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树人教育研究

时间:2022-02-12 11:07: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高校大学生树人教育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校大学生树人教育研究

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生作为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国家发展进步的希望,担负的责任与使命艰巨。对大学生的培养,新时代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对于大学生的德是摆在首位的,国家事业的继承者需要有德有才之人,无德无才之人难成大事,无德有才之人必成大害,因此高校教育必须将树人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当前的高校树人教育中,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意识形态教育、政治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对大学生培养优秀的品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树人教育也十分重要,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于国家共同价值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1]。而区域性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树人教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分析高校大学树人教育现状入手,找出大学生树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分析区域性传统文化在树人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进而提出高校大学生树人教育中运用区域性传统文化的方法途径,以达到用区域性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树人教育的目的。

一、高校大学生树人教育现状分析

教育重在树人,树人重在立德。从古至今,德都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尺。厚德载物、明德厚学,这些圣人古训都是将德摆在才之前,可以看出立德对于树人的重要性。青年成才,立德为先,对大学生的树人教育,在我国高校中历来是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高校开展树人教育的情况和成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校普遍重视与大学生普遍不关注的反差明显

毋庸置疑的是,高校对于大学生树人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很高。中央专门下发文件,强调要着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树人教育摆在首位。教育部制定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对于大学生树人教育的具体要求。调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的高校都是规定的课程,在大学生学分比重中还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2至5学分不等。但对大学生的调查来看,普遍存在对课程的应付甚至不在乎心态,70%的大学生表示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是取得学分,只有10%的大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2]。由此可以看出,中央、教育部门、高校普遍重视树人教育,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大学生表现出的漠视态度应当引起重视。

(二)大学生地域文化差异带来价值观念的差别

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地域分布复杂。从统计数据看,全国高校对于属地的招生比例一般在25%左右,最低的只有8%,最高的不超过50%。高校大学生地域来源的多样性,带来的是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域文化又造成了大学生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带来了便利,拉近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消除了地域文化造成的价值观念差异。但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仍然十分明显,不可能完全消除。价值观念的差别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同地域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高校大学生的树人教育属地认同较容易,异地的成效则会有所降低,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学生树人教育的效果因地域文化差异会出现成效各不相同的情况。

(三)大学生融入高校当地的社会环境较

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不论从生活习惯还是文化认同,对生长的环境都存在依赖。不同的区域性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十分明显,大学生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由于存在区域性传统文化的差异,导致大学生融入高校属地环境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大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对陌生环境适应较快,有的适应较慢,但区域性传统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容忽视。一般认为,文化对生活习性、行为习惯存在的影响很难改变,尽管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大的环境中有较多的相通相近,但区域性传统文化造成大学生融入高校属地社会环境较慢的问题依然存在[3]。

(四)狭隘的区域文化思维阻碍大学生的发展

区域性的传统文化中成长的人必然存在区域文化思维,具体来说,就是区域性传统文化形成各地特色的思维方式,比如东北人给人的印象是豪放,南方人给人的印象是细腻,等等。虽然这是外在表现,但反应出的是不同区域的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在中国,历来老乡观念都是根深蒂固,这一观念为拥有相同区域传统文化的人带来了交往沟通的便利。同时也要看到,这一观念是狭隘的文化观念的表现,拥有较重的老乡观念的人容易形成圈子,具有排外的特性,导致不同区域之间的人交流减少,甚至出现区域歧视,这都不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后的发展。

二、区域性传统文化对树人教育的作用

虽然区域性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价值观念不同、环境适应慢等,但区域性传统文化的对于树人教育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一)区域性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共同价值

广义来说,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区域性传统文化,只是其涵盖了中国疆域。共同的文化可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习性、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区域特色,以及独特的文化优势,学习区域性传统文化可以起到培育大学生树立共同价值的作用。大学生来到高校属地,主动了解适应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大学生群体拥有当地特色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同时,异地大学生带来的其它区域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本地大学生所吸取,进而促进不同区域的大学生树立起共同的价值。

