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10:18: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高中体育教学研究3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教师都不重视高中体育课的理论教学。体育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了锻炼,增强了学生的身体机能,尤其对高中生来说,高考带来的学习压力过大,因此更需要锻炼身体,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但是,在长期缺乏重视的体育教育中,高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学生总是被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而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中得到乐趣则更加困难,这就直接影响了运动教学的整体效果。
2高中体育课堂理论教学的现状
2.1理论教学课程少,教师不予重视当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理论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是知识的传授,而实践教学则是重点,教师对理论教学的忽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自由思考,安排学生随意阅读教材内容。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育知识,使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学习体育知识,以致于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学生缺乏一种虚心的学习态度,缺乏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2.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固化从理论教学来看,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所有的学生都在传授知识,没有考虑到学生们是否懂。这一灌输式教学模式易引起学生间的冲突。另外,高中生学习文化也面临着压力。体育课灌输式教学会使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不能积极地参加,从而失去教学意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理论学习,限制了学生健康成长。一成不变的教法已被时代淘汰。在实践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2.3在教学形式上较为陈旧老套高中体育理论教学形式主要有教师阅读和自学两种方式。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理论教学是没有效果的。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正是对体育课理论教学缺乏兴趣。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生动、基础。只要能够改变教学方式,就可以改变这一现象,提高教学效果。过时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不适应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4理论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制约了学生的兴趣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上是独立的个体意识,男女学生的差异已经显现,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内容有很大不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差异,只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教学内容,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5学生积极性不高相对于初中教学中体育课程占比而言,高中体育课程所占比例一直在逐年降低。初中生的体育指标是必须经过考试测验的,体育成绩可以包含到学习成绩里,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为了高分,尤其注重体育课程中的训练。然而,因为高中生步入高校就时时刻刻面临着高考带来的压力,况且高中体育不包括在高考的必修课中,这就导致学生把重心放在了文化课上,也对高中体育活动慢慢失去兴趣。同时,因为运动的内容相对单一,学校的物质基础和设备也很陈旧,导致在体育课堂中的教学效率明显下降。
3针对理论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教师需要提高体育理论的教学意识高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体育知识和健康意识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体育理论教学的发展,改善学生健康成长的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重视体育理论教学,实现理论教学的改革,使学生也应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它是有效实施体育理论教学的基本策略。高中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体育是一门综合学科,体育是学生学习的途径,体育锻炼是该学科的特色,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改革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理论教学,增加理论教学的时间,使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认识,树立体育文化意识和健康体育意识。
3.2适当增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方法而言,在高中体育课堂理论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将理论与户外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体育理论教学中获取知识和运用现在所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灵活的,可以先教授体育理论,再练习教学,或反其道而行之。从教学目的出发,进行充分的锻炼,提高学习效率。如篮球教学,教师可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实操训练,然后留出课时供学生讨论,以供学生讨论,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篮球规则与技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提高教学效果。
3.3增加体育理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虽然教学内容单调,但其形式却无法灌输。要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激发理论教学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理论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可运用资讯科技的优势,加入一些影像教学,向学生展示健康知识的优点与不足,透过体育明星讲解运动技巧,让学生在多元教学中感受快乐与内容的关联,使学生在教学内容上与学生有效地建立联系,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4在理论教学中加强个性化学习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教学也是如此。大家兴趣不同,体育理论知识也不考察,所以有的人愿意学习知识,有的学生不愿意。它既是学生的差异,又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一种途径。教师要加强个性化教学,根据所学科目,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实际需要。就教学方式而言,教师可以利用QQ群功能,让学生就教学项目进行投票,每个人可以选择三个课题,然后把三个课题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3.5注重渗透运动技能,推进终身体育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活动,是体育知识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认识物理知识和运动原理,使其在体育实践课上思考、分析、理解、应用等实际活动,对掌握运动技能有重要意义。对此,教师应通过体育知识理论课程的综合性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形成终身体育学习的观念,为体育知识理论课程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动作技能形成之路”的同时,也就是渗透了一些运动技巧。教师:“同学们,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技术。不管是短跑、跳远、篮球,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动技巧。让我们来看一看篮球技术。」明确教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与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篮球是许多高中生喜爱并且积极参加的体育运动。精彩的比赛技术和激烈的对抗性,使不少同学大汗淋漓。那篮球技术是怎么形成的?要掌握技术,必须符合多种条件。从易到难,有半程跑篮、前场翻篮、整场翻滚、三分、篮板、突破…等,教师介绍了篮球技术形成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
4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理论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应予以重视。当前,教学结构与教师思想观念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理论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对体育理论教学的认识,应在体育教学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创新多种理论教学形式,加强理论教学的个性化,使理论教学能有效地进行,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丰富其体育知识,培养其全面发展的个性体育教育。
作者:李伟楠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篇2
近年来,新课程的体育目标为“以学校体育课堂为快乐运动的基础,以坚持锻炼为终身目标,来促进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习惯。”以高中学生为例,如果在学校体育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他们就会失去课堂活动的唯一时间。并且,高中学生往往学习压力过大,如果没有适当的运动放松,甚至会引发学生心理压力等问题,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我们常说,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本文将针对高中学生对体育教学缺乏兴趣,以及体育课堂上存在的阻碍等问题。对体育教学展开探讨,寻找更适宜的教学手段及途径,以劳逸相结合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学的推进。因此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十分重要的。现在体育教师不能沿用传统的师生关系相处模式,对学生居高临下地指责批评,应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建立新时代和谐的师生关系[1]。例如:在篮球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讨论NBA这类体育赛事拉近距离,再询问最近的学习压力、学习状态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然后通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篮球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篮球教学之中。
