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09:42: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汽车焊装车间自动化控制技术探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前言
人们对汽车需求量快速增长,促使汽车制造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汽车焊装是汽车制造业的主要环节,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广泛使用汽车焊装车间自动化控制技术,该技术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自动化控制生产,有利于提高汽车焊装加工质量、降低制造成本,保证汽车焊装安全性及效率性。汽车焊装车间自动化控制技术普遍采用“集中分散”控制模式,即集中监控,分散控制。
2构成汽车焊装车间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
2.1监控层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汽车制造业也紧跟时代步伐,在汽车焊装生产车间广泛使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监控层主要由ANDON系统服务器、监控管理系统服务器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对汽车生产车间的每个运行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督,细化各个岗位的职责,可以有效避免车间生产工作中频繁出现问题,例如,在汽车焊装车间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ANDON系统服务器能及时上传故障信息,保证汽车焊装车间生产工作高效推进,同时,也可以有效保证所生产汽车的质量及性能。通常在汽车焊装车间中控室安装监控管理系统服务器,其作用是执行总厂的生产命令,根据总厂要求,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线完成各个生产目标,然后再将生产线实际完成情况返回给总厂系统,总厂对监控管理系统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此为根据下达生产命令,对汽车焊装车间生产的整个过程实现有效监控,保证生产工作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1]。
2.2控制层
控制层是汽车焊装车间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无时间及空间限制,所以能够随时汽车焊装车间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作出处理。控制层的主体部分PLC控制系统主要是安装在汽车焊装车间的各个区域。控制层中的可编辑逻辑控制器也有所不同,控制层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车间的主拼线、地板线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连接实时传输控制器产生的信息数据,分层构建车间控制层,使控制层多样化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3设备层
设备层主要由变频器、机器人等构成,设备层是汽车焊装车间中的工作任务执行层,联结着监控层和控制层,其主要作用是执行监控层的工作计划,同时根据控制层的要求进行工作,对整个工作流程实现全方位动态控制。在汽车焊装车间生产过程中,设备层可以有效监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相关的设备,包括扫描设备、控制变频设备等,能够及时发现车间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处理,减少故障。另外,还可以合理使用现场总线系统,现场总线是制造自动化的关键技术,虽然在安全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采用现场总线系统可以实现汽车焊装生产的自动化操作,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产品质量[2]。
3汽车焊装车间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和编程要求
3.1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要求
在汽车焊装生产过程中,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时,设计人员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科学设计汽车制造业制动化生产软件,提高汽车焊装效率及质量。汽车车身焊装是汽车焊装车间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车身设计同样重要,不同的车型需要匹配不同的车身,因此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的设计也必须满足车身设计多样化的要求。在设计时,设计人员要综合分析车型车身,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科学合理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保证车身生产的多样性。另外,编写程序时要求编写人员对程序有敏锐感,有效划分程序模块,使程序结构清晰化,确保程序的可读性、可编辑性及能适用于各种电脑系统。
3.2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要求
在汽车焊装车间生产过程中的编程设计上可以采用模块化编程,在编程设计中,合理划分小程序,使每小程序相互独立,在需要时单独调用,有利于程序执行任务,也有利于程序的编写及使用。设计人员需要综合分析模块化编程的特点,科学划分模块,实现科学化模块编程,提高使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汽车焊装自动化水平。此外,设计人员要科学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科学划分模块,进行模块化编程,保证程序的准确性及可移植性,确保所设计的软件能够稳定运行[3]。
4结束语
在汽车焊装车间生产中合理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提升了所生产的汽车质量,同时还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能。使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汽车生产制造程序进行智能化控制,对程序进行全面动态监管,使汽车焊装车间生产更加自动化、机械化以及整体化,节约了人力、物力,从而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还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汽车焊装车间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极大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对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巧巧.汽车焊装车间自动化控制技术[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4):107.
[2]李先瑞,郝静.汽车焊装工艺测控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9):51-52.
[3]袁媛,李常慧.汽车焊装车间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04):49.
作者:杨强 单位: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