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6 10:03: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民间美术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珍贵文化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地域、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使其散发着无限的魅力。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意识,造就了现在多彩的民间美术。在造型与色彩上的指导意识与思维受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是世代无数民间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借鉴和秉持民间美术的理念,将民间美术表现中的对立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虚与实、重复与多样等法则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为强化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力,丰富现代艺术设计的内容,以及传承传统文化,增加了艺术魅力。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民间美术来源于劳动者的智慧,劳动人民在生产劳作过程中,为满足精神需求而创造,并在广泛的流传中得到精炼,表达民众基本意愿。民间美术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其源于原始造物艺术,并以强大的生命力广泛流传在民间。众多的民间艺术品将功能、内容、情感、技术、工艺等集于一身,以满足劳动者的精神、物质等需求。民间美术是一种文化形态,有着特殊的性质,故而表现出独有的艺术特征,自然纯朴,文化价值极高。从发展过程来看,民间美术有着众多的原始艺术特征,也保留着时代生活的原发性。从造型来看,民间美术没有过多的雕琢与修饰,在外观看来十分清新、质朴,例如民间印花布、青花瓷、泥玩具等等。[1]民间美术是聚集众多匠师智慧的创作,是在群体生活基础上由劳动者来完成的,充分反映出劳动者的理想与智慧,所以说劳动者既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也是艺术作品的观赏者、使用者。我国疆域广阔,历史跨度时间长,地域差异较为明显,不同民族间的融合使得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众有其独有的特点,因此艺术创作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民间美术的装饰风格与表现形式较为鲜明,不追求复杂的情感体现,每一个作品中往往只包含一个情感元素。人们熟知的刺绣、年画、剪纸等作品,在图形上必有寓意,色彩上往往是对比色搭配。可见,创作者并没有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模糊或虚化,反而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来感染观赏者。

二、现代艺术设计现状分析

现代艺术设计包括视觉传达、环境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包装、广告、服装、家居、室内设计等。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艺术设计大放异彩,我国的艺术设计同样也得到发展,在建筑、书籍设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改革开放后,各种艺术设计理念层出不穷,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影响中国文化艺术和设计,成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新的发展的重要动力。[2]我国设计师逐渐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为赶上时代的发展,开始了“模仿”的设计方法。改革开放初期设计的众多产品中,均可见西方文化的影子,早期女性化妆品包装上会印有西方宫廷油画和纹样,服装设计中也包含着当时所谓的流行元素等。但这种发展趋势十分不利于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甚至造成阻碍。[3]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书籍、招贴设计上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艺术设计的民族性、地域性表现不足。在现代艺术设计不断前行的步伐中,在合适的环境下如果能够充分理解并融合民间美术造型与色彩,将我国艺术设计领域深藏着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挖掘,现代艺术设计的风格将会显现传统文化,融通古今,多种文化并存。

三、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民间美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阴阳形式的应用。民间美术造型是传统文化的产物,“喜相逢”构图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这种构图会让人联想到“太极图”,这种图形在我国民间美术中常会应用到建筑装饰上,引申意义可以涵盖中医、功夫、图案等,其内敛、封闭、平衡、和美的特性在太极图里基本都能找到。民间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现代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技术手段提高了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降低了使用成本。“阴阳”是我国重要的哲学理论,囊括了天地万物的价值观念,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在建筑结构形式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民间美术造型中,蕴含着人们对古老文明的崇拜。民间剪纸艺术正是运用了阴阳学说,在镂空造型下,正形为“阳”、负形为“阴”,二者相惜相伴,在视觉上产生了亦图亦底、图底转换的效果。中国古典家具中互补穿插的设计手法,也无不体现着相互支撑的阴阳观念。[3]为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设计的海报中,用中国民间图形中的凤鸟的形象,在飞翔中被炙烤燃烧,采用“喜相逢”的构图形式,色彩上用红、黑二色对比,置于白色背景之中使得整张海报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2.“s”形的应用。《易传•系辞上传》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随着阴阳观念的逐渐深入,民间美术中出现“s”形的图案,其构图更是体现互生、互克的理念,以线形为出发点,相互缠绕而合出两个空间,自然生动的状态下,渗透着民间美术的视觉特性,圆润的形态下展现着人民群众对视觉空间的审美与认知。在现代美术设计中,靳埭强先生的招贴设计有很多都是采用这种构图形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也充分融合了太极阴阳相合之学说。3.意象造型的应用。民间美术大多采用意象造型法,蕴藏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利用色彩的搭配、构图的联想,展现人民群众美好的意愿。意象造型法主要利用抽象或具体的方式,利用造型将图像自然地呈现出来。意象造型法中,最独具的便是联想想象,利用“主观心境”营造“客观物象”,受众通过感官,将主观情感融合在其中,赋予造型以生命,将精神底蕴融入其中。在logo设计中,国内的中医药大学logo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意象造型法。在主体设计时多以“阴阳八卦”的形象为基础,并与葫芦形象进行组合,在有些设计中加入了蛇与拐杖的图形,与国际接轨;有些加入地方特有元素,以确定地域。而葫芦的寓意在中国更为广泛,同时也是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给人以避祸、福禄、药材、图腾、救世济人的意象。

