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8 16:36: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业领域日渐广泛[1]。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对于农业机械化的依赖程度愈来愈高,农机产品成为农业生产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机产品的质量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机产品在生产、销售、使用和修理等方面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监管力度薄弱等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农机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对于助推农业机械化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规范农机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内涵
农机质量包括农机的本身质量、农机的使用质量、农机的维修质量及农机的售后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内容,反映的是农机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服务性等特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机质量能够体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水平,并贯穿于农机化工作的全过程。我国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由国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业行政部门、质监部门等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政策,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使用的农机设备进行全程监管的行政行为,是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机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工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和延伸,加强农机质量监督与管理,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保障我国农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的。
2农机质量监督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
农机质量监督和管理作为农机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农机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确保市场上流通的农机产品能够满足相关规定的质量要求,是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和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3]。1)有利于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机产品的使用主体依然是广大农民群体。加强农机质量管理,不仅可以让农民买到优质廉价的农机产品,解决农民对农机产品的使用问题、售后服务问题,而且能避免农民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很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有利于规范农机市场秩序。加强农机质量监督与管理,为农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营造一个公平、公开、诚信的市场环境,促使农机市场的规范化、法治化发展;可以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觉抵制农机销售和服务中的不法行为、不良行为,提高群众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3)有利于督促企业落实“三包”责任。加强农机质量管理,有利于强化农机生产、销售和维修服务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促使他们依法依规地履行相应义务,严格落实“三包”责任,对于拒不履行“三包”责任的企业或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督促其进行整改和履行责任,全面提升农机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质量。
3我国农机质量监督面临的严峻形势
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推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农机产品数量和种类与日俱增,质量参差不齐,使得东营市东营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一大”:一大是指我国的农耕土地面积广阔,且分布比较零散,从而导致农机产品的分布逐渐形成点多、面广、线长的格局,这样不易于实现全面、统一的监管,在监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真空区域”,从而导致该区域内农机产品质量监管不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区域的农业生产质量[4]。2)“一多”:一多是指农机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多,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不同的环节,所需要应用农机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而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农机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萎缩的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队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导致农机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难度加大。3)“三不齐”:一是指农机质量监管体系不齐全、不完善。当前由于不同区域、不同质量监管主体对同类农机产品的质量要求存在显著差异,致使企业适应难度增加。同时,受到农机质量监管的信息传递不畅、传递渠道有限、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农机质量监管未能真正发挥其功能和效用。二是指农机质量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农机质量监管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知识范围广的工作,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并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从目前来看,这方面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显然都无法满足农机质量监管工作的要求。三是指农机质量投诉机制配备不齐。农机质量的投诉机制是保障农机质量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农机化高速发展,投诉机制也应该与时俱进,甚至还应进一步加强。但在目前情况下,由于投诉机制的不完善、投诉机构的不断调整、工作人员的频繁变动,导致农机质量的投诉无论是在机制上,还是在人员上都配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的质量与效率[5]。
4提高农机质量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十四五”战略的全面开启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东营市东营区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机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农机质量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农机质量监督工作新机制,已成为新时期、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1)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农机质量监管体系。一是建立农机质量管理网格矩阵。针对当前东营市东营区农机分布范围广、战线长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开展点对点调查和登记工作,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建立农机质量管理网格矩阵,实现农机信息管理的互联互通,促进农机质量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二是建立农机维权网络平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同时农机用户的消费维权意识也逐渐在提高,因此,为有效保障农机消费者权益,东营市东营区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以政府农机质量投诉机构、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商和农机售后服务网点为中心,建立农机维权网络平台,当农机用户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如果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经销商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投诉,由平台来协调处理案例,切实维护广大农机用户的权益。2)树立责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农业机械化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强化农机质量监督是地方农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之一。