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房屋建筑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24 13:23: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冬季房屋建筑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冬季房屋建筑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混凝土的施工裂缝是整个建筑中出现施工裂缝的最重要环节,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现阶段施工工艺尚未完全成熟,加上一些人为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混凝土容易发生形态各异的裂缝,不仅严重影响到建筑墙体的整体美观,也会造成建筑物渗水、漏水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承载力和负荷性能,使得建筑物的刚度逐渐下降,稳定性和耐久性能迅速下滑,进而容易诱发墙体坍塌,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既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又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裂缝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发生裂缝成因分析

六安蓝翔玻璃主厂房内2台玻璃窑炉大型设备基础,东西向长80 m,南北向长50 m,底板厚1.8 m,双层双向钢筋,采用C30、S8抗渗混凝土,混凝土总量8600 m³,必须一次性浇筑成型。在这个工程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的配比和材料质量难以符合标准

(一)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水泥是整个建筑行业中最为基础的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在进行混凝土配制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人员素质以及不规范操作的影响,或是来自气温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水泥的凝结或是膨胀不正常,水泥的凝结难以符合施工标准。容易诱发裂缝。

(二)原料中含泥量过多。混凝土的质量将会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混凝土的原材料中含泥量超过工程施工的标准,不仅很大程度的使得混凝土的质量降低,也难以保证整个墙体的粘合性和稳定性。

(三)骨料和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容易引起裂缝

由于骨料和水泥中都含有很多的化学元素,骨料多呈碱性而水泥也具有很强的碱性。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当二者与水进行混合时,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一种新的物质―硅凝胶。这是一种碱性物质,具有很强的膨胀能力;由于硅凝胶的膨胀,很容易对墙体造成破坏,进而容易产生各种裂缝。

(四)在进行混凝土拌合的过程中,如果水灰比例超过工程标准的要求,塌落度也不符合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在进行原料制作过程中,大量的使用粉砂;这些因素都使得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容易发生裂缝。

2.施工操作不规范,质量管理不严格

(一)混凝士施工不规范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和垫层应适量撒水浸泡,以免混凝土与模板和垫层接触处混凝土失水过多,造成干缩裂缝。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振捣没有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过分的进行振捣,使得一些骨料粒发生沉落,混凝土中的水分和空气被过量挤出。混凝土的表面因水分的泌出而发生竖向的缩小沉落,以及混凝土表面过厚的砂浆层,在水分蒸发之后,很容易构成凝缩裂缝。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之后,由于过分的抹平压光超过了相关的操作标准,让混凝土中的一些细小的细骨料不断的漂浮到表层,造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使得混凝土的表面体积发生碳化,并不断收缩,造成混凝土板面龟裂。

(二)施工工艺不科学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的选择不科学,缺乏合理性,很容易造成支座负筋发生下陷。在进行楼板的施工操作过程中,由于楼板的弹性变形和相关支座负弯矩处的混凝土施工强度难以满足工程的施工标准。在混凝土还未达到拆模强度要求时便提前拆模,以及混凝土终凝前便施加过大荷载。这些不规范的操作,都使得楼板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当混凝土强度尚处于早期,其强度较小的情况下,如果承受弯矩、压力、拉力、应力等各个方面的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楼板发生断裂;位于大梁两边的楼板会发生一些不均匀的沉降,也使得支座产生过大的负弯矩。如此,便容易形成很大的横向裂缝。

(三)建筑施工荷载超过了设计荷载

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在楼板的局部堆放大量的工程物资,其重量太大楼板不能承受,或者因其堆放太过集中,楼板受力不均导致楼板局部下沉破裂,出现缝隙。因此,在施工时一定要考虑到楼板的受力程度,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堆放。同时要注意堆放的技巧不要过于集中堆放,不要堆放在楼板跨度最大的中央,尽量堆放在墙角处,以减轻楼板受力。

3.浇筑后的养护不合理

现在建筑楼板浇筑后的养护方法已经比较落后,这种老式的养护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建筑的需要,所以探索改进新的养护方法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失水情况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作用,如果在水泥的水化作用完成之前,失水太严重就会造成混凝土的结构疏松形成干缩裂缝等导致楼板的渗水性过大。

三.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分析

1.做好科学的设计

(一)对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可通过调整基础的选型进行控制,如采取改用深基础及桩基础等方式以减少这类裂缝的发生。

(二)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弯矩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

2.冷却管降温的措施

这个措施的实施是为了避免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裂缝的产生。我们发现在混凝土硬化的阶段,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比较大,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我们可以在混凝土的结构内部先铺埋冷却管路,等到混凝土浇注完成,就进行通水循环的冷却,管内的水流量一般会控制在1.5m3/h。若进水的温度偏高,应加快水流速度;同时需要观察冷却管的出水温度,用来推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当然,若是大体积的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注浆、压浆的工序。通常,我们采取真空压桨的技术措施。

3.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和配比质量

选材及混凝土配比设计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不同。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等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尽量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水泥。要注意工程所采用的必须是质量合格的砂、石等原材料,并需要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合理地掺合以及添加工程需要的外加剂。需要正确的运用混凝土补偿收缩的技术。当建筑采用膨胀剂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到不同的膨胀效果和不同的品种和掺料。要通过具体的试验来确定材料的最佳配置。

4.认真做好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建筑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建筑物的管理和保养,避免温差过大或者楼板过于干燥导致裂缝,所以在间隔一定的时间要采取室内喷水的方法解决。

5.实施温控防裂措施

比如,改善骨料的级配,采用一些干硬性的混凝土掺混合料,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加人引气剂或是塑化剂等,减少混凝土当中水泥的用量。夏季温度较高时,混凝土在搅拌的时候,可以适量添加冰水降低混凝土温度;冬季温度较低的时候,可以适量添加温水提高混凝土温度。在炎热的天气下要是浇筑混凝土,尤其是浇注大体积混凝土要尽量的降低浇筑厚度,尽量将厚度控制在500毫米内,便于表面的散热。进行第二层浇筑的时候,需要在第一段的混凝土未发生初凝之前完成。根据混凝土浇注面积进行上、下、中各个部位的测温,定时测定内外温度,通过调整和养护的方式降低内外温差。合理的安排拆模时间,要避免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发生急剧的递减。必须加强保温和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注后要及时铺盖一层塑料的薄膜或喷射养护液;另外,应尽量避免在大雨中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四.结束语

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防治,是整个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因而,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加强施工监督,控制施工标准,防止裂缝的出现,保障建筑质量,维护居民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维斌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施工技术研究[学位论文]2004 - 天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2]胡硕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学位论文]200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3]宣善宏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施工技术措施[期刊论文] 《工程与建设》 -2010年5期

[4]韦昊志 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温度裂缝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7期

[5]孙维勇 细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施工工艺 [期刊论文] 《建材发展导向》 -2011年8期

