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0 11:39: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小学德育工作论文3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中有句格言:“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而作为最基层、最直接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者,他们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能赢得他们的信赖。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角色优势,积极地进行美育,使其能够明辨是非,从小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为他们将来成长为一名品德高尚的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美育德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重视智育,对美育德育认识不足。在当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多数学校在考核老师、评优模、评职称等时,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所以,大部分的教师工作都是围绕着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安全管理、纪律等来展开。与此对应的是,在创造一个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
(二)审美教育的道德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效果差。在小学的传统道德教育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就像其他的理论课程一样。老师在整个课程讲解中与学生交流基本无交流,也就没有达到课程设置预期的效果。在进行典型事例分析时,基本采用说理教育法,在情感培养、道德操练等方面运用较少,导致了课堂氛围的沉闷,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高校在实施校园文化、德育实践性课程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教师教育手段单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任何课程实践起来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美育教育也不例外,所以往往落实下来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许多教师在美育方面的教育现状就是口头说教的多,实践落实的少。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一切的审美要求,都要付诸实践,并且长期坚持,形成一种习惯,这种审美教育就具有现实的价值。如果学生的言行不符合审美要求,那么,其效果就是零。比如说,学生们要学会保持清洁,就要经常洗手,不要在外面乱吐口水;学生们懂得要讲礼貌,要讲礼貌,文明用语常挂在嘴边,不能出口成脏;学生知道要爱护环境,那就要把果皮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能踩踏花草;教师也要时常进行监督,学生做的好的要表扬,做的不好的要批评。
(四)注重学校教育,忽视家校合作。在传统观念中,学校基本包揽了学生的一切工作,大多数家长在孩子教育上全部依赖学校,有些家长甚至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一切由老师负责。当然,美育教育也不例外,这就造成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不畅,缺乏对艺术教育的合力。教师提出的请求,学生家长不一定会要求;在学校里,他们不一定能做到。时间一长,一些审美教育的需求就会变得很差。
二、论中小学教师审美教育的最佳策略
(一)教师要言传身教,注重自身言行在小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还没稳定的阶段,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需求也许没有完全的了解。他们的道德观念是模仿的、价值观、审美观的一个重要来源,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给学生做个好榜样。例如,教师不跟小孩讲方言,小孩就不会跟教师讲方言。只有老师以身作则,树立起了榜样,在学生的影响下,美育的效果才会越来越好。所以,教师在与学生和其他老师日常交往中,要做到待人真诚有礼,在着装上应当以得体大方为标准,不穿奇装异服,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要做到认真负责,积极向上。这样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个人素养,还能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美育素养。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共处关系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和兴趣,不适宜用相同的方法来管理和教导。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找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这样做不仅能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从心底认可老师,愿意与老师做朋友。其次教师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避免以往的居高临下的相处模式,要形成对等的机制,需要在与学生相处时善于探索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最初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平日里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在师生沟通交流时,能够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出现问题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找出自身不足,自己也需要反思有没有做到完美,这样双方共同总结经验,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方式,才能最终形成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保持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才能够积极发现学生在思想、心理或者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加以积极引导和解决。最后,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多种途径来和学生们保持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沟通的渠道可以是找学生聊天、也可以是通过信件交流、也可以电话沟通等,总之需要找到适合学生们性格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心理上觉得沟通是有效且安全的,以此来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教师应主动为学生的审美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班级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小型的家庭。每个学生的人格特征不同,其思想认识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别。教师要从小事做起,做好德育工作。在舒适、和谐的教室里,通过耳濡目染,学生的审美修养会自然而然地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发展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一是重视外貌美,引导学生在穿着上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做到朴素、端庄、大方、整洁,通过外貌美来增强对自身的认识。第二,注重行为之美,要求学生有礼貌、有礼貌、上课认真听讲、课间活跃,在美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第三,加强语言的美感,重视汉语的教学,学生应使用诸如“谢谢”、“对不起”、“请”等礼貌用语,以恰当的语言交流方式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运用语言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第四,培养习惯美,通过系统的规范和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比如听课、卫生、阅读习惯等,使学生习惯于感受美的内涵,从而增强自身的自律。第五,注重精神的美,在假期里适当组织课外活动,例如五月份的“母亲节”,六月的“父亲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孤儿院照顾残疾儿童,让他们更加了解尊老爱幼。通过美育实践,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等各个方面体现美的品质,使学生以真诚、良善、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别人,了解这个世界。
(四)教师要积极配合,建立一种良好的家校协作教育机制。教师要与父母及时交流,向父母传达学生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并与父母达成共识。著名的《颜氏家训》中提出,“教者,上行下效也”,说明教育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耳濡目染的过程。家长应该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和教师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从小事抓起,例如,文明礼节,在学校要对老师、同学有礼貌,在家中也要遵守,对父母、邻居、朋友要讲“请”、“感谢”、“抱歉”等,使讲文明的语言变成了一种习惯。教师也可以定期家访,与父母建立密切联系,要求父母与学校共同发展家庭道德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