(二)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在民间美术应用上的搭配有着深刻、独到的内涵与象征意义,在色彩的利用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喜好,但都能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的思想与内涵。在众多的色彩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代表着热情奔放、积极向上,是太阳的颜色,是“阳”,凡逢年过节、建房乔迁、嫁娶婚事等,均利用红色凸显喜庆。民间美术从未对色彩进行修饰或模糊处理,人们的情感是独特的,是质朴的,是单纯的。在众多民间美术作品中,民间美术的色彩向来是积极向上的,低迷、颓废的美术作品几乎不存在。[4]现代艺术设计中,对色彩的认识、理解和选用同样是为了表达“意境”,什么样的搭配、对比传递什么信息,是建立在一个群体认知基础之上的。在平面设计领域,近几年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其中有许多作品在内容、题材、构图、色彩上与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有着深入的联系,并充分借鉴民间美术色彩的配色方法,吸收优秀之处,在对比色的应用和纯度对比上进行研究,显现独有的艺术特色。将民间美术色彩的“撞色”、强对比,融入在平面设计中,不断丰富平面设计内容,催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将我国民间色彩凸显出来,真正体现了中国民族民间特色。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国民间美术设计中所采用的颜色多为高纯度的原色,最常见的色彩有红、黄、蓝、绿等,而正是这几种颜色,使得整个装饰效果变得十分鲜明、活泼。现代艺术设计的色彩设计,大多是在西方色彩构成等色彩训练下进行色彩调和,很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只顾及没有鉴赏力的一般大众为服务对象,逐渐形成一种较“温和”的表现套路语言,久而久之这种表现手法便不再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民间美术色彩的研究与应用,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似曾相识的色彩搭配,在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之前已经重生,是建立在现代设计意识之上的民间美术色彩。建立在现代审美意识之上的民间美术色彩以其独特的对比效果、丰富的作品内涵及情感要素,营造了吉祥、热烈、喜庆的氛围,同时传递了传统文化,展现出浓浓的中国情怀。

四、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民间美术的淳朴将人们带到自然的意境中,产生怀旧与亲切之感。借助民间美术的思想与内涵,达到创新、亲民的艺术目的。民间美术对现代设计极富参考价值,并能诱发创意。现代美术设计未来的发展应给予民族传统文化一个展示的空间,充分借鉴民间美术造型与色彩,融合现代人审美观念,加以整合,充分体现时代性的特点,利用现代设计手法,传达民间美术内涵,充分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精神、艺术观念,包括艺术观、哲学观、审美观。民间美术的发展是在中国文化精神的引领下,才创作出丰富的、系统的艺术观念。[5]一个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根基,古老丰富的中国民间美术是民间朴素审美思想的最直接的表达。借鉴民间美术的优秀之处,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引导现代艺术设计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孔令伟.现代艺术传统的形成——关于百年美术教育的一点思考[J].美术观察,2017(10):25-26.

[2]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秦瑞丽.原件作品的“缺失”与印刷史料的“补位”——著录作品的整理与中国近现代西洋美术研究[J].中国美术研究,2017(02):94-100.

[4]黄宗贤.传承文脉开拓发展——关于中国当代美术传统资源的思考[J].美术,2017(03):8-10.

[5]张屏.论民间艺术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以中学美术教育为对象[J].亚太教育,2016(11):191.

作者:安毅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 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 下一篇: 近现代钢琴音乐民族化探讨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