因此,各级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一是要充分提高政治站位,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结合农机化质量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强化农机质量监管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谋划,明确活动目标、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切实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特色农机化率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和位置上重视起来;二是要有攻坚克难意识,切实加大争取地方政府对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的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业产业职能部门、科室参与农机化发展的积极性,形成农机质量监管的合力;三是加强与基层镇街的沟通,提升镇街政府对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镇街政府协调工作,进一步畅通基础数据采集渠道[6]。3)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维权意识。一是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机使用用户、农机经销门店、农机修理点广泛宣传农机法律法规和标准、购机补贴政策、农机产品识假辨假及正确使用农机具等知识,印发宣传资料,让农机生产者、销售者和修理者知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好地为农机消费者服务[7];二是引导和鼓励有实力、讲信誉、售后服务能力强的农机企业下乡开展示范推广宣传,销售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产品,实现农机销售与技术服务紧密结合,提高放心农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按照“质量月”活动要求,深入部分农机用户家中,对农业机械的安全性、可靠性、主要作业质量(适用性)以及农机经销商售后服务情况等方面开展农机质量调查,面对面受理农机用户质量投诉,多角度进行农机质量监督,宣传购机补贴政策和农机化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农机具使用者学法守法用法意识。4)健全监督体制,实现全程监管。农机质量监督是农机化系统的重要法定职责,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履行主体工作责任,指导相关机构依法依规健全监督体制,做好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为维护农机用户合法权益、保障农机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和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构建上下联动监管质量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部门协调联动机制,采取“3+1”方式,即一个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一个项目村、一个乡建立一个实施领导小组、一个村建立一支质量监管小组。同时不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实地检查指导,监督小组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对建设不规范的情况及时报告相关单位,上下联动监管好质量。二是做好机械配备规划,确保农机作业质量得到基础保障;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管理,确保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在作业中全面实施和执行[8];加强驾驶员专业知识学习,确保其在农机作业中高标准执行农机作业技术要求。三是健全农机产品管理机制。对东营市东营区农机销售及售后服务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与农机用户进行了交流讨论,深入了解各型号农机具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询问农机用户对产品作业质量的满意程度,逐项完成农机质量调查表格填写。结合农机产品使用情况及农机用户作业反馈,充分了解农机产品的质量情况。同时,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做好农机销售企业、农机销售网点和店面造册登记工作,定期开展检查监督工作[9]。5)加强专项整治,督促整改优化。一是结合东营市东营区实际,完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农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推进农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大力开展农机质量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联合执法整治活动,坚决对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进行清查,发现违规生产操作的,一律关停整改,绝不姑息。督促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做好服务,安排专业农机技术人员,开展好维修技术指导和“三包”服务,公布维修电话,开展上门维修服务[10]。
5结语
综上所述,农机质量监管是农机化系统的重要法定职责,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时期,只有进一步加强农机质量监管,充分发挥农机质量监督服务、宣传服务和专项整治等方面的工作效能,落实广大农机用户及农机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从根源上突破当前的困境,为推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商海霞 单位: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篇2
在科技助力下,我国的农业生产从传统的人力为主向机械为主转型。特别是在城镇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有限耕地资源的农作物产量是头等大事。农业生产机械化对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机械化结构不平衡
目前,中小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数量远高于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数量,动力机械设备高于配套机械设备。除了设备结构的不平衡,区域也出现失衡。农业设备类型的不平衡和农业机械使用空间的失衡,都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也阻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机械化规模程度低
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基本的机械设备、机械化人才、产业链有一定的关系。在现有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设备生产、人才培养、设备维修并未形成产业链,规模化程度比较低。很多农民想在政府补贴政策下购买农业机械,却因保养维修不方便而放弃。
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意义
2.1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是以科技发展为支撑的,是实现农业生产转型的关键。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能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机械化设备的更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促进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2.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助力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业机械化研究投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并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对策
3.1健全机械化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健全的机械化服务体系支持。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现状进行农机资源的分配,并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研发最新最适用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要以市场为载体,通过健全的服务体系、通畅的信息交流使服务更匹配。农机推广部门要因地制宜构建农机服务信息化平台,农机服务部门要收集农业生产需求信息,与研发部门、生产厂家联合,及时修正原有农机服务体系不合理的地方,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2提升农民的购买力
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就要提高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使用数量,而最关键的环节是提高农民的农机购买力。由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资金数量有限,购买农业机械受限,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对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并构建一套完整的体系,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不同行业不同渠道的资金,调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农业机械的普及。