(五)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学生普遍都是喜欢团体活动的,教师要让孩子们懂得,集体的利益大于一切,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集体的利益,要让孩子们有一种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和参加各种活动,比如争取学校的流动红旗、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在教室里精心布置张贴学生的手工作品、在教室里设置做好事光荣榜、在教室里养绿植、一起张贴文明用语、参加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等。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让孩子逐渐建立起一种集体荣誉感,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要为这个班级争光,而这个班级所获得的荣耀,就是一个人的荣耀,让他们在完成这个班级的荣耀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群体荣誉感是由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实际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它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道德准则。实践表明,学生亲身参与,能让同学们觉得自己和班级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集体的力量则能促进学生的共同荣誉感,从而获得道德教育。综上所述,强化美育,加强德育教育实施,对提升中小学生的素质有着难以取代的意义。在追求素质教育的当下,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与美育教育却任重而道远,所以老师就必须巧妙的把德育与美育纳入到学校平时的教育管理当中,并发挥自己教师的角色优势,把美育与德育融入到平时学校教育当中,重视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和特点,并引导他们积极地配合自己的德育和美育,同时通过构建良性循环的教师学生互动交流机制,使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出正确的职业道德与审美意识,在自身各方面素养全面提高的同时,也要逐步丰富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水平,为祖国培育杰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赵晓琴 单位:宕昌县新城区幼儿园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篇2
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至关重要。作为学生的主要引导者,班主任需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将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相融合,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同时,需要有意识地对原有的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创新,更新教育理念。在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同时,加强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融合程度。本文将以此为前提,以小学教育为主要阶段,探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一、班级管理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理念相对落后
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已成为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但结合教育情况分析来看,很多班主任自身对此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多数班主任仍旧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会将教育的天平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过多地集中在分数教育,忽视了德育。甚至很多班主任仍旧存在以成绩论英雄的错误思想,认为学习好的学生是好学生,学习不好的学生是坏学生,他们影响了班级的发展,影响了班级前进的脚步。也正因如此,班级管理工作的情况会每况愈下,重心也逐渐偏移,不利于学生成长。
(二)德育内容相对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班主任逐渐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会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会为其“三观”的养成提供一定的积极指导,但是所选择的内容相对单一,通常只是在表面上让学生认识一些大道理,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弄懂其中的内涵,也没有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此形成片面的认识,甚至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辨别是非对错,导致本就空洞的内容更加虚浮。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一)形成先进的德育模式
首先,班主任本身要认识到对学生实施德育管理的主要目的,要找准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设定合适的管理目标。并且,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好沟通,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参与德育管理工作,能够在自我管理、自我反馈、自我优化的良性循环中,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行为,强化自身的道德品质。其次,需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杜绝单一管理,要考虑到当下时代对人才提出的综合要求。在立足时代需求的视角下,创新德育管理体系。在此期间,班主任也要适当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通过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考虑学生的能力,为其提供适当的管理机会,组织学生进入管理行列,发挥学生能力,换位思考,无形中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多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能够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配合,摒弃以往学分至上的错误教育思想,从班主任自身做起,从学生做起,在一点一滴中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让学生在良性的习惯以及正确的认知带动下,形成良性的发展状态。最后,班主任也要多多了解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如性格差异、认知差异、生活方式差异、生活背景差异等,以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为学生设定合适的培养方向,引导学生立足于差异化视角,不断进行自我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真正将德育理念融合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采用多元化的德育手段
多元化的德育手段,对学生来说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德育并不同于普通的学科教育,教师不可能把学生固定在课堂上,单方面传输与德育有关的理论,而是要以实践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其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形成潜在的驱动,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促进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德育认识与德育思维。并且,班主任若只采用单一的德育手段,那么学生很容易在长期被动的状态下产生枯燥意识,所以班主任需要对德育手段加以多元化创新,在多样手段下带给学生别样的体验,以此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机发展,打造具有德育价值的班级管理体系。首先,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起始阶段,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班主任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力德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认知习惯,为其自身德育素养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小学阶段的学生各项认知能力都比较薄弱,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样的。所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讲解并分析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如自尊自爱、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勤劳俭朴、严于律己、孝敬父母等。在不同的主题下,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如情景剧表演、主题歌曲、演唱主题、知识竞赛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模式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逐步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清晰的认识,以使其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犯错时,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斥责,而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德育促使学生自发地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自主调节。