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设备维修研究3篇

时间:2023-01-30 10:09: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航空设备维修研究3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航空设备维修研究3篇

航空设备维修研究篇1

1虚拟维修技术的概念

当前,对虚拟维修技术的定义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在已有的文献资料中,Kimura将虚拟维修技术定性为一种计算机辅助工具,而虚拟维修技术的本质,就是借助信息技术等生成的虚拟环境,并在其中开展维修性的工程活动的技术手段。通过虚拟维修仿真对象的建立,维修人员根据维修的特点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预测和判断,并制订完善的维修方案,切实解决各项故障问题,以达到改进虚拟维修对象性能,不断优化维修流程的目的[1]。在航空维修的应用过程中,由于航空设备的复杂性,虚拟维修技术对于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对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维修技术,确保维修效率和质量。

2虚拟维修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价值

2.1确保航空维修技术的综合性航空维修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维修成效直接决定了航空装备的使用周期,再加上设备种类较多,维修的方式和工具也多种多样,因此使用虚拟维修技术能够确保航空维修技术的综合性。

2.2确保航空维修快速反应航空维修的反应实践和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物流效率直接相关,所以维修人员运用虚拟维修技术对相关装备进行查看,对维修任务进行构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相关设备的性能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切实提升航空维修的反应速率。

2.3降低航空维修环境的复杂性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航空维修环境具备了一定的复杂性,而使用虚拟维修技术,不仅能够降低航空装备的维修保障费用,还能够基于不同的问题实施科学划分,降低维修环境的复杂性,使维修过程更加简便、高效。

2.4降低航空维修资源消耗性大量的资源消耗是航空维修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维修人员不仅要有意识地降低资源消耗量,还应当着重提升自己的维修综合技能,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依靠单一的模块维修仿真资源,并不能够达到较好的维修要求和成效,所以维修人员必须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借助虚拟维修技术,展开协同维修作业,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消耗[2]。

3虚拟维修技术分析

虚拟维修技术主要依托于各种信息技术,生成虚拟维修样机和维修人员三维人体模型。通过将航空装备运用虚拟的场景展现出来,对各项装备的维修性、维修过程和维修效果等进行等级评价,从而达到提升维修水平的目的。目前,虚拟维修技术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1)CAD技术的应用。CAD软件在整个虚拟维修技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是建立航空装备虚拟场景的重要环节之一。CAD软件借助几何信息建立三维零件模型,并运用几何约束关系进行零件的装备和构建,最终有效地解决各个分散的问题和难题。在实际的航空设备维修领域中,CATIA软件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各项设备模型进行加工、安装和维修,解决设计缺陷[3]。(2)优化维修方案。将虚拟维修技术应用于航空设备维修中,能够对各个步骤和零件进行拆卸和试验,针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实施进一步的优化,降低使用风险。运用三维模型拆卸相关设备零件,并借助计算机终端重新定制已有的维修计划,能够有效地减少使用安全隐患,对可能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评估维修难度和维修方案。将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帮助维修人员选择最简便的维修方案,能大大提升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3)培训维修人员。借助虚拟样机,能够对维修人员的综合技能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在虚拟场景下,维修人员能够分析维修方案的可行性,并积极模拟不同的拆装过程,将不可操作或者是可行性操作较低的任务予以取消,有效地规避实际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全方位地提升了维修的安全性和维修效率。

4虚拟维修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途径

4.1虚拟环境下的虚拟装拆操作(1)建立模型。针对航空设备中的各个零部件信息,建立专门的虚拟模型,将设备的形状、功能和整体布局予以明确,并将其基本性能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能够构建出一个完成的零部件信息模型。同时,根据不同模型的实际情况,将零部件有机集合在一起,能够帮助维修人员进一步明确各个零部件之前的关系;进而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会出现相对应的装配步骤显示,维修人员也能在该提示中获得相反的拆卸方向,根据实际的影响因素、平移或旋转坐标系,将有关零部件提出来,再实施后续的拆卸操作。如果设备中的零部件之间存在多种约束关系,且实际的拆卸方向和约束关系之间具有或多或少的交集,那么维修人员在拆卸模型中,还需要针对信息的描述、图形的标识及关系图表等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以此达到完全拆卸、部分拆卸或目标拆卸[4]。(2)装配路径分析。航空设备的拆卸路线主要是指零部件被移动的具体路线,但是不涵盖其他移动到指定位置的过程。维修人员可以根据零部件的拆卸特点,将装配路径的模块设计出来,在拆卸路线中研究零部件自身转动的问题,为了方便研究人员的实际操作,在设计的时候还可以将转动的角度定位为90°的整倍数,利用装配路径,以达到有效解决协调问题的目的。

