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探讨3篇

时间:2022-12-26 15:06: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探讨3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探讨3篇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探讨篇1

公共图书馆最核心的宗旨就是要完善符合大众需求的服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往往会忽视公共图书馆最本质的借阅服务,而关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内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必然会给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即使是面临巨大的冲击,也不代表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并无可取之处,就应该被淘汰,相反,市场上形成了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模式相互共生的现象。所以,对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在现实角度具有显著的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信息化管理的内容与本质

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是搭建一个公共的图书借阅平台,那么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公共图书馆就能更加高效地为读者提供一个借阅服务的管理平台,其优点就是能够利用网络优势高效、便捷地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简单来说,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下,人们只能通过人工浏览的方式搜索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而这种方式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图书管理行业的人来说极其困难,他可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做筛选工作,从而无法将精力真正用在读者服务上;而利用信息化平台可以快速通过网络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分类、筛选、编号,这既方便管理人员管理,也便于公共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借阅服务,读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浏览是否有自己需要的书籍,了解这些书籍的借阅是否饱和。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图书馆工作,从而有效实现图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利用。首先,对于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管理而言,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有助于图书管理人员尽快实现图书分类。传统的图书分类需要人们首先熟悉书名,然后逐个分类;但是依靠信息技术,这一工作立刻高效起来。其次,依赖于信息技术,公共图书馆可以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公共阅读”这一重要职能。从前读者需要借阅什么书籍还需要查阅半天,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要借阅的书籍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什么时候可以借阅,省时省力。可以说,只要利用好了信息技术,对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培训,正确对待技术的变更,信息技术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百利而无一害。正是因为有了信息技术,公共图书馆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图书的分类与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信息化时代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

(一)转变图书管理模式,提高图书管理效率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被打破,图书管理效率显著提高,这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讲是一种良性转变。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广大的社会群体提供书籍借阅、文献查阅、资料收集等服务,其服务受众面广,可能是学生,可能是教授,也可能是各行各业的研究人员,那么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共图书管理职能的发挥。简单来说,基于传统的公共图书管理模式,读者借阅一本书需要找到图书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先对所需书籍进行筛选和分类,然后确定图书馆内是否有该书籍,如果有还需要确定现在是不是没有人需要,可供使用。这一调研任务,很可能需要读者来来回回往返图书馆很多次才能完成,并且占用图书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进行查询。但是现在则不同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对图书进行信息化管理,搭建网络服务平台,无论是书籍借阅、文献查阅,还是资料收集都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与此同时,信息化也大大减少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他们只需要定期对网络平台进行更新和维护,通过盘点库存的方式检查基本信息是否有误即可,不再需要进行其他手工工作,这样既减轻了工作压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实现了图书馆的公共图书服务职能。

(二)集中管理水平提高,减少坏账损失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和服务即为广大的阅读群体提供浏览、借阅服务,但是即使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图书馆也是需要考虑成本的。就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而言,由于管理模式老旧、管理方式不到位,很多时候可能导致大量的图书丢失,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比如,如果管理人员忘记了图书是否归还,或者记错了归还的数量,就都有可能导致坏账损失。但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了网络集中化管理平台以后,这样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图书管理人员可以依靠网络平台直接对图书借阅和浏览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登记,从而实现电子记账,这样记录的内容既准确,也不容易出现记忆错误。

(三)提高图书馆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公共图书馆由于属于社会公共资源,会在政府及社会广大服务机构的帮助下汇集各式各样的图书,妥善管理这些书籍其实是公共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图书的管理主要基于图书管理人员,而图书管理人员也要分为管理熟练和管理不熟练的,如果遇到管理水平较低的管理人员,很可能他们为了工作的便利,直接对图书和资料的查询及借阅人员谎称图书馆没有这类资料,特别是针对一些年代比较久远和内容比较少见的资料,这样他们既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翻找,也避免了出现错误的可能。但是如果深究公共图书馆的具体职能,就会发现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图书资源的浪费,也违背了公共图书馆建立的初衷。所以在信息化水平高速发展以后,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简单来说,由于计算机技术智能取代了人工,这些可能由于人工失误而存在的问题都迎刃而解,读者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直接查询资料,从而实现图书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信息化时代图书借阅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困难

(一)网络资源不充足在当前这个阶段,很多图书馆还是以纸质资源为基础,而网络资源相对较少,没有办法真正对应地满足图书读者的需求。究其根本,主要是部分图书馆的服务意识较差,没有真正想办法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的阅读资源。

