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4-09 09:59: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心电图教学改革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心电图教学改革探讨

心电图诊断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应为每一位医学生所掌握。但是,在以往的诊断学教学中,医学生往往因为心电图学习难度大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使得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最终导致相当部分的医学生经过学习后仍不能掌握心电图判读的方法,而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指导思想,内涵广泛。其基石和前提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充分认知[1-3]。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针对心电图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现象,我们教学小组通过对2015级医学本科生中进行抽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学生在学习心电图过程中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欠佳的问题,而且普遍认为心电图知识学习难度较大且抽象难懂等。对此,我们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心电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知识点综合性强

心电图知识常涉及到基础医学阶段的解剖、电生理知识,甚至涉及到高中物理知识,知识综合且记忆年代久远;在讲授时讲者对内容非常熟悉,节奏较快,但作为听者需要调动很久之前的知识储备,进行知识整合、建构,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需要时间;当听者的学习节奏跟不上讲者的讲授节奏时,听课效果就会下降。这一点可以从学生在大课时的课堂反应看出,一般是前半节课互动良好,越接近课程尾声互动越差,在第6~8学时,课堂基本鸦雀无声。

1.2讲解抽象

从学生提出的增加影像学资料及实体模型的建议来看,学生应当是希望授课内容更加形象化。反思之前的授课内容,当涉及心脏解剖、心电向量环等空间概念时,教师多以口述进行描述,其形象存在于想象之中;但学生因为知识掌握不熟练,缺乏立体空间概念,难以想象心脏的立体空间结构、心脏与身体的位置关系以及心电向量在额面、横断面的投影,从而越听越糊涂,听课效果差。

1.3心电向量相关知识讲解不透彻

既往全国统编《诊断学》教材对心电向量相关知识涉及很少,新版教材将其略去。但是,由问卷结果可知,学生非常希望详细阐述心电向量相关知识,从而可以深刻理解心电图产生机制,最终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心电图知识;文献中也指出是否掌握心电图原理是影响心电图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4]。

1.4知识点数量庞大

心电图教学包含在诊断学中,安排在由基础医学转到临床医学的第一学期,此时的学生处在学习临床基本知识、“呀呀学语”阶段,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数目庞大,这时再加入心电图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强弩之末,普遍存在“不愿背、背不过”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记忆,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5分析心电图实例时没有路径

当学生历经千辛万苦记住各种心电图机制、知识点后,拿到一份实际的心电图,仍然感觉无从下手,千百个知识点不知从何用起。这一点给学生带来非常消极的心理影响,挫败感会使学习带来的大脑奖赏效果消失[5],这种不自信的建立会削弱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主动性;文献中也有提到正确的阅图习惯是心电图学习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4]。

2心电图教学改革过程

2.1调整了课程安排,放慢授课节奏

针对“知识点综合性强”这一问题,我们调整了课程安排:在讲解心电图产生机制时节奏放慢,比如在讲解心电向量在各个导联投影时,从之前只讲解一个导联,调整为讲解1~2个导联后,与学生互动一起分析其他导联;在联系到既往解剖学知识、医学物理学知识等多种基础医学知识时,放慢授课节奏,确保充分唤起学生对既往知识的回忆,并预留充分时间供学生自觉完成知识的整合、建构。

2.2增加了实体模型和影像资料,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针对“讲解抽象”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实体模型和影像资料:如在讲述心肌梗死时运用心脏解剖结构及血管分布实体模型,在讲述心电向量时,将之前的立方体心电向量环模式图更换为包含人体结构、立体感更强的心电向量模式图,用直观的图形代替繁琐抽象的语言描述。

2.3拓展了心电向量相关知识

针对大课中“心电向量相关知识讲解不透彻”这一问题,我们在见习课中拓展了心电向量相关知识,为学生详细讲述心电向量、心电向量环产生机理,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心电图的产生机制,从而对后期的综合运用起到积极作用。

