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研究

时间:2023-03-31 08:46: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研究

引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于2019年底提出了“科普生态系统”的概念。该概念起源于生命科学中的生态系统原理,通过提升科普活动的聚合力,使科普活动过程中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进而不断增强科普工作凝聚力、科普活动号召力、科学素质提升力。随着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部署的稳步开展与不断进步,以标准化为技术支撑所开展的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建设工作,将支撑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完善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以及科普信息化的规范化发展。

1科普生态系统框架

经过广泛调查与研究,本文首先研究形成一套科普生态系统框架(见图1)。系统框架分为三层的“传递-生态活动-接收”模式,由科普供方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资源,通过科普活动,转移给科普需方,由此形成科普生态系统圈。在科普生态系统中,第一层为传递方的科普供方,运用科普活动提供科普资源。科普供方涵盖范围包括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学校、社区中心、科学家等;第二层为中间层的生态活动。其活动的主要动力是科普服务与科普活动;第三层为接收方的科普需方,是科普活动的服务对象。科普需方涵盖范围包括青少年、老年人、产业工人、农民、公务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其中第二层的生态活动,按照场景划分为五种活动类型:(1)科普场馆的科普。提供的活动包括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学体验、科技竞赛、科普培训、科技咨询、科普剧表演。(2)基于大众传媒的科普。活动包括科普图书、科普影视作品、科普期刊文章、科普剧、科普影视等作品的创作与传播等。(3)利用流动科普设施的科普。活动包括流动科技馆展览、科技咨询、科学影视放映、科普大篷车展览等。(4)利用新媒体多渠道的科普。活动包括科普动漫、网上科普影视作品、网上讲座、微博微信等科普作品的创作与传播等。(5)利用学校、科研院所、工厂、自然保护区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的科普。活动包括科普展览、科普旅游、科普讲座、科学体验、科技竞赛、科普培训、科技咨询等。科普生态系统为了保障和促进科技知识的生产和消费,框架底层建立了组织保障、机制建设、科普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规范化建设、交流合作等方面为科普活动提供基础性的保障措施,是科普生产活动的基础环境。同时,为了维护科普生态的机制,科普生态系统应涵盖标准化机制、产业化机制、经费投入机制、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等。

2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发展情况分析

2.1科普领域标准化机构现状2007年,中国科协开始将标准化纳入科普领域的重要工作范畴,开启了科普领域的标准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在2017年,中国科协正式组建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普标委会”)。科普标委会的成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为科普服务领域标准的制修订、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为科普服务领域的发展模式转变、管理模式创新以及水平能力提升等提供抓手和保障,为科普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阵地与平台。科普服务标准化工作是编制、发布和实施科普服务标准的活动,是科普资源整合的基础和共享的前提。科普标准化工作坚持面向科普服务实际需求,遵循统筹规划、基础先立、上层先立、急用先立的原则,初步建立了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评价考核等规章制度,并围绕科普服务术语、科普资源分类、科普设施设备等研究,制修订了一批技术规范和标准。

2.2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现状

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涵盖但不局限于科普服务,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在涵盖科协系统及下属单位、学会的同时,还涵盖其他领域部门、行业、企业等,由中国科协作为生态主体,其他各方力量共同贡献土壤养分,推进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以及标准性文件在内的多维标准体系的发展,涵盖科普基础通用标准、科普服务提供标准、科普服务资源标准、科普设施设备标准、科普信息化标准、科普评价标准等领域,这是“广义”的科普领域标准化工作。经调研,目前涵盖在科普生态系统领域的标准共计142条,其中国家标准23条,行业标准17条,地方标准79条,团体标准18条,企业标准5条。“一体两翼”的组织架构在标准化进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在发布的相关标准中,各级科协及学会、科技部发布的科普相关标准的数量最多。随着中国科协对“自家”科普标委会的重视程度加大以及管理方式日渐清晰明确,归口科普标委会的国家标准正在日益增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要为原质检总局)、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公安部等多部委及其下属单位都有发布科普领域相关标准,从中反映了各类单位、各行业在科普大环境、科普生态系统的交叉发展下,对科普生态系统的标准需求十分旺盛。另外,许多已经发布的科普规范文件是在科普标委会成立前以及科普生态系统理论提出前发布的,由于缺乏标准体系的整体部署与定位管理,与当前新要求、新发展方向有偏差[1],此类旧规章制度文件亟待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形式进行改善。