其次,班主任要打造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制度对学生形成管理,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制度的构建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在小学阶段,虽然学生年龄偏低,但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班主任不能一味地单方面对学生实施管理,而是要适当提高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如设定班干部团队,由班干部向班级学生实施管理,或者由学生自我管理,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在构建班干部团队时,班主任不能独断专行,而是要组织学生通过自我推荐或者相互推荐的方式,以公开投票唱票的途径选出班干部团队,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在班级日常运营的过程中,班干部团队需要辅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与服务工作。在每学期期末,班主任可组织班级中其他学生开展班干部评比活动,对本学期班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状态进行评分,分数偏低的需要酌情调整,以此激发班干部团队的工作热情,同时调动其他学生的前进动力,在班级中形成良性的竞争风气,实现德育目标。除此之外,在班级发展中,班主任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拟定管理制度时,班主任也要考虑学生的想法,以保证制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班级规章制度制定完毕后,班主任要与学生一同遵守,如不能随便迟到早退,不能无故旷课。针对违反制度的学生,班主任须严格按照制度中的规定进行处理,而对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可以酌情处理。班级管理制度中,也要渗透与德育相关的信息,如要求学生彼此之间要诚信友爱,对无故产生矛盾、恶意欺凌同学的学生一定要严肃处理。
(三)提升并发挥班主任的德育水平
班主任自身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身心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班主任所形成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与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做好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需要对德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能够定期组织各班班主任开展道德素质培训活动以及道德素质考核活动。班主任自身应坚守终身学习的理念,多多吸收一些与德育、德育管理相关的信息,充实自己,多多阅读一些有关道德的书籍、参加一些培养师德的讲座,提升自己。对学生实施班级管理与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保持公平、公正以及耐心,要与学生之间构成平等关系,多多聆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意见,发挥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获取学生的信任,而不至于让学生对自己形成过多的防备。班主任要考虑班级学生的成长需要,如在网络时代,很多小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对中华文化产生片面的认识,那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就可多多渗透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信息。例如:为学生讲述一些中华成语故事或者寓言故事,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道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情怀。再如:很多小学生的家境都比较优越,在物质充足的社会环境下,部分学生会产生不良的攀比心理与过度消费心理,那么在与学生交流时,班主任就可以利用自身形象,以落落大方、简洁干净的穿着,为学生解释何为简约之美、朴素之美,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能够浸润在德育环境中,提升道德修养。除班主任这一榜样之外,也要注重发挥学生榜样的力量。例如:在每学期班主任都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比出本学期的学习标兵、道德标兵、进步标兵,并为其提供一些小奖励,对学生形成较高的激励作用,使之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有更高的参与动力,在良性竞争环境中驱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立家校合作共育机制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以及德育工作中,很多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存在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把学生交到学校后就应该由教师或者班主任负责,而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中,起到主要责任的也应该是各班级的班主任,但其实不然。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在德育工作中,父母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多多联系学生家长,构建稳定的家校合作机制,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使之能够形成良好的德育认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构建稳定的教育合力。班主任应及时将学校有关德育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家长,促使家长能够与学校保持统一步调。对学生成长中产生的思想问题、德育问题,家长与班主任彼此应主动沟通交流,就学生的成长特点,设定合适的处理方案。并且,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家长与班主任都应冷静地保持耐心,不能非打即骂;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空间,尊重学生的隐私人格;要多多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舒缓他们的身心压力。除此之外,班主任应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渠道,建立学生家长群,及时上传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学校可定期组织家长开展亲子活动、家长会、校园一日参观活动等,促使家长能够主动地自我丰富、自我反思,并主动向班主任传递学生信息,以便于班主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由班主任谆谆教导;在家中,由家长间接渗透。在完整的教育合力、浓郁的德育环境中,促使学生德育素养的稳步发展。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学生才能健康、阳光地成长。总而言之,发展学生的德育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一大重任。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立足教育视角,优化班级管理方法。在先进的德育理念、多元的德育手段以及自身德育修养的支撑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指导,推动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与学生家长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家校共育的状态下,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白秀香 单位: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篇3
一、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包含思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政治教育,德育的开展形式有三种,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学校德育起主要作用。德育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促进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德育德育工作是一切教育工作的起始,学生学习知识前,首先应学会做人。德育教育从小学阶段正式启航,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认识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品行塑造的重要性,是开展德育教育的第一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德育目标更加突出,同时是班主任工作中的第一要务。只有在充分认识德育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才能有所创新,提高实效性。未来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能承担起促进民族繁荣发展的重任,才能以讲道义、关注全人类命运、科学的思维,对待生活、工作,也才能与世界和谐相处,做出自己的贡献。班主任也要重视自身的修养提升,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修养。
二、利用班会贯彻德育教育
