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14:10: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前舞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 学前舞蹈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学前舞蹈的主题、体裁以及它的表现形式的种类有很多,幼儿要对舞蹈的活动进行观摩、学习、排练和表演,不仅可以提高对舞蹈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与记忆力。2)学前舞蹈教育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平时的生活中,幼儿可以经常参加一些舞蹈活动,这些舞蹈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肌肉、呼吸、神经系统经与骨骼等生理机能的发育,从而加快幼儿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幼儿的体质。这些舞蹈活动还能改善幼儿的品格与性情,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了生动、广博的舞台。3)学前舞蹈教育具有美育功能。舞蹈能够感受到美、认识到美、体现出美、创造出美,因此可以运用舞蹈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幼儿舞蹈具有美的艺术造型、诗意的构思,同时还有着可爱活泼的儿童形象,它的音乐旋律是非常悦耳动听的。幼儿把舞蹈的形体节奏与内在韵律不断地进行融合,把自己内心丰富多彩的感情通过舞蹈表现出来。
三、我国学前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逐渐提高对幼儿的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地推动了幼儿舞蹈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学前舞蹈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家庭因素。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以现在许多家庭里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孩子看成是家庭的中心,对孩子过分地溺爱,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困难,有的父母就怕孩子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吃苦,应该多进行文化学习,不支持孩子学习舞蹈。2)幼儿园因素。在一些幼儿园里,不太重视舞蹈教育。他们觉得学前知识教育比学前舞蹈教育重要的多,忽视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舞蹈教育方面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一些学校的素质教育中虽然包括舞蹈教育,但是在实际上大大缩短舞蹈课的课时,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学前舞蹈教育的课程。3)教师因素。在舞蹈教育能力与舞蹈专业素质方面,舞蹈教师的能力不高,大多数的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只有极少数的老师受过专业的舞蹈培训。有一些人用着名人的招牌来开办舞蹈培训班,但是其中的舞蹈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还有一些人虽然舞蹈能力很强,但对儿童的心理缺乏一定的了解,没有足够的教育素养。4)教育理念的老化。目前,在我国学前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所教授的内容比较传统,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口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学生去模仿舞蹈的动作,不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舞蹈动作,严重影响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我国学前舞蹈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1) 正确认识学前舞蹈教育。我们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力发展对孩子有益的艺术教育。学前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幼儿对美的体验,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无论是家长还是从事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师,都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艺术教育,开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智力。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学前舞蹈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智力。
2) 保证舞蹈老师的专业性。目前,我国的幼儿园并不重视舞蹈教育,在舞蹈教育能力与舞蹈专业素质方面,舞蹈教师的能力不高,大多数的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只有极少数的老师受过专业的舞蹈培训。但是从事于学前舞蹈教育的老师应该经过教师资格认证才能教学。我国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舞蹈教师资格的认证标准,从而保证舞蹈老师的专业性。这种教师资格认证已经在很多国家实施,尤其是美国,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开展的比较早,因此它具有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体系,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标准,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大大改善了学前儿童教师的素质问题。我国要向美国学习,注重标准,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保证教师的专业性。
3) 注重舞蹈实践。要把艺术教育和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孩子在生活中就可以接触到艺术教育,从而更好地接受艺术教育,在生活中,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艺术教育的亲切与熟悉,这样才能体现出艺术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不能只在教室中学习那些理论知识,老师要注重舞蹈的实践,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参加舞蹈活动,进行舞蹈表演,在舞蹈表演的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到生活的美。孩子要想学好舞蹈,就要多进行舞蹈的实践活动。进行舞蹈实践活动,能够扩宽孩子的舞蹈视野,大大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无论是幼儿园还是舞蹈培训班都要重视舞蹈实践,让孩子们能够展现自己的舞蹈,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的现象仍广泛存在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容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过于注重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重视舞蹈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舞蹈人文精神的渗入。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舞蹈精神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行把他们分割必然会导致幼儿舞蹈学习的不全面。事实上,舞蹈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仅仅是学习舞蹈专业技能而缺乏充实的人文内容不利于幼儿的文化涵养以及品格的提高。
