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14:57: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企业经营风险探讨3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应收账款能够及时回收,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情况,所以做好应收账款管理,有利于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确保企业的稳定经营。第一,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因为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坏账的发生,有效地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水平。第二,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有利于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保证企业能够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避免资金周转问题的发生,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第三,应收账款是基于赊销方式所产生的,而赊销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企业的销售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第四,通过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能够将应收账款数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起着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当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应收账款造成的风险
(一)造成企业资金短缺应收账款管理就是做好赊销工作的后续管理,确保赊销方式所带来的收入能够超过应收账款所投入的成本费用,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但是应收账款的存在,也会导致各项风险的发生,使得企业经营风险不断上升,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应收账款的存在,会导致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因为当应收账款数额较大时,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此时企业就容易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应收账款的出现,是源于赊销方式,一般情况,赊销方式的付款期为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如果客户的信用程度较好,则会按照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企业支付货款,但是如果客户企业的信用程度较差,或者经营出现问题,将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货款,导致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情况。当应收账款在流动资金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时,不仅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使用,导致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二)加速企业现金流出应收账款的存在,会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虽然采取赊销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销售量,使得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多,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但是该销售方式不能有效地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因为赊销的方式,是先发货后付款,企业先垫付资金,所以即使企业销售量不断增加,但是企业所增加的现金流是十分有限的,流入的资金数量远远比不上流出的资金,从而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降低企业利润如果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将会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导致实际的经济收入减少,从而导致企业的经营利润出现下降的现象。赊销方式,虽然可以增加销售量,但是企业需要先垫付货款,如果企业资金不足,则需要采取贷款或者其他手段来进行融资,因此在采用赊销方式的同时,企业的资金成本也会增大,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成本。如果企业应收账款的期限过长,所占用的企业资金数量越多,企业所面对的资金压力也越大,需要承担的资金成本也会随之增加,长此以往,企业的利润收益也会随之下降。而且在进行应收账款催款时,也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时间,因此会产生各种成本费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大,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收入。
(四)虚增账面收入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我国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当采用赊销方式来增加销售量时,但是实际上企业还没收到该笔款项,导致企业出现账面虚增的现象。如果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应收账款变成坏账,则会造成资金损失,从而对企业的收入造成直接的影响。针对应收账款,企业应当进行坏账准备的提取,并将坏账提取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之间,但是坏账准备的提取,也会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而且在实际管理中,由于应收账款造成的坏账,其产生的损失是难以预计的,因此赊销方式的采用,只是虚增了企业的账面收入,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并不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收入。
三、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市场激烈竞争产生的销售方式企业产生应收账款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赊销方式,这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所产生的销售方式。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随之增加,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稳定经营,会采用赊销方式来吸引客户,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赊销方式的出现,也是企业为了增加自身市场竞争,稳定市场份额所采用的销售方式,而赊销方式的产生,也就导致应收账款的产生,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资产组成,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安全。