篇(2)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should consider factors, buil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steps and building the common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from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Key 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ing methods; methods and steps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作为连接上层建筑和地下支撑基础的关键性部位,地基层的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地基设计、施工不合理,轻者造成上层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墙体裂缝等质量问题,重者将会造成建筑物整体坍塌的严重后果,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作为地基土层的主要几大类别,在进行实际的施工处理中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处理工作,以达到提高地基机体的承载能力的目的。通常地基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两种,其中人工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周边环境因素、建筑材料、建设标准等进行综合性考虑,以保证在造价控制范围内,实现地基建设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1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应考虑因素

1.1 土层构造的影响。房屋基础应设置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要设置在承载力较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基础埋深与土层构造有密切关系。

1.2 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对某些土层的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如粘性土含水量增加则强度降低;当地下水位下降,土的含水量减少,则基础将下降。

1.3 冰冻线的影响。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成为冰冻线。当建筑物基础处在冻结土层范围内时,冬季土的冻胀会把房屋向上拱起;土层解冻时,基础又下沉,使房屋处于不稳定状态。

1.4 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紧张的城市用地,使得一栋房屋紧邻另一栋房屋建造的现象经常发生。两栋房屋要么紧紧相连,使用同一地基;要么设一道变形缝,各用一半地基;要么采用悬挑地基或桩地基。尤其是一些设计和建设单位只注意一般新建房屋地基比原房屋地基浅埋,两地基基础间净距一般取地基底面高差的 1- 2 倍,新建房屋周围有旧建筑物时,除应根据上述条件决定基础埋深外,还应考虑新建房屋基础对旧有建筑的影响。

2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步骤

首先根据天然地基条件和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确定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的目的、范围以及要求;然后根据天然地层的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过去应用的经验和机具设备、施工所需材料等限制条件进行地基处理方案可行性研究,提出多种可行方案;最后,对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质量、进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同时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确定一种或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初步确定了地基处理方案后,可据工程实践情况进行小型现场试验或进行补充调查,根据现场试验成果进行施工设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检验以及反分析,如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当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感觉不理想时,用各种混凝土桩、钢结构桩基础回避软弱地基的影响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肯定也是比较昂贵的工艺,需要根据场地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比较而选用。

3 房屋建筑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从广义上讲,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各种地基加固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其沉降变形;第二,各种桩基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把上部荷载传至地基深部;第三,地下连续墙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侧向支护。在长时间的实践中,这三类技术之间,不同的施工工艺正在互相嫁接、移植、交叉渗透,从而又形成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各类技术并不是各自孤立的技术,而是通过嫁接、移植、交叉渗透,产生了更好的技术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前进之路。

3.1孔内深层强夯法

孔内深层强夯法 (DDC) 技术是通过孔道将强夯引入到地基深处,用异型重锤对孔内填料自下而上分层进行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密的孔内深层强夯作业,使孔内的填料沿竖向深层压密固结的同时对桩周土进行横向的强力挤密加固,针对不同的土质,采用不同的工艺,使桩体获得串珠状、扩大头和托盘状,有利于桩与桩间土的紧密咬合,增大相互之间的摩阻力,地基处理后整体刚度均匀,承载力可提高 2~9 倍;变形模量高,沉降变形小,不受地下水影响,地基处理深度可达30 米以上。孔内深层强夯技术可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以及设计要求,就地取材,例如建筑碴土、土夹石、灰土和混凝土等材料均可做成各种 DDC桩,不仅可以大大的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地面振动小、施工噪音低、施工速度快;成桩直径0.6~3.0m,单桩处理面积 1.0~14.0m2,不受季节限制,同时能消纳大量建筑垃圾,可在城区或危房改造居民区施工等特点。

3.2 预压法

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建造前,先在拟建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其相当的荷载,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变小,土体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 4m 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 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度一般达 10m左右。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真空预压法处理深度可达 15m左右。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

3.3 水泥土搅拌法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深层搅拌法系利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将水泥和土体强制拌和,使软弱土硬结成整体,形成具有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桩或地下连续墙,处理深度可达8~12m。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 30%(黄土含水量小于 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 pH 值小于 4 时不宜采用于法。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作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搅拌能力的限制,该法在地基承载力大于 140kPa 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房屋建筑地基还有其他处理办法,例如:砖砌连续墙基础法、混凝土连续墙基础法、单层或多层条石连续墙基础法、浆砌片石连续墙(挡墙)基础法等,在此就不进行一一说明。

总之,对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方法多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地基的特殊性,必要的时候可以使几种方法结合,从而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周荣娟;;浅议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11期

[2] 孔超军;;论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J];企业导报;2011年06期

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

一、世界其他国家在节能建筑方面的作为

美国一家大学曾设计建造了一种四居室的生态房。它的热能来源于人工散热、阳光及使用家电设备所产生的热量;用电依靠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用水是从屋檐流下来经过处理的雨水;粪便和污水则流入一个堆肥坑里,经发酵后供花园施肥用。美国一家建筑公司用回收的垃圾建筑房屋,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

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除了整个住宅尽可能选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外,墙体还被设计成双重结构,每个房间建有通风口,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全热交换器能够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从而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这种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源,节约了能源。

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斯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房屋。房屋被安装在一个圆盘底座上,由一个小型太阳能电动机带动一组齿轮。房屋底座在环形轨道上以每分钟转动3cm的速度随太阳旋转。当太阳落山以后,该房屋便反向转动,回到起点位置。它跟踪太阳所消耗的电力仅为房屋太阳能发电功率的1%,而所吸收的太阳能则相当于一般不能转动的太阳能房屋的2倍。

二、中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和几本问题

我国正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时期,建筑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可谓前所未有。2003年,我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达20.3亿平方米(其中城镇12.7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新竣工的建筑中,节能建筑面积不到1亿平方米,尚不足竣工建筑的5%。至今,在我国城乡既有建筑约400亿平方米中(其中城市约140亿平方米),只有3.2亿平方米房屋是节能建筑,不到全国既有建筑的1%。

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目前却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钢材消耗高出10%至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此外,在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1/3的情况下,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据统计,1994年全国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热水的情况下为1.54×108t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12.27×109t标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如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

三、我国学要发展的重点领域

1.优化建筑设计

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不同的建筑设计形式会造成能耗的巨大差别。然而,建筑物是个复杂系统,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很难简单地确定建筑设计的优劣。例如,加大外窗面积可改善自然采光,在冬季还可获得太阳能量,但冬季的夜间会增大热量消耗,同时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通过窗户进入室内使空调能耗增加。这就需要利用动态热模拟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模拟测试和比较。 转贴于

2.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部品

开发新的建筑围护结构部件,以更好地满足保温、隔热、透光、通风等各种需求,甚至可根据变化了外界条件随时改变其物理性能,达到维持室内良好的物理环境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技术和产品。主要涉及的产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屋顶保温和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智能外遮阳装置以及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饰面材料。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自主研发和从国外吸收消化的外墙、屋顶保温隔热技术被慢慢的采用。尤其外墙外保温可通风装饰板、通风型屋顶产品、通风遮阳窗帘的使用,都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3.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非常洁净的能源。应提倡在建筑中广泛应用。

4.其他方面还有很多包括:通风装置与排风热回收装置与各种泵技术。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加强管理,那么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有望发展成为能源节约大国!