(二)配套设施不完善与此同时,由于不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相应受影响的还有配套资源的建设。比如,由于没有合理的网络配置,图书馆没有办法通过最简单、最便利的方式了解读者当前的需要,如没有办法了解读者将在什么时间段进行借阅,因而也无法提供预约借阅服务。

(三)服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有限对于图书馆借阅服务工作而言,很多时候内容较为简单,因而在人员选择方面不会有很高的门槛,也造成了管理人员墨守成规、思想保守、拒绝接受网络环境下的培训等问题,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服务问题。

四、图书借阅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显著特点

(一)计算机及网络的进一步使用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一大特征就是引入了计算机及网络,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电脑及网络代替一部分原来人工完成的工作,如图书的筛选、图书的分类、库存的盘点、账目的记录等。这些工作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一方面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智能,另一方面也能真正便利广大读者。

(二)相关制度及管理规章的明确化传统的公共图书管理模式中其实没有明确的图书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章,但是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开始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如为了保存珍贵资料,引入多元载体等。为了保护这些硬件设备,图书馆相应建立健全了一部分规则制度,便于对图书进行细化管理。

(三)人员架构的调整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下,图书管理工作其实不需要多么有技术含量的人才,但是图书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发展相结合以后,图书管理工作就需要更多具备专业信息化知识的人才了。基于这一基本情况,公共图书馆不得不改变原有的人员架构,招聘一部分具有专业能力的图书管理人员。

五、信息化时代图书借阅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

(一)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要实现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发展,最基础的就是要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管理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与体制。为了打造相关的制度,图书管理者必须对传统模式和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和分析,建立并优化图书馆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此外,应该制定明确有效的岗位管理说明书,在内部设置有效的岗位,如扫描岗等新设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目标与工作任务,让所有人员都能够依照一定的规范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所有制度管理都离不开考核评定工作,为此要搭建一整套完整的考核管理制度,对表现良好者进行奖励,对工作怠慢和出错者进行惩罚,在坚持以发展促养成理念的基础上,做到竞争与人文关怀相配比。总之,要在为有关员打造一个良好环境的基础上,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着手,实现根本上的制度与体制创新。

(二)创新管理手段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模式,自然要改变过去的传统管理模式,真正发展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和技术,将计算机技术运用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文献搜集、整理和信息资源运用等工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广大读者在获取现有的静态信息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数据化管理平台了解图书馆的动态信息,真正满足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的需求。因此,对信息化时代的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最基本的好处就是,在技术层面的创新下,读者可以真正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服务大众。

(三)加强图书库管理公共图书馆的书库可以说是资源汇集的核心,因此书库的高质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那么在信息化模式下,书库管理工作该如何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的双重努力。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向读者介绍图书管理的规则制度,从而使其避免常识性错误,合理保护公共资源。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由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有许多区别于传统图书管理之处。在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下,图书管理工作主要追求工作内容本身的准确性,也就是说更在意图书分类是否准确、图书借阅情况是否被妥善记录等;但是现代化的图书管理工作更关注工作效率,更考虑人文情怀,更关注读者的阅读感受,换言之,现代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更有效地履行了图书管理的职能。举例而言,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更偏重于信息感。很多公共图书馆会引入一些高科技设备,让广大图书读者有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感;部分图书馆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理念,引入智能化的绿色生物设备,如利用广播播放轻柔的音乐和本馆的图书资源信息,利用绿植技术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部分图书馆以“科技领先”为核心理念,引入很多信息技术设备,营造科技氛围,以增强读者的认同感。

(五)增加信息服务,促进信息共享在新形势下,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公共图书馆在发布信息时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而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支持在各种软件平台上发布多媒体信息,并支持读者的互动查询,涉及计算机、复印打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以构建读者需求的信息共享空间,向读者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六)吸纳新型人才人员管理是信息化技术革新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新型的技术管理模式下,公共图书馆必须打破原有的人员结构,选择更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技术人才。比如基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以女性为主,且学历层次不高,一般不具备专业的技能;但是随着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管理必须注重科技前沿,依赖计算机技术,那么相应地就应该吸收更年轻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他们能够轻松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运维能力,并能及时应对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公共图书馆是图书阅读的文化中心,是广大读者获取课堂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设施逐步完善的形势下,探索公共图书馆书库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借阅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从加强对图书馆人员的培训强度、优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规范读者的借阅行为、营造良好的图书馆书库及阅读环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效率,优化图书馆的读者借阅服务模式,从而发挥图书馆海量资源的价值,进而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朱丽贝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图书馆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探讨篇2

