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6 10:09: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1.文献综述

1.1体育艺术方向人才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的的培养研究

培养是指为达到某种培养目的,按照一定的培养方法、手段和途径长期地对培养对象进行教育和训练的一种实践活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

1.2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人才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构成要素的新趋势

由于体育艺术方向相关专业在体育院校中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处于不断地探索之中,在建设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边实践、边总结、边修订、边完善的原则,特别是要建立与社会联系的机制,加强学科自身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艺术体育人才。其中,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完美对接,是艺术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改进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提高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2.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构成指标体系的建立

各专家对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二级指标平均值的评价值可以看出,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的二级指标平均值除了教学反思能力3.99,其他均值都在4分以上,说明体育艺术方向学生各二级指标的评价值都很高,且重要性很高。前2个指标(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和个人表演竞赛能力)水平值最高,表演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创编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3个指标和最后3个指标专业学科知识探索能力、专业理论研究能力、专业外文翻译能力水平很平稳,中间9各指标水平的起伏变化都挺大的,尤其是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之间、专业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之间,说明专家对教学反思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在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二级指标的评价中的重视度不是特别高,这两种能力对体育艺术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的影响力程度不是特别大。

3.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议

3.1建设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理论

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基本理论的建立包括教育理论和实践理论。教育理论分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部分世界观和认识论的观点基础;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的条件;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第二,在当今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方针指导下,按照各体育院校对体育艺术方向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对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学生实施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教育。第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主要是以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内容指标构成体系为主,结合多种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途径为辅,加强培养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在培养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方面,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指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时,要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二是针对性原则,指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要求;三是稳定性原则,指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时,要坚持专业社会实践教育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四是普遍性原则,指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时,要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全体教师学生成员的积极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3.2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构建建议

3.2.1完善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各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推进专业社会实践育人课程化

体育院校要将体育艺术方向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中去,并且制定课程大纲、确定课程内容、设立学分,使专业社会实践育人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要对体育艺术方向各专业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按照功能取向将内容进行划分,可将所有的实践活动按模块分为爱国活动类、志愿服务类、公益活动类、社会调查类、勤工助学类、社团活动类、创新创业类、专业实习、自定义项目等9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项目。从大一到大四采取滚动式循环运作,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自愿选择相关模块和项目,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申报并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使素质教育得以贯穿整个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始末。体育院校可以在学生社会实践总学分里拿出2个学分或者直接增加2-4个学分作为专业社会实践学分,纳入教学管理中,学分由专业社会实践项目内容的运作和专业社会实践的成果两部分组成,学生不修满学分不能毕业。并由学校教研室的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组成的社会实践教育教研室负责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工作的审核、考核、评价、总结等工作。具体实施过程是:第一步专业社会实践项目申报工作,由学生个人或者团体结合实际确定的项目,项目的学分为0.5-2学分,经院系社会实践教育教研室审核通过后,需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第二步是专业社会实践项目的执行管理工作,专业社会实践项目的承担人在审批合格、计划通过、培训结束后,按照指导教师的具体要求及项目实际积极开展专业社会实践,定期向指导教师递交专业社会实践环节阶段性进度、小结和成果等材料,并将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纪实。第三步是专业社会实践项目的结束工作,专业社会实践项目由指导教师对专业社会实践项目承担人以及成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汇总,专业社会实践项目承担人及成员需向指导教师呈报专业社会实践工作心得体会、实践日志、实践总结和实践项目相关佐证材料,经指导教师审核合格后,上报院系社会实践教育教研室审批,审批合格后方可结束。

3.2.2构建体育艺术方向全体师生工作的格局,促进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化

为了保证各项体育艺术方向专业社会实践教育项目的落实,体育院校要注意整合领导教师队伍,融合各类资源。实现多支队伍合力推进这项工作,对学生进行全程化指导:一是专业社会实践教育教研室的成立,主管体育艺术方向各专业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并帮助学生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二是专职学生工作人员队伍,由体育艺术方向各专业班主任老师担任,帮助解决学生在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引导,完成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三是聘请实践活动基地工作人员任学校校外专业社会实践活动辅导员,加强校内外基地的合作关系。四是丰富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加强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推进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3.2.3加强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建设,保障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规范化

为了保证体育院校体育艺术方向专业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扎实有效,体育院校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首先,学校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艺术方向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领导组织学校各部门和系部专业老师对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进行研究和规划,并且每学期都要组织专门的工作会议、研究新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情况、部署新的任务。其次,体育艺术方向各专业要成相应的专业社会实践教育指导教研室,可以由辅导员、班主任、院系学生党团干部等成员组成,具体负责体育艺术方向学生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设计、实施、考核、总结等工作。再次,将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列入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重点内容要求当中去。最后,要完善各项保障政策,为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证,加强制度建设,使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度化。

3.2.4加强专业社会实践具体项目建设,实现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日常化

首先,体育院校要对体育艺术方向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进行仔细甄别,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工作,多给学生提供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与机会;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使体育艺术方向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提高体育艺术方向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的实用性。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体育艺术方向全师生对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通过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表彰会和成果展示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的宣传,使学生形式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培养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看成是自我培养、全面素质提高、锻炼成才的重要途径。再次,要精心组织,努力消除影响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唐凯.体育艺术表演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以西安体育学院为例[M]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2]赵丽娜.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研究[M]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张雷雷.高等师范院校与体育院校开设体育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殷霞.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及培养途径研究[M]南京体育学院:2013年5月.

[5]赵建新.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M].西安体育学院:2013.

[6]金晓阳.培养体育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J].教育科学:2007年4期56-59.

[7]马苗.创新教育视野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M].西安体育学院:2012.

[8]吴平,刘少东,王国利等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制订浅析[J].时代教育.2014年23期49-52.

[9]赵存河,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陈芳,和潇天.从社会需求看体育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9期

作者:谭梅 单位: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 青年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探... 下一篇: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改进路...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