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15:14: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数字化有效助力普惠金融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随后党和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普惠金融的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目前,我国的普惠金融已逐步形成了包含支付、信贷、保险、理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重点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等特殊群体。虽然我国普惠金融服务起步相对较晚,但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借助国家政策的红利,我国的普惠金融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着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风控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等问题。
一、传统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一)服务创新能力不足
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传统金融机构在我国普惠金融服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受限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现有体制和改革进度,上述机构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创新中,缺乏针对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能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形式满足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特殊需求,不能有效地扩大服务的范围,导致金融服务惠及力度不够,未能真正达到普惠的目的。
(二)风控体系不健全
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为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小微企业等特殊群体,这类群体大部分经济实力较弱、风险承担能力和信用能力较低,具有风险较高的特征。按照传统普惠金融的风控模式,需要通过多种程序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但由于我国现存的征信体系尚未健全,信息不对称问题显著,面对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者,金融机构信息收集难度大,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限制,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普惠金融服务,难以满足普惠金融在业务发展中的需求。
(三)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
传统金融服务机构立足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产生金融排斥,将金融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地区集中,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获得全面金融服务的难度较大。相关研究通过构建传统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计算得到的传统普惠金融指数,显示:近年来,我国各省的传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但总体发展水平并不高,增速不明显;全国各区域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如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等经济发达省市的发展指数排名靠前,而云南、新疆、贵州等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发展指数排名靠后,呈现出“一线城市较高、二线城市次之、其他城市较低”的地区差异。
二、数字化助力普惠金融成效明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数字科技和普惠金融相融合(以下简称“数字普惠金融”)的高速发展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普惠金融最主要的区别源自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因为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丰富了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扩大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服务风控水平。数字技术与传统普惠金融业务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丰富了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
传统普惠金融服务由于金额较小,而且获取难度大,操作手续繁琐,因此传统普惠金融的投融资成本高,难以满足农民、贫困人群等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目前金融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完成以往繁琐的业务操作手续,简单的注册和购买操作流程提高了理财需求者使用金融服务的意愿。互联网理财模式依托数字化技术和平台的优势,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低成本的理财产品,同时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物理网点的运营、人力等服务成本,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业务的可得性。互联网理财一方面突破了只能通过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拓宽了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受众群体,为更多的用户提供理财服务;另一方面放低了理财准入门槛,使得理财产品能够覆盖范围更广,用户单笔金额不超过百元也可购买理财产品,享受投资收益。而且这类产品的收益稳健、操作简单、手续简便,提高了理财需求者的使用意愿。金融服务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理财投资的风险偏好,可以为每一位投资者定制专属的理财产品。此外,各大保险机构利用数字技术,开发一种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媒介的保险营销模式,采用多种方式建立线上的销售渠道,增加了金融保险服务的可获得性,丰富了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
(二)扩大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
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投融资金融服务时,需要客户前往相应的网点进行办理,传统服务手段和服务渠道单一,即使在大力推广的情况下,仍无法将金融服务拓展到覆盖全部有需求的群体。现在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化的赋能,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丰富了金融服务渠道,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服务范围。同时,改变了传统金融在时间、地点和经营形式上的限制,完善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传统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智能技术,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定制适当的投资理财服务,更精准地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开展不同的业务服务,进一步扩大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和范围。
(三)提升了普惠金融的风控水平
由于金融服务机构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传统普惠金融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需要通过多种程序进行综合评估,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限制,这些限制对服务有效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利用多维度数据更加立体地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同时,简化了普惠金融业务的风控流程,提高了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可控性和服务效率。数字科技使得传统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服务范围、风控水平、服务效率等各方面拓展了新的模式,互联网手段使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降低,高效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大部分社会人群。该创新业态除了将数字科技赋能传统金融业务之外,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服务商业模式:以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主导,以数字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信息化技术及产品创新,设计新的金融产品并提供金融服务,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方式,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提高了金融服务的风控能力。
数字金融具有普惠的内生本质,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金融服务创新,解决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简而言之,数字普惠金融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一方面让更多的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能获得金融服务,以达到“普”的目的;另一方面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享受到金融发展带来的红利,以达到“惠”的目的。因此,数字化普惠金融更好地解决了传统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传统普惠金融在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具备了覆盖面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因此,本文建议传统普惠金融机构充分地发挥现有传统金融机构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增强创新性,主动地和数字科技进行融合,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和网络的特有优点,积极进行传统金融产品的数字化改造,使传统金融产业的运作更为高效化。逐步改善传统金融的发展环境,增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为不同层次的人群,尤其是向金融弱势群体和地区提供公平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消除金融排斥带来的贫富差距所造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和“共同富裕”。
作者:郑平 单位:坤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规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