1.2各章节间内容独立,未紧密融合
舞蹈是幼儿对他人进行自我表现与反应的一种幼儿本能需要。因此有效的舞蹈教育是对幼儿来说是十分有利且必要的。作为未来的幼儿舞蹈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对幼儿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但就当前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来看,仍然严重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各个舞蹈教学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相对孤立,并未有效融合在一起,艺术形式也仅仅局限于舞蹈方面,没有与其他艺术形式紧密融合渗透,这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
2.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2.1在教学内容上凸显儿童性
儿童是幼儿舞蹈教学的直接对象,也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最终实践者。因此把儿童性视为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适当增加儿童舞蹈的教学内容,并将儿童舞蹈渗透到其他教学内容的板块中。例如在单纯,质朴的民族舞板块的学习中,学习各式的民族舞蹈。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将各名族舞蹈合理科学组合,并适当加入幼儿民族民间舞蹈,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表演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幼儿舞蹈的表现力。
2.2科学规范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比例
不可否认的说,通过舞蹈这种直观而强烈的表达形式能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和心灵的震撼。但过于强电舞蹈外在美而忽视了对舞蹈情感和舞蹈内容的理解,显然是不利于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舞蹈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民族宗教、生产方式、伦理哲学、审美情趣等多方面。这便要求我们把形体训练和幼儿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提高自身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对舞蹈课程中的技能性内容进行适当删减,补充充分的文化背景知识,建立舞蹈动作与舞蹈内行,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另外,舞蹈种类繁多,按舞蹈特征来说可以分为国际标准舞蹈,时尚舞和专业舞蹈。专业舞蹈又可以细分为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和现代舞。因此,对繁多的舞蹈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安排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提升师范性能力
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的主要是儿童,因此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应以儿童舞蹈为主。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及培养学生的师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为,在专业教学课程中,教会学生由浅入深的编排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应符合儿童年龄段和身体特点,在舞蹈中的音乐背景也应尽量贴合儿童的喜好,以让儿童能在愉悦的舞蹈氛围中完成体型塑造与审美观念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如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体验课,舞蹈排练课教会学生鉴别舞蹈,表演舞蹈的能力,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教会幼儿学习舞蹈的能力。
关键词:
学前教育大专;舞蹈教学;教学模式
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技能课之一。通过舞蹈课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气质,拓展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舞蹈教学以课堂教学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舞蹈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教育教学奠定了宽阔的视野,为学前教育提出了新概念,提供了新空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传达美、表现美的一种方式,通过舞蹈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气质和修养;同时,优美的音乐、优雅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更加高雅的气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另外,舞蹈教学也是学生未来从事幼教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从事幼教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
二、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所谓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参照实施的标准形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建形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深化和扩展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常见的教学模式
第一,“讲述式”。它强调教师以讲述的方式清晰地展现教材内容,教师高谈阔论,学生也许会聆听、思考,也许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该模式教师参与多,而学生参与少,不适合过多使用。第二“,启发诱导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讨论、探索。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去发现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科学态度、认识能力和意志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但是,该模式耗时多、效率低,教师难以控制,也难于广泛采用。
(二)教学新模式的发展
近年来,广大教师一次又一次地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些教学改革,往往不是枝枝节节的修补,也不仅仅是教法的变化,而是从教育思想观念、体制、内容、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性改革,带有变革教学模式的性质。舞蹈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1.热身活动。
笔者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导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愉悦的氛围内接触知识、接受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以集音乐、舞蹈、体操、美学为一体,以有氧练习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达到增进健康、塑造体形和娱乐身心的一项体育项目———健美操。笔者认为,在舞蹈课刚开始时,采用健美操热身,不仅能达到热身的效果,还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使学生很快进入到舞蹈的课堂中去,并对其产生兴趣。