参考文献

[1]龙惟定.国内建筑合理用能的现状及展望.能源工程,2001,(02)1-6.

[2]龙惟定.我国的能源形势和建筑节能.第十一届全国空调技术信息网大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5).

[3]白胜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N].中国建设报(中国建材),2003,(108).

[4]贾怀东. 开发节能住宅是企业进化的标志.城市开发,2007, (22).

[5]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6-7.

篇(4)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在全球能源总消耗量中,商业和住宅建筑大约占三分之一,而工业和运输业也各占大约三分之一。建筑领域的节能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不同类型国家所占的比例不同,工业化国家占 52%,东欧/前苏联占 25%,发展中国家占 23%。但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增长最快:发展中国家 6.1%/年,东欧国家和前苏联 3.4%/年,工业化国家 0.6%/年。建筑用能排放的 C02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 1/3,温室气体减排又成为建筑节能的基本动力。中国建筑规模世界最大,建筑节能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迈向低碳排放的一个关键领域,在发展建筑节能产业的道路上需要面对在有限资源、能源条件下如何稳步改善人民居住生活环境,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健康跨越式发展的难题。这就需要科学认识建筑节能,探索发现建筑节能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建筑节能实践。

2 房屋建筑安装水电节能设施的重要性

自觉节约水电能源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目前,我国的能源供应比较紧张,能源的紧张给社会和经济还有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压力很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更加剧了能源的浪费。能源供需不合理的形势也会导致人民生活矛盾不断激化,节能的号召虽然已经好多年,但是却没有真正实质的提高。节能就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因此,在房屋建筑中安装水电节能设施设备是每个居民的意愿。节约型社会的形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全民节约能源的意识,使节约能源真正实践到我们的生活中。

3 目前房屋建筑中的水电节能存在的问题

1) 房屋建筑中在水电安装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在水电的安装上没有采用节能的设备,而且技术也不到位,导致水电在居民生活中成为最主要的消费之一。

2)对于一些房屋建筑的水电节能的设施和设备,在投入上的不足导致水电节能难以实现,建设者只重视外观不注重质量,不注重使用价值,不注意节约,导致水电节能不能实现。

3)房屋建筑的管理人员只管抄表和维修,不管检查,对于一些已经过时的节能设备不能及时的更新换代,导致水电节能的措施不能实现,水电资源依然存在浪费现象。

4 在房屋建筑中水电节能应用的具体措施

1) 房屋建筑中安装的节能的设施和设备都必须是有效的。包括:使高效的节能灯能够在用户中普及,还要大力改造电力的节能设备,使用新型的节电节水产品。加强节能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对节能的设施和设备上的投入资金要做到“舍得”,对节能的设施设备的维护更要做到“舍得”,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技能设备的使用率,还能为我们节省能源开销,一举两得。

2)房屋建筑中安装节能设备的实施过程。首先,要看施工的技术是否合理,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的施工方法是否合理,各种管道的位置、标高是否符合标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房屋建筑中安装节能设备必须要谨慎,这是一项值得重视地工程。其次,技术人员必须要有专业的工程图纸,要及时地改善不合理的设施,要及时地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如果出现技术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反映,并及时研究解决对策。最后,就是安装节能设施后的质检工作一定要做好,最后的质检工作也是整个设施环节的一个重要步骤。

3)在房屋建筑中水电安装节能的实施

(1)安装节水的设备。要严格安装最先进的节水水龙头,长期以来由于水压的超标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很严重,因此,要严格控制配水点的水压;另外,要在供水的设备上合理安装减压的装置,将水压的数值控制在限定的条件内,减少超压造成的水资源的浪费,合理安装减压阀的位置。当停止用水时,可以控制管道内的已经减压的水压不升高,动态和静态的减压都能实现,但是减压板却不能实现静减压,因此,用减压阀来减小水压更合理。

(2)安装合理的节电设备。配电的时候要安装合适的变压器,普通居民用电的电压一般是 220V,如果用电设备的功率大于 250kW 的时候,要采用高压给居民供电;配电的线路上也要按照科学的设计,尽量缩短导线的长度,少些弯,要用电阻率低的导线,导线的截面选择也要合理。

(3)冬天电暖气的安装要符合节能的要求,图 1 是一个节能电暖气的安装图。

4)房屋建筑中的节能设备选择要符合国家的节能政策要求,响应国家节能号召,不能“节能在口上,浪费在手上”,在房屋建设的节能设置上要悉心听取每一位公民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完善节能的管理。

5)我国大中型城市人口稠密,在房屋建筑中既要考虑冬季采暖,也要顾及到夏季的供冷。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已经成为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也成为房屋建筑水电工程节能的主要措施。由于我国的空调产品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数都以电力驱动为主。那么,为实现节约能源就必须在消费适度的前提下进行房屋建筑中空调能源的多元化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类可再生资源,挖掘“能源供应”的潜力。近年来,变频空调以其节能环保,营造舒适室内环境等特点,得到了飞速发展,相比于同价位的定频空调,其季节效能无疑更为优秀;而相对于定频空调,其消耗电能也大幅度下降。因此,从空调节能的角度出发,变频空调将成为未来空调发展的主要趋势。除此之外,作为影响空调节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空调新风问题也应当得到适当的关注。如果新风量过少,会影响空调环境的质量,而新风量过多又会增加其符荷,导致电能消耗增加。因此,为确保有效节能,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针对不同环境,对空调的送风温度和新风比例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地区的季节气候变化等情况,应合理运用并推广各种相应的室内外遮阳设备,充分利用屋顶遮阳、窗户外遮阳以及外墙遮阳等措施降低太阳辐射;同时,应加强自然风通风手段,通过对自然风的合理利用来缩短空调运行时间,在节能的同时起到环保的效果;此外,通过开发和推广主动或被动式的除湿装置,降低室内湿度等方法,都可以起到节能效果,有效减少多余电能的消耗。

5 结语

能源的缺失将会导致一系列恶劣的连锁反应,节约能源是我们的责任,在房屋建筑水电安装节能的设置上要不断改善节能设备和设施。房屋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房屋建筑中安装节能设备将会给节能做出巨大的贡献,其中水电节能的设施设备在房屋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是我们打好节能这场持久战的先决条件。面对当前世界能源短缺的现状,在社会各项事业上都应以节约能源损耗为原则进行,而在住宅建筑方面的节能工程则是极具战略意义的大事。因此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我们更应重视对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也要注意开发新的能源应用技术,通过先进技术降低能源的消耗。不止如此,还应在教育中渗透节能环保的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军干,杜红珍.谈建筑节能[J].山西建筑,2008(6):241-242.