(二)区域性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融入社会环境

适应生存环境相对容易,适应社会环境相对较难,难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的差异。大学生来到高校属地,较好的融入当地社会环境,学习适应当地传统文化是关键。从统计数据中发现,高校毕业生大约70%的会选择留在高校属地城市发展,对这部分大学生来说,融入当地的社会环境对自身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大学生主动学习和适应高校当地的传统文化,吸取当地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为今后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益处。研究来看,毕业后选择回原籍发展的大学生中,有80%的对高校当地的社会环境不能适应,最大的因素就是这部分大学生没有主动去适应高校属地的文化,很多表现出排斥的心理。

(三)区域性传统文化促进树人教育被大学生接受

区域性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同时对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德的作用也较为明显。从当前高校开展的树人教育的成效来看,普遍存在接受度不高、应付式学习多、实际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些与树人教育的开展方式不无关系。区域性传统文化在树立共同价值方面的优势,对增强树人教育的吸引力和接受度有较好的作用[4]。树人教育中运用区域性传统文化,可以起到引起价值观念共鸣的效果。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不可避免,但文化之间的排斥性还是相对较低,更多的表现为相通性[5]。将区域性传统文化运用到大学生树人教育中,不应当局限于高校属地之一隅,应当考虑运用全国各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吸收各地传统文化的精髓,主动抛弃糟粕文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6]。

三、运用区域性传统文化的高校大学生树人教育方法

高校大学生树人教育中运用区域性传统文化的方法区域性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树人教育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如何在大学生树人教育中更好的运用区域性传统文化,是摆在高校及教育部门面前的一大课题。通过分析归纳,可以采取以下几类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一)将区域性传统文化引入历史课程

传统文化来自于传承,传承则是历史进程的演变,历史课程对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是较好的方式。将区域性传统文化引入历史课程,从历史发展的方向为大学生提供传统文化的知识,能够促进大学生较快了解各地不同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高校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而促进大学生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环境,为今后自身的发展打下基础[7]。

(二)提炼区域性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间的相通性

区域性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与通行的传统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大学生树人教育中,文化认同的力量对培育大学生优秀的品德有重要作用[8]。在区域性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与通常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在大学生树人教育中注重将相通之处提炼并加以诠释,让大学生更好掌握区域性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较好的达到文化熏陶育人的目的。

(三)在高校成立区域性传统文化团体

区域性传统文化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各不相同,有的是以文艺的形式传承,有的是以风俗的形式传承。能够以具体形式得以传承的传统文化都是精髓的具体体现,应该得以发扬。在高校中,用这些具体形式的传统文化来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品行更具可行性。高校可以成立具有区域性代表的文艺活动团体、文化学术研究团体等,通过团体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区域性传统文化。

(四)组织大学生参加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区域传统文化传承最正宗、存在最广泛的地方是在民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全面的了解社会环境,吸取文化底蕴,丰富社会阅历。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区域性传统文化、融入当地社会环境,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高校可以从这一思路出发,发掘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实践活动,有选择的组织大学生参加,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品德培养也大有帮助。结语大学生对国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应当摆在教育的首位。在高校对大学生的树人教育中,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的教育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区域性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域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差异,同时与中华传统文化又一脉相承。区域性传统文化具有的精髓部分对培养大学生文艺修养、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查找当前高校树人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通过改革创新解决存在的问题,将区域性传统文化运用到大学生树人教育,有利于促进树人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睿智,董泽芳.弘扬优秀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创新[J].理论月刊,2017年第2期,p41-43+48

[2]韩鹏.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第8期,p313

[3]雷艳平.立德树人理念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7期,p412

[4]薛俊武,冯艳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p120-123

[5]陶霞.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智库时代,2017年第14期,p141-142

[6]孟敏.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p36-39

[7]许舒涵.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年第9期,p165-167

[8]周慧.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年第1期,p71-74

作者:王春丽 单位:莆田学院宣传部文明综合科

上一篇: 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研究 下一篇: 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