2.4采用多样化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针对“知识点数量庞大”,难以记忆这一困难,我们对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归纳,采用多样化形式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整理好后,带教教师根据内容,将流行歌曲元素引入课堂,创作5小段歌曲和1首完整歌曲,统称为《心电图之歌》,并在教学现场以吉他伴奏当堂演绎。

2.5规范心电图分析路径

针对“分析心电图实例时没有路径”这一困难,我们为学生规范了心电图分析路径,包括将教材中关于心电图定量、定性分析的简短话语[6]与RolandX.Stroo-bandt“心电图读图十七步”[7]相结合,制定出心电图分析路径介绍给学生,指导学生按照十七步逐步分析,既知晓如何着手,又防止重要知识点遗漏,增加心电图诊断的正确性和全面性[8]。

3教学效果

将以上改进措施应用到见习课后,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机制化、形象化、逻辑化的知识讲解使大多数学生解决了大课后遗留的难点、疑点问题。配合知识点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59.76%)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大多数学生(86.59%)认为歌曲调动了课堂气氛,使学习变得不枯燥(如图1所示);有74.39%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理解了“心电图读图十七步”(如图2所示),并有78.05%的学生认为“心电图读图十七步”教会了如何按步骤分析心电图(如图3所示),47.56%的学生认为“心电图读图十七步”对心电图学习很有帮助。在课程结束时的心电图随堂测评中,共7张临床心电图,每一张图的主要诊断准确性及次要诊断全面性均达到50%以上。

4总结和结论

此次教学措施改革,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在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心电图部分“知识点综合性强”,我们通过分析后,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中调整授课节奏,等待学生进行旧知识提取,与新知识融合,最终搭建新的知识框架,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2],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很多学者都有研究,认为形象记忆可以简化繁琐的文字记忆,可以很好地帮助概念化理解并加深记忆[9-12]。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形象化的实体模型及影像资料,解决了学生反映的“讲解抽象”这一问题,使授课效果大大提高。心电向量在心电图学习中的作用多有争议,但多数学者还是认为心电向量知识的讲解,可以将心电图知识机制化、逻辑化,有利于学生深度掌握并灵活运用心电图[9-10,13-15]。加之学生反映大课中“心电向量相关知识讲解不透彻”,我们在这方面拓展了相关知识,从机制上讲解心电图,加强了心电图学习的逻辑性,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度掌握和运用心电图,而且增加了学习心电图的趣味性。学生反映心电图部分“知识点数量庞大”,难以记忆。我们不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而且由有音乐特长的教师写成歌曲现场演绎,用音乐和场景冲击学生的记忆脑区,以利于学生的联想记忆。新颖的形式以及多个脑区的协同记忆增强了记忆效果,使记忆变得容易、有趣。根据“分析心电图实例时没有路径”这一问题设计的心电图分析十七步,使学生在学习并熟练相关知识后,可以独立、准确地分析出一份心电图,带给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对学生最好的心理奖励,有利于建立“自信”,这种“自信”又会增加学生学习、钻研心电图的兴趣和动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逐步提升[5]。教育的高级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此次教学措施的改革,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使大多数学生愿意继续学习心电图,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因此,只有正确认识教育主体的客观规律,找到教育主体的客观问题,遵循客观规律解决问题,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虽然通过教学改革较好地提高了心电图教学效果,但还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比如:进一步增加见习课上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大课讲授与见习课练习统筹安排,大课知识讲授一步到位,见习课以实战演练为主,大课、小课和谐统一,以不断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新忠.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Z2):50-52

[2]李爽,陈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理与实践指南[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37-44

[3]魏屹晗,杨秀珍,孙雨霞,等.“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4):371-374

[4]陈瑜,张波,周敬群,等.医学本科生心电图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10(16):2143-2145

[5]杨子鹿.自我参照加工影响奖赏效应:注意的调节作用.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中国心理学会,2015:3

[6]陈文斌,潘祥林.诊断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

作者:焦杨 王卫利 范博渊 薛嘉虹 高登峰 何爱丽 马肖容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学系

上一篇: 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教学研究 下一篇: 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