生保障支出,同时下年压减结余部门的预算项目支出。二是与绩效评价相结合。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管理理念,强化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在年度预算安排中的应用,对预算资金支出过程及时进行绩效跟踪,对绩效目标优良的项目,年度预算优先考虑,一般项目适度考虑,差的项目不予考虑。[1]三是与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出台行政事业单位部分通用资产配备标准,对车辆、办公设备、办公软件等设备制定分档采购标准,实行最高单价标准控制、最高实物量限额标准控制和最低使用年限控制。制订资产配置计划,严禁部门超限额申报采购预算;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和出租出借情况,将出租出借收入纳入预算统筹管理,提高政府收入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四是与投资评审相结合。发挥评审对预算编制的前置把关作用,坚持“先评审、后预算”,对各预算单位年度建设投资类预算项目,应由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负责审核把关,作为预算编制的依据;要加强工程的跟踪评审质量,实施全过程参与,同时加强规范审价中介机构的管理。五是与监督检查相结合。应将财政监督检查报告,作为预算单位下年度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步强化财政监督结果反馈应用机制,提高监督结果的执行力与严肃性,通过调整资金投向、压缩补助额度、取消预算安排等措施,规范项目支出,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2强化预决算公开,建立预算管理透明机制

公开透明是预算管理的重要保障,在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过程中,要创新公开形式,拓宽监督渠道。一是加强预决算制度建设。在原部门公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全面推进政府及部门预决算、国有资产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全面、规范、高效的预算公开体系。在明确各预算部门和区镇公开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强化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可以在政府网站设定预决算公开专栏,实现集中统一长期公开,通过合理分类,方便公众查询和了解。二是突出预决算公开的及时性。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在人代会批准后,将政府预决算按规定向社会公开,并及时批复本级各部门的预决算。按照“同步推进、一竿子到底、不留死角”的思路,将包括“三公”在内的预算公开延伸到乡镇一级,实现部门、区镇预算同步公开。三是突出预决算公开完整性。除涉密信息外,可将政府预决算以及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单位)预决算等信息全部进行公开,包括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经本级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预算执行情况、决算的报告及报表,以及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和举借债务情况,还包括部门(单位)的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本部门职责、机构设置、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机关运行经费情况等,同时还可以将部门政府采购货物、工程、服务的总体情况,以及支持中小企业等政府采购政策的落实情况一并公开。四是强化预决算公开细化程度。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按规定公开到经济分类科目。政府预决算同时公开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情况,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全部按具体项目公开。部门预决算要对“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进行详细说明,特别是对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批次、人数等情况应明细说明。管理综合评价,每季度通报预算单位公开情况,每半年就公开情况向预算单位进行反馈。同时,要加大信息宣传公开力度,对预算管理、重点项目及财政奖补等重要政策,通过财政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编印宣传册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既能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逐步树立“阳光政府”形象,也可以对政府和部门形成“倒逼”,使预算编制更加完善,财政支出更加规范和精简高效。

3加强绩效考核评价,建立高效的财政资金使用机制

改革是手段,提升财政管理效率才是目的,要树立财政“大绩效”理念,坚持效率和效益导向,坚持“三个突出”,全面实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综合评价。一是突出评价范围的全覆盖性。严格落实预算部门支出责任,将评价范围定为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本级各预算单位。二是突出评价指标的共性和可量化性。对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应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管理、预决算公开和预算管理创新等共性方面,以及提请用款计划、现金支付管理、公务卡支付管理等细化指标体系,确保绩效评价的精准公平和可操作性。三是突出评价结果的可应用性。建立评价奖惩激励机制,从部门预算安排公用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根据综合评价的优劣情况,给予激励性奖励或惩戒性资金回收,并根据单项评价结果对下年度预算安排做适当调整,进一步提高部门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和预算管理水平。

4深化公务仓监管,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国有资产是县级预算管理的重点,要坚持资源整合与规范管理并重,全面推进国资规范化管理。一是整合国有资产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报废资产、超标和超配(编)资产、更新资产和经批准举办的大型节庆和会议、文体和展览等活动购置或接受捐赠可循环使用的资产,全部纳入公务仓集中统一管理。县级财政要设立专门的存储仓库,建立固定资产实物账卡管理制度,准确反映仓储物资的原值、增减变动及变价收入情况,实行分类管理,专库存放、专人保管、专户管理,做到账实相符。二是加强资产统筹调配,提高使用效益。部门、单位提出资产购置申请时,要优先从公务仓中调剂使用。临时机构或市级大型节庆和会议、文体及展览等活动涉及购置资产时,相关单位应首先从公务仓中借用相应物品并按时归还,公务仓不足安排的,再按原资金渠道购置。通过资产循环使用、调剂余缺,让“存量”资产产生“增量”效益,解决资产闲置浪费和重复购置的问题。[2]三是规范资产处置,增加资产收益。不需要的资产由中介机构评估后面向社会公开拍卖、招租。公务仓面向社会转让资产的,需提交对外转让资产清单、资产处置方案,经中介机构评估后,进行公开拍卖。对短期闲置的仓储资产、零星房屋建筑物,经县级国资部门批准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租。公务仓处置资产取得的收入,应扣除相关税费后全额上缴国库,增加财政收入和政府收益。监察、审计、国资等部门,每年应联合督查公务仓运行情况,对违反规定擅自处置资产的严肃问责,确保资产完整、安全。

5化“存量”为“增量”,建立高效的财政资金使用机制

以强化财政监管职能为重点,从加强财政预算执行管理、清理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和往来款、合理调度财政间歇资金运作等方面入手,减少资金沉淀,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并将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一是严格把关抓好存量资金回收。按照“逐笔核实、划分类别、分类管理、依规处理”原则,全面排查分析部门结余结转资金,将结转两年及以上的资金全部收回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结转不足两年的资金加快执行进度,无须按原用途使用或项目完成形成的净结余,及时收回本级财政。[3]二是强化预算编制源头约束。对部门需继续安排的项目资金,及时编制以前年度未拨款项目支出预算表,作为新设预算项目申报安排;对部门需继续使用的结转结余资金,详细编制结转结余资金支出预算表,纳入下年预算管理,年度预算执行中部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中确定的项目安排使用资金,从源头上控制结余结转资金规模,逐步消除存量。三是建立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将部门结转结余资金规模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对整体支出进度慢、存量资金规模较大的部门,原则上不再安排项目资金增量。对财政拨款结转占当年财政拨款预算超过一定比例的部门,相应核减其公用经费或项目支出规模,严格控制增量。

参考文献:

[1]李胜平.浅析县级部门预算改革的完善与深化[J].中国市场,2014(47):79-80.

[2]邓莉娜.县级部门预算改革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5:1-48.

[3]黄菱.深化广西县级部门预算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2(41):13-18.

[4]徐鹏.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新思路[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7(9):55-56.

[5]罗燕华.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5):11-13.管理科学中国市场2018年第27期(总第982期)

作者:刘化秀 单位: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 下一篇: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