4.2虚拟环境下的航空器维修(1)分析航空器维修性能。基于现有的航空器维修工作,可维修性是其中一个关键组成,要求维修人员在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内,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工作,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维修。通常情况下,可以借助维修演示呈现,进而对维修的好坏进行评估。传统的可维修性检测主要是借助木质模型和金属样机进行分析和操作,这往往会浪费维修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成本,且维修的进度又存在不可逆的特点,所以大大制约了维修性检验的工作效率。运用虚拟维修技术,不仅能够满足维修实际需求,设计标准的维修设备参数,还能够通过人机交换的界面,实现修理、检验全过程的操作,全方位地提升了飞机维修性评估质量。(2)自动生成文件。虚拟维修技术可以针对维修人员的虚拟操作,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上传和存贮,并自动生成文件,帮助维修人员实现对各个产品的动态监测和追踪控制。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航空维修中采用了维修顺序、任务生成和虚拟确认3个系统模块,结合维修实际需求,对正确性逐一进行检查,并自动生成最终数据[5]。

4.3虚拟环境下系统和实际操作(1)设计系统结构。一般情况下,针对航空维修系统功能可以将其体系结构划分为4个层面:第一,界面层也就是输入和输出界面。在该界面中,虚拟环境能够为维修人员提供命令输入操作和外界设备的输入;而输出界面则被用于向维修人员反映处理结果。第二,应用层涵盖了管理、模型建立、分析评估等多项功能,针对不同系统的基本任务,实现对维修资源、数据的全方位管理,并针对维修计划中的各项零部件信息,构建较为完善的数字模型。通过由维修人员对各个操作流程进行仿真处理,不仅能够切实解决维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冲突和矛盾,还能够加强交流与分析,对虚拟维修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较为精准地评估维修的难度等级。第三,对象层具体涵盖了虚拟维修技术中的模型建立、协同稳健模型展示、维修资源保存、评估等。第四,技术支持层主要是指在虚拟维修技术中各个信息设备、软硬件的有机结合。(2)依据方案调试设备。针对维修样机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并准备模拟维修操作中可能运用到的设备,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三维模型的拆卸安装过程中,维修人员可以借助相应的信息服务终端,获得有关数据,分析维修中遇到的障碍和具体内容,从而对维修方案实施有效的证实和评估。(3)人机交互技术。作为虚拟维修技术的关键,人机交互技术也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应用方法。在不同的维修系统中,由于航空设备的各项功能和其使用效果的差别不同,所以使用人机交互技术的方式也不同。目前,在航空虚拟维修技术中包含键盘、鼠标、特定传感设备等。维修人员借助虚拟维修系统对相关零部件进行控制,选用专业的摄像头、数据手套、数据眼镜及遥感设备虚拟控制控制的交互设备,以此满足设备维修需要沉浸感更高的要求,在人机操作模式中,其动作和思维都能够完全由维修人员自身掌控。

5虚拟维修技术的展望

5.1进一步完善维修考核评价功能在航空维修中运用虚拟维修技术,其需要维修评估模块衡量其维修系统质量。由于目前航空虚拟维修系统中的开展模式丰富多样,且不同的训练程度对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准要求不同,所以应当进一步提升虚拟维修技术的考核评价功能,及时收集维修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基于不同的评价标准指标,将定量分析作为最佳模式,进一步提升其评价功能。