2.基训。
基训可以塑造身体的形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在教学中,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此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差异性。
3.舞蹈欣赏。
欣赏舞蹈,能够提高人的听觉和视觉能力,比如,对舞蹈节奏的快慢、音乐的旋律、音乐强弱的感受能力,对舞蹈动作的细腻、奔放、粗犷、刚健婉约、热烈、柔美的感受能力。舞蹈欣赏能够使人通过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认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提高舞蹈欣赏的视觉、听觉能力。
4.课程教学。
进入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第一年,应该把重点放在健身操上。健身操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素质、训练乐感,最重要的是能够强化学生的四肢协调能力,为以后的舞蹈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年应该把重点放在民族舞上,把藏、汉、蒙、维、朝、傣、秧歌、花灯八个舞种分在不同的学期,由浅入深,充分把握舞蹈要点。第三年应该把重点放在现代舞上,现代舞是反映现代生活的舞蹈,它是紧跟时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哲学理念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所以,现代舞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舞蹈课是应用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然条件因材施教。只有这样,舞蹈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走出校园后有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必须加强对个人素质的提升。幼儿舞蹈专业教学具有教育、艺术双重特点,融合了教育的严肃性以及艺术的趣味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形体、动作等语言塑造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有利于塑造学生优美的体态,提升学生创造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舞蹈是人形体的动态展示方法,经过协调合理的训练,能够提升学生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能力,对学生骨骼发育也有很大的裨益。同时舞蹈训练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消化机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平时的教学以及舞蹈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形体的纠正,改变驼背、端肩等不良的舞蹈行为,时刻提醒学生挺胸、收腹、平时等。合理科学的舞蹈形体训练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改变其对生活的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些中职学前专业的学生,片面的将学前舞蹈教学当成幼儿舞蹈,认为教学中训练民族舞、现代舞等动作没有太大的必要。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走向幼儿教师的岗位,如果个人素质太差,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同时也会影响整体的幼儿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通过班级、学校的文艺晚会,社会演出和一定范围的舞蹈大赛等形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由学生进行题材、排练、表演,教师对舞蹈表演和竞赛进行细心的指导和评价,以此巩固课堂所学的舞蹈知识和技能,积累学生舞蹈实践经验,增强舞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幼教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幼儿舞蹈编排创作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专业不同于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进行舞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通过舞蹈教学,让中职学生掌握幼儿教学的工作性质,掌握幼儿舞蹈教学的要领,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其中,幼儿舞蹈编排创作能力是重要的内容,应该让学生明白幼儿教学工作中,会遇到一些舞蹈节目的编排,考察幼儿教师的舞蹈编排能力。学生了解了学习的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投入更多的情感与努力。幼儿舞蹈编排创造的方法、理论与成人舞蹈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避免成人化的舞蹈编排。在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入背景音乐,根据音乐的风格、节奏等创作舞蹈,但是音乐的选择也需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吻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与鼓励学生,收集丰富的幼儿舞蹈动作,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除了在课堂教学意外,还应该充分的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工具,收集更多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在课堂中供学生欣赏、观摩,并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分析、解剖,探讨其好在哪里。另外,中职学生对一些娱乐性的节目比较感兴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含有舞蹈的节目回放让学生看,引导学生从中探索与发现问题,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我们知道,幼师的培养是为幼儿园教学服务的,中职幼师学生将来职业对象是幼儿,结合幼儿教学的特点,应该突出的是舞蹈表演性和创编性,要求幼师学生能用学到的舞蹈技能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和启迪,这就需要舞蹈实践。那么如何加强中职生实践能力,使其将所学知识良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教师应积极建构舞蹈实践教学平台,使其不断完善。
二、创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导入方法,巧妙地导入新课,就会象磁铁般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成为铺设学习的桥梁,使教师更好的调控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中”游戏”的导入也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的方法。“游戏”导入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经过自己在游戏中的体会,对新学内容有较好的感知,因此所谓的枯燥乏味的新内容就能够迎刃而解了。例如:笔者在幼儿舞蹈创编《动作的发展》一节中,以游戏“跳绳”为导入,同学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把“跳”这个动作充分发展为:单腿跳、双腿跳、正跳、反跳、交替跳、麻花跳……等等丰富多彩的动作,学生通过这个游戏的对新学内容———《动作的发展》有了充分的理解。因此,游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以生活中熟悉的游戏,或生活常识、儿歌律动、竞争环节等手段为切入点,游戏的导入设计必须巧妙,教师要独具匠心的把教学目标隐藏在其中,且趣味性强和难易程度要适中。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投入且循序渐进,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就轻松愉悦且环环相扣了。
