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2 09:27: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一篇数字经济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引言
(一)国家政策的推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2020年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4.4万亿元。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5%左右,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二)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苏政办发〔2021〕44号)明确提出,到2025年,把江苏省建设成为数字经济强省,让数字经济成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文旅深度融合的趋势文化赋予旅游更多的内涵和深度,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给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有利于文化产业扩大经济效益、保持竞争与活力文化和旅游在形态上相融、在产业上相通、在业态上相连、在功能上相关。具体表现在:文化发现价值,旅游体验价值;文化创造价值,旅游实现价值;文化在时间上串联古今,旅游在空间上纵横天下。从旅游业诞生以来,旅游与文化从来就没有分开过。文化使旅游有了灵魂,旅游使文化有了载体。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一)数字经济研究1.国外数字经济研究综述国外对于数字经济研究开始较早,研究内容较广,研究数量较多。在国外,数字经济通常被称为新经济、信息经济或电子经济。国外研究的数字经济范围更加广阔,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网络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2.国内数字经济研究综述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国内学者越来越关注对于数字经济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也是越发丰硕。《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1)》显示,文旅产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和飞速增长阶段。《2021数字江苏建设发展报告》显示:数字江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数字江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数字江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1]。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数字乡村建设指南(试行),全国首创构建“数字乡村服务资源池”,深入实施智慧江苏重点工程,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苏州市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
(二)文旅融合研究1.国外文旅融合研究综述国外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实践开始较早,由于具有较强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所以国外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特色鲜明,发展成熟。TacgeyDebes以地中海地区的北塞浦路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文化元素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旅游元素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ChiaraGarau深入分析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在高新科技的新时代下,全新设计了文化旅游中的特色活动。2.国内文旅融合研究综述国内关于文旅融合研究数量较多,在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文旅融合、文旅融合模式、文旅融合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文旅部数据中心主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2020)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数字时代文旅融合新格局的塑造与建构[2]。蔡尚伟和丁锦箫(2021)认为,数字经济是文旅产业未来发展的生态环境[3]。徐翠蓉和赵玉宗(2020)从文化记忆的符号化、文化内容的叙事化和文化价值的体验化等三个方面建构了旅游者国家认同的实践路径[4]。龙井然等人(2021)探究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馈机制,并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提炼了乡村振兴发展模式[5]。综上,当前我国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研究主要包括文旅融合路径研究、文旅融合机理研究以及文旅融合模式研究。3.对江苏文旅融合研究综述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的文化旅游大省,吸引了不少国内学者对江苏文旅融合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和策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和文旅融合发展指标构建等方面。石燕和詹国辉(2021)研究发现,江苏省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总体呈现显著性递增趋势且内部差异较为明显,个体收入、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等方面显著影响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数[6]。张保伟(2021)通过提炼常州市四大核心旅游IP,提出了常州市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的策略和路径[7]。
三、江苏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形成江苏探索《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六次提到“文旅融合”。江苏省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从理念走向行动,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此外,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文旅产业融合模式。截至“十三五”期末,江苏省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2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8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7家,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江苏文旅创建的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
(二)全力打好文旅发展“主动仗”随着政策举措“组合拳”效应释放,江苏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2021年,江苏省接待境内外游客共7.07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高达11672.72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80.3%和81.5%。其中,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高出了全国23.3个百分点和28.5个百分点。
(三)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取得新进展2020年,江苏省5家单位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全省新增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16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苏州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南京市和苏州市成功入选首批15家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常州市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南京市秦淮区和扬州市入选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四)推进文旅融合走深走实取得新突破首先,江苏省搭建了融合发展平台载体,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吸引近10万人次走进现场,线上受众突破2亿人次。其次,用融合理念推进文旅创建。2020年,江苏省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6个,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2家。最后,“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四、江苏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搭建融合发展平台载体1.着力优化产业发展格局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机遇,综合利用向海发展和苏北高铁贯通的格局优势,谋划和推进沿大运河、沿江、沿海、沿湖地区文旅联动发展,推进扬子江创意城市群、大运河特色文化产业带、滨海旅游发展带的建设,建设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先导实验区,拓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2.创新举办重大文旅活动实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新三年计划”,进一步深挖文旅元素,紧紧围绕江苏经典剧目和戏曲绝活巡回展演,策划并推出“看百戏、游江苏”观演赏景精品线路,以“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实现赏戏曲文化与游水乡古镇相得益彰。立足大运河全域,持续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搭建大运河沿线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平台、文旅精品推广平台和美好生活共享平台。