二、提高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2]。由于高中体育存在着不能完全避免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实践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结合相关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问题讲解,是很有效的方法。比如踝关节扭伤,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步骤,让同学们观察,让他们了解踝关节扭伤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在教学现场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事后的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不是空洞的,而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很好地让人接受,而且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还记得,有一名学生,在打球的时候,出现了肌肉拉伤的情况。如果是以前,学生们肯定会手忙脚乱,但这一次,很多学生都表示不用担心,甚至还有人配合,用手摸一摸,看看有没有感觉到疼痛,再告诉他们,让他们马上停止训练,再用冷敷和抬高肢体来缓解疼痛。
三、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文化课程中普遍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证明,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好处,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为了强调学生运动的主体性,我们可以也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所以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性特点也就有所不同。一些学生进步是因为赞美的话语,另一些学生则是需要在某种压力下才能成长。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育同样如此。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就不应让其独树一帜。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体育目标,并能在下一阶段学习到新的体育技能。让学生们都逐渐喜欢上运动,在体育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督促,再通过恰当的鼓励,使学生明白,坚持才是胜利[3]。教学内容多样化要转变现状,转变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我们这门课的关键。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增加新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新鲜。毕竟,无论多么美丽的事物,长时间观看,审美意识也会疲劳,课程上的重复教学更是如此。丰富教学内容,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也是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一种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是体育教师让学生慢跑两圈,接着做做伸展运动,最后就完成体育课,这种情况到现在都还是很普遍。因此,学生们已经厌倦了这种重复的体育课堂教学。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方法来改变学生们的观念,让同学们逐渐对体育课感兴趣[4]。并且,通过这些多样的运动方式,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这样才是真正锻炼到了学生。
四、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比赛
在每个学期将近体育课结束的几个星期,老师可以举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给学生颁发几个奖项。或者在每个学期体育课程开始的第一周,给学生对本学期的体育课程安排进行说明,告诉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获得奖励。许多学生为了得到奖励,会在课堂上自觉参与体育活动,学生甚至在空闲的时候有了锻炼的动力。再有,每人兴趣特长不同,喜欢的运动也就不尽相同。老师可以在学期期末组织学生参加篮球、羽毛球等运动比赛。甚至由于男、女同学的运动细胞各不相同,学生的运动偏好也就大不同。但如果组织多样化的竞赛,就可以在课堂上锻炼到学生喜爱和擅长的项目,学生也就会积极的参加[5]。总之,开展积极良好的体育课堂对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体育教师要通过改变以往单调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多种运动习惯。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说,想要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基于此,体育教师应积极践行新时代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人才添砖加瓦。
作者:浦闻闯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篇3
新课改之后的高中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变动,如果仍然沿袭传统“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机械性地落实教育工作,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能动性,难以充分凸显体育教学的重要育人作用及优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以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基础,全面创新教学对策,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思路,保障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体育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升个人身体素质。
一、终身体育意识
作为一种体育思潮,终身体育在20世纪60年代最受瞩目,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一体育思潮要求教师着眼于不同的年龄阶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及引导。终身体育教育贯穿于个人的一生,是终身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主自发式的教育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个人主观情绪的指导下主动完成各种体育锻炼学习任务。从微观的视角上来看,终身体育的范畴比较广。首先,锻炼者能够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将体育作为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其次,能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接受体育锻炼,高效参与各种体育项目,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再次,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各种体育基础知识,逐步提升个人的综合技能,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方法;最后,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个人的情绪比较高,能够产生更多的良性体验,主动将体育活动融入个人的生活实际中,参与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主动地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更多的动力和精神支撑。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对终身体育意识影响因素的分析及研究,从学生的视角着手,了解学生的体育意识,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在正面引导以及激励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个人也需要注重不断地提升,坚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着眼于体育教学的现实条件,全面践行现代化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主动打造品质课堂和精彩课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精神,拥有强健的体魄。
二、终身体育意识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考
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较考验教师的基本功。体育教师需要尽量避免过度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忽略学生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意识;不再强制要求学生参与体育训练,而是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以及情感熏陶,让学生从心底认可体育、爱上体育并享受体育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在终身体育意识的指导下主动通过体育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
(一)全面加强理论教育
理论教育是前提,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及手段。教师需要以体育理论教育工作的逐步加强和优化升级为基础,强化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以及理解,保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身心成长规律以及个人的主体诉求参与身体锻炼,掌握锻炼身体的技巧以及方式方法。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比较重,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少,积极性不足,难以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同时无法通过体育放松身心。体育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积极加强与科任教师之间的联系及沟通,保障正常的体育课时。先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终身体育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宏观影响,然后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课时安排调整教育教学节奏,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指明道路及方向,逐步夯实学生的身体基础。教材是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教师需要注重对理论课时比例的有效分析及研究,一方面需要保障体育课时的数量,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质量。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体育教材,讲解清楚体育中的相关知识以及重点事项,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系统认知能力,确保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了解体育知识,逐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拓宽体育知识面。这一点对规范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有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逐步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指导个人的社会实践。参与积极性比较足的学生还会在课外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利用碎片化时间大胆锻炼,弥补短板,借助个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调整锻炼频率,保持科学的锻炼规律,真正地从体育锻炼中获益。