篇(5)

我国的建筑能耗正在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高速发展而逐年大幅上升。近年来更是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之高。在我国现有的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继续执行现有的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难免会造成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方面的困难。也就是说,现有的设计并不能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能源的高损耗使我们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建筑面积庞大,且房屋建筑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房屋节能检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房屋建筑的节能技术包括了保温节能技术,隔声节能技术,防暑节能技术等等众多领域的节能技术。我国已经在原有的建筑技术之上采取了大量的新技术的应用实践,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理想效果。

1 住宅建筑节能检测概述

节能建筑的常规检测技术近几年在国内已有所发展,特别是在北方寒冷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测试手段,包括小区耗煤量、单位建筑面积耗热量,建筑物护结构传热系数、以及管网情况测试等。已经形成了行业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建筑检测技术也有所发展,如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不管是采暖地区还是夏热冬冷地区,都受季节限制,采暖标准以强制性条文规定检测必须在最冷季节进行。夏热冬冷地区则需要在最冷、最热月进行。另外,每次测试周期都比较长,少则3~5天,多则2~3周。所结果才能相对比较准确。建筑物热传递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但为了简单起见,有关设计标准采用的是静态指检测指标自然也必须是一套静态的特征值。动态过通过测试用静态特征值来描述,要满足精度要求,必须使动态过程尽量静态化,采暖(空调)检测布在最冷(热)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室内外温差变化,另外,通过多周期(假设以天为周期)的测平均值来消除室外温度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国内研究成果多体现在行业标准《采暖居住建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中,针对夏热冬冷地的内容不多。

2 节能检测方法分析

2.1 直接能耗计量法

检测时,对进行检测的建筑物单元提供热源(或其他能源,转变为热源),待稳定后,测试室内外温度,计量热源供应总量。根据建筑面积、实测室内外空气温差、实测能源消耗推算标准规定的温差条件下的建筑物单位耗热量。这种方法理论直观,可以直接得到建筑物总体能耗。这种方法测得的建筑能耗综合反映了建筑外墙、屋面、楼地面、门窗等护结构传热系数、空气渗透、生活得热等因素对能耗的影响,对建筑物集中供暖能耗统计特别有效。但是,由于这种检测,只反映建筑物的综合能耗状况,难以反映建筑物各部分对节能的贡献。无法直接得出如屋面或墙体的保温隔热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结论。另外,直接能耗计量法测试期间耗能量大,只有采暖建筑在采暖期才可能使用,限制了适用区域和测试季节。

2.2 局部能耗计量法

典型的方法为热箱法。基本原理为人为制造一个一维传热环境,被测部位的内侧用热箱模拟建筑室内热环境条件并和室内采暖空气温度保持一致。被测部位的外侧为室外自然条件,或外挂冷箱,形成稳定的内外温度场。计量热箱功耗,就可以得到被测部位构件的热阻。该方法工作原理类似于防护热箱法,对于夏热冬冷地区除冬季少数干燥、阴天的日子外,大部分时间均需采用外挂冷箱的方法,才能做到一维稳定的传热条件。如果直接计量热箱能耗,则无法消除热(冷)箱四周边缘的非一维传热效应。如果在热箱内套计量箱,则会因为内套计量箱覆盖面积过小,检测精度受影响。

2.3 稳态热流计法

即现行采暖地区国标法。检测思路是设法在被测结构的两侧形成较为稳定的温度场,测试该温度场作用下通过被测结构的热流量稳态热流计法的基本要求是被测构件两侧的温度场要“稳定”。对于室内,人工控制可以基本实现相对的稳定。但对于室外气候,测试时无法实现人工干预。

3 宅建筑节能检测技术应用措施

3.1 建筑外门窗检测

建筑外门窗的节能检测主要包括保温性和气密性能的检测。门窗是建筑护结构中热工性能最薄弱的构件,通过建筑门窗的能耗在整个建筑物能耗中占有相当可观的比例。调查表明,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采暖建筑由于采用普通钢门窗,冬季通过外窗的传热与空气渗透耗热量之和,可达全部建筑能耗的50%以上;夏季通过向阳面门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所得的热量,成为空气负荷的主体。

1)外门窗保温性能以传热系数为评定指标。其检测方法为标定热箱法。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候条件,在对试件缝隙进行密封处理,试件两侧各自保持稳定的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条件下,测量热箱中电暖气的发热量,减去通过热箱外壁和试件框的热损失,除以试件面积与两侧空气温差的乘积,即可得出试件的传热系数。

2)外门窗的气密性检测一般可采用压力法,就是利用风机等增压或减压的原理,使建筑外门窗内外之间人为造成压力差,测定在该压力差条件下的空气渗透量。

3.2 住宅外墙保温检测

外墙保温系统的节能检测主要包括系统耐候性试验、系统抗风载性能试验、系统抗冲击性能试验、抗拉强度试验和传热系数测定试验等。而在当前的建筑节能检测中,主要技术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建筑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即得出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根据公式R=Δt/q可知,只要测量出外墙内外表面的温差值Δt和通过外墙的热流值q就可以计算出墙体的热阻值R。然而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由于墙体的传热是属于不稳定传热,在同一时刻所测得的温度值和热流值,实际上由于温度波的时间延迟,两者在时间上不吻合;另一方面,由于墙体的蓄热作用,由外表面进入墙体内部的热流值与同一时刻由墙体内部流过内表面的热流不一致。当出现这样问题时,必须注意1)当室外空气温度周期变化时,墙体内外表面和墙体内部的温度变化也都是呈周期性变化,外墙围护结构对室外温度波产生衰减和延迟两个作用。2)外墙的传热特性与材料层的排列次序、材料的蓄热系数,以及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有关系。热惰性指标越大,室外温度波被减弱的程度越大。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其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越强,因此,将蓄热系数大的材料布置在外墙内侧,可以提高室内热稳定性。

4 结语

鉴于建筑能耗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影响,因此在节能检测方面应提高认识,实施全过程监控,对节能检测严格执行,依法推进建筑节能检测工作。另外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建材的应用,对建筑节能的影响意义深远,所以节能检测的关键还在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上。

参考文献

篇(6)