班会,通常是由班主任组织引导的,以班为单位,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班里的学生全部参加,具有普遍性。作为教育学生、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班会有助于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利用班会开展德育工作,首先,要有计划,确定好班会德育的教育目标和主题。计划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班级学生的特点。德育的包含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因此,班会也需要先确定主题,需要班主任确定,本次班会重在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品质,是尊老爱幼,还是诚实守信,还是学会感恩等等。其次,班主任要精心设计内容和形式。根据德育的主题内容,确定班会的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以活泼有趣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观看小故事视频等,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重要性。进而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假如自己不讲诚信,小伙伴会不会觉得自己说话不算数,不愿意和自己玩了?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三、重视班风建设深化德育教育
班风,及班级风气,是一个班中学生精神风貌的集体体现,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班级,包括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作为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要总是班风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学生长期处在一个班级环境中,会受到其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班风让整个班集体更有优越感和荣誉感,学生的品德修养也会不断提升。建设良好班风包括:教师环境的布置、学生行为的规范、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学生精神风貌的展现。建设良好班风,班主任需要从布置整洁美观的教室环境开始,例如,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开办图书角;利用黑板报,每周推出与班会主题一致的图文内容等。班风建设中,重视学生行为规范,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除说教教育外,教师也要做好表率,用行动影响学生。此外,班主任要关注每个学生,不将学生划分三六九等,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只有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班风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全班学生才会整体提升素质。在班风建设中,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严格要求学生,宽容对待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放大;关注后进生,及时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取得更大进步;通过一些小活动的开展,树立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
四、选拔班干部小助手强化德育教育
开展德育工作,要以正确认识学生为基础,只有了解学生,德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作为小学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需要付出的精力和实践投入更多,尤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正确的引导,是一项琐碎、精细的工作。首先,班主任要透彻地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有多种途径,一是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总结学生的特点;二是从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学生的特点;还可以通过课下和学生聊天谈心,建立与学生的情感和信任,从而了解到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和其他任课教师交流中了解学生在不同科目课堂上的表现,听取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意见,也是辅助班主任深入正确了解学生的方式。在正确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从班级中选出班干部,培养自己的小助手。小助手能够帮助班主任做好一部分德育工作,选择班干部时,要坚持公正的原则,由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来自学生,与班级学生之间距离更近,也是最了解学生的,由他们完成部分管理工作,可能效果更好。此外,班主任也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引导班干部工作,召开班干部会议,为他们提供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规范班干部的自我约束力,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共同建设好班级品德风貌。
五、多途径推进德育教育
推进德育教育,要结合时代发展,不断探索多种途径,包括家校共育、情感关心和评价机制。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依靠学校和自身的教育力量,也需要家长的支持,班主任和家长共同交流,坦诚相待,有助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有责任配合班主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建立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纽带,这样班主任才能及时发现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补齐短板,完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家校合作下的德育教育更有效。其次,班主任也要注意以情感人。充满爱心的老师更受小学生欢迎,更容易影响学生。当小学生面临学习的难题和生活的困惑时,班主任能够帮助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收获学生会感激和信任,从而降低德育教育的难度,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此外,德育教育也需要建立响应的评价机制。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完善德育评价制度,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评价机制也会影响学生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学生的品德操行。建立并完善科学的评价制度,有效的奖惩方式,能够规范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也是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六、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将情感融入德育
新时期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班主任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方法,根据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情感教育。因此,班主任要与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沟通和交流,尝试与学生做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对教师消除畏惧感。同时,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经常与学生进行课下的谈心聊天,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内心真实想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开展实践活动,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在新时期下,班主任要敢于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可以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强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因此,班主任要为学生精心的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增强德育工作的实际教育效果。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附近进行垃圾拾取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垃圾捡的越多且正确的分类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学生在亲身捡垃圾的活动中,能够感受到环卫工人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乱扔垃圾,并能够将垃圾合理的分类处理。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思想意识正在快速发展期,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质和整个社会,甚至民族的未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涉及面广,班主任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完善工作方式,开展主题班会,选拔班干部,加强班风建设,利用多种途径,完成德育教育目标,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亨霞.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4):75-76.
[2]马菊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97-198.
[3]孙爱国.小学主题班会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J].教书育人,2020(13):68-69.
[4]袁丽萍.新课程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2):90-91.
作者:尕藏吉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玛艾镇中心小学甘肃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