三、营造游戏贯穿,增强学习舞蹈的趣味性
苏联教育家科罗寥夫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增加一倍半。”这是对游戏教学的最好注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开始接触舞蹈时,学习兴趣较高,但随着机械枯燥的训练及难度的加大,加之身体上的疼痛,丧失了学习舞蹈的信心,甚至产生了恐惧感,最重要的就是舞蹈教学缺乏趣味性。而游戏教学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就能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在舞蹈教学中营造游戏贯穿课堂,运用故事化(情景化)主教材游戏组织教学,是一种好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干巴巴地传授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托情景、故事,把游戏从课堂的引入到课堂的结尾串联起来,与教学内容浑然一体,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游戏中下完成课堂目标,是提高舞蹈教学实效的一种好的途径。例如:在教东北秧歌手绢花时,笔者采用了情境的设计,利用多媒体视频把身边的环境假象为春天里开满美丽鲜花的花园;又运用了角色的设计,同学们自己以扮演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的角色出现;最后采用了情节的设计,设计出小女孩在花园里捉蝴蝶、玩耍游戏的情节。教学中在特定的情境中,笔者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善于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及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生动的语言和现场调控能力,就可以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涵盖了各种教学内容,对于幼儿心理学以及幼儿教育等相关内容较为重视,同时学前教育中的主要教学模式涵盖了舞蹈模式、音乐模式、美术等多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一、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意义作用
舞蹈在学前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技巧性熊,对此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要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中,通过各种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核心力量,继而为学生未来地舞蹈教学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学前教育专业中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舞蹈教学的教育价值
舞蹈教学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实践中可以全面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在进行各种舞蹈知识以及舞蹈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在潜移默化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能力,优化幼儿的思想、价值以及品质的影响,可以对幼儿的情感、情操以及精神等内在品质产生正能量的影响。在优秀的舞蹈教学作品中蕴含了一定的教育价值,大部分的舞蹈教学都是根据生活基础开展的,对此在幼儿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会引起其情感以及情绪的变化,继而在无形之中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操,净化幼儿的思想感情、规范幼儿的道德行为。对此教师在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增强对学生的舞蹈教学的重视,继而在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舞蹈教学掌握能力,为学生未来地学前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舞蹈教学自身的美感价值
舞蹈教学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生活审美的集中反应,其充分的凸显了其了舞蹈中的生活性、自然性以及艺术性价值。在一些优秀的舞蹈教学作品中会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情感价值,幼儿在欣赏与学习过程中会获得一定的精神以及自身价值的满足感,继而全面地培养幼儿的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可以说舞蹈教学中蕴含的美感是一种直观、具象的艺术价值,其具有一定的认知以及教育功能,是一种辅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三)舞蹈教学的娱乐功能
舞蹈教学中蕴含的娱乐功能,就是在一些舞蹈教学作中蕴含的信息可以做到寓教于乐,可以在舞蹈教学作品中感受到一定的乐趣所在。例如在一些具舞蹈中对于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较为重视,在幼儿与教师互动过程中蕴含了一定的娱乐性。对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视,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途径开展舞蹈教学工作,进而在根本上推动学生的舞蹈功底,为未来地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主要方式与手段
在实践的学前教育专业中要想充分的凸显舞蹈教学的内在价值与重要性,就要对实际地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具体模式与手段进行实践分析,根据实际地内容有针对地、灵活地、科学地、合理地应用各种合理的舞蹈教学模式,对此其具体如下:(一)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舞蹈基础的教育与训练。教师要想有效地增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整体效果,就要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技巧与能力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地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中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只有桩才可以充分的彰显自身的教育能力,提升舞蹈教学的内在教育价值与意义。但是在未来地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中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其要想增强自身的舞蹈教学,就要通过艰苦的训练与扎实的基本功。对此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基础技巧的重视,进而保障在舞学前教育活动开展以及设计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各种舞蹈技巧,凸显其整体的教育价值与作用。(二)增强对舞蹈教育以及相关舞蹈教学中艺术人物的表现鞥能力。要想真正的凸显舞蹈教学中的价值与内涵,就要对舞蹈教育中蕴含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在未来地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提升学生对于各种舞蹈作品的表现鞥能力,进而充分的增强舞蹈教学的内在价值。