引言

建筑项目效益是建筑企业生存之本,因此一个工程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加之工程建设的进度需要,有时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冬期施工,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若采取的措施不当,会给施工的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要保证冬季房屋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和掌握冬季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一、做好冬季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 作好施工前的气候资料和施工材料准备工作 首先,要注意提前收集施工地冬期气温变化的资料。由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因此,在工程即将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准备和防范,把不利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提前收集当地冬期的气象资料,了解当地的气温变化、持续时间、最低温度以及最大风、雪等资料,还要了解施工过程中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准备好冬季施工的材料。 (二) 作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的制定和培训 在工程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编制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作为冬期施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是冬季施工的主要措施。 冬期施工技术文件必须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冬期施工的生产任务安排和部署;施工材料进场计划; 劳动力计划;热源、设备计划和部署;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冬期安全生产的要点;施工工序及进度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 (三)作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 3.1作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冬期施工由于在负温下进行作业,不了解或不熟悉冬期施工规律,极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保证工程质量,冬期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为: (1)要学习国家和地方有关冬期施工规范、标准、规定,如《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等文件;(2)学习有关冬期施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方法。 3.2进行冬期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交底的目的是防止施工操作人员违反冬期施工规律,造成操作不当,人为的造成质量事故。施工前技术交底的重点是: (1)原材料的使用方法;(2)原材料的加热或保护;(3)原材料的测温或成品的测温;(4)成品的保护或养护工作。 3.3作好原材料的检验复试及材料的配合比。在冬期施工中各种原材料需要进行复试的必须进行复试,以防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在工程中,另外。在冬期混凝土施工中经常要使用一些外加剂,随着气温的不断变化用量不一,加上目前时常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如果不复试,直接用于工程,将有可能给工程带来严重后果,要消除引起工程质量隐患的因素,对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进行重新复试是必要的。

二、掌握冬季施工的技术要点 (一)土方工程 施工技术 1、基础土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在冬季施工,如需在冬季施工,则应制定详尽的施工计划,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同时组织好施工管理,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 2、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持畅通,运输车辆及行驶道路均应增设必要的防滑措施(例如沿路覆盖草袋)。 3、在相邻建筑侧边开挖土方时,要采取对旧建筑物地基土免受冻害的措施。施工时,尽量做到快挖快填,以防止地基受冻。 4、基坑槽内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产生积水,造成由于土壁下部受多次冻融循环而形成塌方。 5、开挖好的基坑底部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保留脚泥或铺设草包。 6、土方回填前,应将基坑底部的冰雪及保温材料清理干净。 7、室外基坑或管沟可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体积不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室内的坑,槽,管沟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8、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填土层受冻。 (二)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钢筋冷拉 (1)钢筋负温冷拉时,可采用控制应力法或控制冷拉率方法。对于不能分清炉批的热轧钢筋冷拉,不宜采用控制冷拉率的方法。 (2)在负温条件下采用控制应力方法冷拉钢筋时,由于伸长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如控制应力不变,则伸长率不足,钢筋强度将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在负温下冷拉的控制应力应较常温提高。 2、钢筋负温焊接 (1)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焊工上岗证,才可上岗操作。 (2)负温下钢筋焊接施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帮条,搭接,坡口焊)及电渣压力焊等焊接方法。 (3)焊接钢筋应尽量安排在室内进行,如必须在室外焊接,则环境温度不宜太低,在风雪天气时,还应有一定的遮蔽措施。焊接未冷却的接头,严禁碰到冰雪。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1、基本要求 (1)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水灰比不应大于0。6,并加入早强剂。由必要时应加入防冻剂(根据气温情况确定)。 (2)为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至最低限度。办法是:控制坍落度,加入减水剂,优先选用高效减水剂。 (3)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4)未冷却的混凝土有较高的脆性,所以结构在冷却前不得遭受冲击荷载或动力荷载的作用。 2、混凝土的拌制 (1)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 (2)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如外加剂为液体,使用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要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3)当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且应注意在添加前应做好模拟试验,以核实有关技术措施;对于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混凝土,还应适当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 3、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1)混凝土搅拌场地应尽量靠近施工地点,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应正确选择运输用的容器(包括形状,大小,保温措施)。 (2)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 (3)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浇筑前,应了解商品混凝土中掺入抗冻剂的性能,并做好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 (4)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规定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5)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进行孔道和立缝的灌浆前,浇灌部位的混凝土必须经预热,并采用热的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浇灌后在正温下养护到强度不低于15Mpa。 4、混凝土的养护 (1)冬季浇筑的混凝土,由正温转入负温养护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40%,对于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Mpa。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篇(7)

Abstract: The house is one of the main carrier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s the important symbol. However in the design process, how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form, design the economy applicable,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can meet the owner the housing needs of growing new residential, becoming house design personnel which must face the problem.

Keywords: new residential,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ergy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住宅的要求已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有房而居,而是对住宅条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种对住宅的更高更新要求虽然体现在诸多方面,但是最为普遍的是体现在要求住宅方便舒适、节能环保、环境优化和尽量节省投入等方面。

一、与时俱进,建筑设计要将美观大方和经济适用进行有效结合,凸显时代气息

1、注重住宅外观打造,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住宅建筑应该从总体大局出发,考虑外观设计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彼此协调且能容入周边的环境,避免只考虑自身的立面效果,忽略周围环境的因素。群体住宅小区的设计应当注意色彩与小区主题的协调一致,平面、立面布局富有变化,在满足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从单体效果上,应该注重和谐,在造型上、色彩上、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努力挖掘主题的元素符号,突出造型、色彩、材质的特点,丰富住宅建筑的主题表现力,体现出人文、文化的特色。对色彩加以提炼,体现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塑造自身的建筑风格。

2、平面方案合理分区,确保设计的功能质量。

首先要注意合理分区,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健身房要合理布局,在满足居户居住舒适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采光的因素。此外在住宅建筑中还应该适当考虑公共空间的分区,注意满足家庭成员进行绿化或者饲养宠物等个好的需求。其次注意平面方案的质量功能,首先是采光,不同地区应该按所在气候分区满足日照要求,避免无直接采光住宅的户型,在北方寒冷和严寒地区犹为重要。其次是通风,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的住宅户型,防止局部死角造成的通风不畅。按规范设计通风道,其中卫生间尽量做到自然通风。

3、完善公共设备系统,以便充分发挥建筑各部的功能。

现代化的新型住宅必须要有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如变电所、水泵加压房、交换站、消防控制室、燃气调压站等,还应该考虑数据交换站、保安监控室的合理位置布置,另外物业服务、垃圾处理方面应给与足够重视。

二、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住户因素,满足住户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1、充分考虑居住者生活习惯,尽可能让居住者方便舒适

住宅设计平面布局的合理性体现在户型面积标准规定下的配套合理性。如设计较大的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和贮藏空间,并体现开敞与私密分离、饮食与寝居分离的原则。又如住宅单元设计以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作为家庭活动中心,将大大方便家庭成员的学习、家务和进行情感沟通交流。从居民生活习惯考虑,住宅单元设计应通过注重细节设计来满足居住者的方便与实用。

2、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尽可能减少居住者购房费用

进行住宅设计时,应对住宅室内的现有空间加以充分利用,在满足居住者更多需要的同时,还不可过多增加造房费用,减少购房者的购房支出。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以多年薪金积攒购房的购房者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储藏空间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建造内置壁柜,从而节省空间。此外还可对大空间进行灵活分隔,这样既有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和家具、房间的重新布置,又有利于人口变化和房间的调整。