5.2强化更真实的虚拟维修场景虚拟维修场景主要是借助实体三维模型及维修过程,特别是针对航空设备中的大型部件,它包含了大量的精密零件,而且维修工艺也更加专业。所以,虚拟维修技术应当更加全面地收录产品模型信息,提升模型优化方法的专业性,进一步研究技术中的信息继承等,在原有的基础上促使虚拟维修场景更加真实。

5.3提升虚拟维修技术中的通用系数虚拟维修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它涵盖了航空、机械、汽车等领域。针对不同的领域,其实际的应用要求也存在差异,所以必须提升虚拟维修技术的通用系数,推动技术过程的规范性和综合性,设计出协同性更好的虚拟设计系统。

5.4增强人机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作为虚拟维修技术的核心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机交互也是近年来科技重点研究方向。目前,虚拟维修技术中,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和结果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对物体的适当行为和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三维模型叠加到现实场景中,可以加深研究,以此拓展技术研究领域。

6结语

在航空维修中,虚拟维修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维修效率和质量。当前,我国虚拟维修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改良空间,因此研究人员还需要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加大研究力度,围绕航空维修技术的核心,不断改进维修方式,降低维修成本,推动航空维修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郑青 单位: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

航空设备维修研究篇2

1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的基本特点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属于专业设备工具,不仅工艺精密而且对使用和管理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些设备有如下特点。

1.1专业程度高航空维修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程。其专用测试设备往往涉及力学、空气动力学、电子电磁学及光学等诸多专业领域,设备计量不仅参数多而复杂,而且对测量操作技术也有明确规定。近年来航空维修行业的专用测试设备日益趋向高集成、高科技和系统化发展,如很多的专用测试设备除了具备测试功能还起到控制和连接件的作用。专业测试设备是试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联合压力变送器、空气流量计、电阻电流、转速等各型传感器进行工作,同时还配备了多通道、多量程的专用模块与通道,因此其测试设备的专业程度更高。

1.2设备类型多飞机包含多个组成部分,各部分都可能出现故障,而且故障程度和原因各不相同,很多时候都必须借助多种专业的测试设备进行检测和判断。为最大化满足维修工作需要,专用测试设备按功能、型号等进行细分,既包括用于电子元器件、功能模块、单机或分系统等维修工作的专用测试设备,也包括用于全套系统设备的综合性专用测试设备[1]。

1.3有效寿命短专用测试设备在设计、生产时考虑的是某类机型某个特殊的故障检测维修需要,随着这个故障问题被攻克,维修周期内的维修任务完成,以及该类机型的更新换代,都会使该专用测试设备被封存起来。机型换代或技术升级使原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的有效使用寿命缩短或丧失,若想要在下代机型的维修工作中继续使用该专用设备,则必须结合新机型的特点和维修工作实际需要,重新调整、优化该设备的软、硬件。

2航空维护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要求

2.1技术管理要求要保证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的最佳性能,就必须结合设备特点和计量技术进行管理。首先,要求专用测试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计量技术方法及工作流程的适合性,应满足后期计量工作的可靠、经济、安全和便捷等需要。计量管理工作应主动适应专业测试设备的设计、改进及购置等工作,明确各类测试设备的不同计量程序和技术要求。其次,要求将专用测试设备计量校准方案纳入专业设备技术文件中,制定的方案必须内容完整、流程清晰,能够完全满足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特性,可以保证计量工作的可操作性,并符合高标准要求。

2.2人员管理要求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属于专业工具,其计量工作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必须由具备专业素养的人员负责。首先,要求航空维修单位必须做好设备管理人员及计量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要让计量人员熟练掌握专用测试设备的校准/检定、测试结果审定等业务。计量人员应持证上岗。单位要制定完整且科学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方案和人才培养机制,要明确专用测试设备计量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设备检测、校准等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杜绝经验主义和随性而为。另外,要求专业测试设备管理人员履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一是主动监督或配合计量人员的相关工作;二是建立计量台账,要求台账信息完整,记录规范,便于随时检查或追溯计量工作。

