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09:38: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临床护理工作研究3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肝胆外科是主要研究肝细胞癌、肝胆管结石、肝炎后肝硬化、重症肝炎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等重大疾病的科室。此科室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息息相关[1-2]。护理实习生是以后从事护理服务的主要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有效进行此科室的护理服务[3]。临床上以往采用传统方式教学,以一对一口头讲解护理知识为主,虽能够丰富护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但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带教效果不佳[4]。为提高带教质量,需要寻找新的带教方式,培养护理实习生工作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为以后从事护理服务做准备。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肝胆外科接收的护理实习生54名,对优质护理理念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阐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肝胆外科接接收的护理实习生54名,随机分为两组,各27名。对照组护理实习生中男性5名,女性22名;年龄22~26岁,平均(23.96±0.73)岁;文化水平:大专文化水平有14名,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有13名。试验组护理实习生中男性4名,女性23名;年龄22~27岁,平均(24.49±0.65)岁;文化水平:大专文化水平有15名,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有12名。两组护理实习生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于研究时间内在我院肝胆外科进行实习的护理实习生;自愿加入此次实习调查并填写同意书的护理实习生;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完全记录的护理实习生。排除标准: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护理实习生;言语交谈能力较弱的护理实习生;中途退出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不配合此次研究调查的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⑴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方式:包括选择带教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完成出科考核等。⑵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理念,具体带教方式如下:①选择带教老师:带教老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优秀的科研能力,良好的教学能力、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等条件。②制定带教计划:带教老师需要熟读本院教学大纲,结合肝胆外科护理特点,制定以优质护理理念为重点的教学计划,并选取临床案例。③实施优质护理理念的带教计划:a.入科前宣讲:在护理实习生入科前,带教老师需要提前一周与护理实习生互相认识,提前带领护理实习生熟悉院内环境和带教老师,减少其恐惧感、陌生感,尽快适应院内环境。同时,需要为护理实习生宣传优质护理理念,培养临床思维,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b.临床护理教学:带教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讲述肝胆内科护理知识,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为患者展示相应知识,让护理实习生直观地学习,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记忆,适时给予护理实习生鼓励,注重护理实践教学,以带教老师逐步示范护理操作,传授护理技巧,让学生观察学习,课下可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锻炼护理操作能力。c.安排跟班模式:带教老师需要遵循优质护理理念,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合理分配,每日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服务,实现有效沟通,及时解答疑惑,增强带教质量。d.开展临床优质护理实践:在肝胆外科患者的允许下,带教老师可以带领护理实习生进入病房,多接触患者,锻炼言语沟通能力,真实为患者服务,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特点,由带教老师严格把关,对护理实习生的护理操作进行规范,有利于日后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此外,带教老师需要给予学生独立交班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学习兴趣。④出科考核:实施双向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带教老师的带教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指标:对两组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的出科成绩、护理工作能力和带教满意度进行观察统计。①出科成绩:包括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总成绩三项成绩,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各占总分的50%,分值均为0~50分,分值越高说明出科成绩越高;②护理工作能力:包括随机应变能力、言语沟通能力、风险识别能力、科研工作能力四种能力,满分为100分,每种工作能力占25%,分值均为0~25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工作能力越好;③带教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种评价,以本次研究自拟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分值90~100分为非常满意,分值70~89分为比较满意,分值0~69分为不满意。带教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的出科成绩比较:试验组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的各项出科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的护理工作能力比较:试验组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的各项护理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肝胆外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科室病种繁杂、病情严重,要求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较高。护理实习生多数是刚从高等医学学府毕业的学生,虽接受过相关知识学习,但未真正接触过患者,缺乏相应工作能力,无法直接胜任护理工作,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带教后才可为患者服务。不同的带教方式产生的带教效果不同。传统方式教学虽能够起到一定带教效果,但具有局限性[5-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增多,传统方式教学已经不足以满意护理实习生的学习,需要寻找新的带教方式。优质护理理念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呼吁人性化护理的教学方式[9]。该教学方式主要通过选择全面优秀的带教老师,制定带教计划,以优质护理理念为教学重点,准备好带教素材,便于开展教学;实施优质护理理念的带教计划。为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前宣讲,减少陌生情绪,尽快适应院内环境,同时宣传优质护理理念,培养临床思维,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通过开展临床护理教学,带教老师利用多媒体方式为患者展示护理知识,适时给予护理实习生鼓励,注重护理实践教学,亲身示范护理操作,传授护理技巧,强调护理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通过合理安排跟班模式,实现有效沟通,增强带教质量[10-11];通过开展临床优质护理实践,在患者允许下,带领护理实习生进入病房,多接触患者,锻炼言语沟通能力,真实为患者服务,由带教老师严格把关,规范护理操作,给予学生独立交班的机会,发挥学生主观积极性。