(二)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的方式传统的销售方式,虽然能够确保货款资金的及时回笼,但是企业的销售量难以提升,甚至跟不上产品的生产速度,因此企业就会产生大量的存货,而存货管理中所产生的管理成本、仓库成本较大,导致企业的成本过大,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如果采用赊销方式,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量,还能减少企业的存货,从而减少企业的存货成本。赊销方式的产生虽然形成了应收账款,但是当企业销售产品数量较多时,通过赊销的方式,可以将剩余的存货转化为资金或者应收账款,从而减少存货成本,而且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要低于存货的管理成本,因此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整体的经营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不完善也会造成应收账款的产生。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销售业务和核算业务之间出现脱节,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回收销售货款,从而造成应收账款的产生。而且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也过于落后,没有及时做好账款的催收和清收工作,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出现账龄老化,从而导致坏账的产生,这些问题都会造成较大的应收账款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此外,企业针对赊销方式所制定的信用政策、制度也不够合理和完善,导致在执行信用政策时出现各种问题,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程度,导致赊销审批权限过于宽松,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产生。
(四)缺乏完善的激励和奖惩机制在开展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许多企业都缺乏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导致工作人员对于应收账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积极地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导致大量应收账款得不到及时的回收,导致长期挂账现象的发生。比如,部分企业往往只是重视销售,对于销售人员的鼓励,常常是和销售任务相挂钩,并没有将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纳入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中,导致销售人员只是重视销售任务的完成,并没有重视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部分销售人员为了增加销售量,提高销售提成,会采用赊销或者回扣的方式来进行产品的销售,导致应收账款不断增大,从而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因为销售人员是直接和客户沟通的,所以销售人员不仅要做好产品的销售,还应当做好应收账款的跟踪工作。但是实际上,许多销售人员并没有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导致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甚至形成了呆账和坏账,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
四、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应收账款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结合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来制定恰当完善的管理制度。第一,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批制度。针对赊销项目,要制定严谨的审批制度,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权限,比如要明确业务员以及业务主管的审批数额,避免盲目赊销现象的发生,导致应收账款数额增多。在采取赊销方式时,业务人员要做好客户信用的评估工作,结合评估结果来判断是否可以采用赊销的方式,避免出现账款无法偿还的问题。如果客户的赊销数额较大,超出业务主管的审批权限,此时就要递交总经理或者企业领导进行集体的研判,然后再决定是否审批,降低赊销的风险,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数额。第二,建立完善的营销责任制度。也就是说,在采用赊销方式时,企业应当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确保有专人负责应收账款的追款工作,借助制度来提升追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提升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二)完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赊销方式是应收账款产生的直接原因,要减少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做好赊销方式的控制十分关键,在采用赊销之前,企业应当做好客户信用的评价,完善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要确保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所制定的标准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因为过高的信用标准,会导致大量客户由于信用等级不合格,而无法采用赊销的方式,会影响企业的销量。而过低的信用标准,就会导致赊销审批权限过于宽松,会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所以,企业在制定信用标准时,应当比较企业的效益和成本,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体系。比如,企业可以采用5C评价法来进行信用标准的制定,也就是说在进行信用评价时,要对客户的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是企业品质、企业能力、企业资本、企业抵押情况以及企业的条件。如在进行企业品质评价时,主要是评价客户义务还款的可能性,这也是信用评价最重要的因素。在进行企业能力评价时,主要是对客户的偿还能力进行评价,因此企业应当做好实地调查。在进行企业资本评价时,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评价,借助一些财务指标来进行分析。所以,在进行客户信用评价时,企业可以采用5C评价的方式,从而对客户进行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确保信用评价的有效性,从而合理地审批客户的赊销额度,减少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
(三)完善应收账款考核体系要减少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提高对应收账款催收工作的重视十分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将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当中。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借助考核来提高员工对于催收工作的重视,并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比如,通过将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中,员工在进行产品销售时,不会盲目地追求销售量,而是会衡量客户的信用程度,从而合理地控制赊销的额度,并且会主动自觉地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确保账款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地确保企业流动资金的及时回收,减少资金短缺问题的产生。
