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探究

时间:2022-04-02 09:19: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探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探究

无形资产是高校一项宝贵的办学资源,也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一所高校拥有的无形资产,比如:校名校誉、专业排名、师资力量、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一流学科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高低,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现阶段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校作为生产、创造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的重要场所,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成为国家对高校管理提出的迫切要求。高校有义务有责任管理好利用好自身无形资产,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我国更快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分类与特征

无形资产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健全管理制度。国内相关研究也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其内涵不断丰富,特点也在不断变化。2012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财产权利。由此,高校无形资产主要包含知识产权、校名、学校标识、校誉、特许权、人力资源等。依据无形资产的定义和性质,高校无形资产可划分为:1.技术成果类:如高校持有的专有技术、专利权、著作权等;2.学校标识类:如高校的校名、网络域名、学校形象标识等;3.学校声誉类:高校声誉、学术水平、专业排名、一流学科、社会认可度、校友层次等;4.政府许可类:如土地使用权、学位授予权、自主招生权、985工程、211工程等;5.人才资源类:如学校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管理人员水平等;6.电子信息类:如电子期刊、数据库、软件、信息化系统产生的数据、教学科研管理数据等。从外延上还应包含校园文化建设和政策社会关系等方面。高校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具有非实体性、独创性、投资主体多元化、高附加值、不确定性、价值扩散性、时效性、可交易性等特征。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

(一)无形资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高校普遍比较重视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如资金使用以及房产、仪器设备、家具购置使用处置等管理较为严格规范。但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高校显得不够重视,如在校名、标识、学校简称使用方面,就曾出现过某些高校简称被不良商家注册的现象,尤其是某些民办高校利用某些高校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给高校带来了不良影响。其次,高校对无形资产管理分工责任不明确,或有分工但对具体工作内容模糊不清,加之无形资产观念淡薄,各相关管理部门错误的认为无形资产管理与己无关,导致无形资产从取得、使用、转让及投资等各环节疏于监管。此外,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制定无形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整体管理规划,造成了教师侧重课题研究,忽视科技成果转化的局面。比如教师取得的专利权、著作权等除用于教师职称评聘、课题申请、奖项申报外,一般都被束之高阁,后续的成果转化往往无人关心。

(二)管理职责有待明确,管理制度有待细化

随着国家层面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视,各高校也逐渐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一般都制定了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对学校无形资产根据性质进行了归口分工管理,比如:部分高校将科技成果相关的专利权、著作权归口科技处;校名、校誉归口校办;部分著作权又分别归口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归口管理部门尚未建立起具体的管理细则,未形成制度体系。此外,普遍缺乏相关的专业管理人才,因此高校大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模式。

(三)无形资产评估和核算不规范,资产账目失真

由于无形资产具有不确定性,尤其是技术成果类无形资产很难预测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在取得后高校也无专人负责后续的价值评估和资产上账工作,部分高校没有通盘考虑和汇总入账,即使部分高校已经入账,也只能将技术成果类无形资产以名义价值入账,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资产价值,造成财务信息失真。

(四)高校无形资产存在流失隐患

长期以来,高校对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没有效利用其价值,往往被他人或企业占有或使用,造成了资产的浪费和流失。一是由于高校管理监督缺位,导致的职务发明成果被发明人占有;二是一些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不注意进行知识产权授权申请;三是科技协作中高校无形资产被合作企业低价或无偿占有。四是由于无形资产未进行评估或评估不准确导致的流失;五是高校教师调动或学生毕业离校造成的成果被带走而流失。另外有些技术成果类资产由于有时效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被新的技术代替而失去利用价值,造成了无形资产的隐性浪费。

(五)高校无形资产利用率较低

高校无形资产利用率较低,主要表现在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根据教育部的《2013-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以专利权为例,部属高校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和出售数量成逐年攀升态势,但总体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科技成果的低转化率已成为制约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部分科研人员创造科技成果的目的单纯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完成后往往被束之高阁;二是高校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指导不够、资金支持不足;三是高校教师缺乏市场意识与社会效益意识,对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四是部分科技成果属于科技前沿研究,难以适应当前市场需要,加之科技成果转化程序较为复杂且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导致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

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一)强化无形资产观念,增强管理意识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是高校办学不可或缺的资源,对提高高校竞争力作用日益突出。因此高校应该从根本上增强无形资产意识,从创造、利用、转化、管理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切实提高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无形资产知识宣传,引导广大师生和管理人员增强保护无形资产的自觉性,维护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二)建立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的管理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构建无形资产管理体系。二是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办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实施细则。建立起以无形资产管理办法为基础,以归口管理实施细则为补充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从而达到归口分工职责明确、工作有章可循,实现对高校无形资产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三是优化简化无形资产工作流程,提升归口部门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在技术成果的申报、评估、备案、转让工作中,响应国家最新政策要求,提高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价值核算量化体系