经过一系列临床带教,丰富护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锻炼其护理操作技巧,培养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形成临床思维,为以后从事护理行业提供宝贵经验。本研究表明,试验组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的理论知识成绩为(48.25±1.07)分、实践操作成绩为(48.19±0.84)分、总成绩为(96.41±2.0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优质护理理念带教能够丰富护理实习生的专业理论知识,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为日后从事护理工作做好准备。试验组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的随机应变能力为(22.93±1.35)分、言语沟通能力为(23.04±1.51)分、风险识别能力为(22.98±1.44)分、科研工作能力为(22.72±1.3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优质护理理念进行带教能够增强护理实习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言语沟通能力,有助于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同时,还能够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有效规避危险因素,保障护理服务质量。试验组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的满意度(96.29%)高于对照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优质护理理念带教能够提高带教服务质量,且已经获得护理实习生的普遍认可,护理价值较高。综上所述,对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采用优质护理理念进行带教的效果更佳,能够丰富护理实习生专业知识,锻炼其护理工作能力,建议推广。
作者:沙燕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临床护理工作研究篇2
对于消化内科的患者而言,病情比较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较大,对相应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实施护理期间,要加强对应用的护理措施进行改进,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综合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而来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改进。本研究为分析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对消化内科患者发挥的临床效用,展开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选取的100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对照组的50例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范围在2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2±4.32)岁。实验组的50例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范围在2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8±4.3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无差异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①首先,在具体应用期间,要对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而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1]。②对于高龄患者,在护理期间要保证全程有人陪同,预防患者出现突发事件、跌倒或者坠床。实时掌握患者的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异常就要及时的采取救治措施。③对于留有静脉导管的患者,要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一旦出现红肿、渗血等情况及时的采取救治措施[2]。提升患者的风险意识,能够加强自我管理,不可随意触碰导管接头。④加强患者用药管控,在患者服药期间,仔细核对药物,避免出现误服、漏服以及多服的情况[3]。在相应护理计划实施期间,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注重监护工作的开展,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⑤评估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出现护理风险的首要原因,积极对临床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强化其责任意识以及护理技能,定期进行考核,带动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护理风险主要包括静脉输液外渗、药物应用错误、导管滑落、跌倒坠床等事件。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满意(80~100分)、较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满意度+较满意度[4]。
1.4统计学方法
把消化内科患者的数据资料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用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予以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后,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对于消化内科患者来讲,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较高,因此就对相应的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次研究中,通过予以患者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对消化内科患者予以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患者实施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过对具体实施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改进,探究护理期间内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科学的风险处理方案,此外,优化改进现有护理工作,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在应用期间,强化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与依从性,进而带动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更加安全有序的进行。结合以往的护理经验,对护理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加强自我专业水平提升,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制定风险管控计划,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解决,避免其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基于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在患者护理当中的应用,在改进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5]。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在改进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加强了患者的风险管控工作,为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预后,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黄玉华单位:郸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临床护理工作研究篇3