(四)做好应收账款账龄的控制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企业应当做好账龄管理工作,结合账龄时长来划分不同的等级,从而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比如,企业可以将账龄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账龄时间在三个月以内,第二个等级是账龄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到半年以内的,第三个等级则是半年以上。针对第一个等级,企业要做好及时清收工作,业务部门应当积极地开展催收工作,确保账款的及时回收。针对第二个等级,财务部门、信用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开展催收工作,并且做好催收监督,保证催收力度,确保账款能够如期回收。针对第三个等级,则需要企业管理层来开展催收工作,由企业领导来出面进行催收,给予客户更大的催收压力,保证账款的回笼。
(五)积极盘活逾期应收账款要减少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做好坏账的风险控制十分重要,所以企业要积极地做好逾期应收账款的盘活工作。第一,借助法律手段来做好逾期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针对逾期未回收的账款,如果对方是恶意拖欠,企业则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进行催收,并且保留相关的证据,避免由于证据不足而导致法律失效。第二,要做好未能收回债权的重组,减少坏账的损失。如果债务人并非恶意拖欠,而是由于财务困难而无法支付货款,此时企业可以给予客户适当的让步。如,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来签订应收账款的偿还协议,减少坏账的产生。做好债务的重组,应当以债务账面数额来作为基础,对债务人免除部分金额,确保债务人能够偿还低于账面的账款,减轻债务人债务压力的同时,又可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总的来说,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企业稳定经营的重要措施,所以企业不仅要认识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更要分析应收账款导致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结合实际来制定恰当的管理措施,减少应收账款风险的发生,确保企业的稳定经营。
作者:范玲 单位:太原水质监测站有限公司
企业经营风险探讨篇2
1税收风险分类
1.1业务风险只要企业在运营,就会面临合同对业务的影响,而业务则会影响税收,在此背景下可以发现合同是企业税收的基础。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企业只有促进业务中的税收管理能力,才能防范税收风险。当前,很多公司对于业务和税收之间的问题一直没有正面看待,大多数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或者是员工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了,保证企业的经营利润的增长,但是在具体的利润操作中却因为行为不当导致税收风险存在。比如,该项业务发生佣金支出或者需要一定的手续费时,业务部门需要与具有条件资格的机构签订服务合同。在此背景下,因为支出的佣金、手续费等以及付款过程都有一定的差异,那么就容易发生税收风险。
1.2核算风险纳税风险隐藏在企业的所有运营行为中,比如财务纳税与核算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生纳税风险。财务部门除了正常的财务分析以外,还需要对业务部门开展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从而促进业务部门的行为规范,杜绝没有必要的损失,促进企业规避税收风险的同时,控制费用的支出。当前,财务部门对于企业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缺乏一定的方法,这也间接性造成了核算风险。财务核算与缴纳风险是引发税收风险的关键因素,其本质上依然属于企业决策风险的组成部分。领导层决策则是决定财务核算与缴纳风险的关键因素,导致其出现税收风险的原因包括以下两点:首先是领导缺乏对账面细节的了解,其次是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两种情况下,造成了企业税收风险经常出现。
1.3决策风险经营决策部署过程中,税收风险主要有三个表现,首先是企业领导者决策,其次是财务核算与缴纳风险,最后是部门业务产生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是产生风险的最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领导者最为重视的是经营收入,所以很多领导者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将营收作为重点内容,而忽略了企业发展中的税收问题,直接交给了财务部门负责,通常在决策的过程中不会考虑税收问题。当领导者对税收工作持有较高认知程度的情况时,往往能够在日常管理和决策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考虑到税收因素的影响,并将税收风险控制视为企业经营决策的组成部分。在企业领导者高度重视税收风险,并将税收风险视为企业决策组成部分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税收风险程度将大幅度下降,且能够实现对税收风险的有效控制。例如:当企业针对货物进行对外购买投资时,企业就需要缴纳消费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如果是以个人投资的名义进行货物采购,然后将货物投入到公司中,这种形式可以称之为个人货币投资,所以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并且依据征管法的规定,可以不需要发票的情况下,允许计入成本中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减资并且对股东的货款进行补偿的目的。
2企业在经营决策中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
2.1企业纳税企业只要在运营就会有大量的经济业务,而相关的合同则是业务发展的主要根据,那么企业就需要纳税。依据税法要求,所有企业只要是我国境内产生的销售业绩,都需要缴纳增值税,如果是不动产产生的销售业绩或者无形资产产生的业绩,那么就必须缴纳营业税。另外业务在进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合同需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所以就产生了企业纳税。对于合同中的内容和条款由于各种细节设置的导向不同,在签订合同后,纳税金额和纳税时间都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存在企业提前缴税或者是多缴税的情况,同时可能因为贷款结算的方式不同,导致企业面临的纳税风险会有区别。
2.2纳税和财务部门的关系企业纳税并不完全是财务部门管理,但是和财务部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首先对于业务部门的税额计算肯定是离不开财务部门,而且需要详细地呈现在账面中,经过一系列的流程,财务才能缴纳税款。但是纳税是一个企业的事情,不仅是财务的职责,业务部门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在最终纳税的过程中财务部门需要与业务部门相辅相成,保证纳税金额的标准。对于纳税金额问题不能只有财务部门管理,需要转移目标与业务部门共同处理,保证业务过程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领导者在做决定时考虑和融合税收问题,并且能够提升业务部门在最终签订合同中将税收问题进行考量,同时也能激发财务部门对于缴税环节合理的监督,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杜绝企业纳税风险,保证企业依法纳税。
3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风险
3.1因为决策而产生的风险当前企业税收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负责人的决定,二是业务部门做业务时的不严谨,三是财务在做核算和缴纳过程产生的风险。但是影响程度最大的是领导者决策导致的风险。通常来讲,领导者只重视经营的收入,所以领导者只会将自身的全部经历用在经营管理中,对于企业的税收情况一概不知,都是由财务部门操作的。通常在做决定的过程中也不会考虑税收政策,所以经常因为自身的决策导致企业税收风险增大。例如,当企业领导者决定使用货物的形式对外产生投资,而不一样的投资形式对于税收的风险也是不同的。如果企业直接用货物进行投资,那么企业必须要缴纳增值以及消费和企业所得相关的税收。但是企业以个人的形式进行货物购买,然后将货物直接使用到公司中去,那么,个人投入到公司中使用,是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另外需要依据发票管理中的规定,可以不开具发票。可以依据企业所得税相关的条例为基础,计入企业成本中去,以减资的形式保护股东的货款[1]。