2.3科普生态系统典型标准分析

(1)在研国家标准。其中包括正在审查、即将发布实施的标准20205004-T-731《数字科普资源质量要求》;正在起草的标准20220519-T-731《科技馆展品设计通用要求》、20213427-T-731《科技馆功能配置指南》、20213428-T-731《线下科普活动基本要求》。在研标准均为近三年来的计划号,且均为基础通用类的顶层设计标准,也符合科协近年来注重标准化建设的整体战略。

(2)已发布的国家标准。目前发布了有4项科普国家标准,GB/T41555-2022《科普服务分类与代码》、GB/T41132-2021《科普信息资源唯一标识符》、GB/T41131-2021《科技馆展览教育服务规范》、GB/T32844-2016《科普资源分类与代码》。其中《科普资源分类与代码》也已计划开展修订,配合科普新时代发展需要。

(3)行业标准。产业领域在气象、汽车、林业、公共安全等领域方面制定了标准,说明各领域均有强烈的科普需求。目前有QX/T578—2020《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规范》、QC/T1080-2017《科普宣传车》、LY/T2251-2014《林业科普基地评选规范》、GA/T974.52-2011《消防信息代码第52部分: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类型代码》等行业标准。

(4)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在教育基地建设、科普场所管理、科普场所服务等方面展开。目前有DB1410/T111—2020《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管理要求》、DB37/T4185—2020《防震减灾(地震)科普场馆展品(展项)及布展指南》、DB1310/T226—2020《热带植物馆科普研发基地服务规范》、DB36/T1293-2020《校园科普气象站建设规范》、DB14/T1967—2019《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规范》、DB21/T2692-2016《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评定指南》、DB11/T1615-2019《园林绿化科普标识设置规范》、DB37/T3485-2019《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标准》、DB3301/T0200-2018《科普教育基地管理与服务规范》等。(5)团体标准。社会团体在科技馆建设和管理、生态养生、药用保健、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制定了相关团体标准。如湖北省标准化学会制定的T/HBAS009—2018《科学技术馆术语》等、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制定的T/CCPEF002—2016《全国生态养生示范村建设技术规程》、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T/CACM1334《药用植物园建设系列规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制定的T/CGDF00001—2018《暗夜星空保护地和项目标准》等。

3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多维模型

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是围绕建立科普生态系统而构建的标准工作。对于科普生态系统的科普活动及对应标准需求,本文采用标准体系多维度分析方法,形成了科普生态系统科普活动标准多维模

(1)标准级别维度

科普生态系统标准体系不仅包含科普标委会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还应围绕科普生态建设,涵盖相关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例如林业行业标准LY/T2251-2014《林业科普基地评选规范》,以及地方标准DB11/T1615-2019《园林绿化科普标识设置规范》;此外,还包含面向社会团体的团体标准。科普生态系统标准需求,不仅有归口国家标准的制修订需求,还有从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国内不同省份、地区的从政府层面的标准化需求;此外,科普活动在生态保护、医疗保健、旅游服务、应急救灾、社区服务等不同方面还有团体标准化的需求。

(2)科普活动维度

科普生态系统包含众多的科普活动,进而构成有机的活动系统。经调研分析,科普活动与科普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应主要集中在科普作品创作、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技场馆运行、科普讲解服务、科普服务质量评价等。

(3)科普类别与专业领域维度

科普生态系统根据不同的标准类别,划分为基础通用、服务提供、科普资源、基础设施、技术应用、方法工具、评价管理等几个角度,同时按照科普所覆盖的行业/专业领域分析其标准化需求,科普活动主要集中于科技前沿、航空航天、食品安全、医疗健康、防灾减灾、绿色环保、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领域的科普标准。