3、充分重视生态环保, 尽可能为居住者提供健康的室内外环境和空间

进行住宅设计时应注意要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建筑物使用者居住生活的舒适和健康要求,进而使人和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设计时要注意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尽可能使用再生资源,并能尽可能利用生物能、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做到建筑环境舒适,日照及通风良好,有效控制室内各种化学污染,其中建筑废料排放要尽量做到无害,并能采用生态技术实施废水、废物的净化和再利用。

4、注重人文设施建设,细节之处体现人文关怀。

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尽量考虑到居住者的基本居住需求,进行符合人性化的设计。小区内进行无障碍通道和遮雨通道的设计。例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日照时间比较长,尤其是一些大盘小区应该考虑局部遮阳通道,避免进入自己的家园还被晒的大汗淋漓。设计人员应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感受,并尽量考虑到老弱病残和婴幼儿,这样才能设计出更为人性化的住宅区。

三、积极运用新兴科技,设计新型智能化房屋建筑

1、整体设计要做到与时俱进,具备适当超前意识。

智能住宅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各个专业,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将这些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设计更完善,布局更合理。此外,住宅智能化建设还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例如2l世纪的今天,家用电器的发展极为迅速,如空调、电话、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家庭影音中心的流行等等,都对住宅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住宅设计必须要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

2、综合考虑设备要求,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

在住宅设计的全过程要注重和各个设备专业的沟通协调,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信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线埋设、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要求,留出足够的管道井和设备空间。设备安装遵循“整合、隐蔽、配套”的观念和设计原则,并做好设备管道的集中布置,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住宅智能化建设成本。总之就是要使智能住宅不仅能满足家庭通讯和电脑上网,还应为信息家电的使用和在家中工作创造条件。

3、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型、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了满足住宅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新型的结构、墙体材料和构造技术,建造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住宅的屋面、墙面,地面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如隔热墙和自控光热层面板,节点构造采用无热桥设计;开发双玻或三节能窗,提高塑钢窗的密闭性、保温性、耐久性及装饰效果。此外,在住宅的日照、通风、隔热、防潮、采暖、照明、空调、供水等各个方面,都应适当高于目前实行的标准。

四、节能降耗,建筑设计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住宅区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各地不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使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保留自然水域面积,增加植被绿化形成小区微气候。设计时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使建筑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得热,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得热,且与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建筑物的单体设计应控制其体型系数,将体型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减少其护结构的传热损失,降低建筑能耗。

2、注重使用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提高房屋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

注重实用新型的墙体材料和有利于环保的建筑材料,目前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优劣,我国现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室内热舒适度。处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福州,夏天普遍需要空调,冬天甚至需要采暖,建筑整体的耗能量大。因此,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最有效手段。

3、充分采用新型节能科技,使用可再生能源。

注意推广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节能,一方面通过降低建筑能耗的各种手段,另一方面要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在我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却是各种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就要求在住宅设计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风力、沼气、地热和有机废弃物的再生资源,从而在不影响住宅功能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五、结束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住宅建设必将会有更高的要求,设计者们必须要时刻注意时展的方向,同时要具备一定创新性和超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住户对住房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满足住户需求,适应时展的新型房屋建筑。

参考资料

[1]潘睿,《现代建筑的造型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5第10期

[2]付祥钊,《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09

[3]论文集编委会.21世纪中国城市住宅建设――内地•香港21世纪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研讨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29.

篇(8)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方面面,影响因素复杂,单独强调某一个方面,都很难综合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一、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居住建筑在采用空调时,室内热环境质量应达到热舒适水平,并满足卫生换气要求;在通风时应达到规定的可居住水平。夏季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指标与卫生换气次数应符合表1。

指 标 名 称 舒适水平 可居住水平

综合性指标(PMV) ≤0.7

主要指标(干球温度) 24~28℃ 日均值≤29℃

卫生换气次数 1.5次/小时 1.5次/小时

空气相对湿度 ≤70%

表1,夏季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与卫生换气次数。

居住建筑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卧室、起居室室内干球温度取 :26±2℃;卫生换气次数取.5次/小时;卧室、起居室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0%。居住建筑夏季通风夜间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中,卧室室内干球温度不应大于30℃。

二、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1、自然通风设计

应强化整个居住小区的通风换气,避免居住小区内出现滞流区。用地面积在15万m2 以上的居住小区应进行气流模拟设计。在确定建筑物的相对位置时,应使建筑物处于周围建筑物的气流旋涡区之外。建筑物的单体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宜采用穿堂通风,避免单侧通风。采用穿堂通风时,应使进风窗迎向主导风向,排风窗背向主导风向;应通过建筑造型或窗口设计等措施增大进、排风窗空气动力系数的差值。当由两个和两个以上房间共同组成穿堂通风时,房间的气流流通面积应大于进排风窗面积。由一套住房共同组成穿堂通风时,卧室、起居室应为进风房间,厨房、卫生间应为排风房间。进行建筑造型、窗口设计时,应使厨房、卫生间窗口的空气动力系数小于其它房间窗口的空气动力系数。采用单侧通风时,通风窗所在外墙与主导风向间的夹角宜为40º~65°。应通过窗口及窗户设计,在同一窗口上形成面积相近的下部进风区和上部排风区,并宜通过增加窗口高度以增大进、排风区的空气动力系数差值。采用单侧通风时,窗户设计应使进风气流深入房间。外窗(包括阳台门)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所在房间楼面面积的10%。采用单侧通风时,窗口设计应防止其它房间的排气进入本房间窗口。宜利用室外风驱散房间排气气流。宜考虑夏季阵雨、暴雨时,关闭外窗情况下的自然通风措施。

2、遮阳设计

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向或东南向。建筑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应设置夏季遮阳设施,外遮阳设施应与建筑物外立面造型相协调。建筑外窗太阳辐射透过率不应大于0.3。建筑外窗的遮阳设施不应阻碍自然通风,并应避免遮阳设施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被进风气流带入室内。建筑外窗的遮阳设施不应阻碍房间夜间的长波辐射散热和房间获得冬季太阳辐射热。建筑外窗宜设置活动外遮阳设施。活动外遮阳设施应方便操作和维护,应能承受夏季晴天时的风力,保持设定位置,并必须保证暴风雨时,外遮阳设施结构上的安全。对附近建筑外墙投向外窗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应采取遮挡措施。对着外窗的东、西、东北、西北向外墙不应采用热反射型外隔热措施。

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平屋顶和东、西、东北、西北向外墙可采用绿化等生态设计方法,提高隔热性能。