3.2业务发展产生的风险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合同决定着业务的发展,而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税收,所以合同是产生税收的基础。促进业务过程的税收规范性是减少企业税收风险的关键。当前,很多企业没有对业务部门工作和税收之间的关系引起重视,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认为业务部门只需要保证企业的利润,而忽略了在业务操作的流程中导致企业税收的风险发生。依据财政部给相关税务局规定,排除保险业务以外的其他行业,必须依据相关的条例签订服务合同,根据收入金额的5%计算限额,必须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另外需要排除个人代理,企业利用现金或者非转账的形式进行支付的手续费不需要在税前扣除。
3.3核算和缴税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在核算和缴税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纳税风险。通常情况下,财务部门除了对业务部门监督以外,还需要对财务进行分析。根据监督和分析出来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业务部门的操作规范性,对于费用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减少损失的同时,促进企业对于税收风险的规避。但是,财务部门缺乏对业务部门的监督体系,而领导者对于企业的财务部门账面细节一概不知,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离不开财务人员的素质问题[2]。
4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对于税收风险的控制
4.1企业的经营决策需要财务部门提供意见企业领导者在做决策部署的时候,需要结合财务部门的意见。领导者除了要考虑企业的收益利润以外,还需要考虑决策所带来的税收问题。企业领导者对于税收管理及税收风险的认识程度相对较为局限,且企业领导者的工作内容较为烦琐,其需要把握住企业发展的整个大局,对于税收管理及税收风险控制工作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为有限,且自身的专业性相对不足,多数情况下仅仅是对部分内容有着初步的认识。此外,很多企业为了避免税收问题,都会聘请法律顾问进行咨询,企业为了在决策过程中规避风险,应该与企业中的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共同探讨规避税收风险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如果财务部门能力有限,给不出科学的依据,可以聘请专业的财务顾问,这样就能及时地对税收风险进行控制[3]。
4.2提升领导者的风险意识企业领导者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要非常清楚税收风险对于公司发展有多大的影响,所以提升公司领导者的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做决策之前,首先,需要让领导者产生风险意识,对于马上需要决策的业务所要面临的税收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结合当前的税收环境,对潜在的税收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专业的建议,确保在风险来临时能有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促进企业规避税收风险。其次,企业的税收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最新经营税收政策,全面评估税收政策产生的变化对于企业发展会产生的影响,根据形势政策的变化,调整发展计划,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计划能够满足税收管理及风险控制的实际需求,从而在根本上达到规避税收风险的目的。最后,企业的领导者需要深刻认识到税收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税收风险对于企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水平,高度重视企业财务部门所反馈的税收风险问题。同时,企业领导者需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体现出对于税收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多给予企业财务部门相应的工作支持,确保税收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4.3提升财务部门的监管机制为了促进企业对风险的规避能力,企业必须提升财务部门的监管能力。对于税收风险的管理,企业必须要求财务部门对产生的纳税工作进行全面监管,但是不能忽略对财务部门自身的监管。所以企业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部门,优化监督体系,首先财务部门监督业务部门,而审计部门监督财务部门,公司负责人监督审计部门,通过整个流程的科学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税收风险最小化。
4.4提升税收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于企业税收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必须有一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规避经营所带来的税收风险。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变化,税收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保证与税收政策不脱节,促进工作的实效性和效率。首先,企业需要加强税收工作人员的聘任和选拔工作,在实际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拓宽人才获取渠道,优先考虑人才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综合评估人才的实际能力和价值。同时,企业需要注重对税收工作队伍的整体优化和调整,要注重税收工作队伍的年龄搭配,尽量实现税收工作队伍的年轻化发展策略,吸纳更多的新型人才进入税收工作队伍当中。其次,企业也需要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人才培训的方式众多,除了常规化的内部学习之外,企业还应当为人才提供深造和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人员不断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保证人才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再次,条件相对好的企业也可以建立独立的税收管理部门,提高企业税收的专业能力,为企业发展制定科学的税收管理体制。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而企业财务部门所需要承担的工作责任较大,工作内容较多,较为烦琐,这也意味着财务部门在面对税收管理工作时会呈现出一定的专业不足问题,从而导致企业面临一定的税收风险。独立的税收管理部门是专业负责税收管理工作的部门,其无论是在人才选拔、人才培养还是在工作标准、工作制度制定方面,均以税收管理工作作为基本的出发点,队伍整体的专业能力较强,且长期从事税收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保证人才队伍的工作经验。独立的税收管理部门能够从税收管理角度为企业带来诸多的便利,尤其是在税收风险规避方面,更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所面临的税收风险。最后,企业需要提升税收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可以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一个合格的税收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专业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道德水平,并能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税收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5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税收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潜力。另外,经营者的决定也是影响税收风险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提升经营者的风险意识。与此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税收监管流程,只有相互督促,才能保证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作者:张琰 单位:山东能源集团物资有限公司
