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分析

时间:2022-03-21 04:03: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高校学风建设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校学风建设分析

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高校在学风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动力不足,以及课堂纪律涣散、课外学习薄弱等。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在解决学风问题时如果仅从局部着手,往往事倍功半,效果有限。笔者根据自身从事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并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提出了着眼全局,系统化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系统化推进学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整体架构

在学风建设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学风问题影响因素复杂且相互缠扰。在解决学风问题时,笔者提出了系统谋划,统一认识,多措并举,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分工合作,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总体思路。按照上述思路,在学风建设中以严格管理为抓手,奖惩并行,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以教风促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班风带学风,以党风引学风,以先进助后进,通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能力解决学风问题。根据系统化推进学风建设的需要,笔者提出如下解决学风问题的整体构架(如图1):

二、科学制定学风建设目标和建设规划,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风建设的系列目标。一般近期目标可着眼于一年内有效解决现存的突出学风问题,初步建立和完善保障优良学风形成的机制体制。中期目标可确定为三年内形成制度完善、措施得力、长抓不懈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根据学风建设的需要,高校可系统梳理已有的规章制度,对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包括课堂纪律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晚自习制度、请假制度、考试制度和学籍管理、学风建设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包括班级、宿舍、学院等)评选办法、困难学生帮扶管理和奖励办法等。

三、建立和完善“五个机制”,保障学风建设的顺利开展

推进学风建设,总体上需要建立一种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机制,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分工合作。要把学风建设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育人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纳入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基础性的学风建设机制包括:

(一)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领导协调机制

首先,设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其次,建立责任分工机制,理顺各种关系,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合作,合理划分学校、学院、系三级教学单位的职责,保证学风建设责任到人,落实到岗。最后,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各部门充分沟通,避免政出多门,造成重复或无效活动过多,增加基层部门负担。

(二)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和完善宣传动员机制,在全校范围发动学风建设宣传,统一认识,加深了解。确保学校各层级、各部门能迅速投入学风建设活动中,广大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能真正动员起来参与学风建设活动。其次,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执行机制,确保学风的各项制度和要求能在各部门顺畅执行下去。最后,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问题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学风运行中的障碍和问题,确保学风建设持续运行。

(三)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监督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全面有效的服务机制,为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其次,建立财政投入机制,将学风建设所需投入列入预算,按时拨付。再次,建立学风建设监督机制,学校的监督管理部门要定期督导检查学风工作的落实情况。最后,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可以考虑建设教室打卡系统和视频监测系统。

(四)建立学风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建立学风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建立学风跟踪评价系统,每学期或学年通过抽样调查评估一次变化,发现新出现的问题,评估已有成效。其次,建立绩效评价机制,组织制定科学的学风建设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合理评价学风建设成效。制定教职工的学风考评标准,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晋职和晋级考核。最后,建立激励机制(或称动力机制)。建立学风建设的奖惩机制,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集体及时表彰,对于不负责的管理人员给予惩罚,以促进学风按既定目标和要求推进。

(五)建立后进学生警示和帮扶机制,促进学风全面好转

首先,建立和完善学生警示制度,对长期学风较差、成绩较差和行为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警示,以督促这些学生改正。其次,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学校(以班主任为主)和学生家长建立联系,明确家长应承担的责任,及时将学生情况告知家长,并通过家长督促学生克服自己的毛病,最终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再次,对问题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成立帮扶小组,对有问题的学生展开帮扶活动。对参与帮扶的学生,在学生奖助学金和荣誉称号评定中加分奖励,设立学风帮扶先进个人、学风进步奖、学风帮扶先进团队奖。

四、切实推动“五项”教学改革,为学风的持续转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厘清办学思路,使课程设置更优化,增加实践课程比重,降低课堂教学时数。把专业发展和学校优势、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改变目前千篇一律的学生培养方式,试行分类培养。根据学生意愿,提供更多的发展方向选择。

(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1.改革课堂管理方式,突出严格管理。首先是严格考勤,任课教师要关注每次课的学生出勤情况,并作好考勤记录,按要求及时上报学院教学办。建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将学生出勤和学习情况定期向班主任通报。通过严格管理,促使学生走进课堂。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课堂行为管理。对影响学生学习的随身物品如手机应加强管理。同时要求学生上课时携带本门课程课本和笔、记录本,上课时要作课堂听课记录,可以考虑将课堂笔记情况纳入总评成绩中的平时学习表现分。2.改革教学方式,向互动式、参与式教学转变。学生来到教室的同时,也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鼓励教师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入讨论式、案例式和模拟式等教学互动较多、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来,既留住学生的人,也留住学生的心。3.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参与课堂教学管理,让学生客观地给教师评价,督促教师不断克服问题。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等现有制度的作用,将随机抽查、听课、评课等结合起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4.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师听课、教学观摩、外出进修和交流学习,以及开展课堂教学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开阔教学视野,提高课堂设计和课堂控制能力。创设教师交流机制。通过教师演讲比赛、辩论赛、学术沙龙、教师论坛等形式,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交流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及学生管理能力。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鉴于目前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形式化严重,积极性不高,建议先开展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准确定位培训需求,围绕需求开展更加实用,与教学实践和问题紧密结合的培训。

(三)推动考试制度改革

首先,改变考核方式。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考核方式,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考试应有所不同,在制度上给师生一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可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闭卷或开卷的形式。具体可实行笔试、口试或网考等等。最后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则可采取由平时成绩、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机制。其次,改革考试内容。考试之目的在于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命题时也要围绕这一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地避免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前突击的不正常现象。再次,完善督考机制。考试管理的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督促监考人员尽职尽责,严惩监考过程中的失职行为。同时,要加强对监考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其防范作弊的技能。最后,严格处理违纪学生。对于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万不可迁就,要使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让学校的规章制度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推动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改革,完善“五大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风的根本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开展“五大教育”,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了解专业培养了要求,明确大学期间的行为准则,培养学习兴趣,端正考试态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首先,加强专业入学教育。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培养需求,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学校应该建立平台机制能够让学生从各方面完善自己的能力,新生从入学时就应该让她们对大学的各个方面认识有所认知。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专业入学教育,主要以专业介绍的形式开展,形式相对单一,缺乏体验式和交流式的专业入学教育。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新生与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在校学生的交流互动等形式,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其次,加强校纪校规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其中尤其要加强考风考纪教育,让学生端正考试态度,树立诚信考试,作弊可耻的观念。再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以将来的就业规划为指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从就业目标倒推每一学年和学期的具体目标;让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有必要的了解。其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拓宽就业视野,培养创业能力。最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采用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如参观社会场所,请社会人士作励志教育等。作好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

(五)推动学生管理方式改革,形成学生综合式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学风建设。首先,构建班主任、党支部、学生会和班委、辅导员多方合作的机制,相互加强联络,信息畅通。其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由粗放式指导向精细化、常态化指导转变。学生在入学时即分配相应导师负责指导,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行充分指导。本科生导师也可组成导师小组,由专业老师、辅导员和高年级优秀学生共同组成。最后,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通过学生会、团委、学生社团和自管会等学生组织,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总之,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在推进学风建设中,高校必须系统化推进并长期持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风不断好转,并最终形成良好学风,培养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婷.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陈红英,李晓.学生党员带动高校学风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143-144.

[3]吴燕,陈德铭.系统论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06-107.

[4]刘江华.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构建良好学风的实践与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16-17.

[5]杨涛.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5(Z1):65-67.

[6]甘寿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9(06):108-113.

作者:李德波 严明杰 王金梅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上一篇: 公路隔离带绿化施工要点 下一篇: 高职体育探究式教学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