传统意义上来讲,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保存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所,而互联网高速发展,图书馆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教学和文献资料存储和知识学习之外,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革新,结合时代发展和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从而提供文献信息,为教学科研更好地服务,并提供开放的服务环境,创建良好的交流服务环境,为师生开展知识和文化互动交流提供条件,深入拓展服务内容,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当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图书馆建设中主动借助信息技术等实现图书馆服务内容、职能及形式的转变,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因此,互联网背景下,要顺应时代发展,重视探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最大化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发展需求。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计算机、互联网在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且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效率产生了很大影响,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图书馆是知识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加强互联网的应用研究,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优化图书馆职能,提升师生满意度,革新管理方式及更深入挖掘信息资源的要求。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纸质书刊难以满足现代信息交流,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图书馆资源需要面向大众、面向社会,依靠信息化建设,才能丰富信息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二)有助于信息化教育体系的完善。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要提升高校发展水平,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更有利于高校结构的优化整合,为高校教学管理好科研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数据,整合高校资源,推进高校教育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和完善。

(三)有助于提升资源共享水平。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网络数据传输、信息查阅等提供更大便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化,与传统的图书馆数据存储相比,数据更容易保存。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完善,能为各高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实现不同空间资源整合,为信息资源的传输提供便利。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特征

(一)数字化发展方向。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捷,且信息数据种类越来越多,数据量不断增多,高校图书馆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图书馆由传统的纸质资源逐渐转向数字化发展,这种转变和发展给高校师生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同时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信息多样化。传统发展中,图书馆资源主要是文字、图案等形式存在,多是纸质书刊报纸,以供学生阅读,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纸质书籍不断革新发展,朝着可听、可读等方向发展,图书馆信息存储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整体的服务功能得到了提升。

(三)纸质载体和电子图书同在。电子载体的成本相对较低,且流通速度较快,这是传统的纸质载体无法比拟的,电子载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更多的高校图书馆采用,电子图书销售增长速度远超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成为图书发展的重要趋势。

(四)图书馆教育特征凸显。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大学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且不同图书馆的交流程度加深,馆藏资源共享程度越来也高,图书馆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场地,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等资料越来越丰富完善,能满足更多高校学生的个性化知识需求。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文献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了师生的满意度,同时,信息化建设中,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一些新的管理方式不断出现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维护,推动着图书馆的自动化和多元化发展。但是结合当前发展实际,也需要认识到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对信息化建设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高校图书馆职能发挥和信息化发展程度。

(一)缺乏信息化发展理念。很多高校在建设发展中虽然认识到了图书馆的重要地位,但是缺乏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思想意识相对淡薄,很多停留在初级信息化建设阶段,忽视了理念的革新,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有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仅停留在表面和文件中,并未落到实处,缺乏实质性的措施,在建设中馆藏资源不足,设备设施沉寂,管理队伍组织涣散等问题。图书馆是高校书籍刊物收藏和保存的重要载体,其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加强信息服务功能的完善,才能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但信息素养缺乏等,缺乏图书馆信息观念,会影响到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对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深远影响,实际发展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在图书馆建设中多是采用原有的管理体系,且管理观念相对陈旧,影响到信息化改造的效果,这主要原因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信息化认识,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二)经费投入不足。高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越来越多,要更好地满足学生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且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因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认识方面存在不足,虽然建设经费有所增加,但是应用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仍然难以满足发展现状。图书馆正常运行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多,包括日常设备的维护,馆藏资源的革新,新设备的引进,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信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建设和发展理念先进,且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图书馆的日常开支和建设,但是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来讲,信息化建设速度相对缓慢,缺乏足够资金的支撑。高校建设发展中,现代教育理念的渗透,信息技术应用程度的加深,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要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职能,需要不断完善硬件设备设施建设,才能确保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正常推进,但是分析实际发展情况,并非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都能有强大的资金力量,购买引进新的设备和系统,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备相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和购置新设备,一些软件的功能不完善等,这些都影响到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到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信息化建设缺乏持续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从人员、发展方式及专业建设等方面缺乏持续性。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且随着高校多年的发展,资源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古典书籍著作借阅次数也越来越多,因管理存在问题,导致书籍资源残缺,恢复难度较大。新的电子图书和存储模式的出现,解决了图书资源的存储问题,但是受多年阅读习惯的影响,很多师生更倾向于借阅纸质图书,且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等,一些资源在网上缺乏对应的电子版本,电子阅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除了电子资源的丰富完善,还需要更多读者接受,受经费投入影响,电子图书系统缺乏完善,且新开设的各类专业参考书籍较少,影响到学生的使用。除此之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缺乏,缺乏完善的培训系统,尤其是信息化和新软件的操作,都会影响到图书馆可持续的信息化建设。