企业经营风险探讨篇3
一、引言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质量,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跟上时代和市场发展进程,这样才有助于更好地提升经营效益。而企业开展工作时,会面临着各种问题,产生较大程度的经营风险,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弱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能够通过对内部各项工作程序、运作流程进行规范和管控,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有助于增强资金运作的安全性,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为企业经营和发展营造更加优质的内部环境。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的重视,及时地了解自身内控体系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更有效地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为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供更加优质的制度服务,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效能。
二、内控制度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资金的安全性良好的资金流是企业能够正常经营的重要保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良好支撑,有助于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而良好的内控制度则有助于提高资金管控的成效,确保财务资金的安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内容包括对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预测和管控,在资金管控过程中,能够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在进行内部控制时,企业会对财务工作环节和流程进行分析和把控,对项目资金消耗情况、业务收支情况等进行分析,及时地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合理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强化财务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合理分配,降低资金被滥用、坏账等问题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确保资金的安全。2.有助于规范经营决策,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良好的内控制度有助于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会对市场、行业情况进行分析,更好地掌握面临的经营环境,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良好的引导和参考,促使企业能够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经营决策,促进企业的高效运营。而且,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财务运行情况等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更好地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为财务决策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持,确保财务决策的有效性,也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成效。
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内控制度建设重视不够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无法在短期内为企业提供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较多企业缺乏对该项工作的重视,更多的是关注生产业务活动的开展,追求更大的经济规模。此外,一些企业对内控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将该项工作认为是单一部门的职责,只需要特定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使得该项工作缺乏多部门的配合,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少,这就增加了该项工作的难度,也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使得内控制度无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而且,企业对内控工作的宣传较少,使得较多的员工对该项工作认识不足,无法积极地配合内控制度的落实,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2.企业缺乏良好的内控体系强化内控体系建设、确保内控体系质量是企业内控工作的重要要求,对内控管理至关重要。但是,较多企业在建立内控管理体系时,存在内部完善制度不全面的问题,影响内控制度的实效性。较多企业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对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了解不够,则在进行内控管理时,往往缺乏对经营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建立的内控体系无法全面地覆盖风险点,使得内控体系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不显著。此外,较多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内控体系时,存在较多的主观判断,对外部市场以及内部经营实际情况缺乏全面地调研和分析,使得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客观的依据,而且在工作人员职责划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未细化内控人员的工作职责,存在岗位职责不明晰的问题,影响内控制度的有效性。3.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要强化内控制度,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还需要加强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要确保内控人员行为的合规性,确保内控制度能够更有序地执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内控工作的作用。