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原理在音乐教学中运用

时间:2022-12-11 09:31: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声学原理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声学原理在音乐教学中运用

声学是音乐的基础,一直以来,声学都是音乐教学的重点。只有掌握好声学中的各种原理,才能对音乐教学有所帮助。因此,对声学原理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一、声学原理在歌唱中的应用

声学原理在歌唱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从声学角度来看,声音就是波的一种形式,它的传播方式是振动,当它传播到人的耳朵时,会引起耳膜的振动,从而让人感受到声音。在歌唱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其本质都是一种波。波振动的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声音的强弱,除此之外,振动面的大小也会对声音的强弱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歌唱时,如果只靠声带的振动,是不可能发出很大声音的,实际上,振动是由声带、口腔、胸腔等身体部位共同产生的,这样振动的面积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声音的强度也就大大提高。呼吸对于歌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髙歌唱水平,就要将自身的呼吸控制好。可以说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最为常见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这种呼吸方法可以提供较大的气息量,满足歌唱的需要,同时这种呼吸方法可以将身体内部的两肋和横膈膜很好地利用起来,让身体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发声区域,减少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压力,同时也增大了共振的面积,让歌唱的声音更有力量[1]。共鸣对于歌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共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声学现象,歌唱所需要的声音,基本都是通过共鸣产生的。从声学角度来看,共鸣就是共振,是指一个系统在某一个频率下能比在其他频率下*课题:“新时期中国歌剧研究”,课题编号ZK12081。产生更大的振动,这时的频率称为共振频率。从另一种角度来看,物体产生振动能够引起其他物体的振动,这就是共振现象。歌唱中的共振最终形成了声音的共鸣,为歌唱增添了更多的魅力。高水平的歌唱家可以很好地运用颤音这项发音技术。所谓颤音是指在歌唱时声音延续的过程中,产生的颤动,这种颤动是均勻而细小的。从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这种颤音也是共振的一种,我们称之为谐波共振。可以说,颤音也为歌唱增添了很大的魅力,通过颤音,可以对歌唱的情感进行更加充分地表达,从而让歌唱的感染力大大增强[2]。在音乐厅的建造中,同样包含了较多的声学原理。音乐厅的形状一般有两种,长方形或者扇形,这是为了更好地反射声音。在音乐厅的顶部以及四周的墙壁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凹槽,这些凹槽的作用也是将声波反射,从而让观众获得最好的听觉效果。音乐厅包含的声学原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混响。从声学角度来看,混响是指乐器和歌唱家在停止发音之后,之前发出的声音不会立刻消失的现象,古语有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个现象是由声音的反射产生的。利用好混响这个声学原理,可以让歌唱的效果大大提髙。影响混响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音乐厅的体积、音乐厅内部墙壁的材料,以及所发出声音的频率。为了保障最好的听觉效果,在音乐厅的布置时就要注意增强混响的效果M。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歌唱中利用好声学原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高演唱的水平,同时,在与歌唱相关的音乐厅布置中,也充分利用到了声学原理。

二、声学原理在乐器中的应用

声学原理在乐器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在歌唱的过程中,整个人体就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乐器,由此可以看出,乐器也必然与声学原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以钢琴、木琴和大鼓为例,对声学原理在乐器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钢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乐器,它的制作就应用到了相应的声学原理。可以说,钢琴的发声原理就是声学原理的完美应用,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在声学中,空气是一种重要的传播介质。正在发声的物体被称为声源。钢琴中的声源就是其中固定的一根根钢丝,通过小锤的敲击让钢丝振动起来。在钢琴发声时,声源开始振动,并通过空气将这种振动进行传递,声波传达到人耳,就会让人听到钢琴美妙的乐声。在演奏时,因为钢琴需要依靠各种不同的音色来体现艺术效果,所以踏板的作用就被凸显出来。踏板对于钢琴的演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地利用踏板,就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音色和音量。在演奏时,有时需要将踏板完全踩下,使止音器完全离开琴弦,在这时敲打琴弦,钢琴音板上与敲击频率呈现倍数关系的所有琴弦都会产生共振,发生共鸣,这样可以得到最为丰富的音色和最大的音量,这时钢琴的演奏效果也是最好的。如果不将踏板完全踩下,止音器就会部分抬起,减轻压弦的力量,此时的止音器既与琴弦相接触,又可以让琴弦发出声音,敲击琴键时,一部分琴弦仍然会产生共振,但是因为止音器的作用,音色和音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达到半饱满状态,产生良好的音响效果。如果完全不踩踏板,琴键发出的声音就显得不够丰富,这样一来,钢琴的演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可以看出,通过踏板可以很好地利用共振原理,增强钢琴的演奏效果。因此,踏板是钢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w。声学原理在木琴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木琴是打击乐器中常见的一种。弹奏木琴时,为了保证最好的音色效果,就需要控制敲击的力量,同时也要注意用力的角度。在拨弦的过程中,拨片和弦应该成一定的角度,一般最佳角度为30°,在这个角度木琴会出现共鸣现象,这时它的音色是最好的。在木琴中,一个关键的部件就是共鸣筒,它的作用就是让木琴产生共鸣,从而增强木琴演奏的感染力。对共振现象进行分析,作为声学现象的一种,共振具有两面性,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它带来的危害,优点有很多,例如木琴中的共振,可以产生丰富而美妙的声音,陶冶人的情操。在面对共振现象时,要将它的优点利用好,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它带来的危害。声学原理也应用在大鼓中。大鼓是一种常见的乐器,它包含的声学原理主要是振动。在演奏时,演奏者会不断地敲击鼓面。从声学的角度来看,大鼓的发声原理就是振动,具体来看,鼓槌的敲击引起了鼓面的振动,鼓面的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使得声波不断向外传播。具有大响度的击鼓,可以产生强烈的听觉冲击效果。从声学的角度看,增大敲鼓的力量,就可以增大击鼓时的响度。击鼓时越用力,鼓面的振幅就越大,响度也随之增大[5]。通过对钢琴、木琴和大鼓的分析,可以发现,共振对于乐器的演奏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共振,可以让乐器发出的声音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感染力。因此,在乐器的演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声学原理的应用。

三、结语

以上的分析可以说明,声学原理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理解并运用好声学原理,对于歌唱和乐器演奏都大有裨益。本文对声学原理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于音乐教学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丁雪莲.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242-244.

[2]黄凯.音乐教学中的和声学教学[J].黄河之声,2014(10>67.

[3]苗小荣和声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J].甘肃教f,2013(17),59.

[4]孙婕.声学基础理论在歌唱发声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5.

[5]洪艳.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声学及其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1):115-117.

作者:路颖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上一篇: 小学田径特色教学研究 下一篇: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