(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标准需加强。数字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每年出版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在增多,而高校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重要集散地,但是仅仅依靠一所高校的图书馆来建立巨大的知识信息网络难以实现,要建立可持续化的管理架构,需要重视资源标准化共享体系的建立完善,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经费不足等问题。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发展,为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条件,需要加强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共同建设标准化共享平台,互通有无,更好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数字化服务能力缺乏。当前图书馆无纸质化阅读方式出现,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人们原有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资源获取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人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在电子阅览、书目检索等过程中操作不熟练,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师生在电子化阅读中难以集中精力,很多用户对新的阅读方式产生质疑,担心影响视力,且阅读质量较低。当前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中,高校越来越重视自身发展和建设,且在文献资料和数据信息采购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高校图书馆用户年轻化,猎奇心强,对文献数据有较高的要求,且更重视知识服务的质量,尤其是互联网发展模式下,需求不断多元化、便捷化、个性化,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当前图书馆馆藏各类资源的比例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六)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需要提升。图书馆主要是存储、传递和组织各类文献资源,读者是信息需求者,进行文献查询、搜集阅读等工作,图书管理人员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管理者,影响到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当前图书馆各部门的职能相对分散,处于孤立运作状态,数据缺乏流通共享,难以给用户提供更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上存在差异,影响到图书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当前缺乏专业化的信息化人才,影响到图书馆的整体建设。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

(一)革新思想,提升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水平。高校发展和图书馆建设工作中,必须重视革新发展理念,转变思想,改变传统发展中以藏书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教职工和广大学生,同时也给社会提供对应服务,要推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重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作用,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重视完善信息服务系统,积极融合传统的服务模式和信息化发展模式,不断丰富服务的种类,提升服务质量。针对当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新系统不了解等问题,需要结合实际,加强引导用户,了解图书馆信息化资源的获取途径和方法,提升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很多高校在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路径,在此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很多信息化服务认识中存在偏差,认为软件即服务,要提升信息化水平,具体要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软件服务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专属软件的搜索和信息资料检阅等功能,并重视对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智能化维护,节省人力物力,提升服务效果。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还要重视云计算、新媒体技术等,建立围绕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新发展模式,更高效地实现信息整理存储,重视互联网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应用融合,更精准地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而不是片面地提供软件机械化服务,实现技术与智慧的融合,提供信息检索率。

(三)重视线上线下结合的个性化创新服务。高校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相对广泛,新媒体发展时期,要重视发挥线上和线下资源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探索线上和线下两种服务模式,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借助信息化平台处理用户需求和针对性的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检索率,在此基础上,需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创新发展,及时了解用户反馈和服务评价,可持续性地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四)借助大数据技术推送服务。新的网络发展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处理技术等在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并完善数据库的建设,结合互联网搜索技术,更高效快捷地获取用户信息,并将检索结果通过互联网发送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查阅信息。同时,还可以结合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分析用户的行为特点,为用户推送其可能感兴趣和需要的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五)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支持,因此,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图书馆要转变和创新发展,必须给予高知识水平和高技术人才支持,要重视图书馆人才引进模式的完善,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还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综合能力和素养,引导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转变自身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鼓励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与用户沟通交流,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并认真听取用户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提升管理人员处理问题和服务的能力,确保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六)重视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信息化建设中,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重视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在图书馆的建设中,需要考虑自身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发展方向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加以规划,并重视加强与教师和高校学生的交流,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搜集广大师生对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意见,不断推进其信息化建设,确保其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推动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此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还要重视提升资源共享能力,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合作,有效整合不同高校的信息资源,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发展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了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积极转变思想,推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作者:丛浪屿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探讨篇3