(4)标准化目标维度

从科普工作目标角度出发,科普生态系统的工作目标主要集中在:1)针对促进各相关方共同参与科普工作的协作协同;2)针对设备设施质量、科普服务质量、数据采集质量等的质量管理;3)针对科普场地的消防安全、疫情防控安全、人身安全、动植物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等的科普活动安全;4)针对科普数字化建设、数据采集、数字资源库建设等的数字化[2];5)针对科普场馆的低排放低污染、废水废气废渣排放要求、噪音防护、节能降耗要求等的低碳环保。

4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实施建议

(1)制定科普标准化管理办法

为了服务科普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按照科普生态系统的建设要求,针对科普生态系统标准化工作,起草《科普标准化管理办法》。通过《科普标准化管理办法》,建立科协系统内的各项标准化运行管理制度,包括科普机构与人员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和维护、标准制修订管理、标准实施、实施效果的监督、评价和管理等。要明确科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标准化职责,建立标准与各类科普资源以及科普信息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标准实施与科普信息资源建设相结合,用标准衡量科普信息资源的质量和科普信息系统的质量,推动建立科普标准的测试和认证机制。建立科普标准化的激励机制,鼓励学会协会开展科普标准研制。提供科普标准化工作的经费保障,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用《科普标准化管理办法》规范和促进科普标准化工作。

(2)专业化机构和人员保障

为了科普标准化的持续和健康发展,需要相对稳定的科普标准化支撑机构,可以从外部引入专业化科普标准化合作团队,协助全国科普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机制建设。在每个年度相关的科普标准化项目中,筛选科普标准化经验丰富的标准化支撑团队,确定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互动融合的合作机制,使支撑项目团队对科普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全面支撑科普标准化的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制修订管理、标准实施应用等各项工作。另外,在科协系统还要建立科普标准化专家队伍,在主要科普单位可设置标准化专员,负责科协标准的学习、沟通、传达和推动实施,协助推进标准化工作。

(3)定期开展标准化培训

由于科普服务标委会成立时间比较晚,相关的科普从业者的标准化工作经验总体不多,为了使科普标准化持续开展和有效推进,需要进行各类标准化的培训,包括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体系建立的方法、标委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等。先期培训对象可以包括相关的科普标准化联络员等,逐步扩展到科普资源、科普信息系统的建设者、运行者和管理者。先期培训教师可以请外部标准化专家,逐步扩展到内部科普专家,培训中加入科普标准化的经验交流和研讨。培训方式可采用线上、线下或者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线上培训可以实时交互培训,也可以采取课件播放的形式培训。

(4)推动标准应用实施

标准只有宣贯实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随着科普标准化工作的持续开展,会逐步形成并发布各类科普标准,需要在科普工作中进行认真宣贯实施。既然发布了标准,就应在科普场馆建设、科普资源建设、科普信息系统建设、科普相关设备采购等工程建设中,依据相关的标准来管理流程和控制质量,将标准实施贯穿于工程的全周期[3]。提倡标准工具化,一些数据类的科普标准可以固化在信息系统之中,一些管理类的标准可以嵌套在项目流程之中。可以考虑依据科普标准,采用认证认可的方式,规范科普场馆、科普大篷车、科普自媒体等科普资源的质量建设。

(5)推动标准走出去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标准化规范化是国际合作的根基。构建高质量“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一带一路”离不开国际科技创新以及科普合作,按照“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国家战略,需要逐步探索科普标准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途径。一方面,将我国成熟的科普标准推向国际;另一方面,借鉴和学习国外科普标准化的成果和经验。为此,可以探索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成立国际科普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可行性,对外开展国际科普标准化合作,增加科普领域对外联络和合作交流机会,通过科普标准国际化促进科普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Z].

[2]查雁南.虚拟现实前沿技术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2022(2):30-32.

[3]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Z].

作者:徐凯程 王志强 岳高峰 杨青海 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上一篇: 特种影院科普功能提升策略 下一篇: 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的构建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