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1 18:12: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大数据下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是引领教育改革直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综合素养评价一直是教育改革热议的话题,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十分重视:如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2014年,深圳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把提升学生品德素养、身心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国际素养、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等综合素养作为深圳市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但是长期以来,受以往评价思想观念和技术手段的束缚,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实际操作层面的目标达成并不理想,“评价过程常常流于形式,应付了事的多,常态化实施的少……到了时间节点上‘糊弄一下’的不在少数”[1]。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评价有赖于对施教者和教育对象情况的精准判断,而精准判断需要大数据支撑的“画像”,由于技术的限制,精准判断过去根本无法实现[2]。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实现教育评价的技术突破创造了可能。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开发一套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由于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稀缺,这项需要跨领域融合的研究进展缓慢。
一、关于“气象站式”评价的理解
深圳小学借鉴国外现代教育理论,开发了一套基于大数据的“气象站式”学生素质评价系统(简称“气象站式”评价)。
1.“气象站式”评价的含义
气象观测需要监测风速、风向等28种气象要素,然后对气候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根据各大要素的变动及时更新气候预测结果。“气象站式”评价借鉴了气象观测的优势,借助大数据构建了“气象站式”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平台,通过获取或抓取若干个子平台的相关数据,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评价。
2.“气象站式”评价的突破
(1)理念突破
变“评价”为“观测”“素质或素养”多是质的规定性,是学生内在修为的集中体现,又多以外在行为表现出来。以往的“量表式”评价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量表的指标繁多,操作困难,相对稳定的量表结构与内容难以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多按“节点”评价,难以长期跟踪学生素养发展。另一方面,通常意义的“评价”,无论是他评,还是自评,都有极强的主观性,且以等级呈现评价结果,难以细致、准确、客观地给予评判,同时评价结果基于各类子评价结果合成,操作烦琐。而“气象站式”评价变“评价”为“观测”,通过对学生各大素养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测量进行评判。因此确立了“素养是观测出来的,而不是评价出来的”这一素养评价观念。
(2)方式突破
变“人工”为“智能”如果仍然采用以往的自评和他评、“打等级”等方式进行素养的人工观测与评价,显然是难以实现的。众多的观测项目、观测对象、观测结果,工作量之大、观测周期之长,势必会使观测结果严重滞后且难以解释。而“气象站式”评价思维,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和若干观测平台的建立,能自动合成观测得到的数据,及时生成并呈现观测结果,既可改善主观性,也能极大地节省评价成本。
(3)格局突破
变“封闭”为“开放”“气象站式”评价突破了以往评价封闭的局限,在评价格局上实现了开放,其开放性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开放的数据源,将学生校内外成长档案和校园各类数据平台纳入数据源,以便综合、客观地对学生素养进行评价,同时数据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与完善。第二,开放的观测点,随着认知深化、技术进步、评价需求变化,观测点可以不断增加。第三,个人账号的终身制,学校可以最大限度地跟踪学生的素养发展。
(4)结果突破
变“认定”为“促进”以往的评价总期望对评价对象得出一个“绝对”的结果,显然,这是不科学的。一方面,素养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素养的水平也是不同的,永远处于一个待提高的过程中;另一方面,素养的高低之分应该是相对于一个同质群体而言的。素养评价应该把个体置于其同质群体中进行比较性评价。而“气象站式”评价,在评价结果呈现、解释与应用上实现了突破。一方面,它采用直观、通俗的雷达图呈现观测结果,便于学生和家长轻松、快速读懂评价结果,为学生的素养发展指明具体方向;另一方面,它也通过个体纵向发展性评价比较和同质群体横向比较,进行结果的解释与运用,向学生传递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和“找差距、争上游”的理念,以激励学生发展。
二、“气象站式”评价的工具
2016年9月,深圳小学基于PC端建立并启用了“气象站式”评价;2021年,在前几年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学校对平台进行了以下改造升级:第一,变PC版为移动版;第二,增加了新的端口;第三,丰富了学生成长档案;第四,新增了观测点;第五,增强了智能化功能。由图1可知,在新的“气象站式”评价移动端平台(简称“气象站式”评价平台)上,除保证学生独立端口外,还设置了校领导、管理员、家长和教师的独立端口,并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权限,既提升了教师、家长、校领导的参与范围,又有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气象站式”评价的后台划分了三个维度的设置:指标设置、生成数据、基础设置。下文通过“气象站式”评价工具的数据来源、评价工具的个人主页面设置、评价工具的后台设置三个维度介绍“气象站式”评价的工具。
1.评价工具的数据来源
“气象站式”评价平台的数据由以下子平台自动推送: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校本课程管理平台、畅言晓学教学平台、社团管理平台、图书管理平台、体测管理平台、课外活动管理平台、学生成长档案等,也可由“气象站式”评价平台主动去这些子平台抓取。最终,通过后台对数据的直接审核或人工审核,将学生的最新素养情况呈现在多个端口。“气象站式”评价平台的基本架构
2.评价工具的个人主页面设置