三、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

1、空调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空调方式及其设备的选择,应优先考虑能源利用效率,经技术经济分析和环境评价综合考虑确定。居住建筑采用集中空调时,应设计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冷量计量设施。采用的集中冷源机组,其性能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居住建筑采用房间空气调节器进行空调时,其能效比应符合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21.3-2000)中第5条“节能评价值”的规定。集中空调系统的水泵、风机宜采用变频调速节能技术。采用户式中央空调和集中空调系统时,应着重分析比较部分负荷下的能效比。居住建筑空调可向空气、水体、大地排热。应通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分析确定空调排热体。当具备地面水资源(如江河、海水等),或有适合的废水等水源条件时,空调冷源可向水体排热。在向水体排热时,应分析排热对水体温度的影响。当需抽取地下水作为空调冷源的冷却用水时,应报请有关管理部门批准,抽取的地下水必须能有效回灌。具有以下情况之一时,空调系统宜采用埋管式岩土换热器向大地排热:对室外环境要求较高的居住建筑,如别墅、别墅小区、高级住宅区等;不具备向空气、水体排热条件的。当采用风冷空调向空气排热时,建筑平面和立面设计应考虑空调设备的位置,做到既不影响建筑立面景观,又有利于空调设备夏季排热,并应便于清洗和维护室外换热器设备和部件。

2、通风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通风设计应处理好室内气流组织,提高通风效率。当室外空气温度不高于28℃时,应首先采用通风降温措施改善室内热环境。在夏季高温时,应避免热风大量侵入室内。居住建筑通风设计应首先考虑采用自然通风。当夏季夜间自然通风不能满足20次/小时换气次数要求时,可采用机械通风。机械通风装置的设置,应使居室气压高于厨房、卫生间气压。宜在厨房、卫生间设机械排风,居室设机械送风。空调房间的排风宜经厨房、卫生间等非空调房间排出,充分利用排风中的冷量。采用集中空调或户式中央空调的建筑,可在新风系统与排风系统之间设冷、热量回收装置。没有排风系统的,可利用排风减少窗户的冷、热耗量。建筑外窗等通风设施宜有方便灵活的开关调节装置,以满足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不同通风要求。

多层居住建筑宜采用太阳能技术供应热水。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置应与建筑物相协调。居住建筑可采用成熟可靠的热泵技术供应热水。居住建筑生活供水系统宜采用变频恒压系统。随着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不断推进,未来房屋建筑领域的节能措施和设计方法将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吴珍珍,付祥钊,鄢涛等.深圳市绿色建筑自然通风应用评价指标确立的探讨[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篇(9)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整个建筑项目中,外窗作为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投入大量的生产能源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项目的施工成本。再加上我国建筑资源比较匮乏,节能技术在建筑外窗中的运用,在节省我国建筑材料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项目外窗的使用性能。在此,本文针对建筑项目中外窗节能技术的运用,做以下论述。

在整个建筑项目施工中,窗户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其热损对空间建筑的能耗影响很大,在整个建筑节能设计中,窗户热损是整个建筑节能设计的核心之一。对此,我国各同行以建筑节能发展为核心,对建筑项目中外窗节能技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丰富的成果与经验。在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此,本文从建筑外窗节能措施以及影响外窗耗能的因素等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建筑项目中外窗节能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建筑外窗节能措施分析

建筑外窗在使用的过程中,基于窗户自身的特性,热量主要通过窗户材料的导热状况、太阳辐射以及空气渗透等途径进入室内。出现这种局面的过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窗户的整体面积,换而言之,在很大程度上,窗户面积与建筑空调的负荷大小有着线性关系。针对建筑外窗节能措施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窗户的朝向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在整个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房屋外窗的位置主要由房屋的整体设计为决定,不同方位的房屋外窗,在使用的过程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热量不同。结合着太阳一天的运行规律,冬季南向墙面窗户能够得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辐射热量,而夏季则是东、西方面的窗户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多。依据这一自然规律,房屋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房屋面积大、开窗频繁的一面窗户正对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较大的南方方位,而把房屋外墙窗户不开或少开的一面朝向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大的东、西向方位,以便使房屋在冬季太阳辐射强的方位有最大外窗暴露面而在夏季太阳辐射强的方位有最小的外窗暴露面,这种设计方式,是房屋外窗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理想朝向。

(二)外窗材料及其对建筑耗能的影响

在整个建筑耗能中,外窗生产制造中选择的材料性能也会对建筑耗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整个外窗材料耗能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窗玻璃与窗框材料。两者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其耗能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窗玻璃

在整个窗户面积中,玻璃占整个窗体体积的三分之二,在整个外窗导热的过程中,玻璃作为最大的导热媒介,在设计使用的过程应科学、谨慎的考虑整个玻璃的导热性能。在外窗玻璃材料使用的过程中,一般使用双玻结构和加强玻璃对波长0.3mm——2.5mm的太阳光具备较强的反射与吸收能力,由此成为玻璃节能的首选。

玻璃作为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施工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经济投入还是使用价值,都在整个建筑中有着极大的比重。从普通建筑性价比考虑,采用单框双玻结构和热反射镀膜玻璃是夏热冬冷区外窗节能的首选。采用同框双玻结构有着和中空玻璃一样的采光性能和优良的隔热、隔音性能。其隔热能力主要来源于二层玻璃间密封的空气层,空气的导热系数为O.028w/mK,而玻璃的导热系数为0.77W/mK,两层玻璃四边用密封胶导热,其余大面积玻璃均依靠空气层导热,加大热阻。因此能明显提高外窗玻璃的节能效果。在课题组做ZMQ砌块应用实验时,采用不同玻窗结构作保温窗,实测证明,采用单框双层玻璃铝合金窗,外层为6mm热反射镀膜玻璃,窗扇平开式,内层为5mm普通白玻,就能有效减少60%的外窗热损。

2.窗框材料

在建筑项目外窗耗能材料中,除了玻璃造成的热损外,窗框材料的选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在成热损。当前建筑外窗的窗框材料主要包括铝合金型材、塑料型材、塑钢型材、不锈钢以及木材等几种。金属窗框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比玻璃的传热系数大,因而对整个建筑外窗节能有着严重的影响。在整个建筑外窗节能中,窗框材料的主要功能在于传到热损,要想降低热损,就要象断热铝合金研制原理,要使窗框用材能形成断桥,来阻止热量的传递。

二.影响外窗耗能的因素

在整个工程建筑的过程中,外窗节能技术的使用,除了节省我国建筑资源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建筑施工质量。在整个外窗耗能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窗型

创窗型在选择的过程中,不仅关系着建筑节能技术的顺利运用,同时还关系着建筑物的整体美观。窗型的选择应用需要工程的设计人员结合着建筑物的实际性能进行科学、准确的选择。当前的建筑窗型主要包括上下滑动、左右推拉窗、各种类型平开带翻转窗以及固定窗等几个类型。推拉窗在使用的过程中,窗扇上方都比下窗框高,施工人员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在窗体内侧用毛条进行密封,上下窗户移动之间安装轮滑进行移动,使其形成空隙,这样则为空隙对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冬天冷空气通过窗户下面的轮滑细缝进入到室内,夏天室内冷空气从窗户下面的细缝流出,这样则形成一个对流热、冷气的循环流失。