(二)延伸文旅产业发展链条1.培育发展文旅融合业态加强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和挖掘,打造突出“水”和“文化”特色的优质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促进文化遗产旅游、演绎旅游、文化旅游的综合开发和升级、主题公园和旅游民俗的提档升级。推动文学、动画、音乐、表演艺术、数字艺术、网络文化和创意设计延伸到旅游内容领域。支持发展以区域文化知识产权为主导以及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2.推动文旅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文旅+”战略,培育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融合业态产品,发展“高铁+酒店”“高铁+景区门票”、自驾车旅居车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以融合发展延伸文旅产业链。3.发挥全域旅游带动作用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融入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促进产业融合、景城融合、城乡融合。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用文旅融合理念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乡村旅游重点村、非遗创意基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等的创建,创新举办无限定空间的非遗进景区活动,打造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文旅体验新空间。
(三)优化文旅融合产品和服务1.推进文旅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设计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在加强文物保护基础上,盘活用好各类文物资源,推动更多文化、文物资源纳入旅游线路,融入景区景点,创立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备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形成一批体现文旅融合特色的“网红”打卡地。加强革命文物和乡村人文资源保护利用,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深受群众喜爱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优质、特色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厚植文化记忆,构筑旅游发展空间;发挥文化驱动,实现乡村文旅创新;依托网络技术,推动文旅特色发展[8]。2.打造运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主题产品全面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依托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沿线名城保护,修复美化大运河文化景观,依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有文化内涵的运河主题旅游产品,依托运河航运转型提升完善运河旅游功能,助力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创新开展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动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创作一批以长江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设计一批以长江为主题的特色展览和文化创意产品,推出一批具有长江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3.深化文旅公共服务功能融合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为居民服务和为游客服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服务网络。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建设和改造一批文旅综合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覆盖面、适用性。统筹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设置,推动各类文博场馆提升展览和陈设水平、增加智慧导览服务、创设互动体验项目,巧妙增加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文化展览、读书、文化娱乐活动等多种功能,在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推广公共文化服务,在旅游集聚区引进小剧场、电影院、书店等文化设施。
(四)大力推进数字文旅产业1.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引导文化场馆、娱乐场馆、风景名胜区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推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现代生活的创造性转化。推动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播、短视频等新网络经济相结合,发展旅游直播、旅游商品等新型网络内容制作模式。充分发挥线上沟通互动优势,吸引聚集客户,精准推送,引导线上用户转化为现场体验和线下消费。2.打造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大力发展和引导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巧妙应用,文物单位、旅游景区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科学开发沉浸式的旅游表演艺术和沉浸式的文化娱乐体验产品,持续提高旅游表演艺术和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夜间文化旅游消费产品,通过数字重建促进江苏夜间旅游经济的智能增长。
(五)促进文旅消费扩容提质1.培育新型消费形态和模式顺应业务转型和消费升级趋势,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互动消费等新模式,发展云旅游、云表演、云娱乐、云直播等新的消费形式,推广电子机票、云排队等新方式,努力使文化旅游消费更加多样化、动态化、便捷化,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2.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各类电商平台要积极参与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开展文化旅游消费活动。推进互联网平台企业与文物单位、景区以及度假村的合作,探索流量转换、体验支付、服务运营等新模式。江苏省各地可以搭建节庆、汇演、展览等文旅消费载体,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小剧场、城市书房、文创空间等文旅消费场所。持续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深入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
(六)推动文旅市场繁荣有序发展1.做大做强文旅市场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各类文旅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要不断加强合作。培育一批以文化旅游为主业、以综合开发为特色、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文化旅游集团。引导中小文旅企业创新创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提升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2.继续强化文旅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新主体新业态新群体的引导、管理和服务,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文旅市场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基于智慧文旅平台的“互联网+监管”,完善全省文旅场所线上巡查和实时调度机制,依托智慧监管提升监管效能,营造放心、安心消费的文旅市场环境。
(七)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影响力1.构建文旅融合品牌体系坚持以文化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以旅游传承文化,让文化走向“远方”。依托江苏文旅资源优势,建设一批文化底蕴丰富的风景名胜区,建设江苏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国家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创建一批江苏省具有深度体验的经典文化旅游项目,推出一批江苏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演艺、旅游民宿等体现融合理念的文旅精品。2.精准开展“水韵江苏”文旅资源推介建立文旅市场大数据监测分析体系,科学研判发展趋势,精准投放旅游广告,提升旅游营销成效。以“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为主题,设计推出有针对性的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多渠道、多媒介开展宣传推介,全方位、多领域推进文化和旅游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江苏篇章,吸引更多人来到江苏,感受江苏风光、江苏美味、江苏人文、江苏生活,收获江苏之美。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发改委,等.2021数字江苏建设发展报告[R].2021.
[2]戴斌.数字时代文旅融合新格局的塑造与建构[J].人民论坛,2020(Z1).
[3]蔡尚伟,丁锦箫.产业融合视阈下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基于对成都的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21(1).
[4]徐翠蓉,赵玉宗.文旅融合:建构旅游者国家认同的新路径[J].旅游学刊,2020(11).
[5]龙井然,等.文旅融合导向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机制与模式[J].经济地理,2021(7).
[6]石燕,詹国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指数建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以江苏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21(7).
[7]张保伟.基于核心旅游IP的常州市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
[8]张祝平.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与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21(7).
作者:张保伟 单位: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