支气管肺炎为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以2岁以内儿童多见。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发病率增加。不及时和无效的治疗可使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情转归趋向严重的地步,甚至有死亡的风险[1]。临床护理对于儿科的有效治疗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既往临床观察发现,常规护理方式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并没有显著的获益,并且有并发症的增加,使得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资源的浪费[2]。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研究也证实,小儿支气管肺炎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治疗疗效和缩短住院时间。为进一步明确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9个月~8岁,平均(5.12±1.23)岁,病程2~14(4.12±0.55)d。试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4.92±1.33)岁;病程2~15(4.33±0.46)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影像检查或病原学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炎;(2)抗生素皮试阴性;(3)家属知晓病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严重智力缺陷;(3)合并先心病、畸形等先天性疾病;(4)对研究用抗生素过敏者。
1.3方法两组治疗方案无差异,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根据患儿实际临床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手段,提供基础的护理干预和生活指导,给予相应疾病的知识教育。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1)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的建立。护理小组成员由临床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建,其中责任护士为护理工作的执行者。(2)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依据患儿的疾病情况,医生和护士长共同商议和制定专业和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责任护士按照路径表的内容展开护理工作。(4)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入院第1天:护理人员向入院患儿家长介绍医院的环境,然后将护理路径表发放至责任护士手中,并对表中的护理事项进行明确,还需对患儿的入院护理进行评估。入院第2~3天:向家属就物理降温的方法给予指导,包括温水擦拭、解开衣物、冷敷等。如物理降温后无明显降温效果,可给予患儿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同时对患儿的大便情况进行观察。如出现腹泻,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给予蒙脱石散。药物治疗以稳定患儿胃肠道菌群,防止脱水为目的。接着指导其配合实验室检查,留标本,对患儿家属进行解释说明。入院第4~6天:明确患儿的具体病情,针对患儿的翻身、拍背进行指导,让家属正确掌握,同时联合对患儿进行排痰护理。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疏导。入院第7天至出院前:护理人员应与家属共同协作,对患儿的各项体征进行检查,明确患儿是否存在复发可能。在病情保持稳定后,指导患儿开始功能锻炼。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将相应药物的用法、用量、作用等向患儿家属进行详细说明;指导患儿进行适度体育锻炼;此外,叮嘱患儿家长督促患儿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合理饮食;强调需按时回院复诊。
1.4临床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显效:体温在治疗后48h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咳嗽和肺部啰音等体征消失,X线片显示肺部阴影消失;有效:治疗后48~72h内体温恢复正常,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任一标准。(2)住院天数:详细记录自入院办理成功日期到出院日期并进行统计分析。(3)家属满意度评分:通过发放问卷,向患儿家属就护理满意度展开评估,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住院天数和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试验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病因主要为病原微生物感染,较为常见的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亦可由病毒、细菌等混合感染。其中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以间质受累为主,而细菌性肺炎则以肺实质受损为主。因肺组织炎症的发生引起呼吸膜的增厚和下呼吸道的阻塞,进而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出现障碍。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肺部湿啰音,以及可出现口周及指端发绀表现;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和胸闷气促等。临床实践中,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往往采用综合治疗的手段,治疗原则有控制肺部炎症的产生、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对症治疗及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其他注意事项,如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适宜的室温和湿度,一般保持在20℃左右和60%的湿度;病程期间多饮水和禁忌冷饮,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等[3]。通过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儿科的护理工作逐渐向系统化和程序化靠拢,在此影响下,临床护理工作呈现出一定的可预见性,这种预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显著减少护理工作量和缩短护理时间,较为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临床观察显示,以往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显著的被动性和滞后性,临床护理路径的引入可调动护理的主动性和连续性,完美地改善传统的护理缺陷。主动性主要是由于临床护理路径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明确并分工,以此有计划性地开展护理工作,从而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除此之外,临床护理路径还通过对患儿家长实施宣教,帮助家长形成对护理工作的基本了解,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解释和冲突,促进了护理效率的提升,促进了患儿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另外一方面,有效地协调和促进医护团队的交流,让医疗资源的利用得到最充分的放大,有效节约不必要的医疗费用。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使患者及家属知晓护理目标和指标,让患者由被动态度转变为主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治疗积极性,进一步改善了生活能力和运动水平[4,5]。本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获得较好的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旭.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5):123 ̄124.
[2]杨欣.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5):623 ̄624.
[3]杨玲,游亚.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对家长满意率影响[J].人人健康,2020,10(6):7 ̄8.
[4]周美珍,吕渊博.优质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对其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2):23.
[5]师月英.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89 ̄90.收稿日期:2021 ̄06 ̄09
作者:王艳 单位:金溪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