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协同研究

时间:2022-11-18 15:14: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协同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协同研究

一、引言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标志,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特征,对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再以单一经济发展为目的,而旨在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将经济结构转变为以服务业、绿色低碳产业、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的结果,强调绿色化、生态化及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是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所提出的全新理念,是现阶段全球为应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解决途径[1]。而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2]。作为新型城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前进方向,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建设将创新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积极落实城乡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质量。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雄安新区的总体城市建设规划是要打造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3]。这阐明了建设发展绿色智慧城市的必然趋势,对于探索打造中国特色的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协同建设的意义

(一)切实改善城市规划,创建宜居城市,形成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根据城市治理、建设和发展适应环境承载能力的实际要求,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的结合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对城市进行智慧规划管理,创建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城市人类宜居环境,极大地推进城市空间规划的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建设朝着“集约”“宜居”方向发展,进而最终达到人、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城市经济发展与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有机结合,并在城市规划层面得以有效实施,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理定位以及信息集成等互联网技术,对城市公共环境、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进行完善与创造性改进,积极发展智慧应用于民生服务,以促进城市整体发展。同时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判与规划,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改善,从而丰富和深化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内涵,形成以人为本,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智慧城市,完善现代化城市治理的能力和城市治理保障体系,促进城市建设和治理的系统化、和谐化、全面化和智能化。

(二)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和社会转型

我国现已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时期,规模的不断扩张使得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环境压力增大、城市能耗、生态破坏等问题频发。一系列突出困难需要通过发展创新性思维以及突破性的方法予以克服和解决,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应是城市发展创新模式的必然选择。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的建设并不是仅仅适用于某个经济领域,而是整个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升级和革命性转型。通过鼓励以智慧技术推进工业生产技术转型和装备制造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提升城市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带动城市经济在新型清洁能源供应,新型材料综合利用以及节能低碳减排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并不断开发相关产业和市场,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延长产业链,驱动产业创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城融合”,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建设,是将绿色城市理念和智慧城市内涵相结合,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激发城市的活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

三、福建省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一)福建省绿色城市建设现状

目前,福建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自2010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启动了以“绿色城市”为重点的“四绿”工程建设,绿色城市建设已成为福建省推进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2016年,福建省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此为契机,全省进行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有益实践探索,在2017年12月国家发布的首个绿色城市发展绩效评价指数中,福建省年度绩效评价监测结果位居全国第二位。福建省绿色城市建设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能源使用和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乡交通绿色互联网等基础性公共设施和现代化公共服务综合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绿色城市建设还普遍存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二)福建省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作为“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数字福建”的生动实践增创福建省发展新优势,其中“数字福建”建设的典型代表正是福建省的智慧城市建设。福建省现已有3个国家级的智慧城市试点,并在平潭基本建成全国首个智慧型中小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互联网云端服务平台。目前福建省以互联网总体基础、基础配套设施、生命周期以及安全保障四大核心服务模块为重点构建的智慧型中小城市,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电子政务、生态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广泛运用,为全省各级政府、企业和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服务。近年来,福建省智慧城市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缺乏顶层规划设计和总体规划的不足,智慧城市的建设还缺乏标准管理体系,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较为薄弱,智慧人才尚缺乏培养,社会主体力量的参与不够,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与保护我们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得还不够紧密等一系列问题。

(三)福建省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协同建设现存问题

福建省在全国绿色城市建设以及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产生了良好“福建样板”效应,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但在协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协同建设规划缺失,条块分割问题突出。在福建省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协同推进的实践层面,二者融合建设内容较少,各系统纵向条块分割,各部门横向协同困难,管理分治现象明显,各领域分别推进各自的规划发展,缺乏综合统筹与协调,造成部门之间、县区之间各自为政现象较为严重,这种规划缺失影响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建设。

2.社会公众参与程度有待提升。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应在更大的程度上倾向于让多种经济社会的力量同时参与到城镇化进程中来[10]。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建设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提供保障,更需要融入社会公众的力量,通过全民参与才能确保有效实施。目前,社会公众如何在实践上参与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还缺乏普遍共识,未能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协同建设的长足发展。

3.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在推进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协同建设,可将省内城市划分为实力型城市、中等型城市和潜力型城市。实力型城市在创建生态化、绿色产业以及智能治理城市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在二者的协同创建过程中具有先天优势,例如福厦泉;中等型城市,如莆漳宁,具有良好的绿色智慧城市治理基础和城市交流能力,但整体缺乏协同建设的明显优势;在智慧城市治理上具有优势的南平与在绿色城市建设具有显著成效的三明在协同建设中尚未显现出明显优势,但可发挥襄助效应的潜能。通过以上分析,体现了福建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不利于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协同建设。

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协同建设的发展建议

将智慧城市与绿色城市建设作为两个维度嵌入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是新时代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应有之举,综合福建省两者协同建设的现存问题,本文提出了发展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完善的制度体系,应该涵盖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在制度细节的完善与扩充上也应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城市规划一体化建设实现城市统筹管理,做好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充分体现政策的前瞻性、约束性和协同性,充分发挥各级人民政府的决策主导作用,健全绿色智慧城市的空间规划、建设开发、基础性公共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等的体制和框架,抛弃粗放式的管理,依据既定的制度以实际的举措和手段来促进城市发展的绿色化和城市建设的智能化。

(二)加大整合提升力度,完善支撑平台

全面推进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协调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科技资金投入以及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方面的力度,在对创新激励、人才引进、项目投资等相关政策方面加快出台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文件;在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和支持公共服务方面,要进一步建立专业的科技项目投资机构和公共服务技术研究中心,注重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培育自主的知识产权,为加快推进绿色型智慧城市和智慧型绿色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研发支持和基础性资金保障。

(三)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程度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之中,绿色生态和智能智慧的理念不应只运用于城市建设之中,更应深入到社会公民的日常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为起点,从本质上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从而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深层次改变。通过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培养个人绿色智慧的意识,让全社会都参与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来。

(四)充分发挥扩散效应,发挥区位优势,补齐发展短板

在推进绿色型智慧城市和智慧型绿色城市的协同建设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都应根据自身的基础设施优势和实际的需要,打造专属的城市特色和品牌,发挥各自的优势,借助其扩散的效应,弥补其发展的短板。通过充分学习和吸收其他城市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以他山之石攻玉,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寻求适合城市发展现状的支点,探索和形成自身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的最佳方案,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梦,李志红,黄宝荣等.绿色城市发展理念的产生、演变及其内涵特征辨析[J].生态经济,2016(05):205.

[2]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5):7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N].中国证券报,2017-04-05.

[4]李健.维也纳以“智慧城市”框架推动“绿色城市”建设的经验[J].环境保护,2016(14):63-66.

[5]王莉.新型城镇化下智慧城市与绿色城市探索[J].现代园艺,2019(01):161.

[6]张佳丽,王蔚凡,关兴良.智慧生态城市的实践基础与理论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9(05):5-8.

[7]李健.以智慧城市构建绿色城市[J].中国建设报,2019(01):1-3.

[8]孙杨杰.福建智慧城市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发展研究,2016(02):34.

[9]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02):32.

[10]李强,陈宇琳,刘精明.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2(07):82-100,204-205.

作者:张阳涛 杨柯蓥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 酸再生风机系统设备的维护及保... 下一篇: 水文站洪水预报的应用研究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