(三)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舞台表演经验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此在开展学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物自身的心理素质、舞蹈教学能力以及内在价值的彰显能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印象,对此对此教师在进行学生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适当的增强学生的舞蹈教育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的培育与调整,使学生可以增强其自身的表演技巧性以及舞蹈教学的能力,舞蹈技巧可以彰显舞蹈教育者的内在情感,提升其整体感染力。同时,教师要提升对舞蹈教育技巧的重视,提升学生舞蹈表达的整体艺术性与韵味,充分的凸显其内在的价值与作用,利用此种艺术形式开展有效的学前教育活动,提升其整体的教育功能。对此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中要提升对舞蹈技巧的重视,适当的融入一定的技术性,提升整体舞蹈教学的合理性,进而提升整个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性,充分彰显舞蹈教学的内在价值内价值,提升整体的教育功能能力,加强对其内在的价值情感的传递与感知,进而彰显舞蹈教学的内在表现能力,进而有效的保障了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合理运用,充分的凸显其内在的价值与作用。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在未来地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与作用,对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中工作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增强对舞蹈教学教育的重视,通过各种有效的基础教育、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舞蹈教育以及教学能力的重视,进而在根本上保障今后其可以在学前教学工作中有效的应用此种模式,为整个学前教育专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青.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武小云.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16(2):71-73.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66-01
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会阻碍它的正常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改革。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舞蹈课时的安排严重不足。舞蹈学科属于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要更好地掌握舞蹈技能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这样的话就需要有充足的课时安排。现如今很多的舞蹈学校没有合理地设置舞蹈专业课的课时,传统的设置是一周2个课时,如果以一个学期来算,最多也只是34个课时,而这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二)舞蹈教学的教师技能素质。部分教师的技能素质较高,对学生的要求也高,不容易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部分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过低,不熟悉教材内容,自然对教学方案的设置和安排也就没有明确的针对性,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不利的。
(三)教学目标的设置模糊。当前很多的舞蹈学校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接触最基础的舞蹈知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学生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学习体系,难以对舞蹈进行编制。舞蹈学校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具体状况,教学的针对性不高,自然教学的目标也就模糊不清。
(四)课程设置的不稳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安排大都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主,在具体的舞蹈教学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会给舞蹈课程的设置带来很大的弊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样就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也与要求的新课改指导思想不吻合。
二、对于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构建适当的教学环境。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死硬模式,要把它的趣味性贯穿于整个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首先从舞蹈的音乐入手,以音乐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放松;其次,慢慢引导学生表达肢体语言,从而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感受舞蹈的形体美、力量美以及神韵美。
(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首先,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仔细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其次,在开展某一项的舞蹈教学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专业的舞蹈,然后再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
(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首先,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要把舞蹈中最基础的动作技能作为重点来抓,并重视课下的巩固训练,等到学生掌握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其次,要彰显舞蹈艺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作用,另外,在进行民族传统舞蹈的教学时,要从传统文化特点入手,把丰富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最后,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还要把学生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四)把德育思想融入到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是通过人体肢体语言来表达的,是一个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在新时期下,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时,要把德育思想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舞蹈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时展的要求下,把新的教学要求及时地传达给学生,把德育教育思想与舞蹈教学充分结合,形成一种良性的、高效的教学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促使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针对当前舞蹈教学的现状,教学管理者需要根据教材要求,把握教学实际,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侯颖.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24-125.
[2]侯颖.探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7):98-99.