2.3文件管理要求航空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文件主要有计量技术文件和计量管理文件两类。计量技术文件必须符合GJB9001C、GJB9001B等标准要求。常见的计量技术文件一般包括:计量校准规范、校准证书、计量校准原始记录、专用设备检测技术报告、结构图纸及使用说明书等。首先,对于自行编制的航空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文件,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规范,接受主管部门的验证、评审及审批等。其次,对现有的正式计量文件要建立文件目录并设立专人进行动态管理,旧版本的计量技术文件必须同步文件更新,还要及时告知设备校准人员更新工作方法和技术标准。

3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问题

国家计量局对涉及公共安全领域的专业测试设备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技术规范要求。目前多数航空维修企业对专业测试设备高度重视,也在管理工作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高素质计量人才不足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不仅种类多、专业性强,而且设备测试工作学科知识跨度大,测试参数庞大,通常要求计量人员至少精通2门以上的专业计量知识。然而实际上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人员并不多,多数计量人员的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和陈旧,在专用测试设备的检测、校准工作上常有失误,导致计量结果失真。

3.2专用测试设备设计缺陷当前市场在售的或航空维修企业在用的部分专用测试设备,在设计制造时由于未结合计量技术要求,导致这些设备未设计校准口或校准口设计不合理,致使后期的校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在现有的计量校准标准下,有的专用测试设备无法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仅支持一般的功能性检查,这就无法确保测试设备的性能等级,使得航空维修过程中留下各种潜在隐患。造成这个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专用测试设备的前期设计、研发等过程与计量工作脱节,设备设计人员对计量技术不够了解,计量管理部门也未主动、充分地参与到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设计的前期工作,二者没有形成信息和需求性交换、互补,从而导致专用设备无法满足计量技术要求。

3.3自编校准标准不够合理我国在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校准标准、规程等还不健全。随着航空行业的飞速发展,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工具不断更新,而现有国家计量标准和管理规范与之不同步、不适应。在此情况下很多航空维修企业的计量部门开始自行编制校准规程。但是因为编制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加之并未参与专用测试设备的前期设计,往往所编制的校准规程不够严谨,专业性不强。

3.4校准技术保障能力不强目前国内各民航公司的现役客机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如波音、空客系列。所以与之配套的维修技术及维修专用测试设备也都需要进口。但相比测试设备的计量技术要求,航空维修企业往往更加重视测试设备的性能,很多航空维修公司在引进专用测试设备时并没有同步引进校准技术。这就导致某些专业复杂的维修测试设备,无法在国内获得可提供量值溯源的计量技术服务,部分专用测试设备需要运至国外校检,不仅使维修企业的成本增加,也无法保证相关业务的继续开展。

4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计量问题的应对措施

解决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要采取针对性管理手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重视专用测试设备的全程计量管理计量管理工作应该贯穿航空维修专用设备的设计、引进、验收、维修使用等全过程。第一,研发阶段:需要明确专用设备的可校准性及校准条件,产品设计必须充分结合计量技术,要保证专用设备的校准可能。第二,引进阶段:航空维修企业在引进专用测试设备时,必须做到严格核查设备型号及其计量校准保障条件,要同步引进专业的计量工具、计量方法和标准规程等[2]。第三,验收阶段:要仔细核对设备的技术资料、校准保障条件,还要严格审查设备的量值溯源情况,以确保相关资料的完整性。第四维修使用阶段:计量操作员应熟悉计量规范、操作流程,客观计量,应制定科学的计量管理周期,对专用测试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在使用过程中,一旦专用测试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应立即停用,计量和设备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现场处理。一般常见类设备故障可由校准人员凭经验排除,但复杂且严重设备故障则应由生产单位解决。设备在修复后也要经计量校准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4.2持续加强计量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只有专业的计量人员才能实现专业的计量管理效果。校准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要求配置计量理论知识深厚,实操经验丰富,同时具备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要想保证或提升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要加强专业培训,航空维修企业要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培训内容应涵盖计量理论知识、专业设备校准规程、航空维修知识等。第二要促进航空专业计量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通过彼此的交流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4.3提高专用测试设备校准条件保障通常情况下,对于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的校准都属于整体在线系统校准,应使用动静结合的校准模式。首先为保证专用测试设备的现场校准质量,航空维修企业应该选择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测量功能丰富且便于操作的专业校准设备和工具。其次要选择科学的校准方法。校准方法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当前比较先进和成熟的专用测试设备校准方法包括:模拟产品信号校准法、产品信号比对法、设备部件校准法等。计量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4.4安全开放专家系统提高数据信息利用率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涉及诸多领域知识和利益关系。目前行业内通过建立专家管理系统或平台,为各维修企业计量部门及行业计量机构提供技术、数据等支持。但这个系统只是一个专家数据供给平台,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家信息化管理还有一定距离,需要将这套系统融入总体信息化平台中,形成完整、实时的数据信息和计量技术方法[3]。进一步拓展专家系统的信息来源,进一步完善专家评价、最新的计量技术及实践数据信息,提高系统的指导能力。同时还要在确保系统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社会开放程度,让整个航空维修行业的计量人员都能及时获得专家的技术指导,促使专家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完善,实现专业计量技术、计量规程及标准的业内共享,推动航空维修专用测试设备计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5结语