但是,较多企业内部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对内控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也影响内控体系评价的客观性。而且,较多企业在内控工作考核方面,还缺乏合理的、良好的考核制度,无法真切地反映内控工作的实际成效,这就不能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会降低内控体系的质量。4.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要想更好地发挥内控制度的风险防范作用,就需要强化专业队伍建设,要依据工作岗位的需求,不断地培养内控人员的相应技能,丰富内控人员的知识,提升内控人员的综合能力。但是,较多企业缺乏综合的内控人员培养体系,使得内控人员的能力得不到显著地提升。一些企业在进行内控人员培训时,主要是培养工作人员的内控管理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而缺乏对内控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的重视,在风险意识、财务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缺乏相应地安排,使得内控人员培养工作较为片面,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会造成内控工作成效较低,对经营风险管理的作用较小,不利于企业的健康运营。
四、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有效措施
1.增强内控意识,提高内控管理水平提升内控制度质量,首先就需要管理者提高自身的内控意识,增强对该项工作的职能、涉及的内容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内控工作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安排,从而助力内控管理能力的提升。企业管理者要将内控制度建立与企业战略规划相融合,使得内控制度与企业经营目标相契合,为内控制度建设提供良好的方向。其次,企业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要将风险管控与内控制度建设相结合,充分地认识内控制度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企业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管控制度,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规范作用,提高经营风险防范能力。同时,企业管理者还要加强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宣传,引导内部员工能够强化对内控工作的了解,促使各部门员工积极地配合该项工作,为内控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2.强化内控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开展内控工作时,企业还需要注重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并且加强内控监督,确保内控制度的高效落实。一方面,企业要注重市场分析,加强对市场环境变化情况的掌握,以此为依据做好生产经营规划,明确内控制度标准,优化内控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内控监督,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内控工作进行定期地监督和审查,对内控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全方位考核,做好内控工作分析,为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客观的指导,更好地完善内控制度。同时,企业还要针对内控人员的工作情况,建立客观的、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且定期披露考核结果,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提高内控工作的质量。3.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要充分借助大数据、智能系统的优势,将信息技术融入风险防范工作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企业要做好资金规划工作,在风险管理信息化工作中投入一定的资金,为财务管理信息化设备以及系统引进提供良好的保障,确保财务信息化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此外,企业要借助财务信息化系统做好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工作,实现对市场风险以及内部风险的动态监督,提高风险预警的效率。同时,企业还要做好信息系统维护工作,定期对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检查和修护,对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及时修补,从而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4.注重提高内控人员的综合能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企业内控人员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强化内控人员培养和引进,培养自身的人才优势,为内控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一方面,企业要加强专业内控人员招聘,从内控人员的工作经验、专业内控知识、风险识别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引进专业性较强的内控人员。另一方面,企业则要做好内控人员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内控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在培训中获得更多的内控知识和工作技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能力。此外,企业还可以组织内控人员去其他企业和市域内的高校进行参观和学习。而且,内控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则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内部交流活动、户外拓展活动,加强内控人员与其他各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为以后内控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总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运营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企业管理决策行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能够更有效地优化内部运营环境,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从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现状来看,较多企业对内控制度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自身的内控体系不健全,而且还缺乏良好的内控监督机制以及风险预警体系,这就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发挥作用,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地增强内控和风险管理意识,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以及内控监督体系,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也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内控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确保内控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展。
作者:杨绍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