[3]张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探析[J].音乐大观,2013,(04):181-182.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幼儿教育,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与幼儿教师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状况却步步受限,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具体可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过于重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现阶段,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一般是由专业的舞蹈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虽然在专业舞蹈教学上有优势,但是他们却很少能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第二,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当前我国中职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依倨舞蹈专业的学生制订的,过于注重高难度舞蹈技巧的传授,与我国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关系不大,实用性不强,难以满足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第三,教材选择不合理。舞蹈教材的好坏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各类舞蹈技能的把握。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并没有统一的舞蹈教材,许多学校选择的舞蹈教材局限性太大,实用性不强。有的中职学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时,干脆不配备教材,由舞蹈教师自由发挥,这样就很难保证舞蹈教学质量[1]。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途径和创新方法
(一)积极革新舞蹈教学理念。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太关注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其教学观念相对陈旧,仍然沿袭着原来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舞蹈看作一系列动作的集合,过于注重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呆板模仿。这样就忽略了舞蹈作为一门表现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内在审美属性与审美情感,不利于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中职学校必须积极革新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舞蹈在培养人们审美意识、陶冶人们心灵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舞蹈塑造学生的体形,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二)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明显的舞蹈教学质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必须坚持“趣味教学”的原则,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并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2]。(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自身的认识能力与受教育状况不同,其舞蹈素质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舞蹈教师必须从学生舞蹈素养的实际状况出发,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将舞蹈水平基本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组,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逐步提升全体学生的舞蹈能力。(四)创新舞蹈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舞蹈教学不同,其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家,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这就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与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区别,不必过分注重高难度的舞蹈技巧的训练,而应该传授基本的舞蹈理论知识,打好学生的舞蹈基础,然后再依据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设计舞蹈教学内容[3]。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思想、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众多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教学人员适时革新舞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力求舞蹈教学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谢易 单位: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幼儿舞蹈的创编是每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实力。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引导者,幼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幼儿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样还要有一定的舞蹈实力,拥有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家长也意识到了舞蹈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意愿让幼儿开始进行舞蹈学习。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舞蹈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幼儿健康成长,以此来实现全面发展。作为美育教育的一种,幼儿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极容易吸引到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培养幼儿兴趣爱好、帮助其健康成长、锻炼相关的能力和智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大高校应加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关注力度,意识到其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这门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的创编能力和美育素养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高职院校舞蹈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加大对于生活和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度,在感受生活过程中加大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自身的舞蹈优势和不足有着明确的掌握。通过舞蹈创编的学习来弥补自身实力的不足,提高舞蹈素养,以此来推动舞蹈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一)幼儿舞蹈编排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对未来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舞蹈素养和创编的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幼儿舞蹈创编的学习过程中,既能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样也能在编排的过程中加大对于舞蹈动作的练习和观察,以此来提高舞蹈动作的标准程度,加强与背景音乐的协调和匹配,明确自身的舞蹈优势,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创编出相关的舞蹈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样也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日后工作的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在对幼儿舞蹈进行创编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复杂的要求,只需要舞蹈内容较为简单,便于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而且还可加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观察和模仿。作为优秀的舞蹈创编者,无论是在哪个舞台都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加大对于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关注力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创编实力,也能提高学生日后的就业竞争力。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论有待提高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讲授时,应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来作为支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实践以及技巧掌握的关注力度过大,使其对于理论课程分配的比例有待调整。舞蹈创编课程内容和体系如果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在培养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应与时俱进,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编实力。由于学生的舞蹈实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内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着些许的差异。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活动中的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实力。如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没有按照学生的差异来进行针对化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采用的都是统一的内容,会导致学生不能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巧。
(三)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以此来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在新课改的大力倡导之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比发生了改变。如果教师的舞蹈表演经验不足,将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此,应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和水平,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推动学前教育舞蹈创编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建设的措施