一要结合实际建立无形资产核算制度,明确无形资产价值核算的程序和要求。二要规范核算方式方法。明确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凡属于上文所述的各类无形资产均应计价入账。明确无形资产的确认、计价、账务处理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摊销。无形资产使用、处置时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三要完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全面清查学校无形资产,并分类建立台账。运用正确的核算方法,在财务账上实时反映高校无形资产情况。四要适时采用价值评估方式确定资产价值。制定价值评估程序和要求,相关部门做好资产评估机构的资质遴选,选用合适的评估机构科学评判无形资产的价值。

(四)提高无形资产保护意识,避免资产流失

当前,企业打着高校名义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应当重视和加强无形资产保护工作。首先,对于侵害学校无形资产的行为,高校应果断采取法律途径维护学校合法权益。比如2004年某大学就曾对某公司开发名的房产项目中使用其学校简称提起诉讼。其次,高校应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服务管理力度。通过签订成果保密协议,避免人员变动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通过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审核避免将职务性科技成果转变为非职务性科技成果;通过对技术转让合同的全过程管理防止损害高校的合法权益。再次,对于学校名称标识类无形资产,高校可以申请商标注册,从而达到保护学校无形资产的目的。部分高校已启动了相关工作,比如,某大学在43个大类上注册了学校简称,在4个大类上注册学校名称。

(五)采取多项措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一是通过设立成果转化领导机构,统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科技成果的保护、宣传推广、转移转化、沟通协调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为成果转化铺路搭桥。二是建立成果转化展示和交易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畅通高校与企业信息渠道,建立高校与市场联系,消除以往高校无法向企业推荐持有的科技成果,而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技术成果的障碍。三是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与企业合作,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与共赢发展。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奖励制度,提高科研人员市场意识。高校可遵照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等相关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成果转化奖励办法,激励教师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五是发挥高校资产管理公司(产业办公室)等优势,对接市场,促进成果转化。

四、管理探索与实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历来比较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机构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从学校、归口部门、学院(部门)到个人,层层落实责任,增强无形资产管理观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组织机构建设方面

一是成立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资产管理工作,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资产监管;二是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日常工作由科学技术处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落实。

(二)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

及时制定完善制度,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首先,2015年国家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前,学校就已启动《无形资产管理办法》的调研工作,并于2016年初颁布了学校《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试行)》,保证了无形资产管理有法可依。办法实施以来,无形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不断细化工作内容,明确了工作职责,有效提高了无形资产管理意识。

(三)具体管理措施和成效

1.建立信息化平台,完善资产数据库第一,学校通过优化梳理工作流程,在OA系统建立了一体化资产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各类无形资产的集中管理,一方面为使用人采购验收登记无形资产(如:软件、数据库、电子数据等)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将无形资产管理落实到使用人。第二,以2016年财政部组织的资产清查为契机,对学校无形资产进行了全面核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无形资产台账,做好了基础数据采集。2.健全无形资产会计科目,加强核算管理2016年,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结合学校资产清查工作实际,学校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建立了无形资产会计科目,改变了以往将无形资产列入固定资产科目的核算方式。3.科技成果数量质量大幅提升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学校科技处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收入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6、2018年两次修订《科技成果管理办法》。据学校科技处统计,我校2017年获得国家级奖6项,高校排名第7;论文总数突破2000篇,TOP论文突破200篇;专利授权突破400项。以专利权为例,申请和授权数量连年攀升。4.简化流程,提高服务首先,实施了更加灵活的科技成果定价方式,比如低于100万的项目可以采取协议定价;第二,学校国资处定期组织招标遴选确定4-6家具有相关资质的评估机构,对需要进行评估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只需从中选择合适的机构即可;第三,简化了科技成果转化及评估备案流程,各环节均可由科技处和国资处协助相关老师完成。5.实施奖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学校将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个人所占比例提高到了70%及以上,激发教师成果转化积极性。6.加强成果保护,避免成果浪费与流失通过专利申请、实施资料存档、与离职人员签订成果权属及保护协议等措施,加强学校科技成果保护。7.发挥行业院校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能源重大需求为己任,依托石油行业,不断加强与石油石化能源企业的科研合作。根据Scopus提供的数据,学校在2015、2016年的“中国高校企业合作论文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列第一。

五、结束语

2017年11月20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高校无形资产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国有资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比例,因此高校应主动提高认识,做好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促使其发挥出应有价值,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宏.对高校无形资产保护策略的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8).

[2]姚金菊.高校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J].中国高等教育,2013(01).

[3]王希文,王晶昕,程雯蔚.高校无形资产的来源、特征及管理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4(05).

[4]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Z].[财教2012]488号.

[5]程彩君.高校无形资产构成及管理现状分析[J].会计之友,2012(13).

[6]翟天任.基于协同理论视角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

作者:刘扬国 程冬梅 陈义陆 王力清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上一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析 下一篇: 高校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