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采写课程的转变

时间:2022-10-16 10:29: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新媒体时代新闻采写课程的转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写课程的转变

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媒介融合的步伐,传统媒体已经不再独占鳌头。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介入,使得媒介格局重新洗牌。web3.0时代下新媒体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媒介生态环境,也给传统的新闻教学带来了思考与变革。

一、创立“大学生记者团”,为学生提供新闻采写实战平台

传统的新闻采写课程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核心教程,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获取新闻采编的理论知识,并能够掌握和撰写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的作品。但目前通常以课堂教学和理论经验的传授为主,在web3.0时代新媒体快速崛起的环境中,传统的新闻采写课程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提供多元化的采写平台供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对此,我们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创立“大学生记者团”校园媒体平台,积极探索新的实践训练方式。人文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成立于2011年3月24日,记者团成员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己任,身在校园,心怀天下,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建设力量。

(一)下设六个部门,打造专业社团

记者团下设总编室、秘书处、视频部、文字部、新媒体部、外联部六个部门。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和运营,新闻采编专业的学生按照特长和兴趣,被分别纳入六个部门中进行日常的新闻采写活动。每周记者团都会仿照报社媒体的工作惯例,开设报题会,学生会准备相应的选题进行“报题”,由记者团成员讨论选题的可行性。自记者团施行“报题”制度以来,学生的新闻素养不断增强,对于热点话题的把握能力越来越精准。由记者团内部进行分工,安排学生记者及时报道新闻事件,拍摄新闻图片,并以“文配图”的方式发送给新媒体部门的学生记者进行新闻稿件的。

(二)校内外联动采访,模拟媒体实战场景

为弘扬大学校园中的真善美,新闻专业的学生采访了获得2014年第三届山东省十大凡人善举提名的邢思睿同学,并撰写了相关稿件倡导当代大学生要发扬“热心助人”的精神,并到山东省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网站,进行校内外的宣传联动报道。记者团成员还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实践活动,曾在济南日报举办的济南园博园千人徒步大会中进行校外采访活动,并在采访过程中与济南日报众多一线记者进行互动,完成《济南园博园千人徒步大会快乐暴走我院大学生记者团与济南日报首次合作报道》等稿件。记者团还积极与济南电视台合作采访了济南赛区城市天使大赛,学生凭借出色的采访能力在济南电视台官方网站多次发表大赛相关稿件。我们还建立了与新华网、山东电视台、大众网、齐鲁网、山东教育电视台、济南报业集团、济南电视台、体育晨报等多家媒体的合作关系。在业余时间内,新闻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济南电视台等省内主要媒体,让学生们对媒体进行近距离的接触。

二、紧跟web3.0时代步伐,打造全媒体新闻实训环境

如今,传统媒体独占鳌头的媒体局面已不复存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呈现多媒体融合趋势。新闻传播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一是不同新闻传播媒介管理机制相互融合;二是不同种类的新闻媒体相互依存与优势互补,共享新闻资源;三是新闻的采集、制作与传播相互融合等。传统的新闻采编写的训练模式已然不能满足于信息时代学生们对于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在信息时代,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我们依托“大学生记者团”创立了相关的新浪微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三种平台的稿源均来自新闻专业的原创新闻采编稿件。我们在新闻采编的课程设计中也将“网站运营”“微博运营”“微信公众号运营”作为教学项目进行驱动式教学。

(一)建立专业网站和微博,增强学生实训能力

在网站运营项目中,我校人文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网站于2014年1月18日正式上线。网站共设立记者团风采、第一现场、时事快讯、观察评论、成果展示、舞文弄墨等八个栏目。从最初的网站策划方案撰写、栏目设置、网页设计、内容收集与整理到日常的固定更新和维护都以新闻专业的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共建、共管、共享,由新闻专业教师提供指导。建设大学生记者团网站的目的在于服务于专业新闻教学和社团发展,搭建学生自主策划、自主设计、自我管理的专业实训平台,营造以训促学、以训代学的发展环境,是全媒体时代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在微博运营中,另开设新浪微博(山管人文学院记者团)、腾讯微博(山管人文学院记者团)等社交平台校园动态与资讯。由学生每天定期更新,根据微博的热点话题或者热点微博,选择合适的新闻信息进行推送。

(二)创立“大学生记者团”等微信公众号,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思维

目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正被不断崛起的网络媒体所挤占。而传统媒体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也在不断地向全媒体方向进行转型。麦克卢汉曾经用“媒介即讯息”昭示技术的巨大影响力。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带给人类社会的信息,一方面表现为媒介“在人类事务中引入的规模或速率或模式的变化”。我们的教学项目也“与时俱进”,开始着手“微信运营”的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在2014年10月份先后申请了“大学生记者团”以及“人文学院”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至今发表稿件280余篇,粉丝量达到2000人之多。微信公众号创立至今,更多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媒体信息、运营的平台,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之时,能够通过亲身的运营对新媒体的特点有所了解。微信公众号在运营初期,并没有知名度。为了增加公众号的粉丝数量,新闻专业的学生制定宣传策划方案,他们通过每周在学校放映电影来“吸粉”,凡是来观看电影的同学都需要扫一下才能够观看免费电影。在新闻专业师生的一致努力下,微信公众号的受众数量一直在直线攀升。在内容制作方面,学生们学会关注不同媒体平台的不同之处,会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对稿件进行加工和处理,并在标题的处理、图片的选择、文稿内容的编辑上做出适合新媒体平台的调整。

三、结论

在新闻教学活动中,为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不断更新新闻采写课程,借助“大学生记者团”校园媒体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新闻采访实践活动。在新媒体新闻采写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开始去思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特性和共性,也开始用宏观的眼光去思考行业的更迭和发展,不少学生根据自身的新媒体运营经历,开始去思考和探讨未来新闻行业发展的方向,也开始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重新定位和思考。在新闻采编课程的实践活动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新闻采编写的实训能力,也锻炼了学生们自主发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全媒体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为了改变传统新闻采写课程遇冷的局面,我们也不断在采写课程的设计中加入“全媒体”元素。我们建立“大学生记者团”网站,开设“大学生记者团”以及“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为学生们提供全方位的新闻采访和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新闻信息的媒介传播平台仍会发生变革,我们会结合现有的经验,不断改进课程的设计,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模拟媒体的实战环境,让学生提前了解媒体工作流程,把课堂上的采写知识“真刀实枪”地运用于新闻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谢庆立.把“模拟融合媒体”引入课堂———以北外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新闻战线,2016(09):105-108.

作者:张锦 单位: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

上一篇: 体育新闻传播格局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 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