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5 13:55: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新时代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青年教师群体为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者和榜样,其思想道德品质即师德水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想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国家高度重视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提出持之以恒坚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明确师德建设标准和要求,并为教师指明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关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研究不断丰富完善,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随着师德建设新问题、新困难的出现,将师德建设与新时代要求紧密结合,不断提出新要求、新标准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时代赋予国家教育大业新的使命,也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认真领悟“三个牢固树立”“四有教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等论述精神。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从立师德、塑师魂出发,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育工作者最基础、根本的道德修养。师德作为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促进和规范着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师德建设的根基是教师,青年教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教书与育人的责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品德直接影响着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落实,影响着无数青少年人格品质的形成及身心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师德高尚的教师,因此师德建设是推动师生德育的核心,其关系着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落实,关系着教育强国的实现。我国青年教师群体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在质量上总体学历水平较高,综合素养较强,敬业爱岗,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师德建设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少数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待提高和改善。新时代,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时代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困境及原因
受经济、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师德建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抓住机遇、放大优点的同时所遇到的困境是不可忽视的,其反映着教师师德建设工作中的不足,这促使高校不断完善师德建设工作。教师师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要素构成,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会从各个方面对教师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产生影响,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2.1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困境的内部原因
青年教师作为我国广大教师队伍中年轻新鲜的血液,有着更为鲜明的特点。新时代人才济济,教育领域人才辈出,青年教师经过专业训练、考核与选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将教书放在工作首位,造成“教而不育”现象。部分教师为了晋升职位,更注重科研成果和评价考核,忽视了师德建设,进而导致德育缺失。在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学习中,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岗前培训也不足以系统地学习师德知识,对于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教书只是为了培养人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师德上的表现应该成为学生的典范,应正面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2.2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困境的外部原因
教师的师德建设不能仅依靠个人实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师德的建设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百家争鸣,各路思想的碰撞,多元文化的交流,使得道德失范、享乐主义在社会中悄然滋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更注重职称晋升,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工作。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教育资源变得触手可及,但同时教师的知识权威也受到了挑战,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的培养。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离不开高校的管理和支持,应杜绝重业务、轻师德的风气,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建立和完善师德考核制度,不以工作量、研究成果等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增加教师在教育作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评价,有效落实师德考核制度,不流于表面和形式。国家政策及相关教育文件对于师德的建设具有先导性,引领着教师师德的建设方向,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各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水平不同,进而对师德的建设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乡村教育虽然是我国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要对象和重要内容,但一直以来乡村教育建设的很多方面都存在难点和短板,乡村教师队伍师德建设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
3新时代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策略
新时代,社会环境的变革导致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青年教师应与时俱进加强师德建设。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要求是针对当前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境进一步分析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的路径与策略,不仅要从青年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出发,更要着眼于师德建设中的问题,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在师德建设工作的观念和制度上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新局势。
3.1教书育人相统一,师德学习需加强
师德的建设首先离不开青年教师,教书而不育人的观念源于自身的德育意识与理论知识的淡薄。自古以来都强调教书与育人是统一并举的,青年教师更要传承这一思想。教书是传递知识,育人是促人向上,而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育人,当教书失去育人的功能,就不可称之为教育。教师教书更不能仅仅是为了一己私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绝不能忘记育人的初心,不仅要肩负起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更要以育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重任,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强化师德的理论学习是必然的,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不仅要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也要在师德建设的学习上保有与时俱进的劲头。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岗前培训,使得师德建设常态化、日常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青年教师线上线下师德师风教育平台,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识,提高自身师德建设水平。
3.2理想信念要坚定,课程德育应重视
理想信念作为思想的根基,是师德师风的根本。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应该是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基准。在这个信息多元的时代下,青年教师首先要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自觉学习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对时代的复杂性,更要坚定自我,自觉抵制和反对社会不良思想或风气。每个学校和教师都应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大使命。课程德育是将智育与德育相融合的课程,课程德育要求教师以心育心,以言行时刻影响学生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但课程德育是有别于线上课程而高于线上课程的,线上课程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是以取代真实课堂为目的的,因此作为青年教师更需要对真实课堂进行创新,提高真实课堂的吸引力,在课程中融入德育建设非常必要,在教学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3.3师德管理要强化,考核制度必严格
师德管理的第一步就在于严格把控教师职业的入门要求和标准。对于教师资格的认定以及招聘制度,把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作为新教师入职的进门坎是德育建设的开始。以师德建设为重要标准对学校及教师进行评估,抵制形式主义、只看表面的成绩。各学校各部门要落实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结合各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实际,强化师德管理。要重视师德管理就要从青年教师考核制度出发,将师德考核作为考核的首要指标,坚持多元主体以及多元评价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从多维度出发,不仅要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更要将重心放在对其思想品质、教学作风、职业道德的评价上。将考核与青年教师的薪酬待遇、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使评价具有公平性,应建设并完善评价监督机制。成立学校督查小组,专门针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做出防范措施。监督主体也应多元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形成横向与纵向的有机结合。拓展监督渠道,线上与线下监督相结合,保证监督的全面性。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师德高尚的青年教师给予奖励,为师德建设树立榜样。对于师德不正的教师也要给予其严厉的惩罚措施,以示警戒。有效的师德建设离不开高效有力的管理、监督、奖惩机制。
3.4乡村教育要振兴,国家政策需扶持
乡村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是推动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高质量的乡村师资队伍力量不足,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乡村教育更需要他们的加入。国家对于乡村教师的“留住和引入”需要加大政策上的支持,并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特殊帮助,提升乡村教师职业的魅力和影响力。青年教师要给予乡村教育更多信心,高校应将师德建设纳入到乡村教育中,为国家培养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才,进而使我国教师师德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4结语
促进我国教育大业的发展要以落实师德建设为首要任务。新时代赋予青年教师新的使命和要求。立师德、固师魂,从培养教师思想道德意识、提高教师道德素养、关注教师行为道德表现出发,把好教师入门的师德之风,做到严格管理,重视乡村教师师德建设,促进整体师德素质的提升。要建设教育强国,师德师风建设是评判新时代青年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教育为立国之本,教师为教育之根,师德为教师之魂。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任务。青年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战力量,更应从思想政治、作风纪律、道德品质上对其提出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为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抓好师德建设,为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3]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