与一般的网络平台相类似,“气象站式”评价平台也需要在主页面上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录。进入个人主页面后,可以浏览、修改和完善页面内容。同时,综合素养的所有数据均会按权限不同自动推送到每个端口的主页面,并以图示和数据两种方式呈现。在学生端,为了方便学生操作,个人主页面(成长档案)的所有项目均以单页面的方式呈现出来,主要用于记录和展示学生个人的成长足迹。具体内容包括11个方面:最新动态、幸福日记、作品秀、我的获奖、照片秀、活动小脚、学习进步、爸妈寄语、教师关怀、体质健康指数、综合素养积分。系统在后台经过对原始数据的汇总、分析,从学生的品德素养、身心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国际素养、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八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与形成,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除保证学生独立端口外,还设置了校领导、管理员、家长和教师的独立端口,并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权限。其中,在校领导和教师端口,分别设置了全校、全班学生综合素养动态情况栏目。多端口的设置大大提升了教师、家长、校领导的参与范围,同时也有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
3.评价工具的后台设置
后台主要为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端口提供数据支持。“气象站式”评价的后台划分了三个维度的设置:指标设置、生成数据、基础设置。下面将重点介绍指标设置和生成数据两个关键维度的设置。在指标设置上,学校根据2014年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从学生的八大素养出发,设置了51个观测点,并为每个观测点获得的数据建立了赋值标准(见表1)。学生的各个素养都可通过可观测的项目进行观测与评价。随着学校实践的不断深入,还可不断增加新的观测项目,以便更全面、更科学地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观测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生成数据上,“气象站式”评价的后台数据主要通过与学校已有的数据平台链接自动推送或抓取,其中包括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校本课程管理平台、畅言晓学教学平台、社团管理平台、图书管理平台、体测管理平台、课外活动管理平台、学生成长档案等。
三、“气象站式”评价的方式
1.评价的观测点确定方式观测指标体系的确立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能够认识到的,即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促进学生哪方面素养的提升,如不同的校本课程学习可以提升学生不同方面的综合素养;二是能够自动记录的,即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上能够自动记录这类学习行为。同时符合这两条原则的项目就会被列入观测指标体系,求准而不求全。很显然,随着对综合素养认识的深入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指标体系当中会不断增加新的观测项目,即建立起更多、更新的观测点,从而使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观测和评价越来越全面、准确。因此,“气象站式”评价平台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
2.评价的结果呈现方式
在“气象站式”评价平台的各个端口上,主要采用以图示和数据两种方式呈现评价。其中,在学生端、家长端,主要通过雷达图呈现评价结果(见图3、图4)。采用雷达图呈现的优势在于可以完整、清晰和直观地观测学生的素养发展状况。具体来说,既可以看出学生在八大素养上的发展全貌,又可以通过与个人素养、班级素养、年级素养的比较,一目了然地找到学生在素养发展上的薄弱环节,为学生素养的发展发挥指导、激励作用。在管理员端采用饼状图呈现评价结果(见图5),可以清晰地比较各年级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情况。在“气象站式”评价平台的综合结果呈现页面,除了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各年级学生八大素养发展的整体情况外,还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相关数据了解到学生在各大素养上的具体表现、注册家长数、当日家长关注数、家长访问总次数、学生访问总次数、教师访问总次数等信息
四、实践效果
1.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评价观念已深入人心
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做法已逐步得到扭转,“从学生素养的起点看变化”的综合素养评价理念已获得广泛认可,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已达成共识:素养是“观测”出来的,而不是“评价”出来的,“观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每名学生都是不同的,在“气象站式”评价的引领下,不再以评价结果“论英雄”,而意在向学生传递“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和“找差距、争上游”的理念。在数据面前,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的优势和问题,同时又能从明确的数据分析中找到改进的方法和路径;学生的素养发展进程不再盲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得到充分落实。
2.建成基于数据的学生素养促进体系
目前,“气象站式”评价已覆盖深圳小学,所有学生的综合素养数据在云平台中存储,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数据挖掘模型已基本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移动端和系统主页面随时了解最新的学生素养发展状况,以帮助学校及时调整素养培养课程与活动,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家长及时调整孩子在校外的素养培养活动等,从而让每名学生的素养发展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素养发展的质量监控不再依赖常规的大型“统测”和“监测”,教学实证分析已成常态。深圳小学师生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综合素养的评价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一个人的终身成长、自我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评价问题永远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深圳小学的“气象站式”评价还只是一个粗浅的尝试,其改进和提升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董裕华.去功利化愿景下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路径探析—基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8(5):96.
[2]马建军.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8):29-32.
[3]卢海弘,张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最新进展、主要难点及破解思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0(5):46-50.
作者:王纯旗 唐黎明 单位:深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