(二)逐步优化体育氛围
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直接,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更好地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视角着手,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爱好,选择契合学生主体诉求的教育教学元素,逐步优化体育氛围。比如学校可以设立体育选修课、体育节以及健康教育课程,逐步丰富课内外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利用黑板报、广播、电视等信息媒介积极宣传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更多的体育参与能动性。学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活动,营造崇尚体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以及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意识到体育的乐趣和价值。
(三)打造开放课堂
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导致体育教学一直以来不被关注,课时比例不够科学,有的体育课程直接被其他课程所占用。这一点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参与体育课的机会比较少。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体育课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学校也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积极设置体育课时,确保课时比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体育课在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比重。体育教师则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路,积极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帮助学生重拾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主动打造开放课堂,积极地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提升个人的综合技能,逐步构建完善的认知结构。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撼动。在开展开放型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主观诉求以及身心成长规律精心设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课程目标的制定。比如在指导学生练习排球双手下手垫球时,教师需要先鼓励学生对个人的身体素质进行简单预判,然后制定个人的目标个数,以此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关注对课堂组织形式的有效变化。传统的体育课时过于注重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难以凸显学生的特长。开放课堂则要求教师释放学生的天性,尽量避免对学生的简单约束和机械命令,关注学生的主体意愿,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个人的主人翁地位,积极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不容忽略。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师需要坚持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成为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综合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动性、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教育环境。在分析基本信息的过程中制定教育教学方案,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诉求,释放学生的天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放松个人的身心,高效独立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全面提升个人体育意识。这一点对打造品质课堂、高效课堂,推进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有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基础设施
学校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将体育教育工作融入宏观战略目标,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依据,全面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逐步调整教学思路,改革传统的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对器材设施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学校需要以体育场地建设为基础,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通过自制简易器材来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基础问题,满足学生的体育发展需要,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落实。运动设备的及时增设非常关键,有助于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锻炼技能。学校则需要设置专项资金,为体育教学改革打下扎实的基础,全面优化体育锻炼环境。比如学校可以设置纵跳摸高器材以及小羽毛球场,将学生比较熟悉的游戏图案绘制在的体育场中,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进而积极跟上课堂节奏。如果教学时间比较宽裕,学校还可以加强家校合作,倡导家长主动参与体育教育教学环节,让家长能够建言献策,主动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帮助。这一点对教学优化以及教学创新有重要的作用。家长也能够在家庭教育中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弥补学校教育所存在的各种不足,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齐头并进。
(五)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围绕前期的体育教学目标,综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打造品质课堂、高效课堂,顺利完成前期的育人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在现代化多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教育”备受瞩目,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步提升体育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贯彻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科技含金量。比如体育教师可以采取交替讲解的形式先进行简单示范,然后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主动观看视频中的示范动作,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进行点评。学生非常感兴趣,能够真正做到动脑、动手、动口。这种先学后教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只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掌握多种教学模式交叉使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充分体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协同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强化学生对体育知识和综合技能的理解及认知,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爱上体育,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能动性。
(六)全面改革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工作的反馈作用以及指导价值不容忽略,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向。结果式评价的作用比较有限,严重打消了学生的参与能动性,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需要以教学评价改革为基础,严格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个性化的评价手段来鼓励学生,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充分凸显教学评价的指导作用。个体内差异评价主要以个体评价对象的学习变化为分析对象,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综合表现以及成绩变化,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将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在分析判断以及纵向比较的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学生的发展变化。这种教学评价模式一方面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避免对学生的过度约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及负担,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主动弥补短板,实现扬长避短。在体育考核时,教师可以采取模糊量化法,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有效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好铺垫,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自信和乐观。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符合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体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自主参与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分析学生的主体价值,真正实现多措并举和环环相扣,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鼓舞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恒.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94.
[2]张东伟.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科技信息,2009(25):220.
[3]袁赞.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20):34.
[4]曾卫兰.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0):89.
作者:刘德茂 单位:福建省长汀县河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