3.3完善农机市场体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要依赖市场调节,完善的农机市场体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首先,要构建信息化平台,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进而将农产品的利益用于农机的购买、保养、维修。农民依托信息化服务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能激发使用农业机械的动力。其次,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并通过产、销、用“一条龙”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增强农业机。其次,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并通过产、销、用“一条龙”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增强农业机网营销等综合性知识掌握得不够。
2强化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的措施
2.1提高思想认识
针对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忽视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重要性,存在农机合作社管理得好坏与培训无关的错误认识,要加强宣传,提高其对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只有积极参加培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将合作社做大做强。
2.2重视思想和技术的培育
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对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农机合作社带头人肩负着农机合作社的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技术发展等方面的责任,在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时必须表现出强有力的担当能力和意识。因此,强化农机合作社带头人思想和技术的培育非常重要。在对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时,要加强农机合作社之间的交流,通过树立优秀的农机合作社带头人榜样,从而促进其他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积极学习和汲取精神营养;组织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参加科技培训,建设科技培训基地,提高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的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农机合作社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应利用“阳光工程”,加大培训力度和资金投入,发挥农机部门的人才优势和技术力量,提高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的技术水平。应改变以往理论脱离实际的说教式培训,将农机新技术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提高培训的实用性。按照素质精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机教育培训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提高农机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此外,可以立足现有师资状况,定期聘请高水平专家、教授授课。
2.4创新培训方法
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的最大难点是学员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因此,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尽可能地少占用他们的工作时间。建议采取“一点两线、全程分段”的培训方式,以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农机技术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采取分段集中培训与实训实习、参观考察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可以采取开放式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培训基地的作用,把课堂搬到农机合作社里;把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土专家”请进课堂,“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增加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2.5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健全考勤、考试、考核制度,形成内在与外在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共同作用的农机合作社带头人教育培训机制,明确培训要求,对参加培训的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的学习态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实行量化管理,以考促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作者:丁绍文 孙振中 李清兰 单位:桦甸市园艺特产推广中心 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
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篇3
丘陵山区农户除了种植一些粮油作物以外,还会种植中药材、蔬菜等农作物。和平原地区相比较,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不仅影响粮食安全,同时也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如何加强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与粮食生产效率提升,是在农业生产中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
1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特征、土壤特征和种植模式多样,各区域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导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北方平原地区作为主要的产粮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农业地块集中分布,农业机械生产较易得到推广且能较好地发挥优势。而丘陵山区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存在地块小且零碎分散、坡度大、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很难实现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1]。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于2019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了典型丘陵山区省份农机化扶贫专题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底,丘陵山区省份农机总动力达到4.4亿kW,比2012年增长2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2012年提升1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有力支撑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建设、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从现状来看,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丘陵山区目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足50%,西南丘陵山区仅为29%,远低于全国69%的平均水平,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水平也不高,与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民对机械化的迫切需要尚有不小差距[2]。
1.2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2.1地理环境制约
首先,由于山地特有的地形地貌,导致耕地坡度大、面积小、不规则,这样的耕地特性不适合传统的大中型农机,制约了农机的大规模推广应用。虽然目前已有少量的轻型小型农具,但是由于其适用性差、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原因,无法充分发挥机械化的优越性,无法大面积推广。其次,山地多为梯田式耕作,田块间落差大,田间互通道路或狭窄、坑洼不平,或无机耕道路,这就给农机进入田间带来了困难。最后,丘陵山区尤其是南方降水密集的丘陵山区,土壤湿度大,容易黏着农具,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甚至使设备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总体来讲,丘陵山区地形条件差,普遍存在地块细碎凌乱、坡多台多埂多、形状不规则等问题,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3]。
1.2.2种植种类多样化,综合机械化率低
