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09:41: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微课在生药学教学中的运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药学是一门以天然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及现代科学知识,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利用等的学科[1],是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专业课程。生药学课程理论虽不深奥,但是生药种类繁杂,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且各论中不同条目内容大致相同,容易混淆,学生普遍认为难学难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热情[2]。因此,探索一种适合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药学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开展生药学微课建设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微课的发展史
微课源自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的KeeTP教授提出了1分钟演讲[3]。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明确提出微课概念,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1~3min的短小教学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教与学的过程[4],至此,微课逐渐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推广开来。我国微课相关概念最早是由胡铁生在2010年率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微课是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进行的教与学活动的有机整合[5]。2012年,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微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微课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慕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慕课是微课的最新表现形式,其内涵是一脉相承的[6]。
2微课应用于生药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学科的发展,生药学研究目的和任务已由过去的对生药进行真伪鉴定,拓展到今天对药材的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和资源开发等内容。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化,使得目前生药学课程教学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4方面:(1)课程教学内容已跟不上学科的发展。传统生药学课程教学重点是生药品种的来源、性状、鉴别三大块,约占90%的课时量,导致不少学生对生药学课程产生错误认识,认为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识别生药[7]。(2)生药学各论内容繁杂,知识结构相似,容易混淆。生药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讲述生药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生药的分类、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鉴定、采收加工、炮制、质量控制、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各论部分记述各类生药共185种,讲述每种生药的基源、产地、化学成分、鉴定方法、功效和主治等内容。学生普遍反映生药学教学内容难学难记、枯燥乏味[2]。(3)课程教学定位不明确。生药学教学内容与中药鉴定学有着很多重复,虽然我们知道两门课程之间有明显的不同,但不论是课程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非常相似,容易导致学生将两门课程混淆[8]。(4)生药学教学方法改革相对落后。虽然目前生药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很多教学方法方面的探讨,如分组讨论教学法、团队导向学习法、实物演示法、研究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1,9],但是这些教学方法仍然将生药学课程学习限制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无法调动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热情,故取得的成果有限。微课因其课程内容的趣味性、课程时间的有效性、课程教学的连续性,非常适合生药学课程教学需要。因此,如何建设生药学微课显得尤为迫切。
3生药学课程微课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宏观规划,循序渐进
生药学课程理论虽不深奥,但知识繁杂,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目前除企业商用外,微课开发仅限于比赛、职称晋升、项目申报、观摩学习等,很少有教师在一门课程所有章节全部采用微课教学[10]。生药学微课建设应坚持宏观规划,将学科研究目的和任务贯穿在整个微课建设过程中,以每种生药为微课建设单元,相同类别的生药形成一个系列,不同系列构成整个生药学微课体系,形散而神不散,循序渐进。因此,在生药学课程建设中,我们应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众多小模块,不同模块有着紧密联系,紧扣药材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内容,即单个微课看似是“零碎的内容”,但每个微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结构。
3.2短小精炼,内容丰富
短小精炼主要是指微课时间短暂,语言精炼。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学习5~10min时间长度的教学资源[11],所以微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分钟左右为宜[10]。此外,教案应事先设计,反复推敲,达到言简意赅、语言优美、生动活泼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内容丰富是指微课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要包含该种生药相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尽管生药学属西方医药学范畴,但它与中医中药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生药学所研究的对象大多是中国传统医药学所涉及的中药,在学科研究与学习中需大量借助中医药典籍或其他相关资料。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应融入该种中药所对应的中医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等,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性,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开阔学生视野,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3.3形式多样,闭环控制
微课是在成熟的信息技术、网络社交技术基础上建设而成的[12]。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影像资料、动画短片、PPT、音频文件、图片资料、精炼文本等不同载体,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资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协作教学法等不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对生药学知识掌握得更好。从控制论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闭环控制过程,这样才能通过评价反馈指导教学,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3]。微课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在教学环节要形成闭环,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微课为主体开发相关教学软件,设置教师反馈、教学评价、进度跟踪等模块,并与QQ、微信、微博等学生使用率较高的社交软件紧密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4结语
生药学是一门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的学科,传统课堂教学只能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生药进行教学。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是传统课堂的重要补充,能够将生药学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生药学微课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教案、课件、练习等资源也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完善生药学微课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量,胡荣.浅谈“生药学”教学改革的改进措施[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3(4):81-83.
[2]张来宾,吕洁丽.生药学各论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整合优化[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8):22-23.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6]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7]牟玲丽,翁榕安,冯星,等.浅谈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51-755.
[8]殷紫,张二飞.浅谈高职生药学教学改革[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292-294.
[9]马春霓.TBL教学方法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4):288.
[10]徐永成,龚京忠,韩小云,等.当前我国微课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94-96.
[11]王媛媛.高校微课资源建设与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3):127-130.
[12]李世平.MOOC课程建设的本土化前景[J].教育发展研究,2015(7):78-80.
[13]王瑞敏,戚旭衍,井靖,等.以学生为主体的闭环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5(3):12-17.
作者:查孝柱 吴俊华 单位: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