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研究》杂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传承项目、传承人风采、卷首语、法律法规、调查与报告、理论研究、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史料与掌故等。
该杂志收稿方向广泛,涵盖了文化的多个重要领域和前沿话题,为文化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
《非遗传承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1)格式规范:稿件应遵循学术写作规范,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的格式要求,以确保文章的质量和一致性。
(2)学术质量:文章应具有明确的研究问题、合理的研究方法和可靠的研究结论,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见解或解决方案。
(3)主题相关性:稿件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研究、推广等领域相关,能够反映这些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理论探索。
(4)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5)一律采用结构式摘要,中文一般不超过300字。内容包括本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及统计学意义)、结论,并附相应英文摘要。
(6)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
(7)论文中的注释全部使用脚注。使用序号123…在文中上标“123…”,同时在论文后注释列表排序123…注释中凡属于提供文献出处的,都归入参考文献。
(8)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篇名),不应含有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
(9)参考文献不少于5 条,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右上角处标注,且文后参考文献须与引文编码对应。文献著录应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10)缩略语文题一般不使用缩略语,正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
《非遗传承研究》杂志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中西书局主管和上海师范大学;中西书局主办的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2016年,该杂志级别为省级期刊,预计审稿周期为1个月内。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多次获得国内外权威奖项,如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
在收录方面,《非遗传承研究》杂志被多个知名数据库收录,包括: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在文化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是文化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要参考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