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10:20: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新闻业“大数据热”下冷思考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愈发突显,“大数据”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一大热词。本文从大数据的内涵、新闻业重构、理论现实的鸿沟、大数据产生的问题四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大数据热及受大数据影响的新闻业。
一、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之所以称之为“大数据”,首要前提是数据的量要足够大,这一点是学者以往研究中的共识。陈昌凤认为大数据是“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①。可见,大数据“大”的标准在于超出常规,其通常以技术层面的软硬件来衡量,即数据量超出常规软硬件处理范围的数据称为大数据。陈力丹等还关注大数据所存在的环境,认为大数据是“在互联网保留下来的远超出传统数据库的海量数据”③,指出大数据所存在的环境是“互联网”,与其他的海量数据进行了区分———与大型工程项目等使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大量数据不同,“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是网络化的人类社会的信息,是基于网络各节点间的信息流通互动而产生的。对于新闻传播领域而言,从媒体获取新闻线索到用户接收新闻都是人类网络的信息流通,所以理解新闻传播领域内的大数据内涵必须将之与互联网联系起来。
二、大数据时代新闻业的重构
大数据对新闻报道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闻生产的全线变革。“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闻的核心资源之一”④,从新闻选题确定到新闻的内容呈现,新闻生产的全线流程受大数据的影响发生变革。首先,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挖掘成为确定新闻选题的重要来源,百度与央视合作的春运报道中,记者通过对百度大数据进行比对发现成都老人去北京探望子女的“逆向迁徙”新闻。其次,大数据是获取新闻线索,补充和完善新闻报道的重要途径。获得2017年美国网络新闻奖公共服务奖的《医生与性侵》专题报道中,媒体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搜集网络公开信息并处理,形成医生性侵案例数据库,最终揭露美国医生性侵事件。再次,受大数据的影响,新闻的乘载形式发生变革,数据以可查询的交互地图、动态图表、信息图等形式直接作为内容出现。
(二)新闻信息的精准分发。互联网络让媒体方便地获知用户所关注的内容信息,了解用户的喜好,并可根据网络大数据进行人物画像,利用数据处理对用户进行分类,实现差异化传播。
(三)新闻职业理念。首先,“大数据新闻运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式探寻事实及其背后的联系,采用的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技术都是相对公开和客观的”⑤,因此新闻职业理念追求的客观性可能向更易操作的透明性过渡,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公众“获得更广泛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力”⑥。其次,大数据思维“以总体样本取代随机样本,对不精确的容忍度增加,以相关关系取代因果关系”⑦,颠覆传统的媒体思维进而影响报道的呈现。
(四)新闻业人员组织。大数据嫁接到新闻业首先需要技术的嫁接,于是导致新闻业人员组织的双向感染。一方面,新闻专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大数据思维,另一方面技术专业人员也需要与新闻业接轨,熟悉新闻产业的生态和动向,最终实现“新闻专业人员与IT专业人员结合,组成大数据新闻团队”⑧。
三、理论与现实的鸿沟———新闻业大数据实践的困境
姿态性融合在实践中显现出来,根源在于传统新闻业应用大数据所面临的困境太多,实质性融合难以开展。
(一)数据开放的局限。如前文所述,大数据在新闻业的应用可能使新闻专业追求从客观性向透明性过渡,但实际中这种过渡的实现仍然非常困难。互联网本身虽是“由开放精神组成的”,但数据并非开放———“有质量的大数据常常是掌握在政府及大公司手中”⑨,新闻业在大数据实践中缺乏数据来源,先天不足。数据开放的局限也埋下了新闻虚构的隐患。媒体追求姿态性融合,不管大型媒体还是小型媒体都渴望在新技术领域占一块地,可能导致部分自律不足的媒体为了追求姿态性融合而虚构伪造数据,原本的透明性追求成为美丽的幌子。
(二)技术专业人才的缺乏。大数据对新闻业进行重构,要求新闻从业者的“双向感染”,这种变革在实践中常常双向遇阻。一方面,与IT技术、美术设计等行业优厚的薪资、待遇相比,当下新闻业的比较优势明显不足,吸纳人才阻碍大。另一方面,新闻专业人员向技术专业人员的过渡也非常困难。首先,技术的门槛非常高。与向IT技术、设计技术过渡相比较,跨行广告、营销等的成本回报速度可能更快,这影响了部分新闻从业者的选择。其次,国内新闻教育的“师资与业界发展要求存在差距,来自业界的教师资源匮乏;专业课程建设仍需更多新思路调整和探索;资源条件也存在大缺口”⑩,当下新闻教育与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实践之间仍然有较大距离。
(三)大数据与新闻价值追求背道而驰。一些学者认为大数据呈现相关关系与新闻报道所要求的“因果逻辑”相矛盾。并且,“大数据信息结构化而去故事化,大数据模糊呈现不符合新闻要求的精确”輥輯訛。
四、双刃剑的忧虑———大数据产生的问题
(一)传受者的数据依赖。2017年末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苹果CEO库克曾表示“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过渡依赖数据使得人的机器化可能是大数据热指引的歧途。新闻业的大数据热反映了新闻的传者一方对于数据的迷信和依赖,然而数据难以周全,所呈现的信息也自然有其局限。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提供的可视化新闻叙事可适应受众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整合的需求”輥輰訛,与此同时,利益驱动下的技术公司对大数据大肆吹捧,易导致社会大众迷信数据和依赖感性的数据可视化,看似帮助大众理性决策,实则窄化大众决策思维。
(二)数据的局限。大数据海量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真实的网民,网民的海量数据被技术无差别地记录下来,网民应享有的被遗忘权可能被剥夺。其次,大数据高价值内容的密度较低輥輱訛,可能出现大量的无用数据,生成信息垃圾。另外,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推荐优化内容推送、实现精准分发的同时也导致用户所接受到的信息窄化,同质程度高。2017年末网信部约谈以算法推送新闻的今日头条和凤凰新闻,反映出大数据纠正机制不足,用户需求层次较低时,低俗信息被广泛传播。
五、结论
理解大数据及受大数据影响的新闻业首先需将大数据置于互联网的环境下厘清其数据量之大和显现重点。新闻业大数据实践热潮的背后存在巨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新闻业面临着数据、人才、价值追求等的困境,大数据的应用也会产生诸多问题。大数据是新技术的一个代表,新闻业大数据热是新闻业受各种各样新技术影响的缩影。在技术公司的推动下,技术的作用可能被放大,新闻业在创新融合的同时需对技术热进行冷静思考。
作者:罗阳旋 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