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09:54: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小学生厌学现象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学生一旦厌学,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为了不使每个学生掉队,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厌学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教育和疏导,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
一、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小学生厌学,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会对学习表现出漠然,具体表现为:听课过程中注意力始终不集中,很容易被其它动静所吸引,听课时手脚动个不停,身体扭来扭去,或者踹前面学生的桌椅,推挤后面的同学,有的拿笔放在嘴里搅动,教师讲时他跟着讲,教师不讲时他也闭嘴。尽管教师利用各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服教育,但是他们却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依然会时不时地做着与课堂听课无关的事。回答问题时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闭口不答,有的甚至答非所问;讨论问题时完全抛开教师指定的问题,兴高采烈地说着自己的见闻,甚至一张手工纸能玩上一节课……完全游离在回答、讨论问题之外。学校的集体活动中也有厌学表现,不是逃避活动,就是活动中不按规定做,自行其是,影响活动的效果。
二、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那些本该是悠闲、自由、快乐的充满朝气的学生,却背负着家人太多的期望,休息日也要奔波于各种特长班之间。经过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地欣赏电视节目或玩着手机游戏,他们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精彩的动画片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奢侈的享受。于是,有些学生开始厌学,有些学生开始逃学,有些学生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所以,找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找到改进措施非常有必要。
1.学生的自身因素
厌学的学生大都缺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学习效果;反过来,学习效果又影响着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困难,不能合理分配注意力,导致上课时自我管理能力差,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差。
2.学校的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虽已普遍开展,但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学习的竞争尤为激烈,学生的压力过大,心理负担沉重,自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从何而来的喜欢呢?为了提高成绩,有些教师仍搞“题海战术”,培优转差,学生又进入另一个“应试教育”的盲区,形成了思想上的“素质教育”,评价中的“应试教育”。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频繁的考试、超负荷的作业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同时,师生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由于教师总是希望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喜欢批评教育,特别是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厌烦的情绪,甚至会出现不公平对待对学困生的现象。由于厌学的学生平时在纪律方面犯错较多,有时教师会先入为主不弄清事实冤枉了他们,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致使这些学生被同学瞧不起甚至嘲笑,自尊心受到伤害,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
3.不适当的家庭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也成为学生厌学的因素。首先,部分家长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会觉得没有文化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这类家庭的学生比较注重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向上的动力,没有人生的目标。不能吃苦,更不能受累,觉得读不读书没有区别,不愿努力学习,只要吃好喝好,其他都是无所谓的。其次,有些家长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态度简单而粗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期望,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所好大学”可能是孩子每天接受最多的信息,使得孩子整天心情压抑。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要求孩子考100分,比别人家的孩子要优秀,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稍不如意,非打即骂,造成孩子对学习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最后,缺少家庭温暖。一个充满“暴力”气氛的家庭,只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容易引起厌学情绪。只有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心情才会舒畅,精神才会振奋,进而产生愉快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4.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涨知识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尚处在形成时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纯真的心灵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
三、应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策略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不是某种因素单方面作用的结果,在教育中,只有依靠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会使小学生热爱学习。
1.帮学生找回自信和自强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都比较差,在学习上常受家长责备和教师批评,导致失去自信,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负担,根本没有兴趣。对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课堂提问时,提出比较浅显、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要及时鼓励,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同学接受和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强意识。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全过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爱是永恒的话题,只有爱才能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爱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就轻视他们。应该以公平的眼光看待他们,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消除他们厌学的情绪,进而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4.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教师的赏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厌学的学生之所以成绩差,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或长处被忽视。小学生都有想表现自己的欲望,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的学生来说更加强烈。但由于很少有让自己展示的机会,大多数厌学的学生心理上越来越自卑。为此,教师要为厌学的学生创设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将这种成功感迁移到学习中,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5.多方携手形成合力
学校和家庭都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和家长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对于分数多少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受家长和教师的态度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果不客观、不公正,很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不能对厌学的学生报以挖苦和讽刺,或是用打击的消极态度对待。教师和家长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不能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尺度。当今社会是一个重能力的社会,对于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给他们一个相对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向课堂要质量,创设高效课堂。其次,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家长,要理性地看待自己孩子的成绩,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孩子的分数,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针对家长中存在的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家长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科学教育孩子、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有向目标努力进取的动力。总之,厌学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厌学的后果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只有对症下药,教师与家长团结协作,才能有效解决学生厌学这一问题,从而让学生享受愉快的学习时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丛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郝焱涛.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J]山西教育,2011,(11).
作者:冯红霞 单位: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