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1-22 03:15: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经济集聚的传统因素,在多个层次空间集聚过程中,经济资源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大大改善了我国各地区间的连通性。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愈加重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且在每个五年规划均有强调。当前,我国以大发展、大跨越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如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从1997~2017年,由99.75万公里增至400多万公里,增长了3倍多。但在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分布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相比西部地区,中东部地区等级公路密度更高,且具有明显的块状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各省份GDP密度和等级公路密度,明显可见,我国经济活动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分布之间,空间相关性极强,具有显著地空间集聚特征。要“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只有将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引领、支撑作用。但当前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规模大、建设工期长,且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协调等,将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在促进经济集聚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影响较大,为此,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极为必要。

1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集聚的概述

1.1交通基础设施

研究视角不同,交通基础设施概念的界定也有所不同。通常可从两方面分析:(一)交通基础设施是基础设施的主要构成部分,此概念界定依据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主要对社会经济发展机制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二)交通基础设施是交通运输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此界定依据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性,研究方面偏重于在交通运输系统内所起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进行研究,应以第一种概念为主展开叙述。

1.2经济集聚的概述

集聚一词源自于地理学,是指在某一特定空间及特定时间内,人口、资源等经济要素的集中现象。从经济学分析,在《工业区位论》(A.Weber著)一文中首次提出集聚一词,其认为区域、集聚是影响区位的主要因素。由产业集聚来看,需对资源区位集聚机制进行分析。经济集聚的实质要求将原有资源分布格局打破,保证经济活动流向于特定区位。

2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影响的建议

2.1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经济资源跨区域流动性而言,交通运输体系对其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样,经济发展而言,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也关系巨大,为此,可通过交通运输体系对运输成本的影响,来合理配置空间单位内经济要素的分布情况,从而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的。具体应用中,为将交通运输体系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须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保证市场体系内商品、要素能够自由流通,并将市场壁垒清除,这也是完善市场体系的主要方式。与市场商品、要素流通而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其发展的基础,为此,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作用,推动地理空间上经济资源合理、有序地流通,并对经济资源的区域分布进行有效调控,进而达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前提下,可大大降低各省份间经济资源流动门槛,克服地域限制,提升运输通达性,保证经济资源流向范围更为广阔,增强经济社会的整体效率。

2.2提高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供给

据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影响“市场规模效应”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可对本地区经济集聚起到促进作用,且对其他区域经济集聚存在负向溢出效应,因此,不断提升某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经济资源由其他地区向本地区流动极为有利,从而在本地区可形成经济资源集聚现象。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第二,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此,在我国交通网络体系逐步完善的阶段,可利用顶层设计政策性地倾斜于欠发达地区,如中西部、农村地区等,同时,通过中央财政扶持的措施,加大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针对民营资本需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在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主动地引入民营资本,增加其参与度。同时,还要针对欠发达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建设,通过完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水平有效提高的基础上,还要有机结合城镇化建设,实现由中心城区向周围地区经济辐射,发展为由点带面的经济发展形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重视新型城镇化、要突出三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积极主动消除发展障碍,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加大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供给,打破经济资料流动困局,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等充分流通。同时,在欠发达地区应利用交通基础设施逐步扩大经济要素的分布范围,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从而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2.3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

经济资源的集聚能力及方向而言,不同的交通基础设施,其作用存在一定差异。经济要素空间分布可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的集聚效应进行合理调整,但在调整过程中,还需适当调整交通基础设施的种类结构,便于各地区经济更好地集聚。欠发达地区而言,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优先发展那些对当地经济聚集有利的项目,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以此提升当地经济集聚能力。此外,在对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调整的过程中,还需对其功能属性加以重视。如实现人物跨区域、远距离运输是高等级公路的重要功能,且辐射范围广、主要布设于主要交通干道,而区域内运输主要靠低等级公路完成,此类公路往往分布在偏远地区,因此在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过程中,需要做好地区定位,且结合整体发展方案,保证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种类选择的合理性。针对东部地区,其经济集聚水平较高,当前经济发展中,高等级公路建设已非主要发展项目,应将提高本地区整体交通便利性看做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提高边缘地区交通设施建设水平。针对欠发达地区,即中西部地区,因其经济聚集力度较低,应重视本地区当前如何吸引经济要素集聚,因此,可加大力度建设具有跨区域的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

2.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协调供给

经济集聚研究中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其存在溢出效应,一旦出现溢出效应,就会影响多个地区的利益,因此在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政策制定前,必须对此政策是否会影响周边地区进行全面分析,要求建立的交通基础设施跨区域协调供给机制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以国家角度分析,要及时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且保证出台的政策法规与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相符;以地方政府来讲,要积极主动地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协同供给合作平台,并进行管理委员会的设置,保证能够及时维护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同时,还应设置信息平台,并将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融入该平台,以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关项目做到地方政府之间信息共享,及增强交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世界上50%的人口在城市居住,在西方发达国家,该比例甚至达到了3/4。也就是说,在少数地理空间上会出现经济活动集聚现象,这种现象具有客观性。当经济资源不断流向少数地区,且出现集聚现象时,将会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不均衡问题产生,从而产生区域差距。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可以看到我国已成“中心——外围”的空间发展格局,那么,如何将经济资源源源不断地流至欠发达地区,如何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显得尤为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经济集聚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可改善欠发达地区的交通条件,这对当地经济增长也极为有利。为此,应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力,通过其影响力,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魏芳.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和扩散的机理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05).

[2]刘越,闵路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3]宗刚,张雪薇,张江朋.空间视角下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08).

[4]樊一江.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思路和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8,(08).

[5]梁超.基础设施规模、市场潜力和经济集聚——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04).

[6]胡煜,李红昌.交通枢纽对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02).

[7]袁新敏.综合交通枢纽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对策研究——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08).“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

作者:王磊 单位:驻马店市农村公路管理处

上一篇: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及对策 下一篇: 网红经济模式探索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