根据《全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监测报告(2020年)》,目前我国丘陵主要集中在西南丘陵山区、南方低缓丘陵区、西北高原地区这3个区域,这3个区域粮食播种面积合计占比42.27%,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合计占比66.10%、薯类播种面积合计占比77.6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合计占比57.43%、糖料作物播种面积合计占比89.64%、蔬菜播种面积合计占比59.93%。农户种植的农作物品种较多,普遍采用传统的套作、间作等种植模式,农艺烦琐,农业产业规模小且分散,所需要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多样,机具研发需要攻克的难题多且复杂,农机农艺相脱节,一些品种不适合机械化作业。以马铃薯为例,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生长在丘陵、山地等土地较为贫瘠地区,而这些地区不适合常规的机械化耕作[4],因此,我国的马铃薯机械化率一直未能有所突破,2018年全国马铃薯综合机械化率仅为42.61%。相比之下,主要在平原地区种植的小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89%。又如平原地区的山东省2020年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接近90%,而山地丘陵地区的贵州省2020年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约40%。
1.2.3适用农机十分短缺
我国的农业机械多以中小型机械为主,大中型机械较少;常用粮食作物机械较多,经济作物机械则较少;而在农业机械中,又以动力机械为多,配套作业机具则相对较少;在作业机具中,耕作机械和种植机械相对较多,而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秸秆处理机械则较少,农机发展结构不均衡。适合山地使用的农机种类、数量较少,主要以中小型农业机械为主,而小型农机多以小型拖拉机或手扶拖拉机为动力,功能相对单一。而且中小型农业机械多以背负式结构为主,即以拖拉机为动力和底盘的基础,将农业机械的结构安装于拖拉机之上。这类农业机械虽然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作业要求,也具备一定的经济优势,但是由于受到拖拉机结构的限制,很多先进功能和新技术都无法在这些机型上实现;再加上农机生产企业的研发侧重点本来就在大型农机上,导致了中小型农机与大型农机的技术先进性差异越来越大[5]。
2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
基于上述对丘陵地区在实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限制和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从三个角度来阐述丘陵山区实施农业机械化的具体发展路径。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丘陵山区由于田块较小,且存在不规整的情况,田间的道路也不够宽阔,路面不平,坑洼较多,农机具难以通过,导致其农业发展难以向外延伸,降低了整体农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已经成为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6]。因此,丘陵山区可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应用适用性为根本,结合现有农田建设对于丘陵山区中的农田开展规范化的田园管理。如在适合工业发展的地区,将零散的农田重新整理和规划,保障每一块农田的方整性,集中原本分散的土地,便于后续农田管理和机械化作业的实施。同时可学习发达国家的土地改良经验,将土地实施规格化与标准化管理,并配套相关的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田地可适合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开展相关作业。而实施过程则可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现有的农田,尽量按照“小田变大、角田变方、坡田变平”来合理改造现有的农田结构,真正形成“适机农田”的形势,也为全面实现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打造坚实的基础设施基础[7]。
2.2大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
“农户自愿、国家政策支持、农机具私有、农机具专业经营、以市场机制运行、农民共享”等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以农机化经营为代表的“租赁服务”是实现这一特点的重要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8]。因此,要结合丘陵山区的实际情况,培育和发展适合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和不同产业的农机具产业;为满足不同生产模式的需要,构建合理的农机具体系;按照总量适度、布局合理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农业机械产品的布局和优化,选定适宜的地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服务业。一方面,针对丘陵山区小而散、作物品种多的现状,应大力发展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为周边农户提供耕作、栽植、收获、植保、加工等农业机械服务;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地区,要大力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和农机综合服务机构、新的农业机械服务机构,以满足本地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要[9]。
2.3示范推广农业急需的农机装备与技术
示范推广是促进丘陵山区新农机、新技术推广的关键,因此,在丘陵山区开展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具与技术的试点与示范,将加速丘陵山区的农机化进程。但丘陵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农作物种类繁多,种植制度复杂,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推广。1)改善农业示范推广的工作环境,突出解决资金及场地投入、示范农机具操作方法、推广人员动手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把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10]。2)按照山区粮油、茶叶、蔬菜的要求,加大农机示范基地的建设,对农产品、食用菌、畜禽、水产等农业主导工业的发展实行“机器换人”的示范项目,建立“机器换人”的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并采取“为农民看、为农民服务”的办法,引导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3)建立农业机械推广系统和推广机构,构建起广大农机科研教学单位、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等积极参加、创新、协同的农机推广机制,坚持“一主多元”,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为依托,大力推进农机技术推广,促进农机新技术普及[11]。
2.4加强政策扶持,强化人才培养
丘陵山区所在地的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全面掌握国家对于丘陵山区农机发展的政策倾斜内容,结合实际,切实将补贴资金向丘陵山区地区倾斜。丘陵山区的基层政府也应加大对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机发展扶持政策体系,满足丘陵山区农机实施和农业发展对于资金的实际要求与需求。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农机生产安全培训、推广和维修、管理等机械化体系,提升农机安全推广和监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服务素质,为农机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2]。
3结语
综上所述,应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研究影响农机化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当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体系,构建符合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以高新的技术、高水平的管理、健全完善的制度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龙龙.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思考[J].南方农机,2021,52(5):66-68.
[2]王洪明.湖南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6,47(2):25+33.
[3]赵瑞利.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J].当代农机,2020(2):78-80.
[4]舒文绍.推进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反思探索[J].农家参谋,2020(11):89.
[5]胡彬生,骆赞磊,邱瑜,等.南方丘陵山区薯类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思路:以江西省为例[J].现代农业装备,2020,41(2):69-75.
[6]王千里.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思考[J].当代农机,2022(4):44-45.
[7]冼征,邓冰霞,李华,等.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模式:广西百色市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32+35.
[8]庹洪章,姚金霞,程方平,等.四川丘陵山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37(6):264-267.
[9]刘伟,谢守勇,李明生,等.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农业工程,2022,12(5):10-13.
[10]陈玲.对贵州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探讨[C]//全国丘陵山地农机化技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2011:39-43.
作者:杨再红 单位:湖南省泸溪县农机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