平开窗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与推拉窗的使用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平开窗主要由内外平开窗组成,且在窗扇、窗框之间都有橡胶做的密封压条。在窗扇关好后,基于橡胶压条自身具备的密封性,很难形成对流。这种窗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热量流失主要通过玻璃辐射以及窗户生产材料进行的热传导。与以上两种窗型不同的是,还有一种固定窗,其窗框嵌在整个建筑墙体内,玻璃则直接安装在窗框上,玻璃与窗框之间的接缝用密封胶封好,这种窗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水密性及气密性,因而很难形成空气对流,对流热造成的损失是最少的。在分析外窗节能技术的过程中,若单从窗型结构上讲,固定窗的节能性是几种窗户类型中最好的一个,其次为平开窗,最后为推拉窗。在整个窗型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结合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除了确保建筑工程外窗节能技术外,还要确保工程的整体美感。

(二)墙结合形式

在整个建筑工程外窗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使用正确的安装方式,确保窗户的安装质量,尤其是窗户周围部位。砖砌抹灰的密实以及外窗缝隙的发泡嵌缝质量,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范的要求,才能使外窗渗透耗热量的损失减少。窗框、墙体隐蔽镶嵌设计施工方法是加强外窗节能效果的有效措施。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有的建筑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再加上我国人口较多,建筑资源缺乏,节能技术的使用,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减少建筑成本,保障施工质量。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加大建筑工程中外窗户节能技术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地区选择与之相符的窗型、窗框以及窗户玻璃,以便在其使用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出节能优势,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还能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

参考文献

[1]JCJ 134—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2]涂逢祥.节能窗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10)

施工时多层砖房通常会发生开裂现象。房屋建成后一年.有的2―3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后。墙体产生裂缝,裂缝的形态有斜缝,垂直裂缝。水下裂缝,八字缝等,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严重的导致结构安全度降低,抗震性能差。因此防止房屋建筑开裂十分重要。

1 概述

砌体结构是我国应用较广的房屋建筑,在多层住宅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住宅建筑商品化,为了满足其基本功能和它的特殊性,对建设和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住宅建筑已从过去的单一满足使用安全功能延伸到满足视觉安全功能,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不出现建筑病害。住宅建筑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便是其病害之一,墙面裂缝引起建筑饰面受损、脱落,影响建筑物的装饰和使用效果,严重的会给使用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砌体结构房屋墙面裂缝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①地基不均匀沉降;②结构荷载过大;③ 材料质量差;④施工方法不当,施工质量低劣;⑤ 自然界温度的影响;⑥ 设计构造措施不完善等。对于前① ~④ 项原因在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文件中已有了具体规定,只要严格执行,即可以避免。对于后两项原因,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只是依照设计者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结构裂缝的认识程度,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来保证。这些因素往往容易被设计者所忽视和疏漏,须引起高度警惕。本文主要谈一谈由温度原因引起裂缝的控制措施。

2 施工因素

2.1 施工速度过快,有的一周一层,甚至更快,此时砌体的强度尚未达到设训强度,且地基快速变形,土应力调整滞后,使地基土过早产生沉降不均匀。导致在砌体内部已产生过大的初始应力和应变,形成潜在的裂缝因子,主体完工装修,居民入产后.进一步加载.裂缝因子发生作用,导致墙体开裂。

2.2 砂浆未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操作时。饱满度不够,水下灰缝厚度不均匀,造成砌体强度下降。

2.3 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如砂子含泥量较大,不均匀,不严格训量,配合比不准,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试配,由实验室来确定配合比,仅依据某些资料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施工。

2.4 施工工艺错误。砌体施工缝处留直,甚至阴搓。浇筑构造柱时,外檐墙无支顶,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外墙向外倾斜,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

2.5 夏季施工砖缺乏浸水,水分过早被吸收,水泥水化反应不足。在冬季,机砖内吸收水分,未注意砌体蓄热保温,导致发生冻胀,严重时产生冻胀裂缝。

3 设计因素

3.1 基础刚度和强度不足,甚至内纵墙基础末拉通,从而造成房屋整体刚度较差,而导致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3.2 建筑物过长,内纵墙过少,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整体弯曲变形过大,产生墙体开裂。

3.3 外墙设置暖气炉窑,墙体局部减薄,该处室内外温差增大。墙体易开裂墙采用240墙,外保温措施不满足热工要求,外墙的内外面温差梯度较大。

3.4 门窗洞口开得过宽,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洞口部位应力集中加剧。

3.5 进深梁或具他支承梁跨度过大,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不足,或砌体对梁端的约束变形不协调造成墙体水下开裂。

3.6 电线及具他管线暗埋在墙内处理不当,造成局部墙体强度减弱。

4 常见裂缝的形式及原因

4.1 斜裂缝

由于多层砌体属于脆性结构,其抗压强度一般比较高,而抗拉强度比较低,在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首先表现的就是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斜裂缝。

在大多数情况下,斜裂缝主要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纵向外墙两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如:门窗洞的转角、窗问墙、外强与内墙的交接处。裂缝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且窗口处裂缝较宽,向两边逐渐缩小,在纵墙上呈现为正八字形,在靠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在内横向隔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一般也呈八字形,有时也成对角“X”形,裂缝跨越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甚至横穿砌块而延伸。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

4.2 水平裂缝

由于砌体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比较低,而且不均匀,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水平裂缝有时沿灰缝错开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斜裂缝,造成原因分析错误和处理方法失当。

4.3 竖向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或窗洞两个下角,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上宽下窄,窗台墙竖直裂缝多数出现在底层,二层以上较少发现。裂缝一般在施工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并随时间而发展,有些要延续数年才能稳定。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上宽下窄,比如: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相邻结构变形等原因而承受负弯矩作用的墙体。

4.4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砌体结构的裂缝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建筑物裂缝形式单一、走向规则、宽度有规律,一般引起这样裂缝的原因也比较明确简单;而有些裂缝形式多样且走向变化,不同部位宽度规律不明显,一般这样的墙体裂缝原因也较为复杂。

5 墙体裂缝的措施

在工程设计中,设计者大都习惯于从强度方面考虑问题,而忽视了温度这一导致裂缝的主要因素。结构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在承载力、抗震、风荷载条件的强度要求,如在选择砌块及砌筑用砂浆的强度等级时,一般是底层砌体选用强度较高的砌块和砂浆,楼层越向上选择的砌块及砂浆强度等级越低,建筑顶层及女儿墙甚至选用MU10砖、M2.5砂浆砌筑。这种习惯作法虽能满足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要求,但远不能满足顶层砌体在温差应力下所需要的强度。为此,控制砌体结构温度裂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提高顶层及女儿墙砌体的强度,以加强整体抗剪能力。砌体受剪破坏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沿灰缝破坏,另一种是沿灰缝及砌块破坏。砌体结构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V≤(?v+αμσο)A

式中,V为截面剪力设计值; ?v为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a和μ分别为与荷载类别、砌体类别相关的修正系数。σo 永久荷载设计值产生的水平截面平均压应力;A为水平截面面积。

上一篇: 挂职干部个人总结 下一篇: 教师中级职称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