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30 09:27: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高校中外建筑史教学改革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一)教学目标定位
多年来高校开展建筑、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教学,都是以培养学生成为高级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教学目标,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建设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专业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新增的建设项目策划、企业经营管理、房地产开发等岗位,也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传统《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中更多是对中外建筑古今演变历程、建筑特征及流派等基础知识进行教授,同时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中外建筑史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了解和把握。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上述提到课程教学目标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需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十分有限,然而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接触很多知识,因此新时期开展中外建筑史教学,应当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2]。
(二)教学内容修订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通常情况下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教学大纲作为参照依据,教材则为载体。当前高校开展中外建筑史教学在教材方面也多向权威教材看齐,除了导致权威教材竞争加剧以外,在原创性方面也有待深入探究。在互联网时代,相关中外建筑史课程理论和案例不断丰富,为体现出与时俱进,也需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传统教学方式所导致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情况,究其原因多认为是理论知识太过于枯燥,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实在中外建筑史课程中涉及的纯理论知识内容比较少,并且很多理论都是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因此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相关案例太过于简单,案例也不够生动。
(三)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在开展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时,在教学方法使用上也要凸显出兴趣和能力培养,通过激发学生建筑体验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建筑关系多元性、现实性,教师也要借助网络不断拓宽学生视野,接触更多的中外建筑,并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升华认识和提高能力。此外,在互联网时代,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出现及其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也对中外建筑史教学造成一定冲击。尽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也强调对学生兴趣和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受到教学任务繁重、课程教学进度等因素影响,并且实际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学生对各项知识点识记和理解,最终也导致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严重不足[3]。
二、现阶段高校中外建筑史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从当前高校中外建筑史教学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虽然中外建筑史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有很多,但是受到课时数量的影响,使得教师很难就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只着重对中外不同时期典型建筑案例进行讲述,这在无形中也会让学生形成认知偏差,觉得该项课程不够重要。同时在实际教学时,也多用PPT课件进行授课,学生缺乏亲身体验,无法感受到建筑魅力。(2)重理论、轻实践。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主要体现为“复合型”“实用型”,但是高校开展教学时存在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情况,还需要对课时分配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促使学生理论和实践协调发展。(3)课程考核不科学,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是通过笔试方式考核学生对中外建筑史课程知识内容掌握情况。该种教学评价方式在当今教学中也需要进行改革创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除了考试成绩以外,还需要将实践操作、学习态度等内容融入到其中,以此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综合发展[4]。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中外建筑史教学改革思考
(一)将“兴趣和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兴趣和能力”培养作为所有学科教学最为基本的要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中外建筑史学习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针对互联网在线课程,还是学校课堂教学,也都需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中外建筑史学习兴趣和能力,也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向学生布置研究课题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学术研究活动当中,甚至是借助建筑知识竞赛或者建筑论坛,让学生在这些平台中充分感受中外建筑史知识内容,也让学生可以自由自在进行思考和讨论。除此之外,针对中外建筑史教学中涉及的重难点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更多实用性强和极具参考价值的信息资料,不仅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延伸拓展,还能够发挥提升教学效果作用[5]。
(二)根据网络资源和地方建筑文化汇编新教材
权威中外建筑史教材在高校专业教育中进行应用,不仅会对学科创新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导致最终人才培养出现“同质化”现象。然而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即人才多样性。为达到这一人才培养效果,就需要高校及教师坚持与时俱进,结合网络资源和地方历史建筑文化对新教材进行汇编。由于教材汇编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各大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组建专家队伍,通过人才市场需求调研、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料及当地历史建筑文化,编制出极具学校和地域特色的中外建筑史教辅资料,使其充分发挥出多样性人才培养作用。
(三)注重实践和创新,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途径
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和轻实践情况,需要教师对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数量进行调整和优化,促使两者实现协调发展。在具体课时数量上教师也要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需求加以确定,针对存在的教学基地数量不足问题,则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如微课,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知识内容学习。与此同时,在中外建筑史理论创新方面,短时期内很难实现,而加强实践教学创新可行性更高,通过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教学资源整合力度、制定详细实践教学计划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在中外建筑史教学考核方面,教师也要转变传统单一考核方式,在遵循教育教学形势要求和现代化人才培养规律前提下,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考核目标,推动学科专业持续发展[5-6]。
四、结语
笔者对互联网时代高校中外建筑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主要是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中外建筑史教学改革要求展开,并对当前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重理论、轻实践和课程考核不科学等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也提出几点行之有效改革策略,通过将“兴趣和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根据网络资源和地方建筑文化汇编新教材和注重实践和创新,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途径措施应用,可以促使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也推动学生获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粉英.高职院校“中外建筑史”课程协同教学探索[J].科教导刊,2017(25):74.
[2]崔瑞,刘磊.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学园,2013(31):64.
[3]赵蕊,张远兵,姚祎.互联网时代高校中外建筑史教学改革思考[J].山西建筑,2018(25):219.
[4]黄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1):169.
[5]薛培培.创新创业驱动下建筑装饰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应用信息化教学初探———以中外建筑史为例[J].科学与信息化,2018(2):131.
作者简介:王琰(1985.10—),女,汉族,河南济源人,助教,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于皓皓(1987.6—),男,汉族,河南济源人,助教,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