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5 05:01: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音乐教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前言
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杜鸣心教授在为马辉的著作《歌曲写作教程》作序时说:“中国的音乐教育是不平衡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培养了一批业务尖子,他们在国际比赛中名列前茅,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但是人民普遍的音乐素养还有待提高。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的高低,其音乐文化的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提高我国人民的音乐素养,不能仅依靠各音乐院校的有限培养,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全国普通中、小学的音乐师资水平,以求得我国音乐教育的普遍提高”。
二、对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思考
以琼台师范学院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为例。五年一贯制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小学音乐教师。生源是初中毕业生,文化程度、音乐素养、音乐技能等客观基础决定了专业录取基准低。师范学院的任课教师多来自于国内音乐院校本、硕传统的音乐教育体系,继承了历史形成的固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内容及思维模式,对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师范性”与“专业性”缺乏深入思考和认知。例如:声乐课程,不一定要追求演唱歌剧咏叹调;钢琴课程,不一定要强求弹奏“849”及以上程度的钢琴作品。反之,将“599”程度的作品弹出“849”程度的技能、技巧与艺术表现力,从而不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自信,提高对音乐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还应该是对音乐教育的热爱和适合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能力。
三、提高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实践
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深化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重点突出“师范性”的培养,专业课程重点突出“专业性”的培养。由于历史形成的惯性思维,常常把教育理论、教育技能与音乐技能对立面地看待,似乎强调“师范性”就忽视“专业性”,而重视“专业性”就淡化“师范性”,其实两者是统一的有机体。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由于生源专业基础、学制等客观条件,技能课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专业程度,不同学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集体大课、小组课。在高职教育阶段,即第一、二学年采取集体大课,是针对专业技能零起点学生,教学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根据专业程度、学程进度,进阶式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小组课,例如学生考试,不管是期末考试,还是毕业、应聘工作考试,都是以独唱形式展现,小组课不仅体现客观、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进入小组课是高专教育的第一学年,即入学的第三年,专业技能课由必修到限选,即“一主二辅”捆绑式的特色教学模式。即学生在主修小组课的情况下,还可辅修两门技能大课。例如,学生在经过客观分析自己专业发展优势后选择《声乐》为主修的同时,还可以辅修《器乐》和《舞蹈》,直至毕业。进入小组课,主修课师、生间采取“双选”,即学生自主选择主修任课教师,被选教师也视情况选择学生。深化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打破知识壁垒,师资间建立横向教学团队。例如《计算机》课,需要加入音乐教育学生需要的PPT、微课制作的内容,甚至加入电脑音乐制作的内容。21世纪早期,技术成为重新界定音乐教育教学法的另一种存在。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练习、模拟等;熟悉文本、音频和视频格式资源;了解由新技术形成的新型乐器潜在的价值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践和艺术实践。教育实践包括分段进行的教育见习、实习,提高学生上岗能力;艺术实践包括各级别赛事、演出,还包括以童声合唱作品为主的合唱团,创造学生职业体验、经验积累窗口。教学质量监督环节,是检验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口试、现场测试、实操等多种形式。评分机制保证分数的公开、公正原则。例如专业考试具体实施,据专业考试评分标准,新生入校需要转业摸底,除书面专业程度比例报告;申报主修的同学,在前一学期期末考试前提交申请表,继公开、公正考核后,够录取分数线才可以录取;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留底,并对教学质量跟踪,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特色的探索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对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提出的挑战。切实有效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探索如下:“说”的能力:对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尤其在方言比较严重的地域,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教师口语》课尤为重要;专业任选课程模块的《台词》课,包括普通话、朗诵、主持、对外活动策划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说”的能力形成辐射性拓展。“写”的能力: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开设《汉字与书写》《三笔一画》《现代汉语知识》《应用写作》。“弹”的能力:专业课程模块必修阶段的《钢琴基础》,限选阶段的《钢琴与伴奏》,任选课程模块的《自弹自唱》。“唱”的能力:专业课程模块必修阶段的《声乐基础》,限选阶段的《声乐》。“跳”的能力:专业课程模块必修阶段的《舞蹈基础》,限选阶段的《舞蹈》,任选课程《儿童舞蹈创编》。“画”的能力: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美术》《简笔画》。“合唱指挥”的能力:专业课程模块必修《合唱与指挥》,实践模块合唱团。科学、有序的课程设置为实现说、写、弹、唱、跳、画、合唱指挥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每学期课外教育实践、艺术实践活动为复合型人才提供锻炼平台,落实学以致用。
五、先进教法与学业评估
(一)主修课
由于主修课(声、舞、器)是技能课,技能课教学受生源年龄、专业基础等因素影响。例如,高职高专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学舞蹈要比高中毕业生条件要好一些。主修课教学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还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丝丝入扣的贴合上。
(二)《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整合课,关系到教师资格证考试、上岗等
该课教学法的科学性,不仅建立在国际、国内教学、学术前沿,还要严把质量关。例如:《奥尔夫教学法》是以说儿歌、肢体拍打、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形式展现,培养少年儿童乐感、节奏感和内在听觉,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和对音乐的热爱。质量关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例如作业是线上完成,实操是线下考核。驱动学生自我评估。例如:“相册”和学生日志,其中只有每学期的考试成绩,还是有丰富多彩的“掠影”作为个人成长记录,可以驱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综上所述:从表面上看,教少年儿童唱歌似乎是一种浅显的活动:确定音高、速度、节奏,孩子们唱了以后纠正个别错误,强调音乐情绪就算会了。然而,教唱一首歌只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冰山一角,它仅仅是音乐教育事业的外在部分。在这所谓浅显的背后有隐含的教育学、心理学,有社会学性质的历史、传统,有与文学、地理息息相关的渊源,有曲式、合唱指挥……综合素质是基础,师范性是必备,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是目标。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理念,提高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无缝贴合社会对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索。
【作者简介】王丽英(1973-),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马辉.歌曲写作教程[J].华乐出版社,1996.
[2]孙飞飞.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C].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3]张素霞.高职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J].黄河之声,2017(12):27.
[4]张教华.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17(Z7):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