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9 09:46: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渗透在高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展开。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来自思政老师的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输主流的、应有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意识,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方式还有讲座、社团活动、宣传栏目等。
二、高校思政课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性、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力度不够,创新点少,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长期较低。(1)高校对思政课重视度不够。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体现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把思政理论课作为一门公共课,基本为大班授课,考核制度也极其松懈,对思政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成果鉴定并不重视。长期以来,导致思政课老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失去创新的动力,思政课堂仍在一味灌输,缺乏与时俱进,教学方式枯燥,课堂氛围无聊,无法做到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另一方面,全球化推进下,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点受到了严重冲击,使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降低。邱柏生曾说:“尽管两课建设认认真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多样,思想管理与理论规则深入到生活园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出新,凡此种种,但总是感到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2)思政教材单一,缺乏情感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材通常为两类: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一个是思想品德课。近年来,教材改革工作一直不断完善,力图贴近实际,但在教学实践中,教材内容却仍显得空洞,缺少时代内涵,与学生实际现状脱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高校思政理论课内容体系过于庞大,重心不够明确,对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较强的高校学生来说,思政教材难以引起他们的心灵共鸣,思政老师更多的是在说教,没有吸引力,学生缺乏参与性,无法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意识。长期以来,导致高校普遍形成注重专业课或者与就业有关的科目考试,对思政课态度消极怠慢的风气。(3)教师教学方法传统。目前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重要,主体学习积极性不高,追根溯源,除了高校的教育体系存在盲区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也责无旁贷。部分高校思政理论课老师习惯照本宣科,甚至个别老师在课堂上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了导向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政治立场上存在极大的问题。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绝对不应该出现这种错误的政治倾向。部分教师重课堂、轻实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脱节。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参与性,更不能内化为学生自主的行为意识。丛甡认为,思政课在课堂上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与学生间很少产生交流与互动。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并不能直接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存在逆反心理。
三、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的方法创新
党的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承载着新内涵,昭示着新任务、新工程、新斗争、新梦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全面系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首要的任务是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高校思政课的新时代,意味着既要坚持不懈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更要运用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创新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1)发挥手机在课堂的有效作用。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对电脑、手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这些新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与乐趣,但同时也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活。尤其在高校,作为新媒体原著居民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更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逐渐变成课堂上的“低头族”,玩手机取代了以往的做笔记,取代了思考。发挥手机的有效作用就是针对这种课堂手机泛滥的现象,通过把手机运用到课堂中,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学生比较关注、社会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热情的话题,让学生自己去捕捉相关事迹,用手机制作成视频或者影集,然后再通过课堂展示与分享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切实融入。发挥手机在课堂中的有效作用,从而激发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为学生成长成才助力。(2)“寓理于情”,带动课堂氛围。传统的思政教学多数都是采用教师的灌输,老师是播音员,学生是听众。这样的“填鸭式”教学,使原本枯燥的思政课更加无聊,无法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首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使其真正融入到思政课堂,将思政课堂所传授的社会意识形态化身于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寓理于情”就是将思政课要传授给学生的主流思想,通过让学生模拟不同的情景体现出来,教师点评,师生互动,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型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3)加强思政课外实践环节。长期以来,思政课注重理论讲述,缺乏实践。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讲述之外,侧重实践的开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加强实践环节,不仅应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实践,也应该到群众中去,走出校园,走访人民群众、体验社会生活。思政课应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直接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丰富学生主观体验,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通过拓展课堂外的“课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生活,成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准备。
参考文献:
[1]周阳.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87):174.
[2]崔海燕.微文化背景下思政课教法创新研究[J].好家长,2017(34):56.
[3]林达.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创新[J].知识经济,2017(13):136-137.
[4]齐莹.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园,2017(14):34.
[5]孙飞.微环境下中学思政课教学相长理论探讨[J].江西教育,2017(3):8-9.
[6]刘佳.论大学思政教学的创新方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102.
[7]赵梅.高校思政教学实施的创新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2):202.
作者:郭文蕊 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