在幼儿舞蹈编创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更新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幼儿舞蹈创编的重要作用,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身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以此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的创编中。
(一)培养创编兴趣,寻找学习驱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幼儿舞蹈创编的学习当中。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面对教师强制和压迫性的态度,学生也只能被动地进入到学习中,即便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仍没有动力,并不能取得显著成效。当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热情和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到幼儿舞蹈创编的研究和学习中,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通过文字、图片、音乐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加强学生对于幼儿舞蹈创编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使得学生能够知晓幼儿舞蹈创编的重要性,激发自身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来提高自身的协调性。比如,学生在练习古典舞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柔美和风韵;在练习民族舞时,能够提高学生肢体的协调。学习不同的舞蹈风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不同的魅力,以此来为自身舞蹈创编积累素材。在学生有着一定的舞蹈语言的基础之上来鼓励学生逐步地进行舞蹈创编。舞蹈创编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幼儿教育的标准和要求,选取的音乐也应该是耳熟能详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音乐。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同样也加强了教育过程中的针对性,使得学生能够适应日后的工作要求。另外,授课教师在对于舞蹈创编课程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于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范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转变自身的教学态度,从而为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利用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把握幼儿心理特征
学生在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来观赏一些较为典型的舞蹈作品,之后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对于舞蹈作品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舞蹈作品中的音乐结构、动作、背景、风格等内容的发光点有着明确的了解和掌握,以此来学习这些舞蹈创编的优秀内容,推动自身鉴赏实力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延伸学生对于舞蹈创编的理解,使其能够拓展自身的创编范围,能够把创编的重点放在舞蹈的内涵上。另外,教师还可以选定特定的舞蹈主题来让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改造和模仿,激发学生的创编灵感,从而来延伸学生的舞蹈创编基础。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大致的掌握,使得自身创编的舞蹈作品能够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与成人舞蹈创编不同,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要更有童趣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舞蹈题材的选择上,也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情况来决定,可以选择幼儿普遍喜欢的音乐来作为创编的背景音乐,使得孩子在听到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吸引其注意力,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舞蹈学习中来。在背景音乐风格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取一些活泼、欢快、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来为舞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通过融入相关的情感内容,使得幼儿能受到生活中的魅力。
(三)充分利用微格教学法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授课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来发挥微格教学法的有效作用。微格教学法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来加大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力度,使得学生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传统模式下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单独讲授为主,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只是根据教师提供的舞蹈作品来进行模仿和探索,不能够完全地感受到舞蹈创编的乐趣和韵味。学习舞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样还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运用,注重从生活中来获取舞蹈素材,提高舞蹈创编的能力和技巧,从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通过微格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够拥有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对《东东是个机灵鬼》的舞蹈进行编排的过程中,舞蹈动作不单单要能体现出东东的活泼、热情、可爱的形象,同样还要表现出对自然好奇和热爱的状态。因此在对舞蹈进行编排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微格教学法,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自身舞蹈创编的风格和特色,同样还能够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掌控,从而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
四、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幼儿舞蹈创编的技能技巧分析
(一)选择适当舞蹈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就是舞蹈的灵魂,在对幼儿舞蹈创编的背景音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这也就意味着在选择背景音乐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以下几点来进行:提高幼儿舞蹈创编的质量和水平,使选择的背景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择较为活泼、热情、节奏较为鲜明的音乐来进行幼儿舞蹈创编,这不但能够得到幼儿的喜爱,学生也更加容易地掌握音乐中的节奏,以此来提高表演的感染力。另外,在选择舞蹈背景音乐时,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况,这样不但能够充分地展现出舞蹈背景,也方便加强幼儿对于音乐的掌握,同样也给幼儿掌握其中的情感提供了便利。我们熟知的《采蘑菇的小姑娘》《粉刷匠》《丢手绢》《虫儿飞》等内容都具有上述特色,由于与幼儿的生活距离较近,也能够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灵感,利于幼儿学习。另外还有一些音乐是表达对老师、家长、朋友等的真挚情感,例如《朋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母亲》《父亲》《酒干倘卖无》《感恩的心》等,在选择这类音乐作为舞蹈背景音乐时,更容易带动幼儿表演的情绪,以此来提高舞蹈表演的感染能力。在选择好编创的背景音乐之后,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来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舞蹈动作与背景音乐情绪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创编的舞蹈动作更加的流畅,以此来让观看者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同样,还应该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设定不同的舞蹈动作,以此来充分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内涵。例如,在对《感恩的心》这一首音乐进行舞蹈编排的过程中,由于音乐的节奏较为平缓,蕴含的情感较为丰富,因此在对动作进行编创过程中,也应该选择一些柔美舞蹈动作来实现与音乐的协调统一,以此来提高舞蹈作品的观赏水平。
(二)储备丰富的幼儿舞蹈素材
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要想提高幼儿舞蹈创编的能力,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应的舞蹈素材。由于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相关的经验较为欠缺,在舞蹈创编时并没有足够的素材来加以支撑。要想解决上述情况,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大对于周围事物的研究和观察,并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生活情况来捕捉到生活场景中的童真童趣,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舞蹈素材,为日后的幼儿舞蹈创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编适合幼儿的舞蹈动作
在选定好舞蹈背景和背景音乐之后,学生就要根据相应内容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在创编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编排,使得编创的舞蹈动作应该是简单且容易模仿的,从而方便幼儿进行学习。另外,在舞蹈动作创编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其他舞种的因素,使得学生在创编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不但能够丰富舞蹈内容,同样也能够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了创编的幼儿舞蹈的特色,增强了创编的舞蹈的风格。
五、结语
作为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幼儿教育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学既可帮助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各大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幼儿入学之前的启蒙教育服务的,一定要加大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力度,同样也要充分地重视幼儿舞蹈的创编,使其能够按照现如今教育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展相关的课程教育,加大对于幼儿舞蹈编创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前教育幼儿舞蹈创编进行研究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完善现如今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和体系。
[参考文献]
[1]兰燕青.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独立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5):239-240.
