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0:13: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校语文学科组在“深度学习·思维课堂”区域教学改革背景下,结合集团学导课堂“以学定教,循学而导”核心理念,致力于探索分层作业设计的可操作性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先学后导——基于归纳语文经验的实践式分层作业
“先学后导”理念非常重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预习作业的设计,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试误、解决并提炼方法,必须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让他们都各有所得。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为例,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事物,学生不太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以下这样的分层作业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预习的积极性。第一层次作业:你知道“冤枉钱”“摇橹”“姑爹”“庙会”是什么意思吗?借助工具书试一试。第一层次预习作业指向学困生,指导他们借助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联系上下文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冤枉”一词,词典中给出了三种解释:(1)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加上不应有的罪名;(2)使无罪者有罪,没有事实依据给人加上恶名;(3)不值得;吃亏。学生读读课文,就会选择第三种解释,“冤枉钱”就是“不值得花的钱”。第二层次作业:读读课文,你还发现哪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接触的词语?自己想办法尝试理解它们的意思。第二层次预习作业,旨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发现“客栈”“粜稻”“茶房”等生僻词,通过不同方法进行理解,进而总结出理解生僻词语的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联想,或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或根据字形进行猜想,等等。比如,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茶房”一词,就是“旧时在旅馆、茶馆、火车、剧场等处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务的人”。继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理解了“账房”“门房”这一类词语的意思。再比如,粜稻的“粜”是个会意字,学生根据字形猜出是“卖出(粮食)”的意思,甚至还会联想:它有没有反义词呢?“买进(粮食)”叫什么呢?查查字典,还真有这个字,这个字就是“籴”,读“dí”——这样,学习的收获就更多了。
二、以学代导——基于习得语文要素的图表式分层作业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结合“以学代导”的分层作业设计理念,常常利用图示、表格更加清晰地梳理语文要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善图示、表格的过程中各个击破、层层推进。例如,《金色的鱼钩》,它出自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板块,教师为加深学生对于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的印象,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灯光》《桥》两课的主要内容。随后,继续利用表格引导学生梳理《金色的鱼钩》的人物、特定环境、特别情节和特殊事物等。在该项作业中,“主人公”“特定环境”以及“特殊事物”是第一层级的设计,比较简单。比如说,《灯光》的主人公是郝副营长,特定环境是“围歼战”,特殊事物是“灯光”;《桥》的主人公是老汉也就是老支书,特定环境是“山洪暴发”,特殊事物是“桥”;等等。“特别情节”“人物形象”为高一个层级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全体学生相互交流、补充、完善表格的填写。比如,《灯光》的特殊情节是郝副营长点燃手中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自己却牺牲了,彰显人物“自我牺牲”的光辉形象;《桥》的特殊情节是老支书指挥村民安全撤离,自己和儿子牺牲了,彰显人物“先人后己、舍小家为大家”的光辉形象;等等。就这样,学生反复练习,渐渐学会了利用图表、抓住一些要素就能快速了解小说主要内容的方法。他们用得熟练后就会明白,叙事类、小说类文章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把握。
三、循学延导——基于激发语文兴趣的开放式分层作业
“学导课堂”导学单的使用,打通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路径。尤其“拓展运用”部分为师生提供了很多值得品味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可以成为我们设计“循学延导”理念下课后分层作业的重要资源。三个层级的作业在难度上以梯度呈现,在交流和评价前两个层级的作业之后,很多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向第三层级的作业发起了挑战。一些学生在教师范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思维导图,精益求精;一些学生创造性地将自己独到的理解可视化。例如:女儿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因担心椿树寂寞受冻,用爆米花吸引了鸟儿来到椿树下。这样的椿树仿佛又恢复了生机,鸟儿和椿树又给女儿带来了往日的幸福和快乐。女儿、鸟儿、椿树有机构成了一条“世界万物,充满友情”的爱之链。学生的思维导图使各个要素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逻辑联系,体现了自己的思维水平。这样的表现是很可贵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梳理文脉、感知文章中心思想,其细微之处还有很多值得精心设计的地方,例如,板块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要素的位置等。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经常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相信是对学生进行结构化思维训练的一个有效方式。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能力习得速度的差异,将“以学定教,循学而导”的理念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分层作业设计的始终,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者:周晓蕾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通江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