航空维修离不开专用测试设备的使用,高水平的计量管理可以确保专用测试设备保持最佳性能,提高设备的有效使用寿命。在实施计量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对专用测试设备的全过程计量管理,不断提高计量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校准条件保障,促进专家技术数据资源共享,以此实现预期计量管理目标。

作者:苏宏山 单位:厦门航空有限公司

航空设备维修研究篇3

1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概述

无损检测技术,其主要就是使用电磁辐射或是超声波等类型的技术措施,对待检测物体展开扫描与检测,并且通过这种检测方式,也不会对待检测物体自身的特性产生影响。相对于传统的破坏检测方式来说,无损检测具备着无损性、全面性以及可靠性等多种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无损检测技术在各大社会领域当中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保证设备安全与质量的重要措施。而较为常用的无损检测方式,主要为涡流检测、超声波检测及红外检测等内容,首先,在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阶段中,主要就是采用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使其能够以特定的速度以及方向进行传播,以此来通过被检测材料,如果材料内部存在缺陷或是出现变化时,被检测材料的下表面部位就会出现反射,这种技术广泛应用在航空检查的超声波探伤当中,较为常见的为脉冲控制,能够对锻件或是焊缝进行检查;其次为磁粉检测技术,对铁磁性元件进行磁化处理后,如果元件的表面部位存在着缺陷,铁磁元件自身的磁阻就会不断提升,而根据物理学当中的磁性现象,在缺陷的表面部位磁力线就会弯曲,更好地显示出缺陷磁场的趋势,使得元件表面的磁粉能够更好地显示出缺陷[1]。

2传统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2.1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在航空维修工作的实际开展进程中,经常会采用超声波检测的方式来针对航空设备展开无数检测。其主要就是将高频声束直接射入到被检材料当中,在经过不同介质后可以形成对应的反射,这时检测人员就可以根据声束的反射信号来确定好裂纹的损伤位置。通过超声波检测法的应用,能够利用超声波的基本原理来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测,而工作人员也可以在设备的另一端部位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超声波检测方式也可以对产生问题的航空设备零件进行优化处理,在短时间内找寻出航空设备零件出现问题的主要位置以及基本属性,工作人员检测工作当中,对于检测得出的参数信息也能够及时进行储存,为后续的使用奠定坚实基础。而在那些较为重要的航空零件当中,如果产生了损伤,工作人员就可以采用超声波检测的方式来找寻出具体的受损部位,为后续维修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超声波检测技术自身具备着较强的适应性以及灵活性特征,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展开检测工作,然而,由于部分客观因素产生的影响,使得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举例说明,在采用超声波检测方式来对球状设备的损伤情况进行检测时,就很难收集到对应数量的回波,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对损伤情况进行正确的鉴别[2]。