[2]林米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以幼儿舞蹈创编为案例[J].艺术评鉴,2019(14):139-140.
[3]刘时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3):83-85.
新世纪以来,高等学校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逐步向教师教育过渡,但绝大多数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特别是课程名称和理念,继续沿袭着学科化、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舞蹈课时少,训练时间大大缩短,训练内容大大减少,教学目标难以实现。[1]P143同时,学生基础差,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进而厌学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同的舞蹈老师教学内容不一,达成的目标也不清晰,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三门必修课程为主,适当增加幼儿园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选修课程。其中心理学、教育学始终按照学科理论课程的体系和标准开设,教学法经过20多年演变,也成了学科教育学。甚至教育技术也成为教育技术学,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舞蹈不仅自身要掌握舞蹈,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把舞蹈准确地应用到教学中。[2]P97《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基本实现了理念和课程结构特别是编制形式的变革,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理念,将学前教育的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确立了六大学习领域,其中职前培养的学前教师教育为:1.儿童发展与学习,2.幼儿教育基础,3.幼儿活动与指导,4.幼儿园与家庭、社会,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6.教育实践。职后培养的课程包括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体验三类。这些学习领域和相应的课程模块,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将会引起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这一指引要求在舞蹈教学方面要打破教师教的痕迹,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运用,适应幼儿和相关岗位的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而且能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特点,学会欣赏舞蹈作品,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及审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表演技能、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组织舞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组织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如何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分析教学培养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是应该要认真思考并且,并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提供资源库
根据课程整合的总体要求,结合《意见》和《标准》的要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前沿,面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人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等视听媒体,收集与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学课程相关的资源,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丰富的舞蹈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基本功,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创编、幼儿舞蹈、舞蹈鉴赏等多种形式的舞蹈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整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与人才培培养方案一致的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注重《标准》中课程及模块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运用能力,切实落实按需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在资源库的建设方面注重课程资源专业性与多样性结合,全面性与丰富性结合。课程建设是方案开展的关键,针对目前学前专业理论性过深,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依据“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学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加强技能型课程教学,整合论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训练、各种风格舞蹈的表演能力、舞蹈创编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素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为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打破传统舞蹈教学仅仅是教师课堂讲解示范的模式,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小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等多种方式改变教师课堂上一直交的模式,充分利用学生中的特长学生,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互相学习。鼓励小老师在教师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推动学生兴趣小组的形成,提高学生可与学习的兴趣性和时效性;注重参与式、场景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学生入职后能力转换的培养。改革课程模式,实施分模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研讨学习,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前预习备课、课堂积极引导、课后及时反思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平台,通过视频、图片、课件等多种载体展现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实训、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建立理论指导实践的平台。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传帮带”,舞蹈兴趣小组发挥导师作用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及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活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有效结合,继续推进完善学生活动小组的活动,将舞蹈兴趣活动小组分为民族民间舞、街舞、拉丁舞、爵士舞等方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活动,一方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巩固教师课堂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舞蹈课堂学习的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同时利用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组织系部学生活动,提高学生活动额参与性及活动组织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同学们在学前教育宣传月,迎新生晚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中参加实践体验。学校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校内外实训、实践教学设施和设备,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活动参与提高学生舞蹈编排、舞蹈表演,活动组织等能力。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方式改革———改变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制度保障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教师进行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的教学管理模式,创建有利于教学团队安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探索。加速推进教师教育教学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注重教学管理规范化,常规化,系统化,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及动态管理,规范教学管理资料整理等工作,规范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科学性、进而更好的评价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引导教师形成规范、提高质量、注重细节、不断增强自我提高的自觉意识。健全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实现和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总体目标的必要保障。实行校、系、教研室、班级四级督导制度,坚持把日常工作规范化,提高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在规范之中抓创新,在创新之中抓提高,在提高之中抓特色,构建出一套适应技能课教学改革的现代管理模式。
三、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舞蹈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教师必须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培养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