对于精细化这一管理理念的提出,最早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针对企业管理提出的管理理念,该管理理念重点指出的就是对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确定其应落实的职责,以此来提升有限资源利用率,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医院图书馆的职能就是为医院从业者提供阅读方面的各项服务,工作任务相对比较繁杂,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其中,加速医院图书馆的建设进程,对医院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精细化管理及其特征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精细化就是管理中的核心目的,同时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以及细化、落实目标的根本过程。要想真正达成精细化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于医院图书馆各个岗位、考评等方面,这对企业未来发展而言具有积极意义[1]。就医院图书馆而言,作为集医疗、学习、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的交流活动中心,主要是为医院中医务工作人员提供书刊、阅览、书库等各项资源,这与医院未来发展有直接性关联。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医院图书馆需要合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开展精细化管理与服务,通过提高图书馆内的资源、秩序、职责以及质量评估等各项管理工作质量,以此推动医院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2信息化时代医院图书馆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意义

2.1有利于提高医院工作者综合素养

就医院图书馆的本质来讲,其使用对象主要是医院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这部分群体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后,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已有大多数医院迎合时代发展趋势达成资源共享,读者只需要在有网络的状态下,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即可获取其所需要的资源,以此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2]。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医院图书馆管理中,构建一支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团队,满足读者对阅读方面提出的各项需求,为其提供当前医学领域中最全面、最优质的资料文件,这对提升医院工作者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2.2有利于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实力

从整体上来看,图书馆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竞争实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医院在医疗领域中的知名度。对于医院图书馆而言,其作为医院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丰富学习资源满足医院中学者进行专业上的交流和学习,为科研项目和临床试验等各项活动提供学术上的支持,从整体上提升医院的实力。总而言之,医院图书馆应积极将精细化管理和服务融入其中,切实将医院图书馆在医疗领域的竞争实力发挥出来,为医院未来健康有序发展奠定有力基础。

2.3促使医院图书馆管理更规范更系统化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快推动医院图书馆朝向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方向进行发展,是促使医院图书馆管理朝向规范系统化发展的根本所在。基于此,这就要求医院图书馆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以更加精细化的方式对医院图书馆管理体系、读者服务、资源整合等内容开展管理工作,对现有的图书馆管理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电子信息化的运行系统,以此促使医院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变革进程[3]。从某种角度上来看,精细化管理和服务能够充分将医院图书馆的优势展现出来,加快信息融合速度,构造更加完善的医院图书馆管理体系,以更规范更系统化的运行方式为读者提供图书馆服务。

3信息化时代医院图书馆精细化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3.1转变观念,完善医院图书馆管理制度

医院图书馆要想真正达成精细化管理模式,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从制度上着手,以此落实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工作。基于此,医院图书馆应转变以往传统模式下的管理观念,积极迎合信息化时代朝向精细化管理模式发展,要求医院图书馆中所有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应该落实的具体职责,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掌握当前医院图书馆中的各项管理与服务事务。(1)构建规范系统的医院图书馆管理制度,将医院制度与当前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整合起来,以此达成有法可依的管理目的。根据当前国家对图书馆建设提出的标准要求,修订管理制度的各项条款,以此补充图书馆管理职能、服务内容、图书借阅、读者需求等相关内容中存在的空白之处。(2)构建精细化医院图书馆管理体系,通过对当前医院中的图书资源整合,优化图书馆人事安排、打造规范化图书馆环境等方面进行统筹化的工作安排,并以“年”作为单位,展示图书馆年度工作计划,以此将图书馆中各项管理和服务内容进行细化,促使馆内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落实各项工作。(3)提高医院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医院图书馆管理制度应以发文的形式公布于医院内部,并引导医院中所有从业者对制度进行学习和宣传,然后通过考核的方式评价医院从业者的学习情况。对于制度文件的发布,应用医院专网进行发布,以此保证整个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促使医院中所有人员对此给予高度重视。(4)构建监督和奖惩机制,将其融入医院图书馆管理制度中,作为其中一部分重要管理内容,针对医院图书馆中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服务质量、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都需要将该制度作为参照标准[4]。综上,要想从根本上达成精细化管理目的,其根本就在于建设全面的医院图书馆管理制度。