2.2涡流检测技术的应用涡流检测方式,主要就是将电磁感应作为基础内容所进行的检测工作,而这种方式,目前主要应用在各类航空导电材料的检测工作当中。在采用涡流检测方式的过程中,并不需要采用超声波耦合剂,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来对被检设备进行检测,同时,通过涡流检测方式也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无损检测,更好地找寻出导电材料内部存在的疲劳裂缝。而涡流检测方式还具备操作较为便捷等多种特征,在实际使用阶段中,很难对材料损伤的具体范围进行确定,再加上受到自身运行运力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处在电磁环境较强的环境当中进行检测工作,就会大幅度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在航空设备当中所出现的疲劳裂缝,主要体现在相关零件的表面部位上,而通过涡流检测技术来对裂缝进行检测,则不需要对零件表面的油质进行清理,这也使得涡流检测方式在航空设备的无损检测工作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这种涡流检测方式所针对的主要为航空设备当中的非磁性零件以及设备裂缝等内容,能够有效提高检测质量与检测效率。而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涡流检测属于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测措施,不仅对工件表面没有过高的要求,也有利于现场检测工作的开展,但其会受到工件形状所产生的影响,在特殊形状下不仅会影响到检测效率,也无法直观显示出缺陷内容,这也使其只能应用在表面以及近表面的缺陷检测工作中[3]。

3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在全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当中,除却需要满足基本的检测需求之外,还要保证稳定的检测质量、更高的检测效率及更低的维护管理成本。而在传统的无损检测工作当中,其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局限性,比如磁粉检测技术以及渗透检测技术,其适用范围有着较为显著的局限性,已经很难满足目前大多数复合材料的基本检测需求,在加上部分材料对于操作的要求较高,使得传统无损检测技术在部分发达国家中已经被淘汰。因此,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形式上,传统无损检测技术都需要进行更新换代。

3.1红外线检测技术与激光全息检测技术在航空设备的运转阶段中,各类零件与材料都会产生热能,这也是机械设备运行阶段中所产生的一种常见物理现象,而针对航空设备运转阶段中所出现的发热情况进行检测,就可以进一步明确航空设备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红外线检测技术主要就是将探测装置以及热激发装置结合在机匣当中,并且在机匣当中还设置有手提触发装置,这也有利于操作人员进行检测,还可以将其直接安装在三脚架等装置当中进行检测。这种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具备着速度快以及较为直观等多种特征,不仅可以直接在现场中进行操作,所产生的成本消耗也比较低。同时,如果航空设备受到了荷载作用力所产生的影响,自身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与内部的损伤问题有着紧密联系,在外界荷载作用力不同的情况下,相关设备与零件所产生的变化也不相同,而激光全息检测方式就是利用航空设备的这种物理性质,以此来对航空设备的变化程度进行检测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对相关零件与设备的损伤情况加以判断[4]。

3.2航空维修无损检测系统的建立

3.2.1基本构成在建立航空维修无损检测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将系统维修工程当中的研究方式作为核心内容,从而对航空维修业无损检测工作的开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其中明确无损检测理念、检测方式、组织管理模式及所用设备等多种内容。以此为基础来对原始结构进行现代化的开发与完善,在其中提供出全新的任务内容,构建起4个互相联系并且互相独立的子系统,分别为组织管理、人员培养、技术方式及指导理论,从而形成内容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全面的无损检测系统。

3.2.2学习内容无损检测系统,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根据航空维修无损检测的基本特征所展开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属于一种高级系统,主要由各类功能互相链接的子系统所构成,其中主要囊括了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为理论体系,在无损检测系统当中,具体囊括了无损检测理论以及管理维护理论这2种内容,在无损检测基础理论内容中,涉及到了多种应用理论,发展理论中则包括了声发射、红外及激光等发展理论。而无损检测系统建立的主要目标,就在于确保航空维修工作的开展效率以及战略转型等方面提出的全新要求能够得到集中,积极探索设备维护理论以及技术发展的全新内容。随着无损检测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逐步实施,进一步形成了一种具备着航空维修特性的无损检测理论体系,从而为航空维修提供更加优异的理论指导内容,为新时代航空维修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为技术体系,无损检测的技术体系,主要就是将传统检测方式及无损检测理论作为基础内容所形成的,其具备航空技术的构造特征,以及高温度、高湿度的环境条件。在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后,就可以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对无损检测方式以及过程参数等内容进行完善优化,从而构建起一种能够满足航空设备基本需求的集成技术系统,实现全面的无损检测,为航空维修无损检测的发展提供助力。技术方式属于无损检测理论的一种特殊应用形式,也属于理论体系的拓展;最后为组织管理体系,无损检测的组织管理系统,其具备着较为显著的复杂性特征,主要是由无损检测组织以及无损检测规则等内容所构成,主要任务就在于创建与优化。在无损检测组织管理机构及相关规章制度,要在无损检测的职责范围当中实施,以此来保证无损检测组织的顺利协调。

