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6 08:56: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中职学生德育课教学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用学生实际“活”化学生兴趣
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总给人感觉:抽象、空洞、无味,加上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差,德育课上经常出现“一片倒”、走神现象,严重影响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在课上把头“抬”起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这就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用学生的实际来“活”化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就能被激发,学生的学习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哲学与人生》中“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观点的讲解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死掉,只让他一个人活着;但他又想吃烧饼,于是就留下一个卖烧饼的;他又觉得太寂寞,就留下他的老婆,而他们都要穿衣服,就留下卖布的和裁缝……最后,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讲完这一个故事,让学生讨论:“个人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社会能不能离开个人?”学生们高兴地讨论起来,从中得出结论:“人是社会的人,人离不开社会。人一旦离开社会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活”化学生的兴趣,比老师照本宣科、简单说教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就更好。又如在讲到《哲学与人生》“物质世界是客观的”中有关“意识”内容时,笔者向学生讲了发生在我们科系的一件趣事:有一次,在我们科系进行肺结核检测皮试,有一个男生很害怕打针,轮到他打的时候,他拼命地喊着“疼啊!疼啊!”旁边的一个同学说了一句:不能说“疼”,要说“痒”。这个同学随即就大喊“痒啊,痒啊”。我一说完,学生一下子就哄堂大笑。我顺势抛出问题:“‘疼’或‘痒’都是感觉,哪一个是对‘皮试’的正确反映?为什么?”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学生兴致很高涨的情形下引导学生分析:“同学进行皮试”这是事实,即客观事物,“疼”或“痒”是“皮试”这一客观事物在同学脑中的反映,是意识,“疼”是对“皮试”的正确反映,是一个正确的意识,而“痒”是对“皮试”错误的反映,是错误的意识。老师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课堂,学生们感到特别有趣,就成了学生学习的助推剂。
二、用学生实际“活”化教材基础知识
德育课学习的理论是非常丰富深刻的,然而它在学生面前却不是以实际的、生动的、具体事实形态出现的,而是以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的形式出现的。因此,较难掌握这样丰富深刻的科学理论,架构教材与生活的桥梁。通过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来“活”化教材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如在“货币的职能”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向学生讲了这样一个事例。暑假的一天,学生张某花了2000元买了一部手机,首付800元,余款1200元分12个月付清。还去超市逛了,看到货架上摆了一款“辣条”,“辣条”的价格是5元,于是花10元买了2包“辣条”,满足地回家了。我边讲边写下了2000元、800元、1200元、5元、10元五个数字。学生一听手机和“辣条”就兴奋起来了,因为他们都干过这些事。用这些学生熟悉的事例容易点燃学生的兴奋点,于是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对于货币的职能的教学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学生参与进来,课堂的气氛被调动了,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三、用学生实际“活”化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德育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完善知识结构,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这一框的教学时,笔者播放了我校开展校园废品回收活动的视频《一张废纸的旅程》。这项活动是我校为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构建校园新气象,同时也为鼓励大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校团委开展的活动。这项活动学生们都参与了。看了视频后,他们围绕“这项活动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纷纷表示要在生活中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让地球生态变得更好。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提升。又如,笔者在教学“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内容时,问:“同学们,你们买鞋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因为学生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穿校服,唯一能比的就是鞋子,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我的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踊跃大胆地发言:“现在很多人都穿名牌,我不穿名牌容易被人瞧不起”;“我只相信名牌,名牌美观舒适”;“穿衣戴帽要体现个人魅力,款式新颖最重要”;“只要质量好、价格合理,我不在乎什么牌子”……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大胆地说出心里话,在此基础上老师抛出“怎样评价她们的消费心理?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正确的消费观”就水到渠成了,这样效果好。用这样的鲜活案例来讲解,可以缩短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增强学生学好德育的信心,可以帮助学生解开思想上的扣子,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四、用学生实际“活”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德育》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从职业学生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样既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如在讲到“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笔者让学生分组互相模拟一份劳动合同,要求学生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协商一致的原则和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原则进行模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了劳动合同的条款、原则和阶段,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还有,在进行“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中有关“市场经济的规则”的教学时,笔者举了“网络购物”的事例。网络购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直接触摸到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对网络购物也必须遵守自愿交易、平等竞争、诚实信用等原则的理解不难,也培养了学生网络购物的实践能力。这些事例或相关材料在课堂上的引用,解决了书本理论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难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化德育课教学,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收集生活资源
教师平时就必须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收集学生生活资源并把它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活”起来。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
2.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经历是一种财富”,学生亲身经历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因此应该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多思考,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多实践。
3.找准理论与实际的联结点
德育课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要运用材料来说明观点,用观点统帅材料。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讲究形式,泛泛而谈或把理论与实际割裂开来。只有找到教材理论的关键所在,找到二者的最佳联结点,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4.教法多样化
教师可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理论与生活的更好结合。如师生对话,小报,学生表演等,这些都是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好形式,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总之,用中职学生实际“活”化课堂,是增强中职德育课堂实效的活力所在,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只有扎根于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停地探索与积累,才能完善自己的教学,完善自己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蒋国民,郑友民.构建生活化课堂,彰显新课程理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10).
[2]朱文臣.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参考,2019(1).
[3]李凤君.略谈2009年广东、江苏、海南高考试题对新课改的引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11).
作者:袁丽金 单位:福建省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