3.2整合资源,构建优质图书馆阅读体系

基于信息化方式,加快推动医院图书馆中各项资源的整合进程,是促使医院图书馆朝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1)将现代化技术作为纽带,促使医院图书馆中电子资源的管理模式更加系统化,迎合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将当前医疗领域中的科研成果整合起来,传输至医院图书馆管理系统中,以此为医院读者提供最新的资料;此外,还应该加快纸质图书资源转为电子化资源,以便于读者直接通过医院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微信等各种方式实现阅读目的,以此进一步提升医院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2)建设多元化的医院图书馆阅读资源体系,充分挖掘当前医院图书馆中的优势,以此为基础打造具有多元化、特色化特征的图书馆资源信息系统。举例来讲,医院可加大对图书馆资源的资金投入,购买当前国外比较先进的医疗文献,以专题的方式对自身图书馆中的优质资源进行整理。通过上述整合方式,一方面对培养医院图书馆读者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医院图书馆在该领域中的影响力。(3)积极与其他医院图书馆之间达成合作意识,通过打造图书馆联盟的方式,与其他医院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目的,以此补充自身医院图书馆中阅读资源的不足之处。总而言之,要想构建优质图书馆阅读体系,其核心就在于医院图书馆中的资源,通过对医院图书馆中的资源进行整合,能够切实发挥医院图书馆应有的职能和价值[5]。

4打造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就医院图书馆本身的职能来讲,其目标是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图书馆服务,因此这就要求医院图书馆站在读者的角度上,将读者作为医院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首要目标,以此开展各项服务工作。(1)医院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学会站在读者需求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以此安排各项管理工作,为读者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为其提供更为细致化的阅读服务。此外,医院还应该加大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根据医疗发展需求,对图书馆现有资源、设备等各种软硬件进行更新,促使图书馆精细化管理与服务落实于实际中。(2)打造个性化图书馆服务,根据用户阅读的喜好建立相应的阅读模型,医院图书馆应对现有的CRM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基于信息手段对读者的图书借阅信息、喜好类型、研究专业等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从而获取读者的阅读偏好,以此对图书馆现有资源进行更新和完善,为读者提供符合其阅读需求的阅读资源。(3)塑造良好的医院图书馆阅读氛围,医院图书馆可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在医院内部举办图书展览活动等,通过这种方式塑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吸引更多读者参与阅读,以此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总而言之,医院图书馆应始终以读者为中心,从读者的角度开展精细化管理,为其提供更优质的图书馆服务,这样才能推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5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进程

现阶段,各大领域都积极将信息化技术引进自身发展体系中,信息技术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医院图书馆要想加快推动自身精细化管理与服务进程,就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以此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需求。(1)加强信息技术在医院图书馆建设中的支撑力量,加快朝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对此医院图书馆应加大对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引进更多专业性技术人才,加入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中,促使医院图书馆服务宽度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通过网络信息系统中的导航、检索、共享、交流、查询等各项功能,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应加大对资源搜索、咨询等方面的功能开发重视,能够根据读者阅读需求,提供更全面的图书检索途径,最大化发挥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价值。(2)医院图书馆可通过构建网络信息系统的形式,打造读者交流的学习平台,例如当前比较常见的平台有微信公众号、线上图书馆等,这些都是方便读者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而建立的阅读平台。以微信公众号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医院可建立属于自身的微信公众号,然后在其中设置读者服务、信息共享等各项功能模块,读者可通过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然后进入公众号获取相应的图书信息。此外,医院微信公众号可安排专人管理,每天发布一些图书动态等相关信息,便于读者随时接收信息进行阅读和学习。(3)医院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管理现状,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工作小组,及时获取当前医院发展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对医院图书馆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并根据更新情况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此提升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质量。

6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医院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是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推动医院图书馆转型的一项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医院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根本所在。因此,医院图书馆应该意识到精细化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以此实现信息化的管理目标,进而提高医院图书馆服务质量,为医院从业者提供更为系统化的、专业化的阅读服务,提升医院在当前医疗环境下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黄馥玲.信息化时代医院图书馆精细化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J].健康之友,2021(1):293.

[2]王祥堂.探究医院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环球市场,2020(10):192.

[3]修小新.基于知识管理背景的医院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考[J].兰台内外,2022(1):31-33.

[4]范青.医院图书馆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21(25):293.

[5]刘犇.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0(1):169-170.

作者:唐恭秋 单位: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上一篇: 办公室档案管理探讨3篇 下一篇: 初中体育教学探讨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