3.3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应用声发射技术,其属于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现代化无损检测技术,受力构建的材料内部,其在裂纹出现及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释放出塑性应变,并以一种应力波的形式来逐步向外拓展,这种现象就属于声发射线性,而声发射技术就是通过灵敏度较高的声发射压电传感器,将其直接安装在受力构件的表面部位,从而形成一种传感器陈列模式,这样就可以对构建内部裂纹的动态变化进行捕捉,而通过对于这部分信号所进行的处理分析,就可以对材料当中所获取的损伤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简单来说,声发射技术就属于一种听声技术,与医生采用听诊器来对人体进行听声诊病的方式基本一致,通过听取构件内部故障声音的方式来对构件加以诊断。声发射检测方式,其在本质上属于动态无损伤检测方式,主要采用了损伤声发射信号与无损伤设备发射信号存在差异的特征,针对航空设备的损伤情况展开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并且不同的损伤问题出现在不同位置上,所产生的损害也并不相同。而工作人员在确定损伤零件的过程中,还能够对相关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这也是传统无损检测方式当中无法完成的内容,大部分航空材料都存在着对应的声发射现象,这也代表着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环境当中不会受到材料所产生的限制。而在我国声发射技术的发展进程中,最早于1994—1995年租借了1套声发射检测设备,对歼教七飞机展开了持续1年的疲劳试验,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也为我国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后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5]。

3.4微波技术的应用在航空维修领域当中,微波技术主要应用在设备缺陷的检测工作当中。通过对微波振幅以及波形频率等数据信息的收集,就能够准确判断航空设备目前的运转状态,实现对于设备运转状态的实时性检测。同时,还应当针对设备当中其他的参数信息展开全面测量,以此来显示航天设备对于微波所产生的实际反应。根据对于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就可以对设备是否出现故障问题进行预测。

4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无论在工程建设还是农业生产当中,航空技术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群众的日常生活之间也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因此,这就需要高效应用航空航天技术来提升系统运转的稳定性,这也是目前航空技术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维修当中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为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随着航空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在航空维修技术的提升还是航空维修理念的完善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也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除却上文中介绍的各类新型无损检测技术之外,射线技术以及热成像技术等,在航空维修当中也起到了十分优异的应用效果;其次为检测技术的综合化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检测技术综合应用的研究力度必然会逐步提升,通过综合应用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各种检测技术所具备的作用,保证不同技术之间能实现优势互补,在逐步降低航空维修成本的同时,促进维修效率与维修质量的稳步提升。举例说明,涡流技术在航空维修领域当中的应用,尽管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寻出设备表面部位存在的缺陷,但很容易引发少检或是错检等问题出现。因此,为了有效降低航空维修工作当中这方面问题的发生几率,就必须要加大对于无损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研究力度,从而为缺陷检测准确性的提升提供保障;最后为检测速度的提升,保证无损检测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属于强化航空设备检测速度的基本前提,能够在缩短航空设备维修时间的同时,稳步提高系统运转的稳定性,而随着当前航空设备应用范围的逐步拓展,如何有效提升系统的运转性能已经成为了航空领域发展中的关键内容。因此,无论是在提升设备运转安全性与稳定性,还是降低设备维修成本等方面,都必须要进一步提升无损检测速度[6]。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航空技术的发展时间与应用时间比较短,但其已经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在多个社会领域中都存在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为了确保航空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实际作用,降低各类问题的发生几率,就必须要加大对于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力度,通过对于各类传统检测技术的创新研究,实现各类新型无损检测技术的拓展应用,从而为航空维修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丽明 辛朝阳 陈强 单位:黄河交通学院

上一篇: 实验室设备管理探讨3篇 下一篇: 高校仓库管理探讨3篇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