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时间:2022-11-22 17:08: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引言

在科技迅猛发展背景下,中国进入新媒体时代,对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产生翻天覆地变化,仅需要一部手机则可完成信息接收和传输。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常驻民,实时利用新媒体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对传统生硬、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接受度和认可度逐渐降低,课堂教学陷入新的发展困境。新媒体环境下,各类信息充斥于网络平台,其中包含部分消极内容,对甄别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但与此同时,新媒体为高校课程教学提供新机遇,可以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一体化,使知识呈现直观、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生物化学课程长期以来不断改革,但整体教学效果仍难以理想化。生物化学教师应抓住新媒体机遇,构建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学习效率与效果,实现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一、新媒体概念及类型

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媒体形态,主要借助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宽带局域网等渠道,将电视、手机和电脑作为输出终端,为广大用户提供视频、语音、音频等数据服务,集合信息、娱乐和服务为一体,是当前新型传播手段与媒体形态的总称。伴随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当前其形态多达数十种,如网络媒体、博客、手机媒体、网上即时通信、数字电视等等。按照新媒体的特点和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载体的新媒体,也被称之为网络媒体,包括博客、网站、论坛等。另一类则是以手机为链接终端的新媒体,亦成为手机媒体,包括微信、微博、QQ、手机App等。

二、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现状

(一)理论知识抽象化,内容复杂繁琐

生物化学是基础医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生物医学及临床医学实践中均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生物化学课程性质与特点,其包含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化,且涉及的专业概念相对较多,各类代谢反应错综复杂,学生学习及理解难度相对较大,这是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长期以来面临的主要难题。尽管生物化学课程不断削减教材内容,但由于专业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导致课程教学效果始终不够理想。

(二)学生学习兴趣低,存在厌学情绪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基础前提,但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导致大部分学生缺少浓厚学习兴趣。广大教师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均面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课程教学整体质量的问题。并且生物化学以基础性课程存在,广大临床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课程对自身参与日后临床实践的影响认知度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相对匮乏,甚至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生物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偏低的另一原因,则是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较为落后和单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知识呈现方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诉求,继而不断削弱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生认知度不足,未与临床结合

生物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科目,在临床实践与科研中提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且对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意义具有较大差别。针对基础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生物化学课程是基础理论与实践课,对学生后续知识学习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体现在构建生化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但是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并未将课程的重要性予以强调,且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度不足,导致学生难以认知该课程的实际价值,缺少充足的学习动力。

(四)学生记忆期较短,缺少复习巩固

伴随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课堂教学逐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接受度,只是短期记忆效果得以强化。但由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结束后缺少相应的复习与巩固环节,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知识长期记忆,对学生知识储存与实际利用产生影响。造成学生知识及其较短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生物化学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结束后,并未及时对所有学生学习情况展开评估。另一方面,则是缺少学习媒介辅助学生自主开展课后复习与巩固,学生对知识复习的兴趣相对较低。

三、新媒体环境下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策略

(一)整合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为改变生物化学课程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物化学课程,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挖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利用课堂前的5~10分钟让学生自主预习,而是提前3~5天根据新课教学内容广泛采集学习资料,利用云班课、微信、微博、网络学习平台等,为学生发布学习资源、设置“节目预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预习,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浓厚兴趣,为课堂教学取得理想化效果奠定坚实基础。以“糖类的结构性质”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生物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围绕单糖与多糖,让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在云班课、微信群或QQ群展开探讨和研究。在讲解萜类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生发布预习知识点,课堂中围绕学生提出的自主预习问题,联系屠呦呦的青蒿素(萜类化合物),并为学生讲解屠呦呦的研究经历和趣事,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与案例讲解相融合。在学生提出糖苷键如何形成等问题时,带领学生回顾糖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实现知识之间的相互串联。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围绕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课题研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采集资料,并探讨研究在课堂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增强课程学习兴趣。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总结发布自身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提高学生总结归纳与分享能力。这种利用新媒体开展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自觉融入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延伸教学视角,培养创新能力

伴随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当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兴趣与需求,通过新媒体平台自主采集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科研动态、前沿资讯等,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但是由于新媒体平台监管力度较差,海量的信息中包含诸多良莠不齐的内容,大学生缺少较强的信息甄别与选择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对此生物化学教师需做好信息筛查与整合,针对性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围绕生物化学知识学习为学生推荐相关App、丁香园、生物医学论坛、小木虫等网站论坛、生物科技QQ群和微信群,定期为学生推送优质科研论文,使学生了解前沿资讯。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布学习资源,锻炼学生学习资源筛查与整合能力,每个学生围绕生物化学知识提出1~2个问题发表自身的独到见解,由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则可以保留至线下课堂,由教师进行集中讲解。例如,教师为学生传授糖类、蛋白质与脂类三大代谢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充分利用云班课平台,引导学生探讨减肥与生物化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并提出自身的观点和想法,最终由每个小组组长进行总结汇报,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由于学生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性,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点不同,在交流探讨后,学生将糖类结构、糖类摄入、糖类代谢、糖类与脂类代谢等进行相互转化,糖类与蛋白淡些相互转化相关联,部分学生根据糖类结构设计出修饰后的糖类替代品减肥,部分学生则围绕代谢制定减肥食谱。这一探讨课题能够广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新颖的视角开展研究,不仅有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且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三)加强课后跟踪,提升学习效率

由于当前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知识记忆相对短暂,加强课后复习与巩固是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指出,知识学习一天后,若缺少复习和巩固,只能记得25%左右,经过一周后记忆则仅剩13%。若根据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及时复习与巩固,一天后记忆率可高达98%,一周后仍能保持86%。可见,课后复习与巩固直接关乎学生学习效果。但由于当前学生受到网络与社交活动的诱惑,难以课下保留充足时间自主复习和巩固。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生物化学课程教师应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在课后利用云班课平台或者其他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复习习惯。教师可以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云班课、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结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在不同时间节点进行知识概览、课后练习、课后答疑、有奖问题竞猜等,及时进行学生知识学习的课后跟踪与实时督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各类教学视频、图文资料,将复杂、理解难度较高的知识点内化吸收。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学生复习与巩固突破实践局限性,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知识长期记忆效果。

(四)推进微课建设,实现因材施教

微课作为网络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参与性、高效性特点,微课的衍生和发展,在我国教育领域掀起微改革浪潮。在微课的支持下,即围绕教学目标与大纲,将知识点进行浓缩,总结提炼重难点知识,将其只作为8~10分钟的短视频并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总结自身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中与教师深入探讨和研究,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并为学生保留充足的课堂讨论与互动时间。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喜爱新鲜事物、学习热情短暂、学习时间碎片化,相比以往生物化学固定的课堂教学而言,微课程时间跨度较长,避免学生产生学习疲惫感,并且通过简短视频的知识呈现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完整的知识点,有助于实现寓教于乐。所以,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并加强优质微课资源制作。生物化学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中,观看优质微课视频加以学习和借鉴,整合知识点形成高质量微课视频,课前提供给学生,使其完成自主预习部分。与此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诸多学生擅长动画制作、新媒体制作,信息技术运用十分娴熟,教师可以与学生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微课视频制作,激发学生微课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划分微课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单独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制作,制作完成后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共享,减轻教师微课制作的压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生物化学课程中三大代谢教学为例,由于代谢的过程相对复杂和繁琐,课本中则是以静态图的形式呈现,学生很难理解代谢的完整过程,甚至认为即便投入时间和精力,仍然无法完全理解的错误想法。教师则可以运用微课制作代谢过程,通过动态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观看代谢全过程,不仅掌握代谢相关知识,亦能提升学生微课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掌握薄弱的部分,利用微课进行课后复习与巩固,微课视频可以实时暂停、倍速播放,满足不同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后复习效率和质量。结语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明确学生教学中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能够使知识呈现方式直观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与地点更加灵活,整个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悦。对此,生物化学教师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深化学生知识理解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周艳星,侯敢,谌登红,甘兵,周艳芳.浅谈临床生物化学课程在微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科技风,2021(12):37-38.

[2]冯盼盼,姚远航.新媒体视阈下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家庭生活指南,2021(2):149-150.

[3]吕俊,吴明彩,孟宇,徐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优化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12):48-50.

[4]黄卉.微课在高职医学院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2):112-113.

[5]荆海龙.基于慕课教育的大学化学教学改进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8):136-137.

作者:马水仙 杨绍坤 单位: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上一篇: 水